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装逼点,这是人民的选择;说现实点,这是读者的选择。
三国的故事早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前就己经流行民间了
苏东坡在《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里就言道: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就是说老百姓听书,听到刘备打败战了人群中就有人哭泣,听到曹操打败仗了就有人刷“666”。这就是民心向背,大部分读者都站蜀汉一方。
而罗贯中,他是个底层的知识分子,既受南宋以来知识分子崇蜀轻魏的影响,也深知民间百姓重刘贬曹的民意流向,况且老罗还是个诸葛亮的狂热粉丝,无论是尊从于自己的内心还是考虑读者的口味,让蜀汉当主角都是顺理成章的。
因为以曹魏为主角,故事走向就变成了侵华日军忏悔录了。。。
不过仔细想想,罪恶累累的曹魏一方也是个不错的切入点。可以把曹操设定成一个无忧无虑的浪荡公子,他在进入战乱后痛苦不堪。被饥饿所迫,他吃下人肉后在精神刺激和朊病毒的双重作用下觉醒了奸雄人格。奸雄人格用残酷的手法带领着团队走向胜利,但他的手法被主人格孟德所厌恶,两个人格时常争吵。头痛就是人格斗争和切换时的代价,只有华佗的药针能帮助他无痛切换。
曹操在奸雄人格的帮助下逐渐统一了北方,并得到部下们的拥护。权力欲爆炸的奸雄人格不仅在部下的簇拥下染指皇权,还开始代替孟德人格成为主人格,并要求懦弱无能的孟德人格彻底消失。于是善良的孟德人格在犹豫中步向阴间,在奈河遇见被他害死的无数鬼魂,在惊惧中,他从各种幻象里得到了四马食槽和五胡乱华的暗示。于是孟德人格下定决心重返阳间,他要求病态的奸雄人格退下,由他来阻止未来的灾难。此举招来奸雄人格的嘲笑,他还杀死华佗阻止人格切换。最终两个人格在斗争中共赴黄泉,而曹丕继承了奸雄人格的意志走了下去。。。
嗯,怎么感觉有点像化身博士和麦克白的混合,还有点像少年拉的奇幻漂流?
为何以蜀汉为主角,因为玄德姓刘,且家道中落屌丝逆袭当皇帝更有故事性。
曹操在朝中有势力,孙家三代经营东吴,刘备除了一个中山靖王之后还有什么?他的倚仗就是正统啊。
因为罗老师生活在明朝,受的教育是封建王朝的家天下思想。
罗老师的时代,异姓起义叫造反,燕王朱棣造反叫靖难,那是人家朱家的家事。
你指望着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思路和现代网文写手一个回路,那不是耍流氓嘛。
忠君思想和正统思想造就了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主体思想,东吴且不说。
正是因为刘备是汉高祖的后代,在魏蜀吴当中最正统!仅仅是因为刘备姓刘。
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当今天子皇叔就是金字招牌,到哪儿都要强调一下,提高号召力。
桃源三结义,关张未必不是看上了刘大耳汉室宗亲的名头。想造反,总要有个带头大哥不是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