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资本家不能通过消费,瓦解金融危机呢?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也触及到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简单来说,资本家无法通过“消费”来瓦解金融危机,原因在于:

1. 消费并非是金融危机的直接解决之道,反而是危机暴露出的问题。

金融危机往往不是因为大家不消费,恰恰相反,它可能源于过度或扭曲的消费模式以及与之相伴的信贷扩张。当危机爆发时,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会因为对未来收入的担忧、资产价值的缩水、信贷的收紧而大幅下降。这时,即使资本家拼命想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但如果消费者拿不出钱,或者不敢花钱,这种尝试就会陷入困境。

2. 资本家的“消费”与普通人的“消费”性质不同。

当我们在讨论“消费瓦解金融危机”时,往往想的是大众的购买力恢复,市场需求得到满足。但资本家的“消费”更多体现在投资、再生产和奢侈品消费等层面。

投资和再生产: 这是资本家“消费”的主要形式。他们将利润再投资于新的生产资料、技术研发、扩大生产规模等。然而,在金融危机期间,市场需求萎缩,投资回报不确定性增加,资本家反而会因为风险规避而减少投资,而不是增加。因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当市场前景不明朗时,没有人愿意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去投资。
奢侈品消费: 少数顶层资本家的奢侈品消费确实是消费的一种,但这部分消费相对于整个经济的总需求而言微不足道,无法起到救市的作用。而且,在经济下行、大家勒紧裤腰带的时候,即使是富人也可能因为社会舆论或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而减少非必要的奢侈消费。

3. 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信贷、资产泡沫和杠杆的失控,而非简单的需求不足。

金融危机通常是由以下几个因素交织而成:

过度信贷扩张: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不断向个人和企业发放贷款,包括一些高风险贷款。这种信贷扩张会推高资产价格(如房地产、股票),形成资产泡沫。
资产泡沫破裂: 当泡沫达到临界点,一旦某个事件触发(如某个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某个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资产价格就会迅速下跌,导致持有这些资产的人和机构出现巨额亏损。
杠杆过高: 许多金融机构和个人在扩张期使用了大量的杠杆(借贷),这意味着他们用很少的自有资金去控制大量资产。当资产价格下跌时,杠杆会放大损失,使得机构和个人迅速破产。
金融衍生品的复杂化和不透明: 复杂的金融产品,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信用违约掉期(CDS)等,使得风险变得难以追踪和定价,当危机爆发时,这些产品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增加“消费”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试想一下,如果银行坏账堆积如山,资产价格暴跌,企业倒闭,人们失业,即便有人想消费,但手里没钱,或者对未来感到绝望,他们也无法进行大规模消费。而资本家即使愿意拿出一些钱来消费,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和资产负面。

4. 资本家在危机中的行为逻辑:自保与风险规避。

在金融危机面前,资本家的首要逻辑是“自保”。这意味着他们会:

收紧信贷: 银行会停止或大幅减少放贷,对借款人的审查也更加严苛。这反而会进一步抑制消费和投资。
出售资产: 为了偿还债务或降低风险,资本家会急于出售手中持有的资产,这会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加剧危机。
裁员和降薪: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优先选择裁员和降薪,这直接削弱了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
寻求政府救助: 许多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会游说政府提供财政援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避免破产。

这些行为恰恰与通过“消费”来瓦解危机背道而驰。资本家的行为更多是基于风险控制和利润最大化(尽管在危机中利润最大化变得困难),而不是出于社会责任去大规模消费来拉动经济。

5. “消费”并非万能药,它需要健全的金融体系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作为支撑。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但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因素。要让消费起到积极作用,需要:

稳定的就业和收入: 人们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才能持续消费。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大规模失业和收入下降。
健康的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需要正常运转,提供信贷支持,让企业能够融资扩张,让消费者能够贷款消费。
合理的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不能过分膨胀,也不能剧烈波动,否则会影响财富效应和消费信心。
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政府和央行的政策需要在刺激需求、稳定金融体系、控制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总结来说,资本家之所以不能通过消费瓦解金融危机,是因为:

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信贷、杠杆和资产泡沫的失控,而非简单的需求不足。
资本家的“消费”形式(投资、再生产)在危机中会受到抑制,而非刺激。
在危机中,资本家的行为逻辑是自保和风险规避,而非大规模消费。
消费的有效性依赖于健全的金融体系、稳定的收入和宏观经济环境,而这些恰恰是危机中被破坏的部分。

因此,解决金融危机需要的是系统性的金融改革、审慎的信贷管理、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对风险的防范,而不是单纯寄希望于资本家的消费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资本家干嘛要乱撒钱?人家的目的就是赚钱,现在通过乱撒钱来赚下一把钱,那你何苦呢?

