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前卫舰队是何时被引入主力舰交战的,又是以什么形式被取代的?

回答
要说“前卫舰队”这个概念,得先从它诞生时的时代背景聊起。在那个蒸汽动力、铁甲舰称霸海面的时代,海军的战术思想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而“前卫舰队”(Flying Squadron,也译作“巡航舰队”或“机动舰队”,但“前卫舰队”更能体现其快速反应的性质)的出现,正是这场变革的产物。

前卫舰队的诞生与引入主力舰交战

“前卫舰队”这个概念并非一个精确的起始日期就能界定的东西,它更像是一个逐渐演变、在实践中被不断完善的战术思想的体现。不过,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引入主力舰交战的活跃时期定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海军强国们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舰队,而主力舰(Battleships)无疑是舰队的核心。然而,仅有主力舰组成的固定阵列在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时,往往显得有些迟钝。想象一下,一支庞大的舰队需要提前规划航线,一旦遭遇敌人,调动整个主力舰编队进行侧翼机动或者快速支援,都可能耗费大量时间,甚至错失战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前卫舰队”应运而生。它的核心理念是:建立一支独立、机动性强、火力充沛的快速舰队,作为主力舰队的补充和延伸。

它的主要职责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并直接影响了主力舰的交战方式:

侦察与警戒: 前卫舰队常常作为主力舰队的前哨,负责侦察敌情,及时向主力舰队报告敌方位置和动向。这使得主力舰队在交战前能获得更准确的信息,从而调整部署,选择最佳的交战时机和地点。
袭扰与消耗: 它能够独立行动,对敌方的补给线、运输船队或脆弱的港口进行袭扰,迫使敌人分散兵力,消耗其资源。这在主力舰尚未与敌方主力舰队正面交锋前,就能为己方主力舰队创造有利条件。
快速反应与支援: 当主力舰队在某个区域遭遇危机,或者需要增援力量时,前卫舰队可以凭借其速度优势迅速赶到,提供火力支援,甚至承担起一部分主力舰的攻击任务。这意味着主力舰的交战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通过前卫舰队的灵活运用,实现更具战略深度的配合。
独立作战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前卫舰队也能够独立执行作战任务,例如追击溃逃的敌舰,或者在敌方主力舰队被牵制时,主动寻歼其较弱的部分。

引入主力舰交战的形式

前卫舰队的引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形式与主力舰交战的结合上:

1. 侦察与诱敌: 前卫舰队在前线侦察,发现敌方主力舰队后,可以尝试与敌方接触,与其主力舰进行有限的交火,但主要目的是吸引敌方注意力,并引导其走向预设的伏击区域。主力舰队则埋伏在侧翼或后方,等待时机发动决定性打击。这种模式下,前卫舰队可以说是“引蛇出洞”的棋子。
2. 侧翼包抄与支援: 在主力舰队与敌方主力舰队展开正面交战时,前卫舰队可以利用其速度优势,绕到敌方侧翼,从侧翼向敌方主力舰实施炮击。这种侧翼攻击会打乱敌方舰队的阵型,使其受到来自多个方向的火力威胁,大大增加了主力舰交战的复杂性和威力。有时,前卫舰队也会作为主力舰队的后备队,在主力舰队损失过大时,补充火力,继续战斗。
3. 独立攻击与分割战场: 如果敌方主力舰队被其他因素牵制,或者其部署存在明显弱点,前卫舰队可能被授权独立行动,攻击敌方舰队中较弱的部分(例如巡洋舰或较早期的主力舰),或者在关键海域建立优势,阻止敌方主力舰队的增援或撤退。这使得主力舰的交战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对决,而是可能出现分割打击的局面。

前卫舰队是如何被取代的?

