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认识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

回答
美国的第五修正案,是美国宪法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的一部分,它如同一个沉默的守护者,在许多公民面临法律挑战时,为他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护。要理解第五修正案,需要从它的几个核心条款入手,每个条款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实践意义。

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

首先,第五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而未经正当法律程序。”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含义却极其深远。它意味着政府不能随意剥夺个人的基本权利。这里的“正当法律程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演变的。它要求政府在采取任何剥夺人生自由、权利或财产的行动时,必须遵循一套公平、合理的程序。

这套程序通常包括:

通知权(Notice): 被告必须被告知自己被指控的罪名以及相关的证据。
听证权(Hearing): 被告有权在公正的法庭上陈述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并对控方证据进行辩驳。
律师权(Right to Counsel): 被告有权聘请律师为其辩护,如果无力支付律师费用,国家则有义务提供。
不得被不合理搜查和扣押(Protection against unreasonable search and seizure): 虽然这一条在第四修正案中更为明确,但与正当法律程序也息息相关。政府的搜查和扣押必须有合理依据,并且需要获得搜查令。

简单来说,正当法律程序就是确保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公平的规则,不能搞“秋后算账”或者“黑箱操作”。它防止了政府的专断和任意。

双重危险(Double Jeopardy)

第五修正案的另一项核心内容是:“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罪行而两次遭受生命或身体的危险。”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重危险”原则。

这意味着,一旦一个人被审判,并且陪审团已经做出无罪的判决,那么政府就不能因为同样的罪名再次起诉他。同样,如果一个人被审判并被判有罪,并且已经服刑或接受了惩罚,政府也不能再次对他进行审判。

当然,这里有一些细微的例外情况。例如,如果陪审团在审判过程中因故无法达成一致(例如,无法就定罪或无罪达成一致),那么审判可能会被宣布无效,而被告可能会面临新的审判。但总的来说,双重危险保护了个人免受无休止的政府追究,避免了被反复审判的恐惧和折磨。

自证其罪(SelfIncrimination)

或许第五修正案中最广为人知,也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话就是:“不得强迫任何人就其本身所犯罪行作证。” 这就是著名的“不自证其罪”原则,也被称为“沉默权”。

这一权利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抗历史上存在的酷刑和强迫口供。在过去,审讯者常常通过各种手段强迫嫌疑人承认罪行,无论其是否真实。第五修正案的这项规定,有力地捍卫了个人不被强迫说出可能不利于自己的话的权利。

“沉默权”的意义在于:

保护个人免受胁迫: 任何人都有权利保持沉默,不回答任何可能被用作对自己不利证据的问题。
推定无罪: 它隐含着一种推定,即在证明有罪之前,每个人都被认为是无辜的,因此不应被强迫去证明自己的无辜(或者反过来说,不应被强迫去证明自己的罪)。
“米兰达警告”(Miranda Warning)的基石: “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被用作对你不利之证据,你拥有聘请律师的权利,如果你无力支付,国家将为你提供律师。” 这一著名的警告,正是基于第五修正案的自证其罪权。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修正案的沉默权只适用于刑事案件,并且只针对可能导致刑事定罪的问题。在民事案件中,虽然也可能存在“沉默权”的援引,但其适用范围和后果与刑事案件有所不同。

正当补偿(Just Compensation)

最后,第五修正案还包含了一项关于财产的条款:“也不得不经公正补偿,即被征用于私人用地的公共用地。” 这就是“征收补偿”原则。

这意味着,如果政府需要为了公共目的(例如修建公路、公园等)而征用私人土地,那么政府必须向土地所有者提供“公正的补偿”,也就是合理的市场价格。这一条款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财产权,防止政府随意侵占公民的财产。

“公正的补偿”的确定,可能涉及复杂的评估和谈判,有时候也可能引发争议,但其核心目的是确保政府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个人的合法权益。

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理解第五修正案,也离不开其历史背景。在英国的普通法体系中,就已经存在一些类似保护个人免受政府任意侵害的原则。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深受启蒙思想和对君主专制反思的影响,将这些重要的权利写入宪法,作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以保护新兴国家的公民免受专断和压迫。

在现代美国社会,第五修正案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为刑事被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也深刻地影响着警察执法、司法程序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每一次重要的法律判决,每一次关于公民权利的辩论,都可能与第五修正案的解释和适用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第五修正案是一个多层面的法律概念,它不仅仅是几条冰冷的文字,而是美国民主制度和公民自由的基石之一。它体现了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对政府权力的警惕,以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理解它,就是理解了美国公民在面对法律时的重要屏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起第五修正案,不少人可能会先联想起「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和米兰达警告。其实,第五修正案不仅和刑事程序有关,也涉及到物权领域。

