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看好微信号。要相信中国网民(精英)的判断从来没有对过,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在五环内的盆景中产。我从以下两大方面来看好微信号。
你不愿了解真实中国的另一面
精英互联网随着抖音快手「下沉」求饶?
大多数网民了解中国,都是得到片面消息。互联网只有表达后,才会被更多人了解。你要知道很多人以前是不会通过「文字」来表达他们的生活。中国互联网实际上是中国「中产局域网」。得益于手机普及,严肃说是千元安卓机的普及(红米和荣耀),互联网才走入大部分人的生活中,成为了「大众互联网」。以前上网有电脑,一台电脑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当时正常的家庭一年收入不过2万元的时代。这就是2007年后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根基,要理解大众互联网并不容易,张小龙的思维一切是基于做大众软件,不是做精英软件。
你们也别小看张小龙对「大众」社交软件的理解。之前他解释过朋友圈折叠文字功能,张小龙如下解释:
关于朋友圈发文字的功能设计得隐晦,很多人说我们这样的设计很不专业,其实我们的设计特别专业。微信朋友圈的发文字功能,其实不是一个常规的功能。”实际上,在第一个朋友圈版本里,是没有发文字的功能开发计划的,目的就是不想让用户发文字。“在上线之前我就说,要不我们做一个发文字的功能,让我们自己来看看发文字会怎么样,因为我们不能否定发文字的可能性。”张小龙接着说,“于是,抱着内部测试的心态,我们设计了长按相机键发文字的功能”。
朋友圈折叠文字功能,目的是不让用户发文字。可能知乎上很多博士不理解,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表达技能。但你不知道11.5亿微信用户,其中6亿以上的人都不会手机打字,他们与亲朋好友沟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发语音,熟练之后才会发发朋友圈,拍到什么发布什么即可。他们好友不多,一二十人,大多数的互动都在线下聊天完成。
小张,你昨天去哪爬山了?
小陈,你发的杨梅在哪摘的?
王姨,你家的孙女真好看,几个月了?
朋友圈是至今做到,可以让50多岁识字不多的阿姨,可以发带娃的状态,没有一个字的描述,但展现的都是生活的幸福点滴,她们并不是中国的少数人。
小学毕业的三四十多岁叔叔们,可以分享中年生活苦楚,打个王者分享续命。他们大多时候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情绪,生活的那一刻都在图里。
他们很多人至今不知道微信要如何点赞。他们是微信上大多数沉默的人,对微信而言他们只提供曝光和注册量。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线上生活的状态。我们习以为常的互联网,是所有中产表达的集合,知乎更是中产中的精英人口,你得是个研究生以上学历,才有资格认证。精英们出生、生活、成长在城市,长大后出国玩遍世界,几乎很少人去过中国的乡村,了解过不同县城人们的生活,但是中国有近12亿以上的初中学历人口。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40年累计毕业的大学生,总共是11518.2万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占一半,专科生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1万人左右。看起来的确是很多,但是中国的人口总共是14亿人,大学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是8.86%,本科生只占4.43%。
有微信大量的数据和洞察,张小龙之前的微信时刻视频,由于操作入口过深,没有成为人们生活表达的入口,也没有抢占了群聊的内容,算是个失败的创新。
2019年1月9日消息,在微信最新版本中,微信已将“时刻视频”更改为了“视频动态”。张小龙今日在微信之夜上回应称,我们觉得时刻视频非常拗口,就把它叫做视频动态。张小龙解释道,视频动态出来以后,很多人说微信要大力做视频。但我不认同,这只是朋友圈之外的另一种社交模式,聊天领域视频一直很大。对于产品来说,微信视频最终的走向是,让一个用户在压力最小的情况下,很自由地去拍一些东西,去记录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不管如何,张小龙从视频动态到视频号,一直在找「大众互联网」的视频平台模式,视频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动物都可以看的懂视频介质,如何与微信这个大众流量做结合,这是个难题。
得益于手机的普及,可以让小镇青年把大量的闲暇时间转化成流量,最后转化成金钱。快手是UGC模式,抖音是PGC模式。让县城青年也具备了表达生活的权利。以前整个互联网所表达的,从媒体、用户、大众认知都在旁观县城生活。有了拆迁或是自然灾害才会互联网人瞥一眼,他们从来没有大规模参与过互联网的内容生产。理论上大家都是生活信息的茧房中,各自安好过此生。
