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人租驴子都是怎么个步骤?

回答
古代租驴,那可是一门学问,跟咱们现在去租共享单车可不一样,那得讲究个规矩,也充满着人情味儿。我爷爷就跟我说过,他年轻的时候,有时候要进城办事,但家里没牲口,就得去租驴。那过程,可不是说一句“我要租头驴”就能完事的。

首先,得知道去哪儿租。一般村子里都有专门养驴或者常年租驴的人家,或者是集市上有专门的出租牲口的铺子。这些地方,名气可大着呢,谁家驴好,谁家价格公道,街坊邻里都门儿清。不像现在,手机一点就什么都出来了。

找到地方,接下来就是“看驴”。这可不是随便挑个顺眼的。得仔细打量驴的性情。是温顺的,还是有点烈?毛色是不是光亮,有没有伤痕?蹄子是不是结实?眼睛有没有神?这都关系到你接下来的行程顺不顺利。要是租到一头脾气暴躁的,或者腿脚不方便的,那简直是给自己找罪受。我爷爷说,有时候为了挑一头好驴,他在驴棚里能站上半天,跟驴“对话”,就是看它会不会给你面子。

看好了驴,就得谈价钱了。这个环节最关键,也最考验口才。租驴的价格,不是固定的,得看驴的品种、体格、租用的时间长短,还有时节。比如,农忙时节,驴的需求量大,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谈价钱的时候,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硬。得先恭恭敬敬地问清楚价钱,然后根据自己的预算,慢慢磨。有时还会加上一些“人情味儿”,比如“大叔,我这趟进城是给家里老人生病抓药,能不能给个便宜点儿?”或者“这驴我明天一早就送回来,您看是不是可以少算点儿?”卖家要是觉得你实在,又有理,一般都会给点优惠。

价格谈妥了,下一步就是签订“合同”。当然,古代没有像现在这样的书面合同,都是口头约定,但也有个形式。通常会找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做个见证,或者写一张小小的借据,上面写明租用人是谁,租用驴的性状,租用的时间,以及租金。万一出了纠纷,这张借据或者见证人就能派上用场。我爷爷说,那时候的人讲究个信用,很少有赖账的,但防君子总比防小人强。

除了租金,有时候还得押点东西。可能是自己的印信,或者家里值钱的小物件,甚至是提前支付一部分租金。这算是“押金”,保证你按时还驴,并且好好对待驴。要是驴在租用期间出了什么事,比如摔伤了,或者走丢了,那就得根据事先的约定来赔偿了。

交接驴的时候,租驴人得仔细检查驴身上的毛发、蹄子,看看有没有之前没发现的毛病。卖家也会再次提醒你驴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能喂它太多生料,不能让它在烈日下暴晒等等。租驴人得牢牢记在心里,毕竟,驴是宝贝,弄坏了,可是要赔大钱的。

租到驴了,就得好好“伺候”它了。路上要喂草料,喝水,不能让它累着。到地方办完事,也不能急着还,也要给驴休息的时间。到还驴的时候,得检查驴有没有瘦,有没有受伤。如果驴状态很好,卖家看到也会高兴,下次你再来租,可能还能给你个折扣呢。

归还驴的时候,也要送到约定的地方。卖家会仔细检查驴,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如果一切都好,就会把押金退还给你,然后道声谢,就算是完成了整个租驴的过程。

整个过程,从找驴,看驴,谈价,到签约定金,再到还驴,每一个环节都透着一股子实在和谨慎。古代人租驴,租的不仅仅是一头驴,更是对这次出行的保障,也是对诚信的一种体现。不像现在,有时候觉得有点儿冷冰冰的,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倒是有几分温度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代租驴一般分两种方式:

①驴主跟着。

跟班的,短途出租的比较常见,驴驮着租驴的走,驴主人在一边疾走

通常上驴收一部分钱,到地方收全款,也能到地方再给,反正赖不掉。

宋真宗咸平五年,开封府有个进士到贡院去看榜,媳妇一个人留在家里,有人到家汇报说进士的父母远道而来,已经到了某处了,媳妇赶紧租了一头驴去迎。半路上遇见个醉汉打她,于是径直到官府告状。跟随的“僦驴者”,全程跟着,目睹了这名女子被打的情况,却因为害怕出庭作证会耽误很多时间,“潜遁去”,逃跑了。