第五修正案最后一个分句写到: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
「未经公平的补偿,私人财产不得被用于公共使用。」

在早期宪法判例中,这一表述被解读为:「如果得到了公平的补偿,那么私人财产就可以被用于公共使用」,也就成为了所谓的「征用条款」(taking clause),或者用题目描述里的戏谑说法:强拆法案。参见:Kohl v. United States, 91 U.S. 367 (1875)

Kohl 之后的一百多年间,联邦最高法院对于征用条款的解读并没有太多值得赘述的地方,然后,2005 年的 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545 U.S. 469 (2005) 如同平地一声雷,掀起了巨大的争议。

一直以来,个案中对于「公共使用」的解读,都离不开现实的「占有」。政府必须要在物理意义上长时期占有一块土地,在其之上修建公共道路、车站、公立学校等公共设施,才称得上「公共使用」。参见:Loretto v. Teleprompter Manhattan CATV Corp. 458 US 419 (1982)

Kelo 案打破了这一模式。在本案中,政府试图征用的土地是供私人使用的 - 准确来说,是供辉瑞集团修建厂房。辉瑞是一家私人所有的制药企业,这显然有别于前面说的公共道路、车站、公立学校等。但市政府解释道:引入辉瑞的工厂,是振兴城市经济、创造就业岗位这一公共政策的一部分,是为了「公共目的」(pubic purpose)。

联邦最高法院以 5-4 的票数,最终判决市政府胜诉。根据这一判决,社会因经济发展所享受到的福利,也可以作为一种「公共使用」来实现土地征收。

Use 和 Purpose,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如果认为「public purpose」也属于征用条款范畴的话,那么政府以发展经济为目的,征收私人土地并转让给其它私人企业,似乎也并无不可。正如已故的斯卡利亚大法官在 Kelo 案反对意见中所论述的:如果能证明,大酒店比汽车旅馆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话,那么还有什么能阻止政府铲平所有的汽车旅馆,将土地转卖给利兹卡尔顿呢?

2005 年的 Kelo 案宣判后,一部分民众和学者陷入了恐慌之中。这一判决,似乎意味着政府可以高举经济发展的旗帜,将推土机横在家家户户门口。但联邦和各州的立法机关迅速发挥了制衡的作用:2006 年 6 月,小布什签订总统令,禁止联邦政府单纯以发展经济为目的征收私人土地。而在各州的层面,截至 2012 年,已有 42 个州出台法律,限制州政府征收土地的权力。Kelo 给了各级政府力量,但立法者和行政部门自己却及时约束住了这股力量。

