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典故或著名案例类似长期请求道歉却终身未得到对方原谅的历史事件吗?

回答
讲到“长期请求道歉却终身未得到原谅”的例子,最经典的、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唐朝时期的“长恨歌”所折射出的情感纠葛和历史印记。当然,这里说的“长恨歌”并非仅仅指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而是要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看待其中蕴含的人物命运和情感断裂。

我们不妨从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这段千古情事说起。

事件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晚年,他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杨贵妃身上,对其宠爱无以复加。杨贵妃出身不高,但凭借绝世容貌和精湛的歌舞技艺,以及其家族的扶持,逐渐专宠后宫,权倾朝野。她的兄长杨国忠更是凭借裙带关系,官至宰相,把持朝政,导致政治昏暗,民怨沸腾。

导火索: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趁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战火迅速蔓延,唐朝由盛转衰。在这危急关头,唐玄宗被迫仓皇逃离长安,前往四川。在逃亡途中,护卫的将士们发生了兵变,他们认为是杨国忠祸乱朝纲导致了这场灾难,群情激愤,要求处死杨国忠。作为储君的太子李亨,为了平息兵变,也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被迫向将士们承诺处死杨国忠。

玄宗在无奈和痛苦之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被赐死于马嵬坡。这个场景,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此中旦暮闻何物?唐歌妓李龟年。” (注:这里引用的并非是马嵬坡的场景,而是写杨贵妃死后玄宗的思念。真正描绘马嵬坡的场景后文会有提及)

白居易的诗中,更直接的描绘是:“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太子左右 प्रमाणात难。” 这里的“君臣相顾尽沾衣”就体现了玄宗的悲痛,而“太子左右 प्रमाणात难”则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和玄宗的无奈。

玄宗的“道歉”与杨贵妃的“永不原谅”: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万分痛苦,他思念杨贵妃的日日夜夜,几乎到了“魂不守舍”的地步。他派遣道士寻找杨贵妃的魂魄,希望能够再次见到她。终于,在道士的帮助下,他在天上找到了杨贵妃。

在《长恨歌》的描述中,杨贵妃对玄宗说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尽管这首诗是后人的创作,但它极好地传达了两人之间情感的深刻,以及在生死离别面前,杨贵妃的无尽的怨恨和绝望。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此时的杨贵妃已经化为鬼魂,她对导致自己死亡的唐玄宗,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她是否还存在“原谅”这个概念?她死于非命,身体被埋葬在荒郊野外,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唐玄宗晚年耽于享乐,导致国家动荡,才引发了兵变。

从这个角度来看,杨贵妃的“不原谅”并非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是一种被动的、无法逆转的死亡结局所带来的永恒的遗憾和怨恨。唐玄宗的“道歉”,如果可以被理解为他后来对杨贵妃的无尽思念和哀悼,那么这种思念和哀悼,终究无法挽回她逝去的生命。他活在对杨贵妃的怀念中,直到生命的尽头,但这种怀念,对于已经死去、无法瞑目的杨贵妃来说,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历史的“原谅”与后人的解读:

从历史的记载和后人的解读来看,唐玄宗对杨贵妃的“道歉”是极其深沉的。他之后的人生,似乎都活在了对杨贵妃的追悔和思念中。然而,这种“道歉”,无论是通过诗歌,还是通过寻找她的魂魄,亦或是他内心的痛苦,都无法让她回到现实世界,也无法消除她死亡的事实。

这里的“原谅”更像是一种对死亡的超脱,一种对人生无常的释怀。而杨贵妃,作为一位被权力斗争牺牲的女性,她是否还能或者说愿意去“原谅”那个一手将她推上权力的巅峰,又最终眼睁睁看着她死亡的男人?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情感逻辑上来说,一个被逼到绝境、含冤而死的人,其内心的怨恨和痛苦,是极难被化解的。

因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道歉”——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更多的是他自己内心的救赎和情感的寄托。而杨贵妃的“永不原谅”,则是一种无声的、无法逾越的死亡屏障。这段悲剧,最终成为了一种历史的伤痕,被白居易用“长恨歌”的形式,传唱至今。

