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看到如此清新脱俗的言论,还是"遏制了房价过度上升的势头”,三阶导数。
而这次变成了“指数级上升趋势已被打断”。
e^x的无穷阶导数仍然大于0。
”指数级上升趋势已被打断“,说明有限阶导数小于0了。
从调控三阶导数到调控有限阶导数……
我从19年就关注张文宏此人。
武汉疫情初期帮神药瑞德西韦做临床,多次公开场合推神药。
武汉疫情初期说传染性有限。
武汉疫情得到控制时,说像西方一样被动免疫全面开放才是最终方向。
类似言论还有不少。
“除非出现呼吸困难才需要去医院”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被检测”
“新冠病毒基本只对老年人发动攻击”
“疫苗成为世界重新开放的唯一选项”
“疫苗加口罩是1到2年内国际开放的主要模式”
“靠非药物干预清零政策长久来讲不可持久”
“疫苗接种率超80%,新冠危害将降低到季节性流感水平”
“目前为止,全世界接种已突破30亿剂,出现突破感染的病历是非常少数的”
…
我们动态清零,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他们怂恿全面开放,也是为了我们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个人的言论和行动,是需要动机的。
一群买办和二鬼子,会为了咱们好?告诉我们共存好?
共存好不好,宏康和尚嗨已经给了答案了。
坐等清算,秋后算账。
打断一个指数上涨的趋势。在图中怎样体现呢?
给你们看一个熟悉的图吧。
有印象不?
这叫Flatten the Curve,“压平曲线”,是2020年3月起在西方“专家”口中突然流行起来的说法。意在让陡峭的cov-19病例增长曲线变平,以便卫生系统可以承受。
当时这个理论出来时就充满了高级感。尽管那时我们已经知道曲线平不平没啥意义,只有封城清零才能解决问题,但仍然被高端的图表、专业的术语、严肃的学者所编织出来的理论所吓住。
当时我心里还嘀咕呢,也许他们有他们的打法,他们有他们的难处?也许这样可以平衡经济和健康?人家都画图了啊。
结果五月份武汉解封,西方全面沦陷。我们彻底明白,flatten the curve就是自欺欺人的东西。再华丽的图表也救不了受难的老百姓。
你看看这两年来,他们flatten什么curve了,还有没有人提?再看看他们的曲线,哪个国家不像心电图?
合着你们压的曲线都往悬崖峭壁上压的?是够平的,一点曲度都没有。搁这整地狱笑话呢?
张文宏说打断指数上涨,和两年前西方说的flatten the curve有什么区别?不就是为了让图好看一点么,不就是想用城市乃至全国的潜在承受力,为你压好的曲线进行一次大兜底吗?
且不说这样做到底谁在支付代价,我就问,两年前面对远不如奥密克戎变种的早期新冠病毒,“压平曲线党”下场如何?
四个字,有 目 共 睹。
你想变成那样吗?
所以别拿这当喜报了,我谢谢你了。
还是人家博导的数理基础扎实,有的人还只会用3阶导数的时候,他已经会用任意阶导数了。
武术大师经历两年的战斗,觉得自己练就了空手接白刃的本事,结果被乱刀砍成重伤,武术大师说大意了没有闪。
怎么看出打断的?
