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羽为什么要杀庞德?

回答
关羽之所以要杀庞德,并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立场和军事策略的综合考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庞德的立场与行为:

忠诚于曹操: 庞德原本是马腾的部将,后随马超归降曹操,并得到了曹操的重用。他对曹操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勇猛善战,对关羽构成威胁: 庞德以勇猛著称,在曹操阵营中是一位相当棘手的将领。在关羽围攻樊城(襄樊)时,庞德是曹仁(樊城守将)的重要军事力量。他的出现和作战,直接威胁到关羽的战略目标和士兵的生命安全。
在樊城之战中的关键作用: 在汉中之战后,曹操派遣于禁率领七军增援樊城,庞德是于禁军中的一员,并担任了重要的将领角色。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特别是水淹七军时,庞德是于禁麾下抵抗的关键人物。他虽然战败,但其作战的顽强程度,给关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临死不降的立场: 在被关羽俘虏后,庞德表现出了宁死不屈的节操,拒绝投降。这在某种程度上激怒了关羽,或者说,这种不屈的态度让关羽认为他无法为己所用,并且仍然是敌人。

2. 关羽的战略目标:

削弱曹魏在荆州的势力: 关羽当时坐镇荆州,目标是将曹魏势力尽可能地驱逐出荆州地区,并为刘备集团北伐中原奠定基础。庞德作为曹魏的重要将领,在樊城的存在就是对荆州安全的潜在威胁。
瓦解曹魏的军事力量: 围攻樊城、水淹七军是关羽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通过歼灭于禁和庞德的部队,关羽旨在重创曹魏的军事力量,并在心理上给予对方沉重打击。庞德作为被俘的关键人物,其处置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政治和军事的信号: 处置庞德,尤其是将其处死,能够向曹魏传递一个强硬的信号,表明关羽对收复中原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向刘备集团的将士们展示关羽的威严和果断。

3. 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包括“擒王不杀”的惯例):

“擒王不杀”的惯例与例外: 在古代战争中,对于敌方主帅或重要将领,通常会采取“生擒”以获取情报、进行赎买、甚至收降的策略,即所谓的“擒王不杀”。这也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杀戮,减少敌人抵抗的决心。
庞德的特殊性: 关羽在俘虏庞德后,确实面临着是否要杀他的选择。然而,庞德的顽固不屈,让他成为了一个“不能为我所用”的俘虏。从军事和政治的角度来看,一个对敌人誓死效忠、宁死不降的将领,如果放其回去,很可能卷土重来,成为更大的威胁。
关羽的“义”与“法”: 关羽以“义”闻名,但也深知“法”的重要性。在战场上,他必须遵循军事纪律和战略原则。庞德作为一个战败但未屈服的敌将,在关羽看来,其价值在于他曾经造成的威胁,以及他所代表的曹魏阵营。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逻辑延伸: 虽然这是对曹操的形容,但某种程度上,关羽作为蜀汉的军事统帅,也有其自身的一套政治逻辑。他需要通过强硬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推进战略目标。

4.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描写:

情感化的渲染: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庞德的形象被刻画得十分勇猛,甚至有些“顽固”和“不识时务”。他被俘后,面对关羽的劝降,慷慨陈词,宁死不屈,甚至骂关羽。
关羽的失望与愤怒: 面对庞德的顽抗和辱骂,关羽的表现出失望甚至愤怒的情绪。他认为庞德“无忠义之心”,不值得招降。
“斩颜良,诛文丑”的对比: 小说中也提及关羽曾“放过”颜良和文丑(虽然史实并非如此),但庞德的情况不同,他的抵抗更加顽强,而且在被俘后表现出的“负隅顽抗”,使得关羽做出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决定。
个人恩怨的可能性(但非主要原因): 虽然《三国演义》中没有直接描写关羽与庞德有深仇大恨,但庞德作为曹操的部将,在之前的战役中可能也与关羽有过交集,不排除存在一些潜在的将领间的对立。然而,这通常不是决定性因素。

总结来说,关羽杀庞德,是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

军事必要性: 庞德是曹魏在樊城的关键将领,他的存在对关羽的军事行动构成了实质性威胁。即使战败被俘,其顽强的意志也意味着他不能为己所用,且可能对蜀汉构成长远威胁。
政治策略: 处置庞德对于巩固关羽的军事地位、打击曹魏士气、以及向刘备集团展示其领导力和决断力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性格和处境: 庞德宁死不屈的态度,让关羽认为他“无忠义之心”,加上战场上的残酷性,关羽最终选择了将其处死,以绝后患。

需要指出的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在某些情节上可能存在艺术加工和文学渲染。但其核心逻辑,即关羽出于军事、政治和战略上的考量而杀庞德,是符合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一,庞德在正史中并不重要。此公勇则勇矣,不过曹仁部下诸将中的一员,捎带还很受排挤,不得不屡屡放狠话挽尊。

【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

他在身后被拔高,实属消除于禁投降恶劣影响的政治需要,毕竟七军三万齐卸甲,唯有一个是男儿,大魏的底裤全靠庞德兜着呢_(:3」∠❀)_ 譬如曹丕就拿庞德干了件行为艺术,恶心死了于大将军。