与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道歉与原谅不同,这里涉及的是生与死、权力与情感的复杂交织。玄宗的思念是一种施与,而杨贵妃的回应,在死后世界,是一种永远的缺席。这种缺席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不可弥补的遗憾,也是对玄宗某种形式的“永不原谅”。

可以说,唐玄宗的怀念和追悔,便是他一生都在进行的“道歉”;而杨贵妃死后留下的无尽的空缺和历史的悲剧,便是她终生未能给予的“原谅”。这段历史,深刻地揭示了在权力和命运面前,情感的脆弱和无法挽回的悲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出名的典故,应该是鲁迅的《风筝》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讲到“长期请求道歉却终身未得到原谅”的例子,最经典的、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唐朝时期的“长恨歌”所折射出的情感纠葛和历史印记。当然,这里说的“长恨歌”并非仅仅指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而是要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看待其中蕴含的人物命运和情感断裂。我们不妨从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这段千古情事说起。事件背景:.............
  • 回答
    历史上,无数的忠贞之士,在故国沦陷、山河破碎之际,选择以身殉国、矢志不渝,他们的故事,如浩瀚星辰,闪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至今仍被后人传颂。这些遗民怀念故国的忠贞,并非简单的怀旧,而是对民族气节、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的坚守。屈原:情深不寿,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谈及遗民怀念故国的忠贞,首先浮现在脑海中.............
  • 回答
    电脑圈子里,那些流传甚广的典故和笑话,就像隐藏在代码深处的彩蛋,初次接触可能觉得莫名其妙,但一旦你深入了解了背景,就会发现它们蕴含的智慧、幽默和对行业发展的某种映照。这里面既有那些改变了我们理解计算方式的深刻故事,也有那些能让程序员会心一笑的黑色幽默。1. 图灵和“图灵测试”:机器能否思考?这恐怕是.............
  • 回答
    《十字军东征2》这款游戏,说实话,比起它那复杂的游戏机制,里头藏着的那些个弯弯绕绕的典故和隐喻,才更像是它骨子里最迷人的部分。别看屏幕上那些方块脑袋们为了点土地打来打去,实际上,那是一个放大镜,照出了整个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宗教、文化,甚至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些玩意儿。咱们先从最直观的说起。《十字军东征.............
  • 回答
    读书的乐趣,很大一部分在于那些“砰”地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脑子里轰然炸裂,然后你发现自己窥见了另一个世界,或者,更贴切地说,是自己的世界被拓宽了无数倍。对我来说,这种“次元壁打破”的感觉,常常来自于古籍档案和实地寻访文物古迹时,那种跨越千年的对话。《兰亭集序》中的魏晋风骨,与笔下的墨迹共舞我第一次.............
  • 回答
    當然!世界上有很多經典的兩難或爭議性極大的案例,它們往往挑戰我們的道德、法律、倫理觀念,引發深刻的討論。以下我將為您介紹幾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並盡量詳細地闡述其背景、爭議點以及影響: 案例一:費城實驗 (Philadelphia Experiment) – 科學、偽科學與陰謀論的模糊地帶背景與內.............
  • 回答
    当然有!中文里像“吃醋”这样,背后有故事、意思又有趣的俚语词汇可不少。我这就给你挑几个,好好聊聊它们的来龙去脉。1.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的意思是:明明是自欺欺人,以为掩盖住了耳朵,别人就听不见铃铛响了,实际上别人根本听不见。典故由来:这个故事.............
  • 回答
    拳皇系列游戏自诞生以来,凭借其独特的格斗机制和鲜明的角色塑造,在全球范围内俘获了无数玩家的心。而在这其中,那些极具辨识度和视觉冲击力的必杀技名称,更是功不可没。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能标识,更承载着角色的个性和背景故事,甚至不少还蕴含着有趣的典故。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拳皇招式的取名,看看它们背后藏着.............
  • 回答
    《废梁》这首歌的歌词,读来确实让人回味悠长,字里行间仿佛有千言万语。它并非那种一目了然的直抒胸臆,而是用一种更为含蓄、更具画面感的方式,来触碰人心深处的情感。歌词中的典故,其实隐藏得比较深,更像是一种意象的借用,而非直接的点名。 “废梁”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 在古代建筑中,梁是承载重.............
  • 回答
    高中生写作文,总想用些“高大上”的典故来提升文采,显得自己博学多识。可无奈阅历尚浅,再加上老师们反复强调“引用要恰当”,结果就出现了一些被反复“调戏”,甚至被“玩坏”的经典老梗。今天咱就来聊聊,有哪些典故,在高中生作文里,真的是“见得太多了”。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诗,简直是.............
