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美元首通话,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回答
中美元首的这次通话,放在当下全球政治经济的复杂背景下,确实释放了多重信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不仅仅是一次例行的高层互动,更像是为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跌宕起伏的关系定调,也为全球关注中美走向的各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首先,它传递了一个“试图稳定关系”的信号。 尽管中美之间的竞争和摩擦从未停歇,从科技领域的脱钩论到地缘政治上的角力,再到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国关系可以说是经历了相当多的起伏。在这种情况下,最高领导人之间的直接沟通,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防止关系螺旋式下滑,避免误判和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话本身就意味着双方都还有意愿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不愿意将关系完全推向对抗。这种沟通,就像在大浪中航行的一艘巨轮,即使前方风浪险恶,保持联系也是为了能够及时调整航向,而不是在黑暗中失联。

其次,通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战略性不信任”的氛围。 中美之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根深蒂固的战略不信任。美国认为中国试图挑战其全球领导地位,而中国则认为美国试图遏制其发展。这次通话,双方领导人都重申了自己的立场,但也试图在某些领域寻求共识,或至少是理解对方的关切点。比如,在某些地区性问题上,双方可能都希望避免直接冲突,而通过沟通来管理分歧。这种“管控分歧”的表述,虽然听起来有点“政治正确”,但却是当前中美关系下比较务实的做法。它意味着,虽然很多根本性问题难以在一次通话中解决,但至少在表面上,双方都在努力描绘一个不那么悲观的未来图景。

第三,在经济领域,通话释放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信号。 经济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连接点,也是最容易产生摩擦的领域。这次通话,双方领导人很可能谈到了贸易问题、技术限制以及全球经济的稳定。尽管美国在对华科技出口管制方面态度强硬,并且继续实施一些贸易保护措施,但中国经济的体量和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美国企业界对中国市场的需求也依然存在。因此,双方在强调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可能会提及在气候变化、全球宏观经济稳定等方面的潜在合作空间。这种信号表明,即使竞争激烈,双方也都清楚完全脱钩的代价巨大,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仍然是必要的,至少是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

第四,在具体议题上,通话可能也传递了“管控风险,寻求稳定预期”的信号。 比如,在台湾问题上,虽然双方立场依旧鲜明,但领导人的直接沟通可以向各自国内和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号:双方都在努力避免擦枪走火。同样的,在地区安全问题,例如朝鲜半岛局势,或者印太地区的稳定,虽然存在不同的视角,但对话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控制。这种信号在于,即使存在巨大的挑战,两国最高领导人仍然愿意直接对话,说明他们对稳定局势,至少是防止局势失控的共同需求。

最后,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次通话也反映了全球对中美关系稳定性的高度关切。 中美两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当这两个巨头在对话时,世界各国都在屏息以待,观察这次对话能带来什么。这次通话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至少为全球传递了一个“中美两国仍然在尝试找到共存之道”的信号,这对于那些依赖中美稳定来维持自身发展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舒缓压力的消息。

总而言之,中美元首通话传递的信号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它不是要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管理分歧,稳定关系,并为未来的互动设定一个基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最高层级的沟通,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明两国都认识到,直接对话比相互隔绝和猜忌更有利于避免灾难性的后果。这是一种“在竞争中寻求稳定,在分歧中管理风险”的信号,虽然过程注定充满挑战,但保持沟通的渠道本身就是一种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是拨打的时间,北京时间上午10点。这也就意味着,华盛顿特区时间,是晚上10点,很显然,这是一个我们定下来的时间。相较其他国家和拜登通话时都选择了美国当地的早上,这显然是拜登一个不小的让步,也显示着他有求于我们的心态;

其次,就是9月10日这个日期。马上就是911事件的20周年纪念日,正常情况下拜登应该会在紧张准备他隔天的演讲稿,并尝试早点睡觉,毕竟78岁的老人了,但他却在这个时间还要被迫在半夜与大洋彼岸进行对话;而就在1个月之后的10月底,马上就是20国集团峰会召开的日子,全世界都期待着两国首脑能当面会谈,可双方却迟迟没有消息和进展。