最新数据,
3月29日 上海阳性总数:326+5656=5982;深圳阳性总数:1+7=8
上海的确诊数明显上升了,至于原因嘛,肯定有“科学”的解释,毕竟全上海一个高风险区都没有,中风险也就那么15个而已。
深圳(也包括其他广东沿海线城市)这边除了抗疫,还要继续严打香港方面来的偷渡,甚至还要防来自境内城市的“外溢”
======================================================
点赞过千了,更新一下:
3月25日 上海阳性总数:38+2231=2269;深圳阳性总数:2+5=7
3月26日 上海阳性总数:45+2631=2676;深圳阳性总数:0+3=3(全为无症状)
3月27日 上海阳性总数:50+3450=3500;深圳阳性总数:1+6=7
3月28日 上海阳性总数:96+4381=4477;深圳阳性总数:3+6=9
上述加法算式说明:确诊数+无症状数=阳性总数
===================================================
以下是原回答
几天前的老图:
反正深圳这波已经处理好些防疫管控不力的领导,不知道上海会怎么给这波“管控得力”的领导升职了。
著名经济学家、公共卫生政策专家、病毒问题溯源专家、未来学预测专家、美国医疗问题专家、疫苗专家、历史和考古学家、文学家、语言艺术大师张文宏教授日前表示,“我只是个临床专家”。
张专家太谦虚了,在这里。我们领略下“大家”风采。
经济学家——“如果不打疫苗,世界是不能开放的,世界不开放,就会进入一个经济危机,一旦发生了经济危机,到时候死的都是穷人”。(开放国门,共存,威胁口吻)
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张文宏人为中国应当在2021年下半年打开国门,(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必须开国门,搞共存)
病毒问题溯源专家——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说,武汉是中国第一个出现这种新传染病的城市,如果是从国外传播到中国,应该是几个城市同时发病,而不是陆续出现发病情况。(看到了吗?张大网红说了,病毒不是外国的)
未来学专家——张文宏最新发声:这将是“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后被打脸)
美国问题专家——我们不用为美利坚担心,他们有非常好的医疗资源,可以从容应对。(被打脸)
疫苗问题专家——疫苗接种率如能超80%,就有望把疫情危害降低到流感水平。(睁着眼睛说瞎话)
历史和考古学家——中华五千年文明是瞎扯。(我看你才是瞎扯)
文学家——这是一次倒春寒,春天必将到来。(歌词水平)
语言艺术大师——病毒没那么吓人,但是仗很难打。(内涵满满啊,病毒没事,别怕,该共存就共存,仗不好打,不行就放开的了,犹太资本好卖几千块一盒的药啊!)
当然了,最近张文宏又成了一个统计学家,所谓——指数级增长趋势被打断……
你以为张教授仅仅是诸子百家?你太天真了。
其实,他去美国领事馆就像回家、
另外,缠中说禅早就说过,上海这个城市不要再进行战略性投入了,中国的经济资源集中于长三角地区,一旦美国对岸刮起经济飓风,中国的经济安全就废了。
看看今天发生的情况,“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的上海,还是全国的上海,全球的上海”。才知道缠中说禅在十年前文章的高明。
张网红不和控制住疫情的西安深圳交流经验,天天和躺平的香港专家“达成共识”
咱也不知道他到底咋想的
也许这就是奶戳吧
据《太平广记》记载,其实在大禹接手治水之前,鲧治水失败砍头之后,中间还有一位叫作“䁫”的人负责过治水。
䁫认为,人之所以会被洪水吞噬,都是因为自身不会游泳,只要学会了游泳,就如同鱼儿可以与洪水共存。于是号召全体民众——从年逾耋耄的老人到三朝未满的婴儿——全部学游泳。
由于民众的体质不同,尽管许多年轻力壮的人学会了游泳,在几次洪水侥幸保存了性命,但老弱残疾之人却纷纷淹死水中,幸存者中不少因失去了亲人而日渐产生怨恨。䁫却自信已经战胜了洪水,认为洪水不足为惧。
不久巨大的洪水来袭,放眼之处全是一片汪洋。很多人即使会游泳因为长期泡在水中,体力不支无处倚靠而被淹死,只要少数幸运儿抓住几块木板才得以苟存。这时人们发现,䁫居然坐在一艘船上,大谈自己与洪水共存。愤怒的人们将他的船掀翻,䁫掉入水中,不知所终。
也就是说,他们打算让增长率的增长率停止增长……
大一的时候,有学医的同学还抱怨学高数以后用不上,你看这不就用的很好嘛!
举个例子,把2、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
接续成2000、4000、6000、8000、10000……
以后上海阳性感染者数量会平稳增长……我估计,大概他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吧。
我也想知道
我觉得和张讨论的问题相比,眼下上海的糟糕局面表明,张一直以来鼓吹的共存论调,恐怕更是一个问题。
因为他鼓吹的共存,实际上已经严重干扰了上海的疫情思路,已经造成了如今的严重态势。上海眼下应该摒弃共存幻想,杜绝侥幸心理,此君也应该让位贤能,以便于上海统一抗疫思思路。因为全社会规模的防疫,重在上下同心,协同发力;最大的忌讳就是思想不统一,态度不坚定。
面对本轮疫情,上海在一开始零星爆发时,选择不封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两年来上海精准防治做的非常漂亮,对社会生活的扰动几乎为零。
在随后的疫情上升阶段,上海的应对似乎就逐渐出了问题,各个区域封闭时段交错 人员流动控制松懈,水多加面,面对加水,松松紧紧,莫衷一是,给人一种左右摇摆 纠结含混之感。
如今迫于疫情紧急总算封了城,但依然给人以“抗拒封闭”感觉。
比如,既然已经痛下决心,付出经济代价来封城,为何还要半个半个的封呢?难道浦西病毒会暂停,等查完浦东才开始暴涨吗?
