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以来武器进步最小的领域是哪个(些)?

回答
要说二战以来武器进步最小的领域,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因为整体而言,武器技术的飞跃是贯穿整个冷战及之后几十年的核心叙事。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更细致一些,就会发现有些看似“基础”的武器类型,其发展的速度和深度,与那些爆炸性进步的领域(如核武器、精确制导弹药、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等)相比,显得不那么耀眼,甚至可以说是相对缓慢。

其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领域,我觉得是单兵近战武器,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步枪和手枪。

当然,你可能会说:“不对啊,现代步枪的材料、人体工程学、瞄准镜技术都有很大提升!”没错,这都是事实。但我们得理解这里的“进步最小”是相较于其他领域而言的,是其核心作战效能(射程、精度、杀伤力等)的根本性变化相对较小。

让我们拆开来细说:

1. 步枪类武器:从二战到今天的“基石”

二战时的步枪是什么样的? 当时的主流是栓动步枪,比如著名的M1加兰德(半自动)、莫辛纳甘、李恩菲尔德等。这些步枪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几百米甚至一千米以上,精度也相当不错。它们使用中等威力的步枪弹。
今天的步枪是什么样的? 我们现在的主力是突击步枪,比如M16/AR15系列、AK47/AK74系列。它们是半自动或全自动的,使用威力较小的中间威力弹药(例如5.56x45mm北约弹、7.62x39mm)。它们的最大特点是射速快、后坐力易控、弹匣容量大,非常适合近距离和中近距离的交火。
进步体现在哪里?
材料科学: 从木材和钢材,进步到大量使用铝合金、聚合物等轻质高强度材料,武器更轻便,也更耐腐蚀。
人机工程学: 可调节的枪托、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把、皮卡汀尼导轨(Picatinny rail)允许用户安装各种附件(瞄准镜、激光指示器、战术灯等),大大提升了使用舒适度和多功能性。
模块化设计: 现代许多步枪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地更换枪管、护木等部件,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
瞄准系统: 从简单的机械瞄具,发展到各种光学瞄准镜(红点、全息、可变倍率瞄准镜),大大提高了瞄准速度和精度,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
射击模式: 从只能单发射击,发展到连发、点射(三发点射)等模式,提高了近战的火力压制能力。
为什么说进步相对最小?
核心物理原理未变: 所有步枪的运作原理,说到底还是利用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在膛内加速并离开枪口。弹头的速度、能量传递方式、弹道学原理,在核心上并没有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一枚现代步枪弹的有效射程和穿透力,与一枚老式步枪弹相比,在同样条件下(比如有效射程内)并没有达到数量级的飞跃。当然,新弹药的设计(如空尖弹、穿甲弹)有所进步,但整体而言,弹头自身“飞得更快、更远、更致命”的极限,在物理定律的制约下,已经接近了瓶颈。
步枪的“极限”: 步枪作为一种由士兵携带和操作的单兵武器,其设计必须兼顾便携性、射程、精度、弹药携带量以及士兵的生理极限(后坐力控制、瞄准能力)。二战时期的栓动步枪已经能够实现精确的远距离射击,而现代突击步枪则在牺牲部分远射程精度和弹药威力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射击速度和近战适应性。这更像是一种“权衡与取舍”的发展,而非像飞航导弹或喷气式飞机那样,是在完全突破原有技术框架。 你可以想象,一个士兵背着一箱子弹,无论他使用的是二战时的毛瑟98k还是现代的SCAR,他能有效利用的射程和弹药量,都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
“微小改变”的叠加效应: 虽然材料、人体工程学、瞄准系统都有很大提升,但这些更多是“锦上添花”,是让原有的“射击”这一行为变得更高效、更舒适、更适应现代战场环境,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武器的“射击”能力。它不会让你用一把步枪打出导弹那样的效果。