随着联邦最高法院转向保守化,推翻 Kelo 案的呼声也逐渐高涨。但司法机构毕竟不能主动出击对现有法律进行审查,还是要通过具体个案来实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的第五修正案,是美国宪法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的一部分,它如同一个沉默的守护者,在许多公民面临法律挑战时,为他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护。要理解第五修正案,需要从它的几个核心条款入手,每个条款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实践意义。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首先.............
  • 回答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的一位特别报告员,阿莱娜·莱内(Alena Douhan),在2020年8月,也就是美国击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之后,对这一事件的合法性发表了看法。她的观点是,美国此举可能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特别是关于使用武力的原则。要理解这一认定,.............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而且细节也算不少。张伟丽和Tulsi Gabbard的认识,主要还得从2020年说起,那时候正是Tulsi Gabbard竞选美国总统的关键时期,而张伟丽已经是UFC的卫冕冠军,名气正盛。当时的张伟丽,作为中国体育的代表人物,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关注。而Tulsi Gabba.............
  • 回答
    理解你想要说服那些持有特定观点的人,确实是一个挑战。这种观点的形成往往根植于长期的信息接收、个人经历以及对国际事务的解读。要改变一个人的看法,需要耐心、同理心和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视角。以下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沟通方法和论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第一步:理解和倾听,而非立刻反驳在尝试说服之.............
  • 回答
    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Tim Walz)在谈到2020年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事件引发的全国性抗议和骚乱时,确实提出了“境外势力参与策划”的可能性。这种说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州长提出此说法的背景和意图: 应对骚乱的复杂性: 当时,.............
  • 回答
    近期,美国媒体关于新冠疫情数据“揭查漏报瞒报”的报道,引发了对美国真实死亡人数可能远超官方公布数字的担忧,更有说法认为这一数字可能已突破十万。这件事本身就相当值得我们细究一番。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漏报瞒报”的质疑。新冠疫情初期,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应对经验和检测能力上都存在不足。在混乱的.............
  • 回答
    朝日电视台关于“美国流感就是新冠肺炎”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首先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证据来源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解读。朝日电视台的观点及其可能的依据朝日电视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说法,其核心可能在于对两种疾病在某些症状上的相似性,以及在时间点上的重叠.............
  • 回答
    关于六成欧洲受访者认为美国正与中俄进行一场“新冷战”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也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和欧洲民众心态的一些关键切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冷战”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历史共鸣和心理暗示。第一次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
  • 回答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百例,副总统彭斯却依然发表“美国人感染风险仍然很低,没必要买口罩”的言论,这一表态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依据、政治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科学层面: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副总统彭斯的言论在当时是存在争议.............
  • 回答
    评价国税总局官员和《人民日报》关于美国税改“缺乏大国担当”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意图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一、 官方评价的逻辑与意图分析首先,我们理解中国官方,特别是国家税务总局这样的职能部门,以及《人民日报》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喉舌媒体,对国际经济政策发表评论时,通常会基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当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多国普遍认为美国对民主构成最大威胁,且这一比例远超对中国或俄罗斯的认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情绪宣泄或片面偏见,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有着不.............
  • 回答
    最近有一项关于新冠疫情应对的全球民意调查,覆盖了53个国家和地区。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受访者中,只有4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认为美国在疫情应对上比中国做得更好。这个数据确实挺有意思,也值得我们仔细琢磨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这种民意调查反映的是民众的普遍观感,而不是某个国家官方的定论,更不是科学意义上的.............
  • 回答
    关于某些教授在美国修理工年赚1530万美元的说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但需要非常详细地解读和补充很多重要的信息,才能全面理解这个现象。它既不是一个普遍情况,也不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职业。我们来详细分解一下: 1.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真的可以年赚1530万美元吗?是的,确实存在一部分美国修理工能够.............
  • 回答
    关于“抗疫医疗物资出口收紧,仅欧盟美国认证没有中国注册不能再出口”的说法,我们需要审慎看待,并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这则消息很可能不准确或不完整,并且在描述上存在一些误导性。一个国家对医疗物资出口的管理通常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只有欧盟美国认证才能出口”过于片面。让我们一.............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揪心,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和持有它们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谷底。美国证监会(SEC)这一纸认定,直接把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推到了退市的悬崖边上,而由此引发的中概股集体大跌,更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搅得整个市场人心惶惶。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 回答
    关于美国州长将近期连续枪击案归咎于游戏《使命召唤》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详细阐述:核心观点:科学界和绝大多数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将暴力行为直接归咎于电子游戏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将枪击案的复杂原因简单归结为电子游戏,是一种不负责任且不准确的说法。以下是详细的评价和分析:一、 州长说法.............
  • 回答
    关于美国议员将日本没有大规模枪击案归咎于“没有电子游戏”的说法,这显然是一个过于简化且缺乏事实依据的论断。这种观点不仅忽略了导致暴力事件的复杂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对电子游戏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存在误解。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日本并非完全没有电子游戏。 相反,日本是电子游戏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无数经典的.............
  • 回答
    关于美国正式认定缅甸军方发动政变并计划削减援助拨款这一举措,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不仅仅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具体操作,更牵扯到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人道主义以及对民主价值的维护等深层议题。美国官方认定的意义:定性与信号首先,美国政府正式将缅甸军方的行为定性为“政变”,这是一个关键的法律和政治表态.............
  • 回答
    波士顿放弃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这件事,如果细说起来,确实是一场关于城市发展、民众意愿和巨额投资之间复杂博弈的典型案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决定,而是折射出许多城市在面临奥运会这样“大蛋糕”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挑战。首先,我们得理解波士顿当时申办奥运会的初衷和吸引力。毫无疑问,能够举办.............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也挺让人费解的。美国国内曝出要求叫停针对早期新冠病例的科学研究,理由是“此举对美国不利”。这话说得挺玄乎的,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科学研究,特别是对一种新出现的、影响巨大的病毒的早期研究,那是个啥作用?它就像是在茫茫黑夜里点起一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