一个人消费能消费多少?你是资本家吃几碗饭?撒钱给员工何必呢?你干嘛不把牛奶直接给员工呢?倒牛奶已经解释了原因了。

至于说投资,首先不属于消费,不能混为一谈。其次不能马上见效,一个投资下去等能作用于消费,那都多久了?工厂下个月就没订单了。而且,人家也的确投了呀

user avatar

你所知道的金融危机的成因,是马克思200年前提出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世界上唯一解释金融危机的理论,甚至都不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主流理论。

金融危机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细究起来每次危机的成因对不一定相同,有的是货币原因,有的是债务原因,也有其他客观因素的原因,其复杂程度早已超出200年前马克思的认知。

例如十几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吧,成因是房地产证券违规滥发,导致大面积违约,进而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雪崩(实际情况比我的描述要复杂,篇幅和水平所限我就一句带过吧,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资料)。

当然了,有些朋友不喜欢深入研究,笼统盖一个大帽子“这就是资本主义逐利的恶果”。这也不是不行,但这样偷懒盖帽子而不深究的做法,估计不是题主你追求的。

要是人们只满足于盖帽子,而不去深究背后的细节,那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惊人的科技进步了。毕竟,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呢?因为它重啊。

user avatar

由于评论区里那位,估计有人并没有理解生产相对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两种说法的区别,所以我把这个回答再完善一下。

这个问题其实在政治经济学教材里有直接和完整的描述。

但我想既然在这里问,那么搬运教材的话,恐怕大家也懒得看,所以咱们换种说法。

资本以追求利润为本能,这就意味着每经历一次生产循环,资本就要增值一次,因为劳动不是白劳动的,因为剩余价值不是白剥削的。

但是这个增值要完成循环才能实现——流通环节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当市场不够大(消费不足)的时候,剩余价值无法变现,危机就出现了。

注意:在这个循环中,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生产过程出来的价值总是要比劳动者拿到的报酬多,也就是会大于这些报酬对应的消费能力。

再强调一遍:生产一定要大于消费,因为这是资本本能导致的。

所以你说资本家会不会资助劳动者,让劳动者释放足够的消费能力呢?

当然不会。

因为整个事情的前提就是资本要占有剩余价值。你不让他占有剩余价值,不让他谋利,那么他就不是资本了。

但是你让他占有剩余价值,就会出现八个盖子十个碗的问题。

这是有先有后的问题,你要是把它想成简单循环,以为循环往复无穷匮也,那就错了。

而后者正是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它以为把流通(消费)环节捋顺了,就不会有危机了。

