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全在知乎的另外一个问题中了:为啥立长不立贤?
现在世界各国都经济不振,发展缓慢
结果各国的保守主义都在抬头
就剩下经济发展最快的某东方大国还在高呼自由贸易
其实在前方没有路的时候
大部分人都是倾向于回到古代去·······
然后靠着历史车轮的滚滚洪流,冲破这些人的阻拦,然后开拓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像资本主义兴起,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人均工作18个小时,五险一金是什么?假期是什么?工人寿命在工厂里只有几年,未成年的孩子都被拉去干活
然后贵族们就觉得太惨了,要恢复田园牧歌的生活
但是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为什么呢》?
有一个美国作家解放前来到中国,看到当时的工厂是多么惨,工资低、健康没保障、生病没人看、每天吃的都是老板去菜场捡回来不要的菜叶子········
但是呢,这个作家发现
这些工厂周围的村子,是当时中国女婴不会被溺死的地方
因为这里女孩子长大,还能去工厂挣钱,还不用家里养活了
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再烂的资本主义也比封建社会好
同样的,奴隶主看着农民们起早贪黑的干活,老了也没人管,就像以前给我当奴隶的时候,我对他们多好啊,老了也养着,我还给他们安排婚姻,管吃管喝。
然后一些破落的奴隶主,就拿起奴隶的镣铐当做旗帜,可奴隶们还是不听他的,已经转变称为地主的奴隶主也不听他的,这就很尴尬了·······
一直到大贤董仲舒,学习阴阳家的学问,才救了这个奴隶主学问一命
到了大怂,一代圣人朱熹,又学习佛教,然后后人跪舔蛮夷,让蛮夷规定科举考试只能从朱熹修订过的四书五经里边出。
至此
这个破落奴隶主的学问才彻底封神。
经济意义上说,孔子提倡恢复周礼,是提振市场需求,或者借用当下流行的需求侧改革来描述,进而能较好的改善底层民众的经济活力。
从秦国的先军政策看,鲁棒性不强,抵御内外部风险能力弱。因为社会过于追求效率,导致经济流通循环模式单一,二世而终里面的经济问题应该是根本性的原因。
孔子在建立自己的圈子时,一再强调的是利益交换与博弈均衡,比较突出的几点:
徒弟给师傅交学费,以束脩的形式,并解释道收学费是为了保证商业模式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孔子说苛政猛于虎,这里的苛政从经济角度看可以说是经济生态单一、恶化,导致百姓宁愿当流民,因为流民自己能调配自己家庭的经济活动。
孔子支持的周礼,后世一直也在沿用,只不过每一个时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定义出来。礼最大的特点是规定了统治阶层的消费内容或者叫消费制度,比如三公,当然要按照级别进行区分。经济角度看,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统治阶层的自我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和有助于预算管理,同时这也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经济博弈均衡的表现。
相信孔子与弟子们应该就商业进行过深入的交流,因为知名弟子中有不少是大商贾出身。甚至在施政方案的设计上,应该就引入过浅显初始的经济知识与经验。
以上均为猜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