再比如,为何在封前连夜解封风险区域,进而引发抢购呢?封城之前岂不是也正是最危险的时刻吗?为了缓解后勤压力,却极大地增加传播风险,这样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归根结底,凡此种种矛盾之处,背后透露出的根本原因,恐怕是上海疫情防治思路的摇摆不定。说到底,某位张姓网红一向鼓吹的共存,干扰了上海抗疫节奏。
虽然本轮疫情根本原因是香港拖累大陆,但上海某张姓网红医生长期鼓吹共存,对于本次上海面对疫情时迟迟不愿果断封闭,恐怕负有很大的责任。
应该说,他的观点更适合做一位美国的疫情官员,和中国的政策有较大距离。其言行造成了上海应对疫情决心的松动,不仅使上海一再措施最佳时机 造成扩散加剧,并且导致疫情外溢 加重全国疫情。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面如此席卷全球之疫情,协调一致,上下同心本是我们的最大利器;假设上海思想坚决、行为果断,那么以上海的医疗物质条件,应该是可以像之前两年一贯的优异表现那样,把疫情扑灭于开端的。但是,这次上海的应对却一再拖沓纠结,拖泥带水,导致不断延误战机 最终酿成严重的态势。
由此可见,观念上的松动、动摇,的确是一大隐患,希望各级部门亡羊补牢,尽快纠正这些问题,希望社会各界统一思想,积极正面战疫,摒弃侥幸心理,清理一些人鼓吹的的“躺平拉倒”,“大号流感”心态。避免在疫情应对上犹豫不定,避免抗疫成果鼠头蛇尾。
下面引用一段张的电视访谈,虽然那段访谈制作于疫情爆发之初,虽然我们允许专业人士发表多种观点;但是张的言语明显逾越了医疗的范畴,而是涉及其相对外行的社会整体决策应对层面。
事实上,张的观点已经十分接近于美国式的,宁可死人也要保经济的观念,应该说是消极的,缺乏对个体生命缺乏敬畏与尊重的应对观念。作为一个个体,张当然有秉持自己观点的权利与自由,但是,这样的认识,却远远是不应该坐在中国最重要城市的疫情主管机构的首席专家座位上的。
以下是访谈记录
1 美国医疗体系很强大
疫情死亡的年龄是83岁,美国人平均寿命也是83岁,这个疫情对国家的寿命没有任何影响呀。 疫情已经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natrual的一个事件呀……
2 隔离要不得
要医生把整个国家都都隔离起来呀,外来的人都不让进来呀,城市之间都不要通航呀,所有的人都呆在家里呀,你要是这样的话,你就没有交流了呀,no communcation,那也自然就没有传染病了呀,可是你这样,会有多少人要死啊,首先一个,在座的各位你们全都要下岗了呀,接着一个,你们下岗了,你们的家人就全都要造反了……
总之,疫情酷烈,形式紧急,眼下上海不仅要提高执行力,奋力攻坚,控制局面;在防疫思想上更须统一思路,统一认识。特别是要放弃共存幻想,杜绝侥幸心理,坚决地执行我国基本成熟的全民防疫策略,打赢这场疫情攻坚站。
学什么不好学湾湾和印度“定义疫情”。他们说什么第五波第六波我都懒得看,说得第一波过去了是的。
不懂把上海这个全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的新冠死亡率搞到全国最差之一,作为救治组组长的张医生怎么好意思天天到处刷存在感的,就真的没有一点羞耻心吗?
反常为妖:谁把网红医生捧上了神坛?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漫延之后,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感染科主任突然火了,
一时间好像成了中国抗击疫情的总指挥。
过去好长时间,围绕这个网红医生,网络上争论不休。
原因是网红医生认为抗击新冠病毒要学习美国、印度“与病毒共存”,
避免世界发生经济危机,避免穷人跳楼。
支持网红医生的认为张网红是医学泰斗,是抗疫英雄加权威,反对张网红,就是反科学,
就是干扰抗疫。既然这样,我们要回顾这位“权威”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
1、网红医生对中国抗疫有何突出贡献?
