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提唐朝就有一些人扯胡人血统?

回答
提到唐朝,有些人会联想到“胡人血统”,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唐朝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重要事实和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展开:

1. 历史背景:唐朝建立的复杂性与民族融合的基石

前朝遗留的民族格局: 隋朝末年,北方和边疆地区涌现出许多活跃的民族力量,他们与汉族之间有着长期的交往和冲突。李唐政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胡化”色彩。
李唐政权的渊源: 众所周知,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其家族与北朝时期的关陇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陇集团是一个以鲜卑族为核心,融合了汉族、匈奴、羌、氐等多个民族的混合力量。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这个集团在北朝时期就对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李唐皇室在血统上带有一定的鲜卑或其他北方民族的成分,这是“胡人血统”说法的最直接来源之一。
“胡人”概念的泛化: 在古代,“胡人”并非指代某个单一民族,而是对历史上居住在中国北方及西北边疆地区的非汉民族的泛称,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匈奴、鲜卑、突厥、回纥(葛逻禄)、契丹等。唐朝时期,这些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和密切。

2. 政治与军事:胡人的崛起与唐朝的融合

军功阶层的崛起: 唐朝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和开疆拓土,大量招募并任用来自北方和边疆的民族战士。这些战士以其勇猛善战的特点,在平定内乱、对外征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河东与关陇的胡汉杂居: 河东地区(今山西南部)和关陇地区(今陕西中部)是唐朝统治的根基,这里自北朝以来就是汉族与北方民族杂居的区域。许多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本身就带有胡人血统或深受胡人文化影响。
军中“胡化”现象: 军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场所。大量的胡人成为唐朝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形成独立的军团。例如,唐初的军队中就有大量的府兵,其中很多士兵及其家庭的祖先就可能是胡人。
边疆军事的重要性: 唐朝继承了北朝的边疆统治政策,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有效地管辖和融合了当地的民族。这些地区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大熔炉。

3. 文化与社会:开放包容的唐朝与胡风盛行

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唐朝以其开放、自信、包容的文化而闻名于世。这种精神体现在对外来民族和文化的态度上,唐朝统治者鼓励与周边民族交往,接纳了大量的外国人和外国文化。
胡风的流行: 在唐朝,胡人的服饰、音乐、舞蹈、饮食、语言等方面对唐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胡风”或“胡化”现象。
服饰: 胡服在唐朝非常流行,尤其是对女性而言,身着窄袖紧身、翻领大袖的胡服成为时尚。一些唐朝墓葬出土的壁画和陶俑也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点。
音乐舞蹈: 胡乐(如西域传入的龟兹乐、安史之乱后引入的胡腾舞、胡旋舞等)在宫廷和民间都广受欢迎,成为唐朝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 像“胡饼”(一种烤制的面食)等也逐渐被汉族人接受和喜爱。
语言: 汉语中也吸收了大量的胡语词汇,尤其是在军事、商业、宗教等领域。
宗教的影响: 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摩尼教、祆教等外来宗教在唐朝得到了传播,这些宗教的信徒也多为胡人,他们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4. 历史人物与贵族血统

一些重要人物的背景: 一些在唐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家族背景带有明显的胡人成分。例如,前面提到的李唐皇室的祖源问题。此外,一些名将、宰相、文人也可能与胡人有血缘关系。
贵族婚姻的普遍性: 在中国古代,贵族之间的联姻是一种常见的政治和文化策略。唐朝贵族阶层与边疆民族或带有胡人血统的家族通婚也是屡见不鲜的现象。这种婚姻关系进一步加深了血统的融合。

5. 现代史学观点与“胡人血统论”的解读

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 现代史学界普遍认为,唐朝的繁荣强大与它成功的民族融合政策密不可分。将唐朝的辉煌归功于“胡人血统”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种成功民族融合的肯定,认为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文化上,也体现在血缘上。
警惕过度夸大与标签化: 然而,也需要警惕过度夸大“胡人血统”的作用,将其简单化为“唐朝是胡人建立的”或“唐朝人都是胡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是汉族为主体,吸收了大量其他民族优秀成分的复杂过程。将唐朝完全归于某一单一民族血统的说法是片面的。
文化认同与政治建构: 历史上的民族认同是动态变化的,唐朝的统治者和士人也积极构建了“华夷一家”的政治和文化叙事,将四海之内都视为唐朝的子民。因此,简单地用现代的民族概念去套用古代的血缘关系是不够准确的。