所以政治经济学认为西方经济学虚伪,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以下原回答。


因为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需求(消费)不足的危机。

你可以这么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过剩是主要矛盾,扩大消费只能缓解,不能解决这个内在矛盾——因为不对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也触及到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简单来说,资本家无法通过“消费”来瓦解金融危机,原因在于:1. 消费并非是金融危机的直接解决之道,反而是危机暴露出的问题。金融危机往往不是因为大家不消费,恰恰相反,它可能源于过度或扭曲的消费模式以及与之相伴的信贷扩张。当危机爆发时.............
  • 回答
    近代西方无产阶级之所以没有完全通过投票来“打倒”资本家,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以及思想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原因:1. 阶级力量的相对性与政治制度的设计: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建倾向于保护私有财产和现有权力结构: 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早期以.............
  • 回答
    MG42通用机枪的有效射程差异,确实是源于它“通用”的本质,以及实战中不同使用场景的需要。简单来说,它既能当“轻”的用,也能当“重”的用,而这两种用法在射程上的表现自然会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核心原因在于射击的稳定性和弹道控制。1. “轻机枪”的用法——步兵支援和扫射压制: 场景.............
  • 回答
    底特律工人失业的问题,确实是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当这个城市曾经是汽车制造业的骄傲,拥有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为什么在“没有资本家”的情况下,他们就不能自己发展生产力呢?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现代经济运作的核心,并且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关于“有没有资本家”那么简单,而是关于整个经济生态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劳动力管理等多个领域。要详细解答“为什么资本家不研究如何让工人像玩游戏一样工作成瘾?”,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核心原因:目标导向的根本差异与现实约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家和游戏设计者的目标和机制存在本质区别。 资本家的目标:.............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从根子上说起。资本家之所以“不感恩”打工人,并不是说他们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激,更多的是一种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这种感激被系统性地弱化、甚至可以说是被异化了。 要想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得理解资本主义的底层逻辑。它不是一个情感驱动的系统,而是一个利润驱动的系统。资本家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经济学和权力运作的深层逻辑。说资本家不组成富豪联盟,集巨资操纵地区经济以获取暴利,这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化或者说过于“阴谋论”的说法。事实上,资本的聚集、影响力和对经济的渗透是普遍存在的,但它不像某些想象中的那样是“组织化”的、一个明确的“联盟”在秘密策划一切。咱们得把这事儿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权力运作的深层逻辑。你说“资本家不去控制(至少是染指)真正的力量”,这里面其实藏着几个值得深挖的点。首先,什么是“真正的力量”?如果我们将它理解为直接掌握国家机器,比如军队、警察、司法系统,那确实,很多时候,资本家并不直接担任这些职位的最高决策者。他们不穿军装,也不坐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如果马克思是对的,为什么资本家不无限招工?”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中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几个关键概念: 剩余价值理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马克思认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大于他们获得的工资(即劳动力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被.............
  • 回答
    “资本家为什么不直接掠夺财富?”这个问题触及了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核心,也涉及到对“掠夺”一词的不同理解。简单来说,资本家虽然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但“直接掠夺”并非其主要的、可持续的运作方式。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阐述:1. “直接掠夺”的定义与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相悖: 直接掠夺的含义: 通常指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到经济和人性的核心。你提出的“包吃住不发工资”的想法,乍听之下似乎能简化交易,减少成本,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劳动关系和市场经济运行逻辑的简化。为什么资本家不能(或者说不愿意)这样做呢?咱们细细道来。一、 核心问题:劳动力的“商品化”与“价值”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市场经济体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经济学和社会学中一个核心的矛盾:资本的积累逻辑与劳动价值的分配问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资本运作的本质以及人性的复杂性。资本家“钱花不完”的真相:资本的自我增殖属性首先,我们得明白,资本家拥有的“钱”不仅仅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它更多地是以各种生产资料、金融资产、股权等形式存在.............
  • 回答
    这是一个在社会讨论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个人价值选择等多个层面。为什么那些“仇恨资本家”的人不自己创业或回归田园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对“资本家”的定义和仇恨的来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仇恨资本家”这个群体对“资本家”的定义以及他们仇恨的.............
  • 回答
    资本家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资本增值,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的内在驱动力和外部压力,绝非简单的“贪婪”二字可以概括。这更像是一个精密的齿轮系统,每一个环节都相互关联,推动着整个资本主义的运转。首先,我们得理解资本的本质。资本不仅仅是钞票或固定资产,它更像是一种“会生长的能量”。资本家投入生产,购买原材料.............
  • 回答
    这种现象,说白了,就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博弈,以及不同实力群体在规则下的不同处境。一个社会里,总会有一些人,他们既是规则的参与者,又是规则的制定和影响者,而另一些人则更多地是被动接受者。咱们先聊聊为什么“一部分资本家自己可以不遵守劳动法”。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次的原因。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提出的疑问。当一个人积累了远远超出个人消费需求的财富,甚至可以支撑他几辈子、几十辈子都不愁吃穿的时候,为什么还对“更多”的追求如此执着?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人性、社会结构、经济驱动以及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钱本身可能不是最终.............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现代企业运作中一系列复杂的考量,远不止是简单地将工资除以工时那么直接。虽然乍一看,用150万招一个人干活,似乎不如用75万招两个人干活划算,但资本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往往有他们更深层次的、更经济、更有效率的考量。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1. 核心人才的价值远超时薪:首先要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一个天天觉得自己“养活了工人”的资本家,理论上应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开除工人”似乎是一种最直接能减少成本、提高利润的方式。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让资本家即便有这样的想法,也通常不会轻易地大规模开除工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养活了.............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身处职场的人们心中的一个结。国内的资本家之所以倾向于让员工996,而不是增加人手,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逻辑、管理模式、行业特点,甚至还有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的逻辑链条。首先,我们要理解资本家最根本的目标是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我们日常听到的声音似乎总是“工人抱怨被剥削”,而“资本家抱怨工人愚蠢懒惰”的声音相对较少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抱怨本身就是一种权力不平等下的表达方式。工人,作为被支配的一方,他们的抱怨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