“前卫舰队”作为一种战术概念,其“被取代”并非意味着它突然消失,而是其功能和作用被更先进的技术和战术所整合和超越。我们可以将其“取代”的过程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海军航空兵的崛起: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从20世纪初开始,飞机在军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海军很快意识到,舰载飞机(尤其是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能够提供比任何水面舰艇都更远、更快速的侦察能力,并且能够发起远程打击。航空母舰的出现,直接终结了水面侦察舰和快速攻击舰作为独立前卫的时代。

侦察方面: 航空母舰上的侦察机能够飞得更高、更远,获取更全面的战场态势,远超前卫舰队的巡洋舰或驱逐舰。
攻击方面: 航空母舰搭载的舰载机可以直接攻击敌方主力舰,其打击范围和威力都是前卫舰队无法比拟的。一次空袭可能就能重创甚至击沉一艘主力舰,这是巡洋舰或驱逐舰的炮击难以企及的。
机动性方面: 虽然前卫舰队以速度著称,但航空母舰编队可以通过舰载机实现“超视距”作战,也就是说,它可以在不直接暴露自身位置的情况下,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攻击,这比前卫舰队的机动性更具战略意义。

2. 技术进步带来的主力舰自身变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主力舰本身变得更快、更强、更具远程攻击能力。战列舰的设计越来越强调速度和火力投射能力,例如“全主炮”设计和更远的射程。这使得主力舰队在面对敌人时,不再那么依赖一支独立的“前卫”来打前阵。主力舰本身就能完成一部分前卫舰队的任务,例如远程炮击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舰队机动。

3. 舰队整体战术思想的演进: 随着海军航空兵成为新的作战核心,整个海军的战术思想也随之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水面舰艇的“舰队决战”模式,逐渐被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上攻势”所取代。海军的作战单位不再是简单的水面舰队,而是由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多种舰艇组成的、拥有立体打击能力的联合编队。前卫舰队的职能被这个更庞大的、更具协调性的作战体系所吸收和整合。

简而言之,前卫舰队的“取代”是一个技术和战术演进的必然结果。 它们在蒸汽动力时代和铁甲舰时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舰队的侦察、袭扰和机动提供了重要的补充。然而,随着飞机的出现和航空母舰的崛起,海军作战的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前卫舰队的功能被更有效、更具战略意义的航空作战所取代。它们的功能并未消失,而是被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复杂的体系吸收和优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前卫舰队的“精神”在航空兵的强大打击力和侦察力上得以延续,只是表现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近现代标准的前卫战被引入主力舰交战的时代是19世纪末期,前无畏舰出现以前在1893年以后;而真正前卫舰队的出现从1908海峡舰队演习开始。前卫舰队消亡开始于1944后的新型航母编队,在1982年福克兰群岛战争中新型导弹驱护舰和核潜艇编队得到检验后彻底让位。


都是老生常谈

更早的价值上充任前卫舰队的存在肯定是有的,比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就已经有前锋舰队或者大量使用的搜索舰队的记载了,甚至小规模的掠袭窥伺舰队都可以在《奥德赛》里找。两次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海军也一直在试图压迫,比如柯林斯舰队为首的对方主要舰队,的活动空间,通过持续性保证主力交战的可能性进行压制。最终结果是半岛东岸的制海权和一系列对半岛的登陆战。修昔底德自己或许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具体海军含义究竟对当代人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认为在那种掠袭,海盗,侦查战杂糅着的古典海战中,已经体现出“侦查,先导”的价值了但是说这个就没有意思了,我们要找真正为主力舰交战创造机会的,包含有严格定义的前卫舰队,出现的时间应该最早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近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前卫战,直接来自于费舍尔早年里低干舷铁甲舰抵进封锁战术的破产——缺乏足够巡洋舰的铁甲舰既不能够阻止敌军性价比高得多的小型舰队(鱼雷艇,比如)的集群突击,也不能在敌军突破离港以后进入大洋锁定追击。这个事和战列线没有关系:因为风帆时代,船只航行是和风息息相关的,巡洋舰队的活动,搜索远远没有上升到“前卫战”的等级。只有主力舰队无法拦截不被风力限制的敌军以后,活动于主力舰队之外的“cruise”的舰队,从殖民地军事存在才开始迅速上升到了舰队必须。传统巡洋舰战术的复苏以及所谓的“巡洋舰悖论”——巡洋舰同时保持侦查舰队和前卫舰队的核心,以及殖民地海外军事存在的两种职能,加强其中执行任何一个工作的巡洋舰的数量,则另一种必然被削弱——也在这一时期复苏。这里有一个著名问题就是:是否需要区分殖民地巡洋舰和前卫舰队巡洋舰——两者是否需要由技战术指标不同的舰艇设计来完成。当然,最终结果是肯定(不)(咳咳,否定)的。


