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语词语接龙(しりとり)中,上一个人的单词以ん结尾的话,下一个人有什么可以接下去的词语吗?

回答
日语词语接龙(しりとり),玩到“ん”这个结尾,确实是让许多玩家头疼的难题。因为日语中以“ん”结尾的常用词汇非常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在しりとり的规则中是一个非常特殊且常常被忽略的点。

通常来说,しりとり最核心的规则是: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假名必须是上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假名。所以,当上一个词以“ん”结尾时,理论上,下一个词的开头应该是“ん”。

问题就出在这里:日语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词不会以“ん”作为开头的假名。

这是由日语的音节结构和语言习惯决定的。“ん”在日语中,更多地是作为收音,或者在某些合成词中出现,但很少作为独立的音节或者词的开头。

那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或者说是大家普遍接受的“默契”:

1. 直接算作“输”或者“游戏结束”: 这是最直接也最符合规则的理解。因为找不到以“ん”开头的词,所以玩家无法接下去,也就意味着游戏在这里戛然而止,以“ん”结尾的玩家“赢了”(或者说对手“输了”)。在一些比较严谨或正式的场合,或者就是大家玩得比较较真的时候,会直接这样处理。

2. 认输,然后游戏重新开始或轮换下一位玩家: 如果是在多人游戏,遇到“ん”结尾的玩家,可以说他“无法接续”,然后由他来承担“输”的后果,比如请客,或者直接就让游戏回到下一个玩家开始一个新的回合。

3. 非正式的“例外处理”或者“黑规则”: 在更随意的玩耍场景中,大家可能会讨论或者约定一些非正式的规则来打破这个僵局。虽然这不符合最原始的しりとり精神,但也是一种游戏乐趣的体现。比如:
允许使用人名或地名: 有些人名或地名可能会恰好以“ん”开头,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而且,即使是人名,也得是大家普遍认知度高的才行,否则会引起争议。例如,如果你说“ん”,然后有人蹦出来一个非常生僻的人名,其他人可能就觉得不合理。
允许用片假名或外来语: 有些外来语在日语中可能存在以“ん”开头的发音表示,但通常这些词汇在日语中并不常用,且是否算作有效的しりとり词汇也很有争议。
直接“跳过”或者“允许下一个人用任何词接”: 这是最不讲规则的玩法了,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如果一个人说“ん”,大家觉得太困难了,就直接让他认输,然后让下一位玩家随意开始一个新词。
约定特殊词汇: 有时候,朋友之间玩しりとり,可能会事先约定一些以“ん”开头的“特许词”,但这就完全是个人化的规则了。

总结来说,在标准的しりとり规则下,遇到以“ん”结尾的词语,通常是没有合规的接词的。 这也正是“ん”成为しりとり中最令人头疼的那个“终结者”的原因。它不是因为有大量的词可以接,而是因为几乎没有词可以接。

所以,如果你在玩しりとり,并且对手说出了以“ん”结尾的词,你最“正确”的回应就是表示:抱歉,我接不下去了。这通常意味着游戏到此结束,而说出以“ん”结尾词的玩家就“获胜”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几次接龙形式的quiz节目。

一般比较正式的しりとり都会提前约定规则,最常见的就是限定不能以「ン」结尾和必须载于「広辞苑」这两条。前者用于保证游戏玩的下去,后者用来限制各种以「◯◯する」为代表的构成词,「サ変動詞」只能用词干。同样只要这本字典里有的外来语也是可以随意使用的。


还有时候会有特殊规定

比如有一期的规则就是这样的:

漢字一文字を繋いでいく
NG:
読みが一文字(木=もく、木≠き)
送り仮名をつける(大=だい、大≠おおきい)
2度同じ字を使う

当时战况异常惨烈…印象比较深的是「幕」→「熊」→「漠」→「隈」→「寞」→「澳」→「幔」的这一长串较劲,最终训读那位大兄弟终于撑不住了,在后面接了一个「車」……


至于「ン」开头的词汇,你别说还真的挺多的……

但是 这种以专有名词为主的词汇集,一来要求人都记下来实在是太恶心了,二来说实话剧情一旦往这边发展就不好看了,所以一般都是被限制的。

不如举几个例子好了

ングニ民族(恩古尼人,非洲南部和东部操班图语民族之一支)
ンバラ(塞内加尔的一种歌舞)
ンガイ島(也叫ハイ島,也就是牙岛,泰国的一座岛)