【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

于关羽而言,庞德的死活并不重要,倘若嘴硬的是于禁,估计他干不出立马剁人的事,多半得请示刘备。

其二,庞德不但不降,还辱及刘备。在汉末讲究君臣之义,为君报仇,何况关羽与刘备的关系天下皆知。日后刘晔据此判断刘备必然东征为关羽复仇,否则“于始终之义不合”。易言之,关羽当然也容不下一个阶下囚对刘备的侮辱。

其三,庞德曾经“射羽中额”,与关羽有仇。现下,关羽不但不计前嫌,更屈尊纡贵善言劝降,庞德不降也就罢了,还恶言相向。热脸贴冷屁股,捎带还吃了个响屁,恐怕搁谁都要暴跳如雷。

话说庞德的忠义也很有趣,这位跟着马超怼曹操,马超入蜀此公又从张鲁,张鲁降曹此公又投曹操,很有三姓的嫌疑。要说曹操有知遇之恩也就罢了,问题是也根本谈不上重用,被发到曹仁部下为一将,还穿够了小鞋。

所以老曹听闻庞德不降也挺懵的——我干了啥就获此福报ㄟ(▔,▔)ㄏ

估计庞德狠话放的太多,闻名荆州了,自己打脸委实打不下去,也只能强硬到底。

问题从关羽看来,这画风多半就不一样了:你丫的黑历史打量着谁不知道,还在那儿装逼?!

加上旧账新恨,这位又不是什么大人物,不剁留着过年?抑或送回成都恶心一下马超?∠( ᐛ 」∠)_

user avatar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啊。这句话是从庞德中自己说出来的:“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我杀不了他,那就让他杀了我吧。关羽杀庞德,也是全其忠义。

再者,一个不投降的人,还能拿他怎么样?再看看庞德说了什么吧?“”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以关二爷的性格,愿意劝降人,已经很不容易了。(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而他却骂他老板,不杀了,留着过年吗?

庞德的人生

实际上,我是很同情他的。庞德,原为马腾麾下武将,在随马腾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勇冠三军。而在马腾被曹操征为卫尉后,庞德归属马超。而在这之后,他开始跟随马超辗转各地,建安19年,马超投奔张鲁,他也是一起跟随的。可是,之后不久,马超就投降了刘备,却只是带着他的表弟马岱一起离开,却没有管庞德。而在曹操平定了汉中以后,庞德也带着手下的人一起投降。曹操因为听说他很能打,而且手里头还有人,就拜他为立义将军,封了300户的亭侯。(德随众降。太祖素闻其骁勇,拜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百户。)我相信此时的他,一定心情很不错。

而在这之后,建安二十三年十月,侯音、卫开等在宛城反叛,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拔宛城。在二十四年正月,斩杀了侯音、卫开。但是,樊城诸将以为庞德之兄庞柔在汉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因此,庞德常说:“我身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亲身自击关羽。今年我不杀他,他亦必杀我。” 他是这么说的,同样也是这么做的,之后他亲自和关羽交战,表现的相当积极,还曾经用箭射中关羽的前额。(PS:人与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啊。张儁乂: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因为他常骑白马,荆州军的人称他为白马将军,对他非常忌惮。(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曹操让于禁带着三万人来救樊城,这个时候的樊城,虽然被攻击了,但是还没有被包围。因此,曹仁下令让于禁、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仁使德屯樊北十里。)八月,正值天降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汉水流域爆发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于禁和七军都被围了。(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樊城下平地积水五六丈之深,于是庞德与诸将皆避水上堤。(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随后,关羽趁机乘船攻击庞德军,以大船四面发箭射向堤上。,庞德展开了激烈的反抗,他被甲持弓,箭不虚发。他手下的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关羽,尽被庞德收斩。庞德德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关羽攻势渐急,箭矢用尽,然后双方短兵接战。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于是意怒恶战,气概愈壮。但是很不幸,他的努力是无效的。因此水浸太盛,魏军吏士都投降了。他与麾下将一人、伍伯二人,收弓带矢,乘小船欲还曹仁本营。不过暴水太盛,小船因而覆没,弓矢尽失,庞德独抱船覆于水中,为关羽所擒,被解回关羽大营立而不跪。(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

之后,关羽想要劝降他,但是他大骂关羽:“:“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最终,他被关羽所杀。结果庞德为关羽所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延康元年(221年),曹操去世,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正始四年(243年),立义将军庞德从祀于魏太祖庙庭。

最后回答一下答主的问题,关羽确实劝降了庞德,但是庞德属于一心求死,神仙也拦不住。而且看看上面曹魏对他和他的家人有多好,用一条命来换后世的富贵,一点也不亏呀。假如他投降了的话,说不定还会牵连家人受苦。(PS:顺便还坑了一把于禁,形成了完美的对比。)送回成都?你知道成都和樊城之间有多远吗?要是去的路上跑了怎么办?岂不是白抓了?而且,庞德这个时候和马超见面,岂不是尴尬吗?再一点,都什么年头了,还在说刘备一辈子不敢重用马超?