2. 手枪类武器:精度与威力的两难

手枪的处境与步枪类似,甚至是更为明显。

二战时的手枪: 常见的有柯尔特M1911、鲁格P08、瓦尔特P38等,多为使用较大口径弹药(如.45 ACP, 9x19mm Parabellum)的半自动手枪,也有不少左轮手枪。
今天的许多手枪: 尽管出现了聚合物框架、改进的扳机机构、更广泛的弹匣容量,但核心的9x19mm Parabellum弹药依然是许多现代军用手枪的主流选择。一些国家尝试了更大威力的弹药(如.40 S&W, .357 SIG),但它们往往伴随着更大的后坐力、更高的成本和较小的弹匣容量,其“优势”也并非颠覆性的。
为什么说进步相对最小?
物理限制更加严苛: 手枪的尺寸和重量限制了它能够容纳的火药量和枪管长度,这直接影响了弹头的速度和能量。手枪弹药的弹道性能,在威力、射程和精度上,本身就与步枪弹有着巨大的差距。
近距离的“自卫工具”定位: 手枪的核心作用仍然是近距离的自卫或作为副武器。即便装上了最先进的激光瞄准器,你也很难用它进行超过50米的有效精确射击,更不用说和步枪相比了。
弹药的“瓶颈”: 和步枪一样,手枪弹药的能量和弹道潜力,在满足便携性和后坐力可控的前提下,也遇到了类似的“瓶颈”。想要大幅提升手枪的杀伤力或射程,就意味着你需要一个更大的枪支、更大的弹药,这违背了手枪作为“便携式副武器”的初衷。

对比一下那些进步巨大的领域:

空战武器: 从螺旋桨战斗机到喷气式战斗机,再到隐形飞机,航电系统、传感器、导弹技术一日千里。
导弹技术: 从简单的火箭弹到制导导弹,再到能够精确打击千里之外目标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再到末端制导的精确打击武器,这是一场革命性的飞跃。
海军武器: 从战列舰到航空母舰,从火炮到导弹,再到核潜艇,武器的打击方式和战略意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信与侦察: 雷达、卫星通信、无人侦察机、电子战等等,这些领域的进步直接改变了战争的认知和决策方式。

