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董明珠称格力今年不分红是因为要做芯片,是确有其事还是随口一提?

回答
董明珠说格力今年不分红是因为要做芯片,这个说法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确实有一些事实依据,但要说“确有其事”还是“随口一提”,需要更细致地分析。

背景:格力电器在2019年首次宣布不进行年度利润分配(即不分红)。

这在格力电器上市以来的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格力电器以稳定的现金流和慷慨的分红著称,尤其是在董明珠的掌舵下,分红一度成为投资者选择格力的一大理由。因此,这一决定无疑是在投资者群体中投下了一颗炸弹,引发了大量的猜测和讨论。

董明珠的解释:做芯片,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将格力电器此次不分红与公司大力投入芯片研发和制造联系起来。她强调,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至关重要,格力作为一家有责任感的企业,也要为这一目标贡献力量。她认为,发展芯片产业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暂停分红,就是为了将这些利润用于支持芯片项目的研发和建设。

为什么说“确有其事”?

1. 格力确实在进行芯片业务: 并非空穴来风。格力电器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并投入了相当的资源进行芯片的研发和制造。董明珠本人也多次公开表态,格力要做自己的芯片,打破国外的垄断。2018年,格力收购了合肥集越微电子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布局。
2. 芯片产业的特点是烧钱: 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最终产品线打通,都需要持续、巨大的资金支持。无论是设备采购、人才引进,还是研发投入,都是天文数字。在这种情况下,将利润留存用于核心技术攻关,对于一个想要真正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来说,是合乎逻辑的选择。
3. 董明珠的个人风格和战略导向: 董明珠以其魄力和战略眼光著称,她敢于挑战传统,也敢于为未来进行大手笔的投资。她一直强调格力的“中国制造”和自主创新,芯片正是自主创新最为关键的一环。她将“做芯片”视为格力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甚至可以说是“二次创业”。

为什么又有人认为有“随口一提”的成分,或者说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1. 分红与研发投入的直接挂钩逻辑并非绝对: 虽然芯片产业需要资金,但企业通常会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来支持研发,比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引入战略投资等,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每年可分配的利润。将“不分红”与“做芯片”直接绑定,有强烈的宣传和引导意味。
2. 投资者普遍的不适应: 长期习惯了格力稳定分红的投资者,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改变感到不适应甚至不满。一些声音认为,格力电器本身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依然强劲,不分红更像是为了集中资金做一些非核心的多元化尝试,而芯片只是其中一个被拿出来作为理由的“大旗”。
3. 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与沟通方式: 如果说不分红完全是为了芯片研发,那么作为上市公司,在进行如此重大的财务决策时,更应该通过正式的公告和详细的论证,清晰地向投资者解释资金的具体用途、项目进展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而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董明珠在公开场合的表态,这更像是一种战略宣告,而非严谨的财务沟通。
4. 多元化战略的考量: 格力电器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多元化尝试,除了家电主业,还涉足了手机、芯片、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芯片确实是其中一个重点,但也有观点认为,不分红可能也与支持其他多元化项目、增强公司整体现金流储备有关。将焦点完全放在芯片上,可能是一种“选择性叙事”。

总结:

董明珠关于格力不分红是为了做芯片的说法,并非完全是“随口一提”。格力电器确实在芯片领域进行了实质性的投入和布局,而且芯片产业对资金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董明珠将其作为不分红的主要原因,也符合她一贯推崇的自主创新和实业报国理念。

然而,将不分红的“唯一原因”完全归结于芯片,也可能存在过度强调和简化的成分。企业的财务决策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

战略性资本开支的储备: 为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和抓住发展机遇。
财务杠杆的使用考量: 优化资本结构。
对股东回报的权衡: 在投资未来与回报股东之间找到平衡点。

可以说,董明珠的说法是一种高度概括性的表达,将一个复杂的企业战略和财务决策,提炼成一个非常明确且具有号召力的方向——“为了国家和企业的未来,我们在投芯片,所以暂时不给大家分钱了”。这种表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凝聚人心、统一认识的作用,但也确实让一部分投资者感到信息不够充分,或者未能完全理解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考量。

因此,更准确地说,董明珠的说法既有事实基础,也带有她个人强烈的战略导向和沟通风格的烙印。说它“确有其事”是因为格力确实在投入芯片,说它可能包含“随口一提”的成分,则是因为实际的财务决策背后往往比一句简单的解释要复杂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人说我键盘侠、泼脏水,已被举报,那我就说些报道过的公开信息。

银隆真的只花了董自己的钱吗?

银隆一年营收才80亿,董一次性批下来的格力-银隆关联交易额就达200亿!作为银隆的二股东、格力董事长,这有利益输送的嫌疑吧?以现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大环境+非主流的技术路线,银隆没外部输血的话,关门是迟早的事。春节期间银隆拖欠货款十几个亿被供应商堵门、河北银隆基地停产,都有公开报道。

除了出钱,还有出人。。。银隆7个副总裁,负责采购、财务、品质、生产的4个来自格力。这算什么事?注意,入股银隆的是董而不是格力。这样高管团队的跳槽会不会有挖格力墙角的嫌疑?大家见仁见智吧。

----------------------------------------------------------------------------

有人看,再补充几句。

董老太不仅搞芯片、电动车是忽悠,什么5轴机床、智能制造之类也全是忽悠!

她一个销售出身的人,向来喜欢满嘴跑火车,从来没有对技术的敬畏、更谈不上对技术人才的尊重了。格力已经从手机、电动车的失败也可以看出她对技术路线缺乏基本的判断力。

你说格力空调用料扎实些我同意,但格力的能力是体现在量产品质控制上,这跟“核心科技”哪有什么关系啊?

----------------------------------------------------------------------------

芯片只是忽悠广大群众的题材,毕竟这东西热度高。

真实情况是想通过关联交易给银隆输血,董老太全部身家都在这里。董继续担任格力董事长的话,公司财产被掏空是早晚的事。

这些年董老太一直刷存在感,但珠海市领导清楚,格力真正的功臣是朱江洪。董很想通过银隆证明自己,但事实证明,她适合锦上添花,而缺乏在新领域开创事业的能力。

说了些心里话,匿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