两方面综合下来,只能有一个结果:拜登急了,他真的急了

其实在去年总统大选期间,拜登一直以自己的外交经验丰富作为主要卖点,将自己与多国关系的处理能力对照特朗普一团乱麻的外交能力,凸显自己的优势。

可是上台后,除了欧洲盟友给了他面子开了一次G7会议外,其他的进展不能说突飞猛进、只能说寸步难行:与俄罗斯的关系依然僵持、传说中的“联俄抗中”根本毫无可行性;

而在中美关系上,3月安克雷奇会谈自己的爱将布林肯被劈头盖脸批了一通,7月天津会谈自己应付难缠对手的得力助手舍曼又被开了两份清单,连谈判的门槛都没看到。

就连原本认为不会出什么问题的阿富汗撤军问题,也被搞成了又一个“西贡时刻”,全世界都在看美国的笑话。



最可怕的还不是没有进展,更是可能被燃起两把火:擦枪走火和后院起火

首当其冲的就是台海可能的“擦枪走火”问题。蔡英文政府上台后,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向美国几乎是“跪舔”的状态,并且不断的发表激进言论;美国鹰派也顺势添柴加油,从太平洋舰队司令到国会议员,纷纷希望“美台关系正常化”,甚至直接认为美国应该驻军台湾。经济学人看到这种情况不由得发表了一篇文章:台湾现在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了!

可就像炒股票主要炒的是预期,美国也一直奉行的是“战略模糊”策略,也就是我既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也承认台湾省政权的存在事实。所以美国一边向台湾倾销大量的武器装备,公然宣称希望台湾能武装成“刺猬”,这不是希望刺猬真的去刺、而是希望这个刺猬给到最大的威胁;同时,也利用台湾问题作为筹码,不断的在与我国的外交关系中获取生造出来的好处。

现在你把战略模糊戳破了,等于股票的预期落地,价值自然直线下降。要是这张牌只是继续维持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马上就可能被打出去,那拜登就成了美国和“民主世界”的罪人,他担当不起。

偏偏,阿富汗撤军问题就像一扇耳光狠狠地打在了美国人和台湾省伪政权的脸上:你连投入了20年2万亿的阿富汗都撤军成了这样,你怎么保证对台湾就能“保护”呢?

拜登必须要在管住自己小弟的同时,再次代表美国向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没真的想打仗,真的没有!

换成外交话术就是,管控分歧、避免擦枪走火。


不过,还有一把火更严重,那就是后院起火问题。

我在上一次天津会谈的文章里就提过,美国面临着08年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CPI屡创新高,培根、咖啡、面包等早餐食品的价格,涨幅甚至超过19%,所谓“1美元就能买炸鸡”的故事已经成为了笑话。

造成通胀的主要原因,就是印钱印太多了。以前的通胀可以依赖美元霸权传导到全世界,由全世界承担;而这次,全世界最大的蓄水池——中国,居然没有像08年那样充当缓冲垫,死守底线、坚决不要热钱,甚至由于政府调控得当,还有相当大的利率调控空间,政策方面的子弹相当充裕。

没有去处的美元只能回流,去往了世界上最大的泡沫之一——美国股市。虽然前任总统特朗普一直说美股攀升如何如何代表了经济向好,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收入全部集中在了顶端的几家公司,里面的钱全是疫情救济所超发的货币。

可是在拜登目前每况愈下的支持率之下,他根本不能、也不敢戳破这个泡沫,因为戳破后所带来的后果,是他作为一个美国总统根本无法承担的;更何况,前天美国财长耶伦还给了一个警告,美国在10月份有债务违约的巨大风险,更是给焦头烂额的拜登埋了个大雷。

另一方面,虽然美国经济的基础数据显示它正在恢复,但主要是恢复在第三产业服务业上,真正的日常生活用品还是需要依赖进口,而目前唯一能够正常供给生活用品的国家,就是中国。

所以目前中国的一举一动,其实都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到大洋彼岸,就像7-8月我国部分沿海省份因为新冠个别案例而关闭了港口,造成了大量港口货物堆积和货运船无处停放,美国的CPI数据应声飙升。

