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战时禁止使用催泪瓦斯?

回答
在解释为什么战时通常禁止使用催泪瓦斯之前,咱们先得明白一个事儿:催泪瓦斯,顾名思义,主要是一种非致命性武器,它的作用是暂时性地使人丧失战斗能力,引起流泪、咳嗽、呼吸困难和皮肤刺激等不适反应,从而达到驱散人群或控制局面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在战争这种极端冲突情况下,反而要对这种“非致命性”的武器有所限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禁止的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既有国际法的条约约束,也有实际作战的考量,还有人道主义的原则。

首先,我们得谈谈国际法的框架。催泪瓦斯之所以在战时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它被归类为“化学武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尤其是在《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CWC)的框架下。虽然催泪瓦斯本身并不致命,但公约的初衷是为了禁止一切形式的化学武器,以防止战争中出现不必要的痛苦和残酷。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解释: 很多国家将催泪瓦斯(如CS瓦斯、OC瓦斯)视为“有能力诱导人类或动物在短时间内丧失行为能力,但不会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身体损伤的化学物质”。虽然这看起来符合“非致命性”的定义,但公约的措辞以及各国的解读和执行是关键。一些国家认为,如果这些物质的意图是通过化学物质来伤害或削弱对方,那么就属于公约的范畴。尤其是当这些化学物质在战场上被广泛、无差别地使用时,其潜在的风险和影响会进一步放大。
“军事目的”的界定模糊: 国际法在界定“军事目的”时非常谨慎。催泪瓦斯虽然常用于国内治安和人群控制,但在战时,一旦被用于攻击敌方士兵,其界限就开始变得模糊。如果这种武器被用来在战场上对士兵造成痛苦和暂时性残疾,就有可能被视为违反了战争法中关于禁止使用会导致不必要痛苦的武器的原则。

其次,从实际作战和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战时使用催泪瓦斯也存在诸多问题:

战场环境的不可控性: 战场环境与国内治安环境完全不同。战时,硝烟弥漫、弹片横飞,士兵们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呼吸系统本就可能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催泪瓦斯,会极大地增加士兵的痛苦和混乱,不仅影响其战斗能力,也可能导致意外伤亡。
作用范围的扩散性: 催泪瓦斯一旦释放,其影响范围很难精确控制。在复杂的战场上,它可能会扩散到友军、非战斗人员、甚至被占领区域的平民身上,造成误伤。想象一下,在城市巷战中,如果一方使用催泪瓦斯试图驱散或瓦解敌军,而敌军又躲藏在居民区,那么无辜的平民就可能成为受害者,这与现代战争力求减少平民伤亡的原则是相悖的。
加剧伤痛和医疗负担: 在战争条件下,医疗资源本身就极其紧张。催泪瓦斯造成的灼烧、呼吸困难等症状,虽然通常是暂时的,但在战时环境下,这些额外的痛苦会进一步削弱士兵的战斗力,并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受伤士兵需要额外的救治和处理,这会分散本就稀缺的医疗人员和物资。
可能导致连锁反应: 士兵在吸入催泪瓦斯后,可能会因为视线受阻、呼吸困难而失去判断能力,更容易在混乱中被攻击,甚至误伤自己人。这种混乱和失去控制,在强调精确打击和战场秩序的现代战争中是极为不利的。
与战争法的一般原则相冲突: 现代战争法,尤其是《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强调的是保护非战斗人员和限制不必要的痛苦。即使是针对士兵,也要求武器的使用不能造成“过度的伤害”或“不必要的痛苦”。催泪瓦斯在战时被大范围、非选择性地使用,很容易落入这个范畴,因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制造痛苦和不适,而且在战场上,这种痛苦可能转化为更严重的后果。

总而言之,尽管催泪瓦斯在很多时候被定位为“非致命性”武器,但在战争这种特殊的、充满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的环境下,其使用会被严格审视。国际法对化学武器的禁止,以及对战争中武器使用应遵循的人道主义原则,共同构成了限制甚至禁止战时使用催泪瓦斯的主要理由。这是一种在保障军事行动效率和维护基本人道底线之间寻求平衡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而言,是真的。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第1条第1款第5节规定:

每一缔约国承诺不把控暴剂用作战争手段。

同公约第2条第7节定义:

“控暴剂”是指:
未列于一附表中、可在人体内迅快产生感觉刺激或失能生理效应而此种刺激或效应在停止接触后不久即消失的任何化学品。

催泪瓦斯(CS)作为一种典型的控暴剂,当然是在禁止之列的。

而该公约的签约国,可参见下图中绿色部分。可见全世界主要国家除埃及,朝鲜,以色列等寥寥几国之外,全都签署。事实上该公约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军控公约之一。

