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之所以是鲁迅,并不全因为他的批判,而重点是在于他的建设,建设是他的底色,也构筑了他一生的基本。《新青年》上,钱玄同在批判,刘半农在批判,但是现在他们都远不及鲁迅的地位。
所以,如果不是上面的这些成就,只靠批判,鲁迅远不会是现在的鲁迅。事实上,在批判陈西滢、梁实秋等人时,因批判而遭受的质疑也并不小,特别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出,不以为然者比比皆是。如果不是上述的建设为底色,大概类似「愤青」的标签早已经呼啸而至。
回到论题,鲁迅与愤青的区别,我以为有以下:一、同为批判,先生的批判可能更加深刻、世故、老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冷不丁还会提出一两个可行的建议;二、还在于除了批判,先生仍有建设,或者说其建设远大于批判。我想,如果现在任何一位青年有着上述任何一项成就打底,其愤愤之言或许就不会被定为「愤青之言」了吧,说不定就成了知识分子或者社会人士对于人类命运的大关怀。
最后,录一段郁达夫对于先生的评价:
如问中国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逸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