重要的问题问三遍,他到底对中国抗疫有何突出贡献?
有何突出贡献?有何突出贡献?
网上查了个底朝天,没找到网红医生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救过那个患者;
没有给出有效的治疗新冠肺炎的方剂,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案。
唯一的抗疫行动就是“共产党员先上”“我的同事去了,就等于我去了”。
支持网红医生的文章很多,也没有看到证据,如有早就吹得震天响了。
只要你稍微多看他几个视频,你很清楚地能感受到网红医生是多么大的恶意对待我们国家,
一句“你中国不要牛皮哄哄”。
这个你字,把一个精神美国人的本质表达的淋漓尽致。
这么个成天视屏抗疫,怎么就成了抗疫英雄、抗疫权威了?
你见过哪个深入一线的医生护士有时间在视频中滔滔不绝?
武汉疫情紧张阶段,专家梁万年出任抗疫专家组长,全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应该与专家梁万年的领导有关,说他是抗疫权威应该没有争议。
可是,谁见过梁万年在视屏中喋喋不休呢?
还有张伯礼、仝小林、张定宇这些真正的专家在视屏中对国家抗疫方针指手画脚吗?
难道上面的专家的工作都不科学,他们的治好了病人不权威,
唯有在视屏抗疫的张网红医生才是科学抗疫、才是抗疫权威?
张医生这种人给人的印象是,国家在考虑战略的时候,战略研究室的人还没提交研究报告,
反倒是cdc提出了联美抗俄的国策,这不找抽呢?
太搞笑了!他倒不是幼稚,他心里其实比谁都明白。
张医生是一位主流学者,他的专业性不受舆论的影响,但专业性的有效半径是极小的。
其次,专业性不能直接和正确性划等号,不要混淆这两个概念。专业性能等同于正确性吗?
再者,关于病毒知识关于疫情防控现在许多已经成为常识了。
谁装赑,谁做事?明眼人多了去了。
装赑时间长了,神话就会成为笑话。
2、网红医生有何没有突出贡献反而特别红?
张文宏医生不是国家级专家或参与了全国新冠抗疫的组织工作,同时自己也没做出提的起来的成绩,但在整个防疫期间都超乎寻常的红,比几个在武汉一线工作的院士以及其他一线防疫的专家名气还大。
他怎么做到呢?
看张网红哪些视屏,都不是在他的医生办公室,也不是在病房,更不是国家举办的专家讨论会。
那些拍视屏的场所,有主持人、有嘉宾、有观众,演讲台上放着麦克风,还摆放着鲜花。
看得出,张网红都不是随机演讲,而是某个团体有组织、有目的、有策划的与国家抗疫方向背道而驰的“视屏抗疫”。比如中国疫苗出来之后,张网红立马在视屏中回答市民:“关于一个国产的汽车,还是进口的汽车你都能鉴别,为什么一到疫苗你就不能鉴别?”
怎么这么巧,中国疫苗刚上市,网红医生就在视屏抗疫中遇到要购买疫苗的市民?并且恭恭敬敬的的请教这位网红专家?而且这“疫苗鉴定专家”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掌声?
这些活动是谁组织的?是什么目的?
网红一个医生有这么大的财力频频组织这些活动?
为何这个人屡上新闻,为什么每次说话都上热搜?
网红的现实就是给你流量你觉得你是个人才,不给你流量你屁也不是一个。
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捧张文宏罢了。
资本为什么要捧张文宏,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这张图很说明问题了,张文宏全是热搜,而且全特么是废话。
微博的热搜它不花钱吗?
他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人民还是资本。
这次南京禄口机场的破洞太low了,太像人为故意疏失了。
事实证明只要严格把好国门,出了事普筛加隔离,这个病毒是完全可防可控的。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
外国的专家已经都在劝我们,别抵抗了,你挡不住,学我们躺平得了,没想到国内也有人跟着一唱一和。
鲁迅说,我左右睡不着,翻来覆去看历史,每一页都写着吃人。
唐宋元明清说到底怎么亡的?
内忧?外患?