其实租马也一样,譬如汪曾祺在《人间生趣》中写道:

②驴主不跟。

一般是长途骑行,需要较多押金或有人坐地担保。驴马租赁行业,能跑长途的都财力雄厚,周遭州县都有营业点,属于点对点的形式。可以从这个驿站到那个驿站,从这个县城到那个县城。

有的不需要押金,前提是你户籍就在当地,一家人也在当地,租赁行的人认识你。还或者你所要过的区域只有一条峡谷,不可能有其他路,有驴也不走。

譬如《清稗类钞》中所说的山簏中“赁驴代步”的,说好了先交不交一半的钱,有的甚至不讲价,一分钱不给就能让你骑走,人也不跟着,反正你跑不了。驴自己往前走,到了某处便不动了,你打它它也一动不动,说明到地方了,不一会就有人来把驴牵走。牵走的时候,他会看看驴笼口上的纽带系的扣,就能知道你之前给没给钱,给了多少钱,还欠多少钱,总之你赖不掉。这种驴,名叫“槽子驴”。

租驴的价格不一定,要看当地消费水平(大城市比县城贵很多),市场热度(热闹的景区比周边贵很多),路途远近和道路情况。

通常一里地三文钱。

论天租的那种,一天一百到二百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租驴,那可是一门学问,跟咱们现在去租共享单车可不一样,那得讲究个规矩,也充满着人情味儿。我爷爷就跟我说过,他年轻的时候,有时候要进城办事,但家里没牲口,就得去租驴。那过程,可不是说一句“我要租头驴”就能完事的。首先,得知道去哪儿租。一般村子里都有专门养驴或者常年租驴的人家,或者是集市上有专门的出.............
  • 回答
    古代人做饭确实需要大量的柴火,这在今天看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仔细想想,古代人能有如此充足的柴火,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 极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生产力: 农业社会的基础就是土地和森林: 在古代,绝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森林则提供了除了食物之外的另一项关键.............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古代打仗,不论是农民军还是正规军,手里的家伙事儿基本都是冷兵器,看上去起点都差不多。可为什么农民军跟正规军打起来,差距往往那么大呢?这其中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可不是简单地说“武器不行”就能解释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 兵源素质和训练水平天差地别你想啊,正规军那是.............
  • 回答
    古代人如厕,那可是个技术活,远不像咱们现在拧开水龙头就能解决这么简单。擦屁股这事儿,得看你是什么身份、在哪个时代,用什么材料方便。首先,材料是关键。 富贵人家那自然是享福的。他们会用一些相对柔软、干净的材料。比如: 布帛类: 精细的丝织品、柔软的麻布、或者专门制作的棉布。这些布料会被.............
  • 回答
    在古代,弃婴现象确实存在,而将婴儿放入木盆顺水漂流的做法,并非普遍的“很多”,但历史上确有类似记载或民间传说。这种做法之所以令人质疑其安全性,是因为它听起来非常危险,直接将婴儿置于生死边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做法,以及它是否真的那么普遍,以及为什么人们(或许是不得已的)会选择这样做,以.............
  • 回答
    古代人物质条件差却依然愿意生孩子,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价值观和现实考量。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生存与繁衍的本能驱动: 生物本能: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生殖繁衍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人类也不例外。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繁.............
  • 回答
    古代人当然会骂人“没脑子”,只是他们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与现代人有所不同,而且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和语境也更加丰富。“没脑子”在古代的说法和演变:“没脑子”这个词本身是比较现代的说法。在古代,人们会用更具象化、更富有意境的词汇来形容一个人愚蠢、笨拙、缺乏思考能力。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直.............
  • 回答
    聊起古代人的包装和广告,可不是咱们现在看到的精美纸盒、五彩斑斓的电视广告那么简单。他们的“包装”和“广告”,更像是智慧和生存的艺术,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包装”:不止是保护,更是身份和文化的象征古代的包装,首要目的当然是为了保护商品,防止损毁和变质。但很快,人们就发现,包装也能传递更多信息,甚至.............
  • 回答
    古代通讯交通条件远不如今日,一封信的传递,真是一件耗费心力,充满智慧与 जोखिम的事情。不像我们现在,拿起手机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分分钟就能送到对方手里。古代送信,那可真是件技术活,需要多方协作,层层把关,才能尽量保证信件不迷路,不被截胡,顺利抵达收信人手中。一、收件人信息精准是基础中的基础首先.............
  • 回答
    古代人吃熊猫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个我们现在看来非常珍贵的物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比如历史记载、考古发现、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及熊猫本身的特点。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关于熊猫食用的记载。非常遗憾的是,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中,几乎没有明确记载古人食用熊猫的记录。这.............
