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一年一次的夏天最盼的就是吃菌了,
国人饭桌上硬菜讲究山珍海味,
海吧这大山里面也没有,
每年一季的野生菌就是山珍了,
看上去很牵强但是,
……
菌子是真**的好吃。
不过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每年应季出这么几桩也算是云南人的传统异能了。
2019年的报道,昆明的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
年交易额连续三年突破 70 亿元,
旺季一天最多能卖 480 ~ 520 吨。
在其他市场、乡镇、山脚下的交易可没法统计进去了。
你别用今年数据和新冠比,
在这大山里面,
随便哪一年拿来比,
我相信都是野生菌领先。
我家自有史记载以来,
每年野生菌是不会缺席的。
去山上采,去乡下赶集,去菜市场买,
总得从上市吃到落潮。
省卫健委年年发短信提醒,
很多人就想不通为什么还有人中毒。
所以今天来解答一下。
你以为的区分方法:
灰头土脸跟香菇似的就是可以吃的,
五颜六色很漂亮的就是有毒的。
No no no,
就凭这些知识,云南山头这个副本你是打不通的。
简单来说,野生菌的毒性分为:
完全无毒;部分有毒;一定有毒;一定有毒;
四种,
啥?最后两种完全重复了?
不,你得用吃菌人的思路去翻译,上面就是:
洗干净生吃都行的菌子;
弄熟了没问题的菌子;
一定要做熟透吃饭前先确认好是谁炒的再吃的菌子;
只能扔掉的菌子;
四种了。
代表:鸡枞菌;松茸;竹荪;青头菌;干巴菌;松露;
群居生长类无毒野生菌。
可以分为鸡腿鸡枞、白头鸡枞和黑头鸡枞。
白蚁喜好将野外的鸡枞菌菌丝搬运回蚁巢培育,
因此鸡枞菌群常与山上的白蚁窝伴生,
甚至每年的具体位置、生长时间(农历+降水)也高度吻合。
昆明曾经有乘火车(过去山地中火车速度慢)看到外面有鸡枞菌,
跳下车厢采下又跳回去的传说。
口感和气味与鸡肉相似而得名,
可以煲汤、素炒、油炸等。
鸡枞不含任何毒性,但是请看下一张图:
石灰菌是最容易被和鸡枞菌混淆的一种菌类,
其外形高度相似以至于很多时候只有经验者才能区分,
也有人刻意将其当做鸡枞菌高价出售。(
鸡枞平均售价在百元每公斤以上;
更有甚者,我们家的老江湖亲身经历买到过用茭瓜雕刻的鸡枞;
没错!茭瓜雕出来的!然后抹上一层泥巴!
后来曝光有“手艺人”100 元包教会;
)
石灰菌根据具体种类、生长位置(哪一座山,哪种树下)等不同,
可能表现为无毒或有毒,
建议不要食用。
有些人可能把它当鸡枞中毒了还不知道为什么。
除了上文提到的石灰菌外,
牛肝菌也属于部分有毒的类型。
常见的牛肝菌包括黑牛肝白牛肝黄牛肝……
部分品种是有毒的,因此尽量要认准上面三种。
说到这里云南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它了——
红网牛肝菌,
在云南各地被称为见手青或葱菌(有红葱和白葱之分)。
这种菌子的特点就是百分之百有毒,
把它切开,菌体受到压力会快速变成青色且缓慢恢复,
这是它们有毒的证明。
为什么有毒还要吃呢?
这还用说当然因为好吃啊!