正文开始。

1907年,德国海军开始认真考虑把驱逐舰队拉到主力舰交火的地域直接突击——在此之前,大型鱼雷艇和驱逐舰被认为应该错开主力舰交火的风口,单独编制,发起突击或者打散对方阵型,或者收人头(这个想法的直接提供者就是费舍尔老爹)——这一时期的RN虽然同样认为,主力舰和小型特化舰艇(战列舰和驱逐舰)是战斗编队的核心,但是坚信驱逐舰在主力舰交火的时候冲进来放疯狗对敌对友都是巨大的风险。

1908年,海峡舰队演习。演习指挥官嘛,当然是费舍尔老爹的亦敌亦友的老对头,贝拉斯福德爵士——演习的结果也很明确,“主力舰队在没有从属于自己的驱逐舰队的环境下不可能运作”,老爹下台后,1910年的北海演习,1911年的演习全部都支持这种说法,事实是:如果德军舰队驱逐舰进行决死突击,RN的驱逐舰队没有能力阻止对手重创战列线。海军部大惊失色(花容失色··· ···咳咳),本着“哥本哈根式的犯傻”,海军的第一想法是“冲到对面港口里把驱逐舰全都揍沉”(··· ···),当时因为11年英德矛盾正因为一系列海外冲突而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海务大臣认为战争迫在眉睫,他和首相解释了新一轮哥本哈根战役的想法后,Norman记录下了:嘴笨的海务大臣如何完全没有解释清楚具体技术细节,而吓坏了的首相由此得出他是个傻瓜(fool)的结论。于是,新海务大臣丘吉尔走马上任··· ···

大军棍丘吉尔和他背后的费舍尔老爹由此搞出来了一批极大地加强了RN快速舰队的东西,用组建强大的先导兵团,来堵住对手的快速兵团:快速战列舰(QE级),驱逐舰杀手(Destroyer Killer)(阿瑞托沙级)。费舍尔在任时期的战列巡洋舰队加上丘吉尔的QE级高速战列舰,大型现代化巡洋舰,大型驱逐舰——组成了RN历史上第一批前卫舰队。所有这些舰艇的第一要务都是强调速度,甚至设计速度都被DNC推到了极点:全新的前卫舰队一方面宣布抵近封锁战略复活的思路完全失败,另一方面则握紧了自己的全新任务

战斗侦查敌军位置(新式巡洋舰),驱散敌军侦查舰队(新式巡洋舰),阻止敌军驱逐舰队(新式巡洋舰,大型驱逐舰),迫使敌军主力与我交战(战列巡洋舰),并且战而胜之(战列巡洋舰,快速战列舰)

当然,外加一条大嘤祖传的独一无二的需求:殖民地巡航

一战中,尤其是“决战迟滞”问题出现以后,当一方舰队失去,或者本身没有战斗意志时如何强迫战斗发生(如果自己没有战斗意志,如何避免战斗发生),一步步推高了这些高速舰艇的价值。前卫舰队取得信息,前卫舰队取得战场优势,前卫舰队吸引敌人,前卫舰队阻止敌军可能的撤离——对于战列舰组成的主力舰队,实力太弱则在战斗中会蒙受惨重的代价,实力太强则战斗根本不会打响,在这种情况是,所谓“前卫战”也就升级到了“必须”的高度

不要认为战列巡洋舰和现代化的大型巡洋舰是分别完全基于殖民地战略和侦查巡洋舰,驱逐领舰的思路去设计的;战列巡洋舰也要和快速战列舰加入前卫战,而现代化侦查巡洋舰也同样有远程巡航能力。

