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 20 世纪 50 年代那会儿,没有网络的时候,人们旅游是怎么订酒店的?或者说怎么知道当地的景点的?

回答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个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甚至连卫星定位都还只是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东西的时代。人们出行旅游,尤其是在国内旅行,那真是一件需要精心策划、并且充满“人情味”的事情。订酒店、找景点,全凭着更古老、也更直接的方式。

订酒店:靠的是“口口相传”和“纸上功夫”

在那个年代,想订酒店,你可没法像现在一样打开手机APP,输入日期、地点,然后一排酒店信息就摆在你面前,还能看到图片和评论。主要有这么几种途径:

1. 熟人介绍和推荐: 这是最常见也最靠谱的方式。如果你有亲戚朋友曾经去过你想去的地方,并且住过不错的酒店,他们就会给你一个地址或者电话。你拿到这个信息后,可以写信或者拜托认识的人代为联系。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信息相对准确,因为是“真人验证”,缺点是信息渠道有限,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去过某个地方的人。

2. 写信预订: 这是最普遍的“无网络”订房方式。你先要找到酒店的联系方式,这通常可以通过当地的邮局或者朋友帮忙打听。然后,你得写一封信,说明你要什么时间入住,住几天,要什么样的房间(比如单人间、双人间,是否有热水之类的),并且附上你的联系方式(比如回邮地址)。酒店收到信后,会给你回信确认是否还有房间,或者告知你需要携带什么证件。整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往返通信,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提前规划。

3. 旅行社和交通部门代订: 对于一些重要的或者大型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当时的铁路部门、民航部门(虽然那时候坐飞机远不如现在普遍)以及一些国营的旅行社,可能会提供代订酒店的服务。你可以在购票的时候,同时向他们咨询是否能代为安排住宿。这有点像现在的火车票代购,只是规模和效率都低得多。

4. 碰运气和现场找: 如果行程比较随意,或者临时决定要去某个地方,那就只能到了当地再找了。那时候的酒店,虽然不像现在这样琳琅满目,但规模也都有。下了火车或汽车,你可以直接去汽车站、火车站附近看看有没有招牌写着“招待所”、“旅馆”或者“宾馆”的地方。那时候的住宿设施相对简单,条件也可能比较艰苦,但总能找到个住的地方。很多时候,直接去前台问“还有房间吗?”,然后当面谈价格和条件。

5. 单位和组织的安排: 如果你是公差出行,那通常由你所在的单位或组织负责安排食宿。他们可能有固定的协议单位,或者直接联系当地的招待所,你只需要按照安排入住即可。

知道景点:靠的是“书本知识”和“当地导引”

在没有网络和智能手机导航之前,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也大相径庭:

1. 旅游指南和地图册: 当时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旅游指南书籍,虽然远不如现在内容丰富多样,但往往会介绍一些城市的著名景点、历史文化背景,甚至会附上简易的城市地图和景点地图。出发前,人们会去书店购买这些书籍,认真研究,规划路线。这些书籍是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2. 报刊杂志的旅行版块: 一些报纸和杂志会有关于旅游的报道、攻略或者风光介绍。人们会从这些文字和图片中了解目的地的特色,激发旅行的兴趣。有时候,一些知名作家或者记者也会写下他们的旅行见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3. 当地人介绍和口碑: 到达目的地后,最直接的获取景点信息的方式就是问当地人。无论是问路的时候,还是在旅馆里和街坊邻居聊天,都可以了解到附近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地方,哪里的小吃最地道,哪个角度拍照最好看。当地人的热情介绍,是那个时代旅行中最有人情味的一部分。

4. 景点的指示牌和宣传栏: 很多景点本身会有设置指示牌,告诉你“xxx景点在此”或者“xxx历史建筑”。在一些重要的旅游区域,也可能有一些宣传栏,介绍景点的历史、特色以及开放时间。

5. “旅行社”的导游讲解: 如果你选择参加旅行团,那么导游就会是你的信息来源。他们会根据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一路讲解景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即使是自由行,有时候也可以在景点门口,遇到一些主动提供讲解服务的当地人(可能收点小费)。

6. 集市、展览和文化活动: 有时候,当地举办的集市、展览或者一些重要的文化活动,也会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人们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

总而言之,那个年代的旅行,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它需要更多的耐心、更细致的准备,以及与人交流的勇气。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深入体验,而这种体验,也正是那个时代旅行独特的魅力所在。少了虚拟世界的便捷,却多了许多现实的温暖和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19世纪一直到现在都有一种东西叫guide book