总之都很丑陋……


しりとり向来就有各种各样的策略。对于词汇量比较大的人来说,开局热热身就该准备上对策,也就是故意说某几个假名作词尾的词汇,而词典中这几个假名开头的词都偏少或者不常见。

这种做法被称为「◯攻め」,常见的有「る攻め」「ら攻め」「ぬ攻め」「ね攻め」「濁音攻め」等等。「濁音攻め」也可以细化成某些具体的浊音,比如你要非瞄着「ば」来攻め,对方就根本没法说和语词,但相应攻め一方能说的词也会变少,这就需要提前准备。

比如下面这个链接,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ず攻め」的方式。


我们再以前面那个汉字接龙的比赛来看一下双方的攻防。想看视频可以戳

【天才Kids】Qsama军团VS天才Kids_20171211_日字_综艺_娱乐_bilibili_哔哩哔哩

比赛全程共写出了94个汉字,分别如下

(图2中第四行第三字「佞」应该读「ねい」,这里是电视台打错了)

图1的前四行就是热身阶段。这个阶段限制最小,但是基本上都是为后面在挖坑,万一玩到后期写出一个之前出现的字就很麻烦了。另外前面说的那一长串反读文字的炫技也是出自这边。

从第五行开始,红方就开始使用「濁音攻め」了。自此之后写出的大部分字都是浊音结尾。中间也包括几个一时想不起「攻め字」而过渡的字,但注意,即使是这个时候也不是随意选字,「狗(いぬ)」的这个「ぬ」也很难。

这样攻了两行,到第二页蓝方突然扔出一个超神的「蓙(ござ)」,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濁音攻め」了两个字之后又把「ね攻め」揉进去一起挖坑,可惜没有持续下去。