见手青绝对具有值得冒险去品尝的美味。
云南人也是早就总结出了食用这种美味的秘诀:
切片要薄,方便受热均匀;
油要倒多,彻底加热祛毒;
时间要炒够,翻炒均匀,不能放过任何一片;
放凉以后不能吃,下一顿食用加热,且万万不能使用微波炉;
……
很多有吃见手青习惯的云南人可以很骄傲地说自己在烹制见手青上值得信赖。
问题就是总有人栽在这上面……
时间不够长,受热不均匀,毒素就会处于激活状态,
一桌子人轻则恶心腹泻头晕,重则“见小人”,甚至休克死亡。
当然也不乏因为菌子里混进一小个毒菌或者就一两片没熟透,
所有人里就“闹着”一个的情况。
总结来说,吃菌中毒主要的情况是:
误食或掺杂食用有毒性的菌子;
含有毒素的可食用野生菌,烹饪过程出现失误;
但这东西有时非常玄学,
同样的一种菌子,
在不同的两座山,一边可以吃,一边怎么做都有毒。
这种菌子自己没有把握就千万不要碰。
云南可食用野生菌两百多种,
且大部分零散地分布于很小的自然区,
量谁也不能全部认识。
仅仅我记得自己吃过的菌子就能报菜名了:
干巴菌;鸡枞菌;黑牛肝;白牛肝;黄牛肝;白见手;红见手;老人头;松茸;松露;竹荪;鸡油菌;青头菌;北风菌;羊肚菌;喇叭菌;珊瑚菌;刷把菌;奶浆菌;大红菌……不行我数不完了。
有时山上采到一朵菌子,
同行四个人能叫出四个完全不同的名字,
两个人说好吃某地人经常吃,
两个人说有毒不能吃。
你怎么判断?
是我只能扔掉,再踩几脚防止后面上山的人采走。
还有一个大忌就是几种菌子(称为“杂菌”)放到一起烹制,
混进去不认识的菌子。
哦豁,完蛋。
见手青虽然好吃,
每一个关键步骤不要出错。
有过阴影的人其实也不少,
所以吃到肚子里的事情,
还是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就别冒险了。
据健康时报报道,连日来,一则“2020年上半年云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数超过云南省患上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论。
根据上述流传的消息,记者找到了这两个数据:7月25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从2020年5月至7月20日,云南省已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中毒起数下降了33.90%,发病人数下降了35.64%,死亡人数减少了17人。并累计成功救治中毒患者2000余人。
而根据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至2020年8月1日,云南省累计因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的病例为2例,这个数字远远低于2020年上半年菌类中毒死亡人数。
云南省卫健委5月就发布了《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
夏季来临,我省野生菌到了采摘上市季节,同时也进入了野生菌中毒高发季节。为防范和减少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发布如下预警公告:
一、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识,不随意采摘食用不熟悉、腐烂、幼小不能辨别的野生菌类。云南常见有毒野生菌可以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查询,链接:http://www.yncdc.cn/newsView.aspx?id=126090。
二、食用野生菌应避免多种类混杂,烹饪加工时一定要烧熟煮透,严禁生吃凉拌,不宜同时饮酒。
三、食用野生菌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要耽误。
四、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做好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监测报告和应急救治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收藏!这些野生菌,有毒
案例:云南女子吃野生菌后看到小精灵
表情认真行为诡异
近日,云南一女子吃菌子后中毒送医,朋友拍下匪夷所思一幕:只见该女子躺在病床上手舞足蹈,好像在抓什么东西一样,表情十分认真,场面甚至有些搞笑。
女子说,当时自己看到了小人、云彩、小精灵……觉得特别有意思。
收治她的医生李志海介绍,女孩属轻症,她和家人一起吃的见手青,但只有她中毒。他说,女子出现头昏恶心,出现幻觉。“她闭上眼睛以后就感觉到有像绳子一样的东西,她想去拿”。
据了解,见手青是云南常见的一种野生菌,一般在雨季上市。手摸到之后,菌子就变成紫青色,故此得名。
李志海医生提醒说,这些菌类里面的生物碱会干扰大脑里面的神经递质。“常见的菌类可以吃,就是别吃那些奇奇怪怪的,一定要弄熟了吃,不要混合着其他东西一起吃。”
编辑|赵云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健康时报、云南省卫健委官网、梨视频、广州日报等
其实吧,因为我国控制得好,所以新冠的人数太低了,你随便找点什么东西就可以爆掉新冠。
我估计平均每年车祸死的人都比新冠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