总结来说,一提唐朝就有人扯胡人血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李唐皇室的祖源来自带有鲜卑等胡人血统的关陇集团。
唐朝军队中大量胡人参战,并在政治和军事上扮演重要角色。
唐朝社会文化极其开放包容,胡风盛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许多唐朝的贵族阶层也与胡人有通婚等血缘联系。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胡人血统”成为讨论唐朝历史时一个不可回避的议题。它反映了唐朝民族构成和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也折射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多元性。当然,在解读时,也需要辩证地看待,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不能因为一个人,他某代先祖是中国人,就认定他是中国人;也不能因为一个人,他的某代先祖是鞑虏,就认定他是鞑虏。

有史料文献记载匈奴鲜卑是黄帝的后代。史料记载的真实性与否先不提,就算匈奴鲜卑真的是黄帝的后代,也不代表这两个族群是华夏。


“中国夷狄论”,什么“夏亡之后无华夏,商亡之后无中国、周秦西戎论、楚汉南蛮论、李唐鲜卑论、赵宋沙坨论、朱明回回论”。有个诡辩套路叫做:诉诸纯洁,又叫“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中国夷狄论”用的就是诉诸纯洁这种套路。没有真正的中国人,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夷狄。同样套路,也没有真正的夷狄蛮戎胡鞑虏倭,所有的异类都是中国人。玩这种诡辩的目的不过是:虚无化中国,为异类入侵中国、统治中国做舆论准备。

user avatar

因为确实有啊,不仅如此,还有胡人在唐朝当官,唐文化中还有很多胡文化要素呢。

不由得想起一宗笑话

拉宾诺维奇到资本主义国家出差,在那里,他给单位拍了一个电报:“我选择了自由。”这事发生后,单位马上召集了党代会谴责拉宾诺维奇,并要做出组织结论。在会议中间,拉宾诺维奇突然走进了会场!全场哑然。拉宾诺维奇说道:“我非常感兴趣,你们是怎样理解自由的。”

大家是怎样理解唐朝皇室家族有胡人血统的呢?

显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题目问得实在是没到点子上。

user avatar

李世民称帝之后,遇到一名前朝旧臣,发现这名旧臣对他十分不尊重,于是就问他:“你为何不尊重我?”

“你造反夺位。”

“可我军功第一,李唐建基我乃首功!”李世民辩解道。

“你杀害兄弟。”

“是隐太子先动的手!”李世民说话有点底气不足。

“你囚父逼宫,禽兽所为!”

李世民垂手,不发一言。

“你开大唐宗室残杀先河,始作俑者,无其后乎?”

李世民大惭,以袖遮面。

“你乃夷狄之后……”

“什么?”李世民顿时把头昂了起来,瞪着旧臣:“吾乃陇西李氏,祖父李昞、曾祖李虎,祖上李暠甚至是西凉昭皇帝,你说我是夷狄?”

随即把下巴一抬,示意旁边早已磨刀霍霍的尉迟敬德:“砍了吧,不必留全尸了。”


人家算血缘用的是加法,你有什么办法?

换句话说,你认为李世民八分之一的鲜卑血统就是鲜卑人,那你为啥不认一个八分之七汉人血统的人是汉人呢?

有毛病。

user avatar

一提到汉人,立刻想到封闭,立刻想到闭关锁国,立刻想到尚文抑武,立刻想到大河文明,立刻想到君主专制儒学费拉,立刻想到弱小……

一提到胡人,立刻想到开放,立刻想到成吉思汗,立刻想到骑射,立刻想到外国文化,立刻想到广阔世界,立刻想到狼性输血,立刻想到秦始皇是讲女真话的叶尼塞河的伊朗白种蒙古人,立刻想到强大……

某些中国人的思想唯有在这一层能飞速跃进

你让他们去论证西晋王朝和北宋皇室有没有胡人血统,以及讨论那个东晋的黄头鲜卑儿一样的皇帝,他们反倒没兴趣了。

“晋明帝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乃著戎服,骑巴賨马,赍一金马鞭,阴察军形势......敦卧心动,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命骑追之,已觉多许里。追士因问向姥:“不见一黄须人骑马度此邪?”