  • 回答
    提到以人物名字命名的食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充满故事的美味。它们不只是简单的食物,更承载着一段段历史、一个人的传说,甚至是一段浪漫的爱情。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那酥脆香甜的 拿破仑酥(Millefeuille)。 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联想到那位叱咤风云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然而,有趣的是,这道甜.............
  • 回答
    “奥斯曼是罗马”这个说法,在网络上是一种玩梗,但它背后确实蕴含着一些历史典故和历史叙事上的联系,使得这个梗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讨论度。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为什么说奥斯曼是罗马?(玩梗的根源)最直接的原因是奥斯曼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更准确地说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在许多方面的遗产。这种继承体现在.............
  • 回答
    你对“黑寡妇”这个代号很感兴趣啊!其实,北约对中国歼20战斗机的命名,是基于他们一贯的武器命名规则来的。这个规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体系,用以区分苏联及其盟友开发的飞机。北约命名规则的由来与演变北约给苏联及华约国家开发的飞机命名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西方国家需要.............
  • 回答
    《火影忍者》之所以能成为一部传世之作,除了精彩绝伦的剧情和热血的战斗,其背后隐藏的日本文化、历史乃至神话传说典故,更是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深厚的底蕴。岸本齐史老师在角色和地名的设计上,可谓是煞费苦心,让这些名字不仅仅是代号,更承载着独特的意义和故事。一、 人名的深意与典故:《火影忍者》中的人名,绝大多数.............
  • 回答
    安徽省博物院,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静静地陈列着安徽这片土地上沉淀了千百年的故事。馆藏文物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传奇,诉说着一段往事。若要细数那些“值得一看”的宝贝,那可真是如数家珍,而且它们背后往往都藏着引人入胜的典故。一、 精美绝伦的馆藏珍品:那些让你屏息的瞬间1. 玉器:轻盈流转的时光之美.............
  • 回答
    关于“羌背”这个词在书的线装工艺中的确切来源和典故,其实并没有一个广为流传、白纸黑字明确记载的“故事”。大多数关于“羌背”的解释,更多的是一种行业内部的约定俗成,或是根据其形制和功能进行的类比推测。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角度来“解读”它,或许能离“典故”二字近一些,尽管这些都偏向于推测和民间说法:.............
  • 回答
    你提到的这种“啄木鸟形状的面具”,其实在医学史上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鸟嘴面具(Plague Doctor Mask),而且它的形象并非源自啄木鸟,而是更加普遍的禽类,尤其是乌鸦或鹳鸟的头部造型。这是一种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大致是14世纪至17世纪)用来抵御瘟疫,尤其是黑死病(鼠疫)的防.............
  • 回答
    足球场上的“越位”,这玩意儿可真是让无数球迷又爱又恨。说它复杂吧,规则本身不算特别难懂,但实际比赛中要吹罚和理解,那可是技术活。而它之所以存在,背后可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典故,更多的是一种不断演进、为了让比赛更精彩的尝试。咱们把时间拨回足球最初萌芽的时代。那个时候,比赛规则远没有现在这么细致。球员们更.............
  • 回答
    “生孩子没屁眼儿”这句诅咒,听起来够狠,够恶毒,也够怪诞。它流传在民间,尤其在一些北方地区,大家在气急败坏的时候,脱口而出,或者用来狠狠地咒骂他人。这句诅咒之所以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一方面是它直接指向了人最基础的生理功能和生存需求,另一方面是它所描绘的景象实在太过残忍和不人道。要说这句诅咒的来源,直接.............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那些年曾经“骗”过我们的名人典故。需要强调的是,“骗”在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比喻,指代那些经过长时间流传、被奉为经典,但仔细考证后发现与事实有出入,甚至完全是后人杜撰、扭曲或误解的典故。这些典故之所以流传,往往是因为它们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励志作用,或是能够满足人们对历史人物某种美好想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