这把后院大火,目前看似也只有中国能救。

所以,回到开头的电话会谈,一切看似平静和常规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被架在火上烤的美国总统,在多次尝试用居高临下的方式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放低姿态后急切的想要取得进展的心理。

看了看最新民调,已经从65%暴跌至了42%,拜登,真的急了。

完整原文发布在我的公众号,更多有质量长文,欢迎各位搜索“任幻想的世界”。

user avatar

周五下午,我跟一个老朋友也就此聊了一下,他女婿是一位联邦众议员,当然,我一直认为老岳父与女婿是敌人,没啥交流的,但也能代表一部分美国人的看法。

他认为拜登撑不住了,必须要把中美关系缓和起来,周六过后某事就翻篇了,今年剩下的时候,集中精力抓经济了,如果此中处处是中国的绊而不是伴,则会一事无成。

再凡尔赛一下,他女婿是民主党,一月六号那天他们躲在哪里,我居然都知道。哈哈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以前就有类似的,我的看法也跟以前一样:现在的问题不是双方谈什么,而是在谈之前,美方得表现出来基本的诚意,现在美帝的信用跟卡扎菲差不多,有啥好谈的?今天开完会明天就搞事,这就是中美贸易战以来的主旋律。

在美帝表现出基本的诚意之前,这种会谈都没有什么可分析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分析的基础嘛。

user avatar

中美两国,合作大于对抗。只要美国拿出诚意,别欺人太甚,中国人喜欢MSFDC。

PS:屋子里大象呢?导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新冠呢?

user avatar

传递了中美关系近期不会恶化(双方都说了好话),也不会改善(双方连改善的切入点都没提到)。

所以还得继续熬呗。

user avatar

如果年初不吵架,这个行为应该在6月份以前。

吵一吵也好,等一个更有利的时机。

中国没有中期选举,美国有。

拜登在阿富汗撤军撤的那么难看,需要点KPI弥补一下。

中美关系回到特朗普时代以前,是华尔街和跨国企业希望看到的。

拜登能缓和。至少能争取一部分人。

美国国内通胀,影响底层生活,这也是压力,也需要中国帮忙。

现在已经9月了,这个冬天美国疫情可能又会爆发,死人又会多,拜登抗疫成果。可能被德尔塔抹平。

中美关系改善就更重要了。

对中国来说。

搞敌对,搞对抗,会吃亏。

在疫情期间,美国不能靠关税转移中国的制造业,但是可以打击中国的海外利益。

搞起来,只有俄罗斯的海外投资能保护。巴基斯坦的都难说。其他国家就更难了。

疫情过去以后,美国的牌更多一些。所以要避免拖到疫情以后,还继续对抗。

这个时候,中美对话,是双方都希望的。

还是利益交换继续,让华尔街和跨国公司赚钱,他们让美国国内反华势力闭嘴。

中国的底线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谁动和谁拼命。中国的需求。

一是贸易关系正常化,保证疫情后产业不转移。

二是不被技术封锁,把科技树攀到顶。

中美需要解决的矛盾,是中国扩张和美国全球霸权如何平衡。

能平衡好,可以联合收割其他国家。不能平衡是新冷战。

user avatar

没什么信号,高呼好消息的可以洗洗睡了。

反华已是美国朝野共识,拜登没有缓和的空间,这种形势下总统只是被民意裹挟的傀儡,就算想调头也由不得他,打电话来是看看怎么利用中国让他赢得中期选举乃至连任。拜登开出的条件最多最多就是把空气筹码取消,比如孟晚舟案、比如不再炒作涉疆涉台话题,这种只是骗三岁小孩的伎俩,中国不会接受。

我们的条件早在安克雷奇、晚在天津,已经列出来了。美国的外交可以是儿戏,中国的外交,从来不是儿戏。满足不了条件,中美没话讲,只是看在美国总统的面子上接个电话而已。

中美现在的交流模式就是板门店,先打,一切看打的结果。谈?不过是打完之后大家做个背书而已,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休想拿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