都不是。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搞不定利益集团所以亡了。
3、张网红“共产党员先上”和不欺负老实人。
张网红关于“共产党员先上”的原话是:
“人不能欺负听话的老实人,把所有第一批医护人员换下来,全部换成共产党员,为了信仰也好,党纪约束也好,不得讨价还价!”
前半句“不能欺负听话的老实人”,后半句他把第一批医护人员换成了共产党员。
听到的人会有什么印象?会觉得表达了什么意思?
肯定有“共产党员不是听话老实人,疫情开始时他们不上,
我把老实人都换下来,他们不得不上了”的意思。
既有政治宣示,又抓不住他什么。
这个大夫不简单。
没有占据舆论中心的公知和力大无穷的资本的推送,
就凭张大夫疫情期间那些每次都落空的预言,能红了一年多?
网红医生遭质疑后,一种奇怪的论调突然多了起来。
这种论调就是:
“这是一个专业话题,非专业人士不要乱说话,应该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这种论调,貌似有理,实则放屁。
试问今天大家关心的问题,有几个不是专业问题呢?
国际问题不是专业问题吗?
经济问题不是专业问题吗?
体育问题不是专业问题吗?天气和自然灾害问题不是专业问题吗?
军事和祖国统一问题不是专业问题吗? 都是。
难道非专业人士都不能对这些问题发表看法吗?
能,当然能。
那么,非专业的老百姓参与这些专业话题的合理性、正当性何在呢?
两点:第一, 这是我作为一个公民的正当权利;第二, 这些问题都牵涉到了我的权益。既然涉及到了我的权益,我就有权发表意见。
如何对待疫情,关系到我的健康与生命,我当然要关心,当然要发言,这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在战略相持阶段放弃“清零”的目标,改取“与疫情共存”的政策,结果会是什么呢?
一定是前功尽弃,甚至连去年武汉保卫战的成果也一并丧失。
那些以所谓“不是专业人士所以不能发言”禁止你讲话的人,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话语权的垄断,
目的是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确保他们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4、公众人物,必然要面对公众质疑。
公众人物获得了流量,在聚光灯下,就要承担这样的风险。
任何说错的东西都会被人们用放大镜去检视。
这就是获得流量的代价。
在当下的国际格局下,发表亲美言论,特别是经不起推敲、立场大于事实的对美国比较友好的言论,会引起不少人的不适。你发这样的言论,就准备好承担后果。
公共卫生政策现在是大政治,已经算是基本国策了,这是不能随便去说的。
我们的社会没有讨论空间?
公共政策有没有动态修正的可能性?当然有啊!
参加闭门的专家研讨会,给卫生部门提建议。
上书,写内参。有无数的渠道。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言论限制,政府是动态研究观察,吸收各方面的信息,
以求做出最准确的决策判断的,以张文宏的身份地位,
有大把的渠道可以向上递送他的观察和建议,都会受到重视,得到反馈。
涉及基本大政方针的东西是不适合在公共领域随便说的。
因为大多人没有足够的知识与判断力。
他们会认为张文宏医生都这么说了,这就是代表正确的东西了。
张文宏医生的说法可能在社会引发分歧甚至混乱。
这不是一个要证明你存在的议题,而是一个全国一统的整体布局。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专业人士,他应该在专业圈、决策圈的范围内提交他的专业建议,
而不是在公开场合下向不特定人群公开表达可能本来也不太成熟的意见。
他更关心的应该是公共政策的研究,而非满足自己对外讲演的一时快感。
张文宏是共产党员。
那么这个时候也一样,这是一个基本纪律问题。
不能妄议大政。要以大局为重。反之,夹带私货阴一套阳一套。
所有的神话都会成为笑话。
我从这个人出现在媒体上开始就不太喜欢。。也没有特地关注过,但因为媒体趋之若鹜,他说的一点话都能立刻炒为金句,所以总是能看见。但每次看到他说的那些“金句”,恕我直言,和我的价值观并不太一致,所以一直对他是有点戒备心理的。。
一个根本没去过一线的,也不算是相关专业的人,突然被捧到一个神级位置,靠着一两句俏皮话出圈,这不是很奇怪的现象吗?如果一个专业人士偶尔说一两句段子金句,我会觉得他挺幽默的,如果每次都说(或者说被媒体强行提炼),那就显得轻浮了,而一个讲段子爆金句而成权威的专业人士是怎么回事?