这是所谓前卫战的第一批构造,“比敌军巡洋舰更好的巡洋舰,比敌军驱逐舰更好的驱逐舰,比敌军战巡更好的战巡”——1913/14年,C级开工,1916年,D级完成设计,之后是E级一路到霍金斯级;战巡则一路走到了声望级,到海军上将级胡德和杰里科提出构想但是最终没有在他的计划里完成的殖民地巡洋舰计划A(郡级)——杰里科和贝蒂这种战争亲历的指挥官更是现代化高速舰的强力支持者。


航母年代··· ···

之所以前卫舰队很难大规模编入轻型航母这一点,某种意义上是穷或者说性价比有限导致的。如果能给用航速和前卫舰队相仿的高速轻型航母替换掉炮舰的舰载机,那必然是极好的,最好再来几条核潜艇,梦里啥都有。但是这里的问题是:能达到军舰航速的高级CVL往往不划算去干这个工作。

老旧如剑鱼,什么都不要拆的干干净净明明白白往死里飞也能飞一千四五千米,即便是在小的商船航母上加挂火箭助推器半空油箱,仍然是八百千米的航程,而H.M.S DoY上强大如type 273的大型水面舰艇雷达,预警距离也不会超过五十千米的距离,这两者之间是有数量级的差距的。

如果对数字没有感觉,那么马耳他到亚历山大的直线距离就是一千五百千米,何况太平洋,依靠舰队散开前卫舰队,雷达全开,是不可能进攻性索敌的,最多只是主力舰队的屏障。

如果专门有CVL去做侦查,那么当然好。但是··· ···IJN没钱,地中海没需求,只有USN能够让轻型航母专注于某些特定职能——但是是否需要部署在前卫舰队里是另一个问题了。如果强求侦查之外的制空战斗甚至直接打击,远离主队必然带来问题,这也是其他答案里说的很清楚的。本质上,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在前卫舰队里留下足够数量的侦察机是理论上绝对没有问题的,弱势舰队如果没有足够侦查力量,索敌都是问题;只是既然舰队已经弱势了,在分兵之后是否还有能力提供大机队打击发现的敌人呢?

不通过拆队,单独给前卫舰队建造一个航速20+最好能25+的轻型航母要求过高,时间财政上都做不到。

比如前一部分里一直在搞高速舰队的RN,本着当裤子的姿态疯狂节约巡洋舰补充screen:早在1913年海军就能够把前卫舰队推到主力舰队二百里外的距离了(by无线电),间战期间更是百般想办法搞小动作,比如美日准备打擦边球在条约里搞重火力的时候,RN在巡洋舰上安装了弹射器的底座但是没有增加水上飞机来坑吨位··· ···但是即便是这样,前卫舰队仍然搜索效率低下,地中海战役41年以前,在H舰队和地中海舰队下跟丢敌军的巡洋舰队不是一队两队了。

最终,这种侦查能力还是由单独的水上飞机母舰或者其他载机舰,远距离水上飞机活动;一方面巡洋舰的舰载机也可以提供,到1944年以前,大多数战斗也都是这样完成的。比如意大利海军一个重要的问题,缺乏航母和有效的海空配合,导致RAF始终可以定位他的舰队位置。配合RN家大业大的问题,基本上始终能在地中海保持一支合适的舰队,哪怕是损失惨重的42年马耳他护航,4航母带着大七也能咬牙吞下损失。但是这本质上是RM有先天残疾,所以地中海舰队才能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同样的经验在太平洋就不成立。

在均衡海军的对抗中,这个事几乎是恶性循环:对手有经验的侦察机越来越多,我军舰队位置隐蔽性越来越差;反过来,如果我军制空始终劣势,就越来越难以突破敌军空中巡逻侦察到敌军舰队位置。


这里就有了一个矛盾点:一方面,大多数海军航空兵没有能力分散到前卫舰队里为主队提前展开,另一方面,前卫舰队的航空力量本身又不足。

马塔潘战役从27号中午1200,意大利舰队位置就被RAF确定,28号早上又被舰队航空兵发现,0745与北上的巡洋舰队遭遇,到1058才用战列舰迫使RN巡洋舰拉烟撤退喘了口气;到了1230英军主队发现锁定意大利舰队,航空兵袭击,命中主力舰,跟丢以后1600机队降落;1745 H.M.S 厌战载机再次定位发现意军··· ···这是航空兵的威力