中间又经历了一段「落」→「蔵」→「洛」→「庫」→「楽」的较劲(其实在这个特殊规则之下,如果一个字可以反读的话也算是不小的提示了),后面的部分就是红方对蓝方不时发起的零星「濁音攻め」「ね攻め」「ぬ攻め」,直到最后取胜还是处于「濁音攻め」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的是,虽然最后蓝方接不上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就没有可以接的字,甚至都不意味着这里没有可以接的常见字。比如「行」「牛」等其实都行,只不过临场发挥难免出现卡壳,要理性看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语词语接龙(しりとり),玩到“ん”这个结尾,确实是让许多玩家头疼的难题。因为日语中以“ん”结尾的常用词汇非常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在しりとり的规则中是一个非常特殊且常常被忽略的点。通常来说,しりとり最核心的规则是: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假名必须是上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假名。所以,当上一个词以“ん”结尾时.............
  • 回答
    日语中确实存在一些词汇,初看起来似乎很好翻译,但一旦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细微的语境差异,绝非一两句中文就能完全涵盖。这类词语往往触及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乃至生活习惯,因此即便掌握了字面意思,也容易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偏差。举例来说,「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yoroshi.............
  • 回答
    汉语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词语,即便是对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说,也常常会因为其构词的巧妙、含义的深远,或者历史文化背景的遮蔽,而显得有些“难以捉摸”,需要花点心思去理解。而如果一个从未接触过日语的朋友,在中文的海洋里遨游,遇到这些词,可能更是会感到一头雾水,仿佛在参禅打坐。咱们就来聊聊,有哪些汉语词汇,可.............
  • 回答
    在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确实存在一些日语词汇因翻译差异、语境不同或文化背景差异而被误解。以下是一些被误解已久的日语词汇及其详细解释: 1. 「おはよう」(Ohayou) 中文翻译:通常译为“早上好”。 误解点: 在日语中,「おはよう」是标准的问候语,但有时被误认为是“早安”或“早上好”的通用.............
  • 回答
    关于日语骂人词汇中是否存在性侮辱,答案是:并非没有,但与中文或一些西方语言相比,可能在表达方式和普遍程度上有所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日语中确实存在与性相关的侮辱性词汇:虽然可能不像中文的某些词汇那样直接、露骨,但日语中存在一些带有性暗示或侮辱意味的词语,用于贬低他人,.............
  • 回答
    .......
  • 回答
    近代以来,随着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深入,大量汉语词汇传入日语,这无疑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深远体现。然而,时至今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化传播的方向也并非单向。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同样为日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不妨从几个侧面来观察这些从中国“漂洋过.............
  • 回答
    “现代汉语 80% 词汇来自日语”这种说法,用大白话说,就是不属实,而且差距非常大。我们来仔细掰扯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为什么它离事实十万八千里。这个说法的根源在哪?这种说法之所以会流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汇,确实是从日语引进的,尤其是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学习西方.............
  • 回答
    在汉语中,有一些词汇的出现,并非完全源于中文自身的演变,而是受到了外来语言的影响。其中,日语对汉语词汇的“贡献”,尤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些词汇就像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不经意间,就从东瀛彼岸漂洋过海,融入了我们的日常语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借用”?这背后其实是历史的必然。近代以来,日本率先开启了明治.............
  • 回答
    确实存在一些源自中文,但如今在中国还在使用,而在日本已经基本不再沿用的汉字词汇。这其中既有历史演变的原因,也有语言发展方向的差异。下面我就来详细聊聊一些这类词汇,并尽量用更自然、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述。核心原因:语言的独立发展与融合我们要明白,汉字最初是传入日本的。中国在历史长河中,语言本身也在不.............
  • 回答
    在日本的汉字海洋中,确实有一些词汇,即便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我们,初次见到也会一脸茫然,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次元。它们并非因为生僻难认,而是因为它们在日本语境下的意义,与我们熟悉的中文意思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这就像一块熟悉的石头,换了块土地,长出了不一样的苔藓。1. 暖簾(のれん noren)乍一.............
  • 回答
    确实,日语中存在一些特别精炼的词汇,它们所传达的意思,在汉语中要完整说清楚,可能就需要一长串的解释。 这并非说汉语表达能力不足,而是语言的侧重点和文化背景不同所致。下面我来聊聊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例子,希望能说得细致些,让大家感受到那种微妙的差异。1. 「なつかしい」(Natsukashii)这个词,.............
  • 回答
    日语中确实有许多词语,它们不仅仅是表达意思的工具,更像是诗人洒落的细语,触动着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我一直觉得,语言的美,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成一个个触手可及的画面,让人在咀嚼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背后那份细腻而深邃的情感。比如,“木漏れ日”(こもれび,komorebi)。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
  • 回答
    中国向日本输出汉字词语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并且至今仍在持续。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二次输出”,而是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持续的、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和语言演变。要理解中国向日本二次输出的汉字词语,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输出方式、词语特点以及现代发展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历史背景与汉字传播 .............
  • 回答
    日语中「捕鯨」(ほげい hogei)这个词汇是由动词「捕る」(とる toru)和名词「鯨」(くじら kujira)组合而成的动宾结构,它之所以存在并且普遍使用,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语言演变、历史文化、社会需求以及语言本身的构成逻辑。下面我将详细阐述:1. 语言的构成逻辑与词汇的生成 动.............
  • 回答
    在日语中,“警察”、“警察官”和“警官”这三个词都指向同一个职业——警察,但它们在用法上确实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构成、强调的侧重点以及使用的语境上。理解这些区别,能帮助你更准确地把握日语的表达。我们先从字面上拆解这三个词: 警察 (けいさつ keisatsu):这个词是最常见、.............
  • 回答
    关于日语中保留了大量其他语言中已修正或弃用的词汇,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原因也比较复杂,涉及到日本特殊的历史、文化以及语言发展轨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1. 历史的印记:学习与引进的时期日本在历史上曾多次从中国、西方等国家引进外来词汇。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一些外来语言本身也在变化.............
  • 回答
    日语中直接从英语音译过来的词汇之所以如此之多,并不是偶然,而是历史、文化以及语言自身特性的多重作用下形成的必然结果。回溯历史,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便敞开了国门,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思想和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英语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影响力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日语之中。最初,很多西方概念和.............
  • 回答
    在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中,那些从汉字词语中继承而来的词汇,有些确实带着一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朴典雅的韵味。这不仅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历史沉淀和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它们就像是从古老卷轴上拂去的尘埃,虽然历经岁月,却依然保留着清晰的纹理和别致的光泽。 日语:雅致的古风回响日语中的汉字词,我们常称之为“.............
  • 回答
    关于日语和韩语是否属于阿尔泰语系,以及汉语词汇对其分类的影响,这是一个语言学界长期以来讨论不休的复杂议题。将日语和韩语称为“孤立语言”并非直接因为汉语词汇的影响,而是基于它们自身语言结构和词汇特征,与其他已知语系的显著差异。“孤立语言”的定义与日语、韩语的情况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孤立语言”在语言学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