刘备平定西川后,迁升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他督临沮。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张飞与马超、吴兰、雷铜等一起发动了下辩之战,但是战败。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称汉中王,上疏的人中,以马超为首,而在刘备称王后,迁升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左将军以前是刘备的代称),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而之后,他的女儿嫁给了刘备之子安平王理。在景耀三年九月,马超与关羽、张飞、庞统黄忠被追封谥号,马超谥号为“威侯”。 不管是生前还是生后,已经给足了面子。这还叫不敢重用?

user avatar

这就是为将者的智慧了.

看看张飞是怎么招降, 先是威吓, 降不降? 不降老子砍了你! 然后看到严颜骨头硬, 宁死不降, 改成放低姿态, 亲自给严颜松绑, 给严颜带高帽子捧他, 然后再夸刘备, 表达像严颜这样的英雄就应该跟着刘备这样的领导, 严老爷子这不叫投降, 叫择明主而事, 面子里子都给足了, 只要不是一心求死的都会顺着台阶下.

再看看关羽怎么招降庞德的, 高高在上, 一副你是我的手下败将的你就应该把我当成神一样膜拜, 然后直接问, 你既然是败军之将, 你旧主也在我们这, 你哥哥也在我们这, 你干吗不早点投降? 而且似乎压根就没想过庞德会拒绝投降, 面对庞德的拒绝就一脸懵逼了. 不砍头自己下不了台了.

再看看于禁投降之后关羽是怎么做的, 直接当囚犯一样关起来. 以于禁在曹营的威望, 他的投降对整个曹魏阵营的影响是很大的, 关羽要是让于禁带兵去攻打樊城,让关平监军, 基本上就断了于禁所有的念头, 而且很有可能让樊城襄阳的守军失去斗志. 可以参考曹丕接受孟达投降之后的做法.

user avatar

关羽给足庞德面子了,上来就套近乎,奈何庞德张口就骂刘备啊。那时候,如果你当着一个人的面侮辱他的父母、老师或主公,那么他是有道德上的义务当场报仇的。

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关羽:(搓着手,讪笑)庞兄弟你看,咱堂哥,还有马老板现在就在成都,跟刘哥好得如胶似漆,啊不,如鱼得水。只要你点个头,立马给你办落户手续。待遇嘛,荆州区副总。说投降显得不尊重,咱这算投靠亲友,你看行不行?

庞德:你们老大刘备算个屁!曹老板一挥手把你们全都咔嚓了!老子死都不点头!

关羽:得,当我没说。

夏侯惇出道第一件事是啥,十三四岁的时候有人侮辱他老师,夏侯惇剁了那人的头。大家咋评价的?都竖大拇哥,说这娃有出息,将来必成大器。当时氛围就这样。

当庞德骂完刘备,谁有资格原谅他?只有刘备本人有,关羽是没这个资格的。没资格原谅,又有义务杀,那就只好杀了。

——————————————————

更新:

这两天翻《三国志》,看到记叙高堂隆生平的一段,应该可以很好地回答题主的提问,粘贴如下: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出身于老经学世家,念经能力应该是很好的】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高堂隆被薛悌征辟】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郡督军跟薛悌吵架,失口叫了薛悌的名字,还骂了别的什么】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传统习俗:先引典故】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你当着臣属的面叫长官的名字,那臣属就有义务问你讨个说法。】”督军失色【督军吓得脸都白了,应该是认识到自己说错话,导致有人跟自己拼命】,悌惊起止之【当事人薛悌立即制止,这事才算罢了,如果薛悌不制止,或者不在场,那督军和高堂隆恐怕得死一个才行】。后去吏,避地济南。—《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二十五》

user avatar

因为庞德的诗,真的是胡说八道

user avatar

不需要。

庞德没什么用处。

首先关羽是水淹七军,也就是说于禁庞德统领的兵马完全溃散。也没有成建制的军队据守某处。因此招降高级将官劝降其手下将领的需求为零。

其次,于禁降了。真有需求让更高级的于禁去效果更好。

再次,如果庞德一直在曹魏效力,那么其还有价值,比如严颜,其一直在刘璋军中资历老,辈分高,在刘璋军中有大量人脉,因此其有招降的需求。

但是庞德是曹老板平张鲁的时候投诚的。其后救曹仁也是第一次以魏军身份出征,不论官场还是军中都没人脉。而其真正具有点人脉的地方只有西凉。不过刘备集团已经拥有更高的马氏兄弟了。所以庞德二头不靠,对于蜀汉政权来说需求度相当低。

于禁这可是老资历了。有于禁投降魏军其他将领都可以砍了。说好听的都不一定活,这种装X正好敬猴。

至于说什么送给马超,更是不用想的事。对方给张鲁效力投诚曹操,抬棺决战这一系列的操作都证明其决心。而且关羽在曹老板手下呆过,自然知道曹老板能力,杀庞德成其名才是对庞德的尊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