整个过程意军的防空警戒的舰艇(2个驱逐舰队)和最关键的,飞机(德军航空兵,意大利空军从头到尾都没有拦截成功RAF侦察机)完全没有能力拦截侦察机,以至于入夜以后,主队用灯光巡洋舰队用雷达再次锁定援救佩拉的意军。

但是,对比上面回答答主提到的菲律宾17号则是,0330开始放侦察机,0550确认,然后本机就光荣了··· ···之后几十架飞机的批次眼都不眨就拦住,这就是前卫舰队航空兵的力量不足

这种问题甚至可以激化到为大舰队做前卫的先导,搜索舰队本身从猎人变成猎物。1939年,河口战役,第二巡洋舰队缺了一艘郡级就被斯佩打成狗,这甚至是对手没有舰队航空兵孤悬海外的情况下做到的。H.M.S Cumberland一条船大修就差点让H.M.S Exeter提前长眠,差点变成第二个克拉尔克。

这就是题主的第三个问题,前卫舰队是如何退出一线战术的,或者说,缺乏自持力的水面前卫舰队是如何退出的。说白了,这里有个问题是:侦查本质上还是让位给了侦察机和雷达,既然这一点已经存在,那么前卫舰队这个“侦查,前导舰队”本身就失去了价值,你给他增加轻型航母,也不过只是试图“把它变成一个迷你航母编队”。

实际上是:舰载机阻止敌军侦察机侦查,大机队远距离攻击——这一套系统——取代了“前卫舰队阻止敌军舰队侦查,主力舰队切入炮击(雷击)”这一套相对的系统。这就是为什么给前卫舰队增加先进的轻型航母不划算(廉价MAC航速十几节这种完全追不上军舰。),不增加他本身又失去了强有力的侦察能力——前卫舰队作为水面编队,已经不再比主力舰队直接进行空中侦察,更加合适了——他突破不了对方防空系统,突破了定位了,也和主力舰队之间有时间差。

再加上自身的脆弱性(核潜艇,请)

这种“主队+前卫舰队”的思路本身就要逐渐让位给“多功能航母编队+核潜艇”。航母能够保证战斗爆发(更远作战距离)是关键要素。


当代前卫舰队

很大程度上,提前打击敌军水面舰艇,保持海域存在,在主力舰前screen的这个任务,交给核潜艇了,而侦察交给了主队航母的侦察力量(雷达,载机,卫星,etc)

最开始我们提出的,前卫快速舰队在20世纪初期的全部职能都被分担了。

掩护不需要他,侦察不再需要他——虽然福克兰群岛战争里也存在独立于主队之外的独立活动的掩护水面舰艇,但是这已经和前卫舰队的理论完全不同了,更像是单纯的现代航母编队的延伸,掩护的导弹舰和航母之间的距离也短得多,并不是同类事物。

而且这种伪前卫舰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然本身RN仍然是兵力劣势(大不列颠以寡敌众)(并被打死),这个事本身并不丢人,但是反思还是要反思的。尤其是RN傻里傻气的主动权理论。伍德沃德少将在自己的回忆录《百日战争》里是这样描述的:“作战编队和谢菲尔德编队的布置··· ···尽管“Can well be reasoned”··· ···但是还是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我的任务有三个,消除阿根廷海空军的威胁,让我军登陆部队得以登陆,同时持续性地为陆军提供支援。这项任务必须在六月中旬之前完成,即便如此,我军仍需要在未来固守岛屿。”(保存兵力,英军自古第一需求)

“海军的信条是抓住主动权。如果你让对手被迫对你的行动做出反应,他搞不好一半的反应都要搞错(不,不要莽,他不会搞错,不会,不会!你看好望角,你看胡德,你看啊!);如果你让他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那么他可能大多数都不会犯错。我们必须主动行动,积极部署,压迫敌人。”(WW2意大利宣战第一天,地中海舰队离港巡航,海军部在《苏伊士以西,马耳他以东》里宣称这就是“主动权”,某种意义上前卫战也是RN为了抓住主动迫使敌军战斗的一种“主动权”思路)