至于为什么要禁止此类制剂的使用,个人认为是因为此类制剂和“化学武器”的边界模糊,而且这一模糊性质导致了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大肆使用“控暴剂”CS,“失能剂”BZ。美军宣扬它们是“无害”的化学制剂,然而结果证明它们的使用效果同样残忍并无法控制,而且造成了恶劣的舆论影响。且控暴剂其作为撒布式化学制剂(军用的催泪瓦斯和致幻剂可不是装在瓦斯枪里的;它们更多是像“一般”的化学武器一样,装填在炮弹、航弹中)使用时,仍然不可能区分很大区域内的平民目标和军事目标,违背了作为武器的相称性和可区分性两条红线。

总体而言,军事行动中的控暴剂:

1.仍然是一种残忍的武器;

2.不能区分军事目标和平民目标,且对平民危害远大于军人;

3.容易导致双方化学战升级;

4.使用有先例且早已被国际社会深恶痛绝。

那么其使用遭到禁止自然也在意料之中了。

不过,因为催泪瓦斯在国内事务中的显著作用,公约未将控暴剂的生产储存列入禁止清单。(相比之下,同属“边界性”化武的失能剂BZ因为用途更“纯粹”,被直接列入附表2禁止生产)然而,在军事冲突中、特别是小国的军事冲突中使用控暴剂,必然会导致禁止化武公约组织及其背后主要大国的响应、介入、干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解释为什么战时通常禁止使用催泪瓦斯之前,咱们先得明白一个事儿:催泪瓦斯,顾名思义,主要是一种非致命性武器,它的作用是暂时性地使人丧失战斗能力,引起流泪、咳嗽、呼吸困难和皮肤刺激等不适反应,从而达到驱散人群或控制局面的目的。那么,为什么在战争这种极端冲突情况下,反而要对这种“非致命性”的武器有所限制.............
  • 回答
    苏联士兵被严令禁止使用德国武器进行战斗,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远不止一个简单的“禁止”二字可以概括。这涉及到了政治宣传、军事纪律、国家安全、心理战以及历史情感等多个层面,并且这些因素是相互交织、层层递进的。首先,从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苏联一直将德国,特别是纳粹德国,描绘成其最主要的、最.............
  • 回答
    二战后国际社会之所以对“达姆弹”这类武器加以限制,甚至在许多情况下禁止使用,并非否定战争的本质在于争夺和削弱敌方力量。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性,促使人类在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开始反思战争的界限,并试图为这场人类最极端行为注入一丝人道主义的光辉。“达姆弹”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被设计成在击中目标.............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战争中一个非常核心且矛盾的议题。你直觉地捕捉到了“战争的目的就是不择手段打赢”这种朴素的看法,这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某些特定战役中确实是存在的。然而,现代战争,尤其是关于化学武器的讨论,远比这要复杂得多,它涉及到道德、国际法、国家利益、人类生存等多个层面的考量。为什么战争.............
  • 回答
    碧蓝航线在一些“爽群”被视为山寨游戏并遭到禁止,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原因,并非空穴来风。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游戏风格与“山寨”的印象形成: 美术风格的相似性: 《碧蓝航线》的美术风格,尤其是角色立绘,与同期的日本二次元舰娘类游戏(最典型的就是《舰队收藏》)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从人.............
  • 回答
    于禁,这位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多年的宿将,在曹魏的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曾是曹操最信赖的将领之一,屡建奇功,名列五子良将之中,其声名显赫,威震一时。然而,在一次本应稳操胜券的战役中,他却遭遇了人生中最潦倒的时刻——兵败被俘,并最终选择了投降。这其中的原因,远非一句简单的“战败被俘就投降”可以概.............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费解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悖论。既然战争在所难免,伤亡也是必然,为什么我们还要费尽心思去禁用某些武器呢?这个问题背后牵扯着太多层面的考量,远非“战争必然导致伤亡”这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白,战争的目的是达成政治目标,而武器是达成这些目标的工具。禁用某些武器,并不是说要让战争变得“不那么伤.............
  • 回答
    战锤宇宙中,帝国真理时代是人类尚未被皇帝统一,分散在银河系各处,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黑暗时期。这段时期,科学、理性与对宇宙的探索是人类的主流思潮。而后来形成的国教——人类帝国的主导宗教,则是在大远征初期,随着皇帝的崛起和统一战争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那么,在经历了帝国真理时代,接触过科学与理性的阿斯.............
  • 回答