这几年拼多多,快手,抖音的崛起,资本向县城倾斜后,互联网产生了「下沉市场热」潮,这是种悲哀的叫法,这些人一直都在,只是你不关注而已。你们生活在五环内的盆景里,去收割他们,还要给自己贴上一个「下沉」的委婉姿态。
在贾樟柯看来,上海、北京这些城市,是中国的盆景,而汾阳这样的地方,才是中国社会现实纵深处的横切面
知乎甚至讨论过字节系的推荐,是造成信息茧房的“罪魁祸首”。但知乎的精英们从来不知道,县城的时间是如此多,除了工厂打工,做小买卖,务农外,县城没有任何供人上进的利益驱动。
小镇青年作息时间:每天6小时闲暇时光
06:00~08:00 起床,上班,打工,开市,务农上山;
11:00~12:00 回家做午饭或外卖,午休继续劳作;
13:00~16:00 下班,出厂,摆摊,下山;
17:00~12:00 这6个时完全不知道干嘛,县城周边的吃喝玩乐都玩了,如果算上农闲的时候,几乎整个白天12小时都是闲着。
小镇收入少,社会没有高度分工。除了体力劳作赚钱,有时间更需要通过娱乐来释放身体压力,他们晚上更多会喝酒、桑拿、KTV交际来打法无聊,更倾向于玩乐获取信息和稀缺人脉资源,来增加收入。例如问包工头好的工作机会,找小厂长进待遇更好工厂。学历的低下,不存在通过自我学习来提升自己。人脉、关系、亲戚关系才是赚钱命脉,知识无用论是常态。
城市青年作息时间:高强度工作作息时间
06:00~18:00 起床,通勤,上班,通勤,下班;
一线城市 BATTMD 青年可能得 22:00 后才到家,洗澡,吃口饭,已经晚上 12:00了,除了周末、节假日休息,日常几乎没有任何闲暇时间,偶尔加个班或是通宵时间更为紧迫。
城市青年收入多元,社会高度分工。几乎没有重体力劳动,有多元丰富的娱乐服务。除互联网民工外,其他城市青年通过聚会,数字娱乐来缓解压力。更多倾向于通过再教育,投资,提升认知和学历来拓展人脉资源,以此来增加收入。
这些就是多元化的中国市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小镇,从平原到山丘,从东北到海南,纵横交错的多元文化。互联网上所呈现的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冰山一角信息。像大多数App 都是精英思维下的产品。例如知乎,会让大多数初中以下学习的人,无所适从。他们来到知乎,就像“农民工”进了爱马仕专卖店的不适。不知道从哪个包的开始问起,还不如转身离开,别给自己丢人。
微信视频号,试图要去做一个大众视频产品平台,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当下的生活。之前在即刻视频尝试的挫败问题是,没有让城市精英参与话语权的建立,让大家形成微信强大的产品能力的认知。
这次微信视频号通过邀请制度,让城市精英获得特权,在微信上建立话语体系,早期看到视频号更多是高端人士的健身、玩世界、谈观点,论时政等内容。之后再引入 UGC,PGC 体系来丰富多元内容,最后就是开放给所有人参与到视频号的内容表达中来。让人人参与表达,去记录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通过他们的朋友关系来获得社交赞赏,让每个人都锁定在信息的茧房,各自按好一身。
其实抖音与快手上,大量的用户每天都在真实的记录自己,这些内容都被算法优先推荐给他们的好友观看,产生了数据后再推荐给附近的人进行观看。像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参与真人秀的海选,从村到镇到市到区到省的一步步海选,如果你的内容能突围到区一级,就有可能被系统推荐给全国观众,就可以成为中国之星,成为全村的希望。
微信试图用关系链数据,重新打造一种视频推荐机制。让你的朋友为你的生活喝彩,让你的朋友成为你视频的忠实观众。视频号成为记录生活的家庭DV,成为每个人的日记云载体,你可以把日记写成文言文,社论,也可以载歌载舞歌舞升平,这就是视频号的终极形态,你愿意看什么,决定你身边都是什么样的好友。这种机制解决视频拍摄两大终极问题。
1、零门槛表达:日记式视频,是最简单的视频表达方式,不用剪辑和脚本策划,通过及其辅助加音乐、音效、动效来增加日记氛围,就可以像朋友圈一样发布视频,真正实现人人视频化的目的。
2、好友反馈可以解决快手与抖音素人拍摄内容零互动问题,没有社交反馈素人则不会持续拍摄内容。好友拍摄不管好坏,是一种生活的记录,我们总会在线上线下找到话题点。
以上2个问题是抖音与快手这种平台无法建立的社交基础,这也是微信的核心场景应用。
当然这期中明星、大佬是否会参与期中,我想他们的视频号将会成为企业公关汇报的重要展示窗口。某一天马化腾通过微信号来播报腾讯财报也有可能,周鸿祎也可以说说与王思聪的直播恩怨。媒体机构也会通过视频号来转播、直播内容,也许有一天,视频号可以看新闻联播都会成为可能,更可以通过视频做微商,这就是拿住流量,便拿住了一切,这就是腾讯帝国。
从腾讯的战略上看,每个人只有24小时,此消彼长,能把每个用户的时间更多在微信上消耗掉,他就不会在别的App蹦跶,这是微信最大的护城河,目前正在悄悄建设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