“但是,反过来,防御时,这种(鲁莽的)行动也同样可以对我们造成损失。”

当然,认错是不可能认错的,海军什么时候认错过,于是他继续写:

“损失H.M.S 谢菲尔德没什么,不要沉溺于失败再损失另外两条船。”(划掉,不,他吸取了教训)

咳咳,USN要更早完善他们的航母编队,与其前推一部分所谓前卫,不如更加灵活的进行布置。到了82年,即便是RN也不再留下独立的水面编队在主力舰队前导过于靠前的位置活动以后,英美海军里的前卫舰队也就正式完成了从近现代前卫舰队的新“演变”了——一种更加灵活机动,主队和前卫编队定位更加模糊的全新尝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前卫舰队”这个概念,得先从它诞生时的时代背景聊起。在那个蒸汽动力、铁甲舰称霸海面的时代,海军的战术思想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而“前卫舰队”(Flying Squadron,也译作“巡航舰队”或“机动舰队”,但“前卫舰队”更能体现其快速反应的性质)的出现,正是这场变革的产物。前卫舰队的诞生与引.............
  • 回答
    前无畏舰庞大的上层建筑,除了那些标志性的副炮之外,塞满了琳琅满目的设备和人员,几乎就像一座海上城市。这些庞然大物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战场上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而上层建筑正是实现这一切的指挥中枢和后勤保障系统。首先,最核心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优越的指挥和观测平台。 舰桥(Bridge).............
  • 回答
    我需要一些关于舰队规模的信息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请告诉我您想了解的是哪个国家/势力的舰队,以及舰队的具体组成,例如: 有多少艘航空母舰? 有多少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 有多少艘巡洋舰(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 有多少艘驱逐舰? 有多少艘潜艇? 是否有其他类型的舰艇(如布雷舰、扫雷.............
  • 回答
    法国前无畏舰的设计,尤其是那个时代的,确实存在一些让人感觉“别扭”的地方,以至于很多人在看到后来的“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级战列舰时,会觉得眼前一亮,颜值有了质的飞跃。这背后其实是技术发展、战术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先说说那些“别扭”的前无畏舰,比如“丹东”级、“诺尔芒底”级这.............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海战史上,战列舰家族的概念演变犹如一部宏大的史诗,其中“巡洋舰”、“战列舰”、“铁甲舰”、“前无畏舰”、“炮舰”、“岸防战列舰”等术语,既是时代的技术标杆,也是海上力量划分的基石。它们之间的区分,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伴随着海军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形成的。理解这些概念的.............
  • 回答
    在讨论华盛顿海军条约前夕(大约是 20世纪初至1922年)的造舰竞赛时,简单地说美国是三大国(英、美、日)中“技术最落后”的一方,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甚至有些片面。更贴切的理解是,在某些关键领域,美国确实存在追赶和学习的空间,但它在另一些方面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并且其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正以前.............
  • 回答
    关于日本帝国海军舰船是否使用类似英美海军的前缀,并且这些前缀是否曾广泛使用的问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日本帝国海军在舰船命名上,确实存在一些习惯性的标记和称谓,但它们与英美海军普遍使用的“HMS”(His/Her Majesty's Ship)或“USS”(United Stat.............
  • 回答
    好的,关于冷战前(大约1945年至1960年代初)美国海军的一系列舰艇改装工程,这确实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且值得深入探讨的时期。在那段日子里,美国海军正经历着从二战时期的大规模舰队向以核动力和导弹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海军转型。舰艇改装是适应这一变革、延长现有舰艇寿命并使其适应新威胁的关键手段。下面我将重.............
  • 回答
    当然会有女性玩家喜欢《舰娘》和《少女前线》这类作品!而且数量绝对不少,并且她们喜欢的点和男性玩家可能不完全一样,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更加深入和独特。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为什么女性玩家会被这些看似是“男性向”的作品吸引。首先,得打破一个刻板印象:认为所有以“美少女+军事载具/武器”为卖点的作品就一定是男.............