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类外氏,须黄

怎么没见人讨论东晋王朝是长着黄胡子的白种胡或者北亚蒙古胡王朝?

司马曜还更生草一些,他母亲还“本出微贱......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

好,黄白黑全齐了(暴论)

还不是东晋太水了,没有论证唐朝是纯汉或者混血或者纯胡王朝给力?

user avatar

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的著名作品《人类简史》里,有一个有趣的观点。

考古测定的尼安德特人脑容量其实要比智人脑容量大,但最终结果却是智人淘汰了尼人。

这是为什么?因为尼人的大脑由于某些原因,无法理解“虚构共同体”。

尼人的合作团体全部建立在血缘关系上,以150人的团体为上限,无法更多,因为血缘关系的纽带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突破这个人数。

但是智人不同,他们可以虚构想象出更多的东西,比如部落,比如图腾,比如民族,比如国家……这些想象体本身并不存在,但却不妨碍大量的智人团结在这些想象的秩序下,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靠着这种能力,智人的部落合作规模人数几乎没有上限,可以成千上万,虽然个体实力不及尼人,但靠规模,最终成为了进化的胜利者。

话题拉回来,我个人觉得,当出现了比传统民族概念更广,含义更深的“虚幻共同体”,比如“中华民族”的时候,不排除有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大脑发育如尼人般缺损的存在。

他们的脑回路,理解不了这种更高级的想象秩序,他们既不懂得这样的优势,也不了解其原理,他们只能执拗于比血缘高级一点的“血统”。

他们一如当年的尼人一样,拒绝承认超越血统之外的联系,拒绝为此做出改变。

user avatar

知乎上分裂国家的问题和言论都会言论自由,反之捍卫国家尊严,维护国家主权防止分裂国家的言论就会禁言,删帖。



我是会举报知乎的。

user avatar
  1. 母亲并不决定血统。衣冠南渡的时候,整个汉族保的那个皇帝,也是父亲汉人,母亲胡人,所以胡子是黄的。
  2. 民族不是种族主义的。至少汉族不是。汉族从来就是可以加入的。鲜卑的大部分,都汉化了,加入汉族了。鲜卑人和汉人都认可这部分鲜卑人就是汉人了。关第三者何事?
  3. 八柱时期,其实是胡、汉军阀的混合时期。所有贵族,不论胡人、汉人,都同时有胡名和汉名。翠花进了外企,改叫Christina,并不能以此断定,她有盎格鲁撒克逊血统。同样,司徒雷登,地道中国名,但Leighton Stuart 先生也没半点中国血统。
user avatar

怎么,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让你感到不适了吗。

唐朝的统治者出自胡汉军阀通婚频繁的关陇军事集团,拥有汉族与北方民族的血统,是一个客观发生的史实,不会因为你选择“扯”或“避而不谈”而有所改变。

user avatar

从五胡乱华时代起,许多胡族王朝的皇帝都收纳了汉人后妃,生下皇子继承皇位,如此情形司空见惯,即使特别标榜“旗汉不婚”的满清王朝亦不例外。但这些有汉人血统的皇帝,其自身认同依然是胡族,而非汉人,他们治下的王朝也并没有因此就变成汉人王朝。

就以满清为例,而即使不举康熙帝玄烨生母佟氏(玄烨即位后改佟佳氏,辽东佟氏有汉人和汉化满人两种争议说法)的例子;嘉庆帝生母魏氏(即《还珠格格》中的令妃娘娘、《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也是确凿的汉人无疑。然而嘉庆帝并其子孙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诸帝,仍是满人无疑,无论当时后世,同样没有任何人包括他们自己,会视其为汉人,或认可他们治下的满清因此变成了汉人王朝。

那么依据同样的标准,既然胡族皇帝并不会因为母系祖先是汉人、就因此被认为汉人;那么汉人皇帝又为什么会因为娶了胡族后妃,子孙就因此也变成胡人呢?此论岂不是荒天下之大谬?持此论者,能够自圆其说么?

