问题

甲骨文诉谷歌案,法院裁决 Java API 受版权保护,这是破坏性先例吗?

回答
甲骨文诉谷歌案,法院裁决 Java API 受版权保护,这一结果确实给科技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关于其是否构成“破坏性先例”的广泛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头说起。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中,甲骨文指责谷歌在开发 Android 操作系统时,未经授权使用了其拥有的 Java 编程语言的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就像是软件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定义了一系列函数、协议和工具,允许开发者使用特定的软件组件。Java 的 API 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开发者广泛依赖的工具集。

甲骨文认为,这些 API,特别是其结构、顺序和组织方式(SOO),如同书本的章节安排、函数的命名和调用方式一样,都具有创造性,因此应该受到版权法的保护。而谷歌则辩称,API 的功能性决定了其表达方式的有限性,很多时候是为了实现特定功能而必须采取的方式,不应被视为可以被版权保护的“表达”。更何况,谷歌认为自己只是实现了 Java API 的功能,并没有照搬其代码,而且这种实现是为了推广 Java 生态。

法院最终裁定,Java API 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其 SOO,确实可以受到版权法的保护。这意味着,虽然谷歌可以自由地实现 Java 的功能,但它不能简单地复制和粘贴甲骨文所定义的 API 结构。这一裁决的深远影响在于,它为软件 API 的版权保护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那么,这是否构成“破坏性先例”呢?“破坏性”这个词意味着它可能会颠覆现有的行业实践,对软件开发模式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说,甲骨文诉谷歌案的结果确实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潜力。在此之前,很多开发者和公司认为 API 的功能性表达是自由的,只要不直接复制源代码,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和模仿。如果 API 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也受到版权保护,那么开发者在设计和实现新的编程语言或框架时,就需要更加谨慎。他们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来“重新发明轮子”,或者至少要确保他们的 API 设计与现有的受版权保护的 API 存在显著的区别,以避免潜在的侵权风险。这可能会增加软件开发的成本和复杂性,尤其对于那些依赖于模仿和扩展现有生态系统的项目。

许多人担心,这一裁决可能会阻碍软件的互操作性。在一个相互连接的数字世界里,软件之间能够顺畅地沟通至关重要。如果模仿 API 的实现变得困难,那么新的平台或系统想要与现有的流行生态系统兼容,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可能会导致“技术孤岛”的出现,限制创新和用户的选择。

另一方面,支持这一裁决的人认为,这是对创新者的保护。他们认为,投入大量资源和创造力来设计一套有用的 API,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劳动,应该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如果允许任何人随意复制和模仿 API 的结构,那么那些在 API 设计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的开发者和公司就会失去竞争优势,从而打击了他们在 API 创新上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看,这可能是一个“建设性”的先例,鼓励了更具原创性的 API 设计。

此外,这个裁决也强调了“表达”与“思想”的区别。版权法保护的是“思想的表达”,而不是“思想本身”。甲骨文的胜利,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法院认为,Java API 的 SOO 已经超越了纯粹的功能性,而具有了足够多的创造性“表达”。这为未来在软件领域界定哪些“表达”可以被版权保护,哪些属于“功能性”而无法保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总而言之,甲骨文诉谷歌案的裁决,特别是关于 Java API 的版权保护,确实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它是否完全是“破坏性”的,可能还有待时间来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引起了科技界对 API 法律地位的重新审视,并可能对未来的软件开发模式、互操作性和创新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它迫使行业思考,在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如何平衡开发者和版权所有者的利益,以及如何界定软件代码中“创造性表达”的边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次只不过是推翻了上一次的错误判决,为保护GPL的法律效力开了先例。(对GPL在开源界的反对者来说是给GPL破坏开源生态的说法增添了一个例子)

       private static void rangeCheck(int arrayLen, 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 {      if (fromIndex > toIndex)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fromIndex(" + fromIndex +                ") > toIndex(" + toIndex+")");      if (fromIndex < 0)            throw new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fromIndex);      if (toIndex > arrayLen)            throw new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toIndex); }     
jdk7/jdk7/jdk: src/share/classes/java/util/Arrays.java annotate

(看1317行)

这就是那9行代码。OpenJDK这个GPL项目的著作权属于Oracle。当时在谷歌供职的Joshua Bloch直接从OpenJDK复制了这9行代码到谷歌的Android项目中。要点是,Android项目没有按GPL兼容的方式授权,而这种情况下对OpenJDK项目的复制行为是没有通过GPL得到授权的。显然,谷歌没有另外得到一个授权