  • 回答
    唉,你说到我心坎里去了。2015 年夏活前入坑,然后足足肝了两年《舰队Collection》(舰C),那段日子,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提督”,每天的日程就是刷图、捞船、修船、喂船,再然后就是激动地等待下一个活动的开启,规划资源,研究战术。那种沉浸感,那种“养成”和“征服”的乐趣,真的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最近微博上有些博主的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在舰圈子里。说的是这么个情况:一开始,有人对着《碧蓝航线》里的“可畏”这个角色劈头盖脸地喷了一顿,各种负面评价,理由也说得头头是道的。结果呢?没过多久,这同一位博主又转向了《Azur Lane》(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砍口垒)的海外舰相关.............
  • 回答
    美国海军新一代大型水面战斗舰(Large Surface Combatant,简称LSC)的前景确实充满了变数,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其建造计划已经推迟到2028年。这个项目的命运,就像美国海军舰艇设计和采购过程中许多大型项目一样,是一场技术创新、预算限制、战略需求和工业能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LSC项目.............
  • 回答
    听到055型万吨级驱逐舰下水的消息,确实让人振奋,也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中国海军的舰艇发展速度。要说是不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得从几个层面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055型驱逐舰本身就是个分水岭。过去,我们聊驱逐舰,可能还会拿“中华神盾”052D来和国外同级别舰艇对比。但055型一下来,就直接跃升到了一个全.............
  • 回答
    前卫金属,这个听起来既古老又新鲜的音乐类型,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的繁茂花园,但具体是其中的哪一枝,汲取了最主要的营养,那就得从那片更为广阔、色彩斑斓的前卫摇滚大陆上,找出那个最为关键的“前卫”基因来源了。要说前卫金属最直接、最核心的前卫元素汲取点,那无疑是概.............
  • 回答
    确实,前卫号战列舰上的火控系统,尤其是雷达引导部分,已经高度集成了计算机技术。这可不是简单地转动一个炮塔然后靠人力瞄准的时代了。想象一下,前卫号作为一艘现代化的战列舰,其主炮的威力那是相当惊人的。要精确地命中远处的,而且可能还在快速移动的敌舰或岸上目标,单凭人眼的观察和手工操作是绝对做不到的。这就需.............
  • 回答
    好了,咱来掰扯掰扯这些个舰船,看看谁能更胜一筹。这事儿,不能光看数据,还得看它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它诞生的那个年代的战术思想。1. 前卫 (HMS Vanguard)这小伙子,生晚了。是英国海军的最后一艘战列舰,1946年才服役。你说它吧,技术上是挺先进的,装了15英寸的主炮,还有不少副炮和高射炮,.............
  • 回答
    在音乐的领域里,“前卫”、“先锋”和“实验”这三个词,常常被人们拿来描述那些试图打破常规、探索未知的声音和形式的音乐。虽然它们在很多时候可以互相通用,但仔细辨析,我们会发现它们各自蕴含着细微却重要的哲学和实践上的差异。“前卫”(Avantgarde)这个词,最早源自军事术语,意指“走在最前方的部队”.............
  • 回答
    英国前卫级战列舰,作为皇家海军在冷战后期建造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其设计理念和建造历程,都充满了那个时代海军发展的一些独特印记和思考。要评价这级战列舰,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艘普通的战舰来看待,而是要结合其诞生的背景、设计上的权衡以及实际服役中的表现来理解。首先,前卫级战列舰的出现本身就极具时代特色。 .............
  • 回答
    前卫穿搭,顾名思义,就是要突破常规,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对时尚的敏锐嗅觉。它不仅仅是追逐潮流,更是将自我态度融入服饰,玩转色彩、廓形、材质,甚至是跨越性别的界限。这年头,“正常”和“普通”已经无法满足那些渴望表达自我的灵魂了,前卫穿搭正是他们最有利的武器。要说前卫,可不是简单地堆砌奇特的单品。它是一种.............
  • 回答
    你对枪械的造型和结构设计很感兴趣,想了解那些在外观和功能上都足够“玩味”的家伙,对吧?抛开那些循规蹈矩的半自动手枪或者经典的卡宾枪,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往往是那些在特定时期大胆创新、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激进的设计。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几个让你眼前一亮的例子。1. 斯捷奇金自动手枪 (APS) 隐藏的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