订酒店/饭店/车票/船票/飞机票有一种东西叫电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个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甚至连卫星定位都还只是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东西的时代。人们出行旅游,尤其是在国内旅行,那真是一件需要精心策划、并且充满“人情味”的事情。订酒店、找景点,全凭着更古老、也更直接的方式。订酒店:靠的是“口口相传”和“纸上功夫”在那个年代,想订酒店,你可没法.............
  • 回答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关注最大化整体幸福感的伦理学理论,在20世纪和21世纪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批判与辩护。这些争论不仅挑战了功利主义的核心原则,也促使其自身不断反思和调整,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社会价值。20世纪功利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功利主义面临的最主要批判之一是其可能导致对个.............
  • 回答
    .......
  • 回答
    要解释苏联在20世纪初的迅速崛起以及与沙俄末期俄罗斯的巨大转变,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复杂性,理解其背后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的相互作用。一、 沙俄末期俄罗斯的落后性:一个普遍的认知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沙俄末期俄罗斯确实存在严重的落后性,这并非虚言。其主要体现在: 经济上: .............
  • 回答
    20世纪初,当我们谈论“骑兵”这个概念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身披闪亮盔甲、手持长矛、策马奔腾的古代战士形象。然而,在20世纪初这个工业革命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骑兵的地位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迅速湮没。事实上,骑兵在当时的军事舞台上,仍然占据着一席之地,甚至在某些方面,它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要理解这一.............
  • 回答
    在中国,上世纪欧陆哲学之所以比分析哲学更“火”,甚至可以说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历史、社会和学术因素交织作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谁更受欢迎”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思想的传播路径、本土语境的契合度以及知识体系的建立方式。一、历史的起点与思想的“进口”模式首先,我们得看看20世纪中国哲学.............
  • 回答
    古典音乐在18世纪至20世纪的受众面,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话题,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音乐本身的变革而呈现出不同的图景。我们可以将这段时期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来详细探讨:1. 18世纪:贵族与精英的专属艺术在18世纪,也就是巴洛克晚期和古典主义早期(约17001780年代),古.............
  • 回答
    二战结束的硝烟还未散尽,欧洲大陆的许多地方依旧满目疮痍。在这动荡的余晖中,一支颇具胆识的军队,在没有得到最高统帅部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独自代表全体同盟国前往一个被占领的地区受降,并就此接管了当地的领土和资源。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充满政治博弈和地缘战略考量的复杂运作。先发制人的行动:时机.............
  • 回答
    要详细讲述20世纪巴塞罗那在欧洲的档次,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欧洲足球的整体发展和竞争格局中来审视。总的来说,20世纪的巴塞罗那在欧洲足球界扮演着一个重要但并非绝对统治的、具有强烈区域代表性以及逐渐成长为欧洲豪门的角色。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个阶段来理解:1. 早期(20世纪初至二战前):欧洲新兴力量,西.............
  • 回答
    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的新政改革,本意在于挽救摇摇欲坠的王朝统治,然而事与愿违,这场改革不仅未能巩固其政权,反而像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场改革的内在矛盾、外部环境以及改革措施本身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从 改革的动机和出发点 来看,清政府的新政改革本质.............
  • 回答
    20世纪,数学的疆界在逻辑、基础、计算等多个维度被极大地拓展,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探索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哲学和数学领域都卓有建树的巨匠。他们不仅仅是形式逻辑的构建者,也是思想的开拓者,他们的哲学思考深刻地影响了数学的发展方向,而数学的严谨性又反过来塑造了他们的哲学体系。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 回答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内地的民粹思潮确实呈现出上升抬头的趋势。这种趋势并非单一现象,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形式。一、 民粹思潮在90年代至今的上升抬头表现:要理解民粹思潮的上升,需要将其置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宏大背景下。 90年代:改革开.............
  • 回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方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或停滞。需要强调的是,“倒退”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很多时候是伴随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原有问题的深化。以下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
  • 回答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日本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亚洲大陆推行的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即从早期的“大陆均衡政策”转向更具侵略性和扩张性的战略。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回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外交政策演变,以及这种转变如何一步步将其推向战争的深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亚洲寻求“均衡”明治维新.............
  • 回答
    咱们聊聊古典音乐这棵参天大树,它之所以能被分成几个大家熟知的时期——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20世纪,绝不是随便给几个名头就完事了,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是音乐史学家们在梳理了海量的作品、研究了作曲家们的思想和技法后,提炼出来的脉络。可以这么说,这个划分是基于音乐创作中一系列核心的审.............
  • 回答
    想穿出《神奇动物在哪里》那种纸醉金迷、又带着点神秘感的上世纪20年代风格?那可不是随便抓件复古款的衣服就行的,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要我说,关键就在于抓住那个时代的精髓:精致、复古、带点不羁,还有那股子“爵士时代”的劲儿。咱们一步一步来拆解,保证让你穿出那个味儿。一、 整体轮廓是根本:告别现代的紧绷,.............
  • 回答
    南斯拉夫在20世纪末的解体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痛苦的过程,将“主要责任”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是对这段历史的极大简化。事实上,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长期积累的后果。如果非要探究责任,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每一方都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些责任的性质和程度有所不同。1. 政治精英与民族主义的兴起:这是最.............
  • 回答
    要理解为何台湾在20世纪末未能独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抽丝剥茧,看到影响这一历史进程的复杂因素,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当时的局势。这绝非单一原因能够解释,而是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多种力量角力的结果。一、 历史背景的继承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性质首先,台湾在20世纪末的地位,是承袭了二次.............
  • 回答
    日本在二战后20年内从一片废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人民素质方面展现出高水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成功案例,其背后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战后重建的决心与有利的国际环境1. 强烈的国家重建愿望: 日本战败后满目疮痍,.............
  • 回答
    关于歼20的排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热门且复杂的话题。要给它一个明确的“世界第二”的定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且军事装备的评估本身就充满了主观性和信息不对称。首先,我们得明白“空优战机”这个概念。空优战机,顾名思义,其主要任务是在空战中取得制空权。这意味着它需要具备卓越的机动性、先进的传感器、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