最近因为上海的疫情,我就研究了一下,这位张医生有400万粉丝,酷爱半夜微博发文,最神奇的是,他每次发完,第二天媒体一上班就转发,不止是一家两家媒体,也不是冷门媒体,很多都是主流媒体,观网,人日这种都是第一时间跟进。。
另外,因为最近上海疫情翻车,其实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对他表示不满,但在他自己的小作文底下的评论可谓精准控评了,表面上的热评都是好话。。说实话,再红的明星都要花钱买流量和热度的,你们敢信一个如此平凡的医生靠着一些车轱辘话就能有400万粉丝和长达两年多的热度?
要说抗疫,那几位真的冲在前面过的也没见这么活跃啊?抗疫两年头发都白了的吴尊友也就4万粉丝。天天忙的要死的有空半夜发小作文?。。400万粉丝不要钱的?流量推广不要钱的啊?那么多媒体次次第一时间跟进不要钱的啊?做过媒体的不知道媒体的路子啊,一句话出道能维持两年的热度?谷爱凌要是不买热搜都未必有这个能力。。
后来,又看到这个。就挺有意思的。上领馆已经把这段删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删,君子不是坦蛋蛋的嘛。。其实我倒是没别的想法,单纯觉得咱们真是一个自由国度啊。。这种照片哪怕有人质疑,相信也会有更多人帮腔,说“这有什么?抗疫不是全球共同的事吗?”。。但是,你但凡稍微有点思考能力,换个角度想想,要是福奇跑去中国大使馆和中国大使执手聊美国抗疫,那是多诡异的一幅画面啊?
现在,反正辉瑞的特孝药也进来的,还在浙江进了医保,我真是惊呆了,这速度,简直就是窜天猴啊。。特孝药的疗效怎样咱也不知道,反正国外也没出现“特孝奇迹”,还是该染病染病,该死人死人。。
但可能有人的阶段性任务也完成了吧?
不过有药无病人那不是白瞎,怎么持续性发财呢?到时候连现在买的药都过期了那不是白折腾。。所以,如何制造病人可能也是另一个任务吧?。。
#上海新增确诊96例无症状4381例#
如果玩弄语言的艺术和数字的艺术。我可以说上海的疫情并不严重吗?因为昨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也“才4381人”。
对比其他省市,上海的人口特别多呀,上海有超过2,500万的常住人口呢,所以4000多人的新增感染,在整体常住人口的规模中算不上什么,所以上海的疫情并不严重。
但是玩弄这种文字游戏和数字游戏是没有意义的,是冷酷无情的。
疫情也罢防疫也罢,并不存在模糊地带。
因为奥密克戎并不在你的专家班子里,它也并不按照你们的计划去控制自己的传播。
面对疾病和疫情,要老老实实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今天的隐瞒和修饰,明天一定会给你报一个巨大的数字,让你藏无可藏。
不知道那些试图隐瞒隐藏修饰这些的人是怎么想的?是觉得自己今天晚上就能死,所以真相爆发,自己可以不受追责吗?幼稚啊。
我就一直好奇,为什么会经常看到这位张网红出来发言。中国已经有一位权威大佬冲锋在前了,疫情初期就往武汉跑,审时度势大胆抉择,果断封城控制疫情。为什么这位张网红医生也要秀存在感。一开始以为是有意安排,毕竟两人搭档总比一个人好,万一出现什么意外还有个备份,毕竟钟老年纪也确实大了,总要有个接班传承。
后来越看这位网红的言论越觉得不对劲。总感觉跟钟老的观点有点出入,不像是搭档反而像是另一派的观点;这里面水很深,有种蹭热度,蹭功名的,蹭功劳的意味;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要是专业能力过得去就算了,论专业能力、资历、胆识那一点比得上钟大佬?凭什么在这秀存在感在这出风头?而且是以损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代价。
这位张网红主张与病毒共存,同时与医药公司打得火热,是不是取消防疫措施之后病毒全面扩散,医药公司就赚得盆满钵满,这位张网红也能收到不少好处呢?建议郭嘉查查张网红和医药公司的利益来往。
注意,上海确诊病例感染的可能不是新冠,发展曲线与新冠不同,全球独一份。
一图秒懂系列:
参考资料系统
貌似21年初带头在国内提出「共存」的就是他,剩下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