    “引战”,简单来说,就是故意在论坛、社区等地方发表一些带有挑衅性、攻击性或者容易引起双方激烈争论的言论,目的就是激怒其他人,制造冲突和对立。这种言论往往不注重事实,而是煽动情绪,让大家因为立场、观点不同而互相攻击,最终导致社区的讨论环境变得乌烟瘴气。想象一下,一个本来大家都在聊自己喜欢的游戏、动漫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战锤40K》背景设定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充满争议的节点。要解释清楚帝皇为何发动大远征,却又要“消灭”曾经的忠诚者——雷霆战士,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背景、帝皇的战略以及他那复杂而残酷的思维方式。首先,咱们得弄明白,雷霆战士在帝皇初期的计划里扮演了什么角色。大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 回答
    要说丰臣秀吉的亲信武将在关原之战时为何会大批投靠德川家康,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一件一件捋。首先,你得明白,丰臣秀吉这个人,虽然能力超强,从一个织田家的小侍卫一路爬到天下人的位置,但他的死,给整个日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秀吉在世的时候,压得所有.............
  • 回答
    夷陵之战,三国时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吴将陆逊与蜀汉先主刘备阵前斗法。史书上记载,陆逊在与刘备交锋初期,曾“乃先攻一营,不利”。为何他没有直接施展火攻,而是先进行了一次看似无效的强攻?这其中有着陆逊精妙的军事考量,绝非简单的“试探”那么简单。要理解陆逊的这一步棋,我们必须将视角拉回到当时的战场态势。.............
  • 回答
    韩国战时领导权由美国主导的原因非常复杂,根植于历史、地缘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冷战的特殊背景。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从朝鲜战争爆发到现代的整个过程。一、朝鲜战争(19501953年):奠定基础 美国对韩国的早期支持: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就已经深度介入了韩国的建立和发展。二战后,朝鲜半岛被.............
  • 回答
    汉中之战,曹魏名将夏侯渊阵亡,本应是蜀汉方面的重大胜利,但刘备的表现却出人意料地没有丝毫喜悦,反而感叹“可惜张郃不杀”。这桩公案,历来为史家所津津乐道,也隐藏着刘备在用兵之道上的深刻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当时的情况以及刘备与张郃各自的特点。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当时所处的战略态势。刘备集团.............
  • 回答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极其关键的战役,孙权在夷陵击败刘备的蜀汉军队,取得了战略上的重大胜利。然而,在这个蜀汉实力遭受重创的关键时刻,曹魏的皇帝曹丕却选择了按兵不动,没有趁机大举进攻吴国或蜀国,这其中蕴含着复杂而深远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制约。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曹丕当时的战略目标、国内情况、军事.............
  • 回答
    韩国实行全民兵役制度,这确实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现象,尤其是在讨论到韩国的国防能力和地缘政治时。尽管韩国没有战时指挥权,但义务兵役的设立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战略考量,远不止“有没有战时指挥权”这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韩国的国防由韩国政府和其军队负责,而美国在韩国驻军,并与韩国建立了同盟关系.............
  • 回答
    关于大连在疫情期间宣布进入“战时状态”的决定,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与成都同期相比。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尽量抛开AI冰冷、理性的语言,用更贴近人情和实际的视角来分析。首先,理解“战时状态”的意义。在中国当前的语境下,“战时状态”并非指真的进入军事战争,而是指一种高度的.............
  • 回答
    长平之战,那可是战国时期最为惨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战,秦国几乎倾尽国力,赵国也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等惊天动地的时刻,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当时也算得上一号强国的楚国,为何就这么沉得住气,眼睁睁看着秦赵两国杀得你死我活,却不趁机捞一把,甚至连当年被秦国欺辱的“囚王夺都”之恨,也似乎丢在脑后了?要说楚国没.............
  • 回答
    《战狼》(2015)和《流浪地球》(2019)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现象级作品,其票房成功与后续缺乏类似题材的电影,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包括政策、市场、文化、产业生态等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原因: 一、《战狼》与《流浪地球》的成功因素1. 时代背景与民族情绪的共振 《战狼》(2015).............
  • 回答
    在《战锤40K》的宇宙中,"四小贩"(通常指代混沌四神:奸奇、恐虐、纳垢、色孽)之所以能吸引大量追随者,并非因为它们是“好东西”,而是源于人性、系统性缺陷和混沌势力本身运作机制的复杂结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现象: 一、战锤世界观的本质:绝望与腐败的温床1. 人类帝国的衰败与生存危机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