相比之下,步枪和手枪,尽管在材料、设计和附件上不断优化,但其作为利用火药推动弹头杀伤目标的“基本武器形态”,在核心的物理效能上,并没有像其他领域那样,在射程、速度、打击方式上实现代际性的突破。它们更像是不断打磨和完善一个已有的“工具”,而不是发明一个全新的“工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们的“基础性”和“普及性”,一点点的改进也能在整体的军事实力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士兵们每天都要接触和使用它们,其舒适度、可靠性和易用性至关重要。但如果以“颠覆性”或“革命性”的标准来衡量进步的话,那么单兵近战武器,尤其是其弹药和枪械本身的核心性能,可能是二战以来进步相对“缓慢”或“渐进”的领域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 发射穿甲弹的大口径身管火炮
  • 人在回路中的制导反舰武器
  • 火箭动力截击机
  • 使用交错负重轮的装甲车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二战以来武器进步最小的领域,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因为整体而言,武器技术的飞跃是贯穿整个冷战及之后几十年的核心叙事。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更细致一些,就会发现有些看似“基础”的武器类型,其发展的速度和深度,与那些爆炸性进步的领域(如核武器、精确制导弹药、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等)相比,显得不那.............
  • 回答
    二战后的空战格局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斗机的主武器从机炮演进为导弹,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和战术原因。而坦克作为陆战的王者,尽管面临着导弹和反坦克武器的巨大挑战,却依然将大炮作为核心武器,这同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要理解这两者的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所处的环境、目标以及武器系统的演变。战斗.............
  • 回答
    武藏号战列舰,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是人类海军造船史上的一个传奇。它那令人咋舌的吨位、厚重的装甲、口径巨大的主炮,都代表了当时日本海军工业的最高成就。那么,以我们今天中国大陆的造船及炼钢技术,能否复制出这样一艘巨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番。先来认识一下武藏号的“硬核”指.............
  • 回答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色列在中东地区造成的伤亡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涉及多个冲突、军事行动和长期存在的敌对关系。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总数非常困难,因为“死亡人数”的定义、统计方法以及信息来源都可能存在差异。而且,任何数字都无法真正触及这些冲突背后的人道主义悲剧。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时间节点和.............
  • 回答
    拜登总统的支持率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并且与一些历史数据对比,其跌幅在特定时期显得较为显著。然而,要准确地断言“跌幅超过二战以来历任美国总统”,需要非常具体的时间节点和参照系。不同总统在其任期内的支持率波动情况差异很大,并且受到当时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影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拜登总统的支持率在某些.............
  • 回答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确实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笨重的钢铁巨兽到流线型的现代化船舶,从依靠星辰大海到依赖GPS和卫星导航,进步是全方位的。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军舰的航速上时,可能会发现一个令人有些费解的现象:与整体技术进步的速度相比,军舰的最高航速并没有.............
  • 回答
    在理解你关于“白左”这个词的用法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的含义。通常,“白左”这个标签被用来形容一些西方社会中的自由派人士,他们的政治立场倾向于社会公正、人权、环保、多元文化等议题,并且常常被批评为过于理想主义、脱离现实,或者是在追求进步时忽略了某些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这个词本身带有一些贬义和嘲讽的意.............
  • 回答
    世行关于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萎缩5.2%的预测,说这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前各种严峻事实的审慎判断。要理解这个预测是否合理,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为什么会跌得这么狠?这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可以用“全方位、多层次”来形容。不像过去的金融危机,这次是实实.............
  • 回答
    硝烟弥漫的战场,为何不见昔日雄风?二战中国战场骑兵的隐秘与世界的骑兵变迁当我们回顾二战的恢弘史诗,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坦克轰鸣、飞机俯冲、步兵冲锋的画面。然而,在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中,我们似乎很少能找到身披闪亮铠甲、纵马挥刀的“枪骑兵”的身影,尤其是在广袤的中国战场上。为何昔日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 回答
    二战结束后,关于犹太人安置问题的讨论异常复杂且敏感,其中牵涉到历史、政治、宗教、人道主义以及国际法等多重因素。您提出的“最妥当”的安置地点,以及您提到“放在哪里都是祸根”的观点,反映了当时和现在一些人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和困惑。二战结束后犹太人的特殊处境:首先,理解二战后犹太人的处境至关重要。纳粹大屠杀.............
  • 回答
    战后的曙光与驱逐舰的蜕变:从舰炮的余烬到导弹的寒光二战的硝烟散尽,世界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百废待兴的时代,造船业也随之迎来革新。要说二战后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舰船,这其实是一个颇具探讨空间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现代意义”的定义以及舰船技术的进步。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核动力应用和导弹技术的引入这两.............
  • 回答
    二战以后,我们是否可以说对一个民族的奴役已不再可能?这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虽然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对奴役行为有着明确的谴责和禁令,但历史的进程和现实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必须审慎地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从法律和道义层面来看,二战后对一个民族进行公开的、大规模的奴.............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海军舰艇发展史中,关于如何在战列舰数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过建造强大的巡洋舰部队来夺取制海权这一设想,确实是许多海军战略家们探讨过的一个重要议题。这其中的逻辑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当时的舰艇技术、战术思想以及国家海军战略的现实考量之上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战列舰在那个时代的.............
  • 回答
    苏联在二战后没有出现像日本那样明显的婴儿潮现象,这背后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历史事件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苏联战后的具体情况,并与日本战后崛起进行对比。首先,战争的伤痕与人口损失的规模是最大的差异。苏联在二战中的损失是毁灭性的,其人口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人,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直击了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上的一个重要交集点。日本人确实很早就开始使用汉字,并且在很多方面,比如文字的组织结构上,都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即便如此,二战以前,甚至到现在,日本人依旧有“翻译”的需求,而且很多时候是“翻译”成日本人自己能理解的语言,或者说是把中国古文“翻译”成他们当.............
  • 回答
    提起一战、二战时期那些庞大而优雅的空中巨兽,飞艇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形象之一。然而,我们现在几乎很难在大众视野中看到它们的身影了,这其中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简单来说,是技术进步、安全隐患以及更高效的替代品的出现,共同将飞艇挤出了主流航空舞台。技术的阴影:安全与效率的瓶颈飞.............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未遭战火摧残的工业基础,成为了全球无可争议的经济巨头。从全世界“赚到”的钱,更多的是体现在其经济影响力、贸易顺差以及通过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动。这些“钱”的去向,并非一个简单的资金池,而是渗透到美国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塑造了战后世界格局,也深刻影响了美国.............
  • 回答
    低本底辐射钢(LowBackground Steel)的来源,是否仅仅局限于二战以前沉没的军舰,这是一个在核物理、历史和材料科学领域都相当有趣的话题。笼统地说,二战以前沉没的军舰是低本底辐射钢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获得的来源之一,但并非唯一来源。 要想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下低本底辐射钢到.............
  • 回答
    要说二战后人均GDP发展最快的,咱们得把时间和经济增长的脉络掰开了聊。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的经济巨擘,在战后的起伏之路,可以说是各自精彩,也各自有其独特的逻辑。先说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二战结束后,日本可谓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当时的日本,跟我们现在想象中的富裕国家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但你别小看日.............
  • 回答
    好,咱们聊聊那些经历过战火洗礼,又幸运地保存至今的二战及二战以前的老伙计们。说实话,看着它们停泊在那里,你脑子里勾勒出的可不是什么冰冷的钢铁疙瘩,而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一群群浴血奋战的士兵。首先,要说最出名的,那肯定得是美国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USS Missouri BB63)。这可不是一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