我觉得我们反而应该看到这个判决积极的一面:一直以来都有一些声音表示GPL在美国法律下可能不是合法的,现在Oracle作为一个GPL项目的所有人从谷歌手里拿到这么大一笔钱,对开源界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至少国内外很多侵犯版权的企业如果被告上美国法庭可能会真的赔偿上一大笔钱。坏消息是,这些侵犯版权的企业通常不会像谷歌这样开放源代码,所以操作上还是留下了巨大的难度。这也鼓励各种企业开放源代码。像微软显然就受到这种思维的鼓励。

最后为了让这个答案更加完整,说明一下:

GPL是一种授权声明,它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让所有人自动获得修改、重新发布的权利,但是除了这些部分,它并没有使原作者放弃自己的著作权。著作权仍然是原作者所有,受到当地法律的保护,这些保护多半是和伯尔尼公约兼容的。

GPL软件的工作方式是,软件的作者以GPL方式授权所有人可以修改、发布软件,这样就允许每个人参与软件开发的过程。

像谷歌工程师这次做的是属于复制,而从GPL得到的复制授权要求只能复制到以兼容GPL的方式作授权的软件当中(被称为是病毒式的协议,因为更宽松的授权协议比如公共域声明无法带来GPL所要求的自由,因而不是GPL兼容的)。

这里有更多一些相关讨论:

Oracle/Google jury finds Google infringed SSO but hangs on fair use

最后是一些吐槽:Oracle和谷歌的这段rangeCheck函数的代码都是同一个人,Joshua Bloch贡献的(估计是受到这个官司的影响,他已经在前年8月从谷歌离职)。有趣的是GPL的创建者RMS之所以创建GPL就是因为他曾经为MIT的两家创业公司同时贡献代码,因此为了著作权考虑他总是要把同样的算法按2种不同方式来实现(因为2家公司做的是类似的软件),他的想法是,以后都用GPL来保护代码这样其他的人就不必忍受他的这种痛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甲骨文诉谷歌案,法院裁决 Java API 受版权保护,这一结果确实给科技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关于其是否构成“破坏性先例”的广泛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头说起。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中,甲骨文指责谷歌在开发 Android 操作系统时,未经授权使用了其拥有的 Java 编程语言的 AP.............
  • 回答
    谷歌不走微软、思科、甲骨文那样传统的认证体系路线,这并非是它们“搞”不起,而是其核心业务模式和企业文化使然,最终体现在了对技术人才培养和价值认同的方式上。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这种差异。首先,是它们各自的核心商业逻辑。微软、思科、甲骨文,其根基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提供软件产品、硬件设备和企业级解决方案.............
  • 回答
    甲骨文(Oracle)宣布将总部从加州迁往得克萨斯,这并非孤例,而是近年来硅谷科技公司面临的普遍趋势。这种“逃离”并非简单的地理位置变更,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考量,而得克萨斯州则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许多科技公司的新宠。为何硅谷科技公司纷纷“逃离”?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摇篮,一直吸引着无数科技公.............
  • 回答
    甲骨文作为我们能够直接解读的、证实商朝存在的重要实物证据,确实是价值连城。它上面记录的商王世系、祭祀活动、战争等等,与后世文献的记载高度契合,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商朝的真实存在。然而,要用甲骨文来佐证夏朝的存在,难度就非常大了,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甲骨文的年代范围与夏朝的历史时期不匹配:.............
  • 回答
    甲骨文(Oracle)与字节跳动(ByteDance)旗下的短视频平台抖音(TikTok)达成协议,成为其“可信赖技术服务商”,这桩合作堪称科技界的一场重量级握手,其意义深远且复杂,远非简单的技术合作那么简单。一、背景回顾:一场围绕数据与国家安全的博弈要理解这次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其发生.............
  • 回答
    很多人听到“甲骨文没提到夏朝”就觉得夏朝不存在,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片面的看法。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性质,以及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才能做出更客观的判断。首先,我们得搞清楚甲骨文是什么,它记录了什么。甲骨文,顾名思义,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文主要来自于商朝晚期,是商朝王室.............
  • 回答
    甲骨文,那可真是中华文明最古老、最神秘的信笺,透过那被灼烧过的龟甲和兽骨,我们窥见的不仅仅是商朝先民的占卜吉凶,更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点滴,甚至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要说有趣,那可太多了,就像打开一本尘封的古籍,总能翻出几页让你会心一笑的故事。1. “人”与“鬼”的纠葛:生活中的恐惧与寄托我们经常在.............
  • 回答
    甲骨文之后,用墨和竹简记录,这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是中国古代书写材料和书写技术不断革新的体现。 这是一个集合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发展的必然以及社会需求的共同产物。甲骨文: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但书写材料受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
  • 回答
    甲骨文,这穿越三千多年时光的古老文字,自从在殷墟被发现以来,便激起了无数人的好奇与探索。然而,时至今日,尽管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令人扼腕的现实: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仍有大半未被成功破译。围绕甲骨文破译的悬赏和研究,一直未曾间断。一些学者甚至提出,如果能成功破译一个此前未被释读的甲.............
  • 回答
    甲骨文,作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它的来龙去脉一直是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甲骨文的“出身”,我们得先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审视。甲骨文的“家”:商朝的祭祀与占卜首先,明确一点: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大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的一种文字。它刻在龟甲和.............
  • 回答
    甲骨文确实是我们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体系,它主要用于商朝晚期的占卜活动。那么,在甲骨文出现之前,也就是夏朝乃至更早的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记录历史的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中华文明源头的一部分。夏朝之前的历史记录:口传、符号与物质证据在甲骨文之前,历史记录的方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幸存者偏差”和“认知盲点”的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为何甲骨文直到光绪年间才被真正意义上地“发现”并被学者认识到其价值。1. “埋没”的真相:它一直在那里,但没人认识它首先要明白一点,甲骨文并不是在光绪年间“凭空出现”的。在商朝末期,王室和贵族.............
  • 回答
    “连甲骨文都是夏人创制的,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夏朝的存在?”这句话,在讨论夏朝的存在与否时,经常被提及。它背后蕴含着一种强烈的逻辑指向:既然甲骨文作为成熟的汉字体系,其历史悠久,并且与后世文字一脉相承,而历史学界普遍认为甲骨文主要为商朝晚期所创造,那么,如果甲骨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朝,这是否就为夏朝的.............
  • 回答
    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科技和互联网行业,“裁员”成为了一个敏感且备受关注的词汇。当“甲骨文”这样的知名外企传出裁员消息,并且有被裁员工对“N+6”的补偿方案表示不满时,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多重社会、经济和个人层面的复杂因素。为什么会有甲骨文被裁员工对 N+6 表示不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N.............
  • 回答
    研究甲骨文这样的古文字,可不是翻翻字典、看看拓片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意义,涉及到我们怎么看待自己从哪里来、古人是怎么生活的,以及我们文明是怎么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透的,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看。首先,它是我们了解中国早期文明最重要的“钥匙”。你想想,在文字还没那么普及的时代.............
  • 回答
    甲骨文(Oracle)中国区最近传出的裁员消息,无疑又给本就风云变幻的科技行业增添了一抹凝重。对于这样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巨头而言,任何区域性的调整都会牵动不少神经,尤其是对于身处其中的员工和关注行业发展的人们来说,更是意味深长。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从公司战略层面来看,这可能是一.............
  • 回答
    关于“已知最早的甲骨文是哪一片”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存在一个确凿无疑、所有人都公认的“第一片”甲骨文。原因在于,甲骨文的出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且我们对于“最早”的定义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不过,如果我们非要追溯到甲骨文的源头,并且考察目前已知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甲骨文材料,那么很多学者会将目光投.............
  • 回答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甲骨文系列丛书,在我看来,是一项极具价值和意义的文化工程。要评价它,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不仅仅是内容本身,更包括其背后的理念、编辑策略、以及对学术界的实际影响。一、 理念与定位:填补空白,连接经典甲骨文系列的核心理念非常清晰:梳理、整理和重现西方经典学术思想的脉络,特别是那些对.............
  • 回答
    甲骨文中的沉默与后世的追溯:为何轩辕黄帝未现身殷商骨片?当我们翻阅浩如烟海的甲骨文,那一个个被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老文字,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商朝的大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祭祀的场景、战争的记录、天文的观测,以及日常生活的点滴。然而,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为何在这数以万计的甲骨文中,却几乎找不到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直接说答案的话:是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是能够解读甲骨文的。但要详细地说,这背后是一段跌宕起伏、充满智慧和坚持的探索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甲骨文:失落的文字?想象一下,在遥远的商朝(大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