  • 回答
    古代人为什么会认为戏子低贱?这背后其实牵扯着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构、伦理观念和历史文化因素,远不止是表面上的“不务正业”那么简单。要细致地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得说的是 “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观。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套等级体系,士(读书人、官员)是最高的,然后是农(农民),接着.............
  • 回答
    古代人入住旅馆是否需要身份证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古代社会的管理方式、旅馆的性质以及不同时代背景都存在巨大差异。但总体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古代人入住旅馆不需要像现代社会那样严格、统一的、官方颁发的身份证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古代旅馆没有任何形式的核实或信息记录。我们需要从.............
  • 回答
    古代人晚上的生活,与现代人有着天壤之别。由于没有电力,也没有像电视、电脑、手机这些现代娱乐方式,他们的夜晚是黑暗、宁静而充满仪式感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古代人晚上的生活:一、 日落即休息,早睡早起是常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核心原则: 古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大多依赖自然光照,尤其是农业社.............
  • 回答
    提起古代人的生活,很多人脑海里跳出来的画面大概是“苦”。这倒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和我们现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相比,古代的生存条件确实是艰苦得多。咱们不妨一点点地扒开来看,到底“苦”在哪儿。首先,最直观的,是吃穿住行。 吃: 粮食是命根子。古代农业不发达,产量不高,又没啥化肥农药.............
  • 回答
    古代人骂人的话,那可真是什么都有,绝不是咱们今天这点花样。说起来,他们骂人的方式,更像是把最恶毒、最损、最伤人的东西往你身上招呼,而且常常是直指根本,不留情面。首先要说的,就是生殖器。别以为古人就保守得不能再保守,他们骂人时,对生殖器的运用可以说非常“丰富”。比如,在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是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古代有“避讳”的说法,皇帝、长辈的名字,后辈或者臣子都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回避。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像王羲之这样的大书法家,他的七个儿子名字都带有“之”字,这似乎和我们理解的避讳有些矛盾。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
  • 回答
    关于古代人说话是否用文言文,这个问题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否”。我们要分开来看,才能理解得更透彻。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文言文”。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文言文”,往往是指书面语,是经过提炼、概括、规范化的一种语言形式,它讲究字词的选用、句式的安排、音韵的和谐。这种书面语,在古.............
  • 回答
    古代人看待他们之前的历史,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崇拜古人”或“批判古人”就能一言蔽之的问题。它复杂、多变,甚至带着点宿命感,跟我们现在讲历史的态度,那是完全两码事。想象一下,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爷爷的爷爷可能还在见证秦国统一六国前的乱世。你听说的,是那些英雄豪杰的故事,是国家的兴衰,是诸侯间的争霸。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陷入一个有趣的思维循环。答案其实是: 不,古代人不会去穿“更古代”的衣服,因为“更古代”这个概念本身是相对于“当下”而言的。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从几个层面详细聊聊。 什么是“更古代”?“古代”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用来描述过去某个时间段的。当我们说“古代人”时,.............
  • 回答
    要不咱们聊聊,古代人是怎么琢磨出这一年十二个月这档子事的?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定下来的,里头学问大着呢,得从最根本的“天意”说起。你想啊,在没有钟表、没有日历的时代,人们过日子,最靠谱的参照物就是天上的玩意儿。那会儿,太阳升起落下,白天黑夜轮替,这个是最直观的。但要说“一年”这个概念,就得看月亮了。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