因此,李唐皇室的母系祖先,如窦氏,独孤氏,长孙氏虽为鲜卑后裔,但唐朝历代皇帝的汉家天子身份根本不用质疑。同样道理,如郑成功父亲是汉人,母亲是日本人,但他仍然是100%的中国人。郑成功为华夏开拓台湾,也和东瀛倭人全无任何关系。

此外,从北魏孝文帝元宏汉化改革起,尽弃鲜卑族风俗语言服饰,鼓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全面汉化。其中虽经西魏-北周政权给汉人冠加胡姓的反复,但到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敕令尽弃胡姓,禁绝胡俗,光复汉统,历时数十年,

到李唐王朝建立时,此时这世界上就再没有鲜卑人了。如唐初的皇后长孙氏、大臣长孙无忌、大将尉迟敬德,人家都早已经是汉人,拥有的也是汉人的文化和族群认知。

因此,后世论者们又为何要不顾这些历史人物本来意愿,执着于证明他们是胡人,甚至搞出可笑的“唐朝皇帝胡人说”呢?

唐朝时有影响甚大的著名高僧法琳,积极投身佛道之争,出于抵制道教发展的宗教目的,对李世民胡说“陛下并非老子李耳后人,而是胡人后裔”,被勃然大怒的李世民下狱,以讪谤罔上之罪,死于流放途中。 ——这就是胡说八道、信口雌黄的下场了。

从唐朝历史的许多细节上,可看出历代李唐皇帝,一直都坚持华夏本位思想,对降顺胡人警惕是一以贯之的。

攻灭东突厥后,帝国宰相魏征在朝堂议政时公然说“夫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并举西晋令汉胡杂居中原,“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域”为前车之鉴。

李世民虽被诸胡部落尊为“天可汗”,但对胡人亦有清醒认识“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如唐高宗李治之母长孙氏、祖母窦氏、曾祖母独孤氏,在一些血统论者眼里,他大约是个“汉人血统比例很低”的“准鲜卑人”了。而李治对胡人是什么态度呢?

【二月,甲寅,上御安福门楼,观百戏。乙卯,上谓侍臣曰:“昨登楼,欲以观人情及风谷奢俭,非为声乐。朕闻胡人善为击鞠之戏,尝一观之。昨初升楼,即有群胡击鞠,意谓朕笃好之也。帝王所为,岂宜容易。朕已焚此鞠,冀杜胡人窥望之情,亦因以自诫。”】

李治登楼观看民情,胡人们特意聚在一起踢球,想讨好他。而李治宁可把球烧了,也不给胡人可乘之机,“冀杜胡人窥望之情”。

从初唐起,不断有突厥、契丹、回纥、高句丽、沙陀各部被迁入中原,其部酋为唐政府效力为唐将,中间也确实有过处置不当,后突厥回漠北复国这样的反复。

然则就总体趋势而言,一直是这些胡部被汉化,胡人被汉人融合,而从来不是相反。即使到唐末才迁入的西突厥沙陀人,经过五代几十年融合后,也彻底泯灭民族意识,和汉人毫无区别了。

大唐是诗的帝国,帝国精英留下了大量以汉喻唐,誓平胡虏的不朽名篇,试举几例:

  • 《前出塞九首》 杜甫: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出塞词》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当然还有最著名的《胡无人》 :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其实,某几位唐朝大诗人,确有有胡人血统,比如元稹确是鲜卑皇族后裔,白居易可能是龟兹王族后裔,刘禹锡(可能)是匈奴后裔,不过唐朝时他们的家族都早已被同化了上百年、几百年。

所以他们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汉人,华夏本就以文明与认同分,从不单纯以血统论。

至于写下了杀气腾腾的「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的李白,也被很多历史虚无主义者,强行宣布为“假冒汉人的胡人“,对他的无数传世诗篇视而不见,更可说是颠倒是非了。

user avatar

既蠢且坏。

奥巴马有肯尼亚血统,特朗普有德国血统,也没见什么人吐槽现在的美国变了天。

往前追溯,“中国”古代的范围是很小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环视四周。中国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与当地人不断通婚。现在要找出一个纯正的汉族人难度相当之高。但中国传统的史家论政权,向来是看道统而不是血统,“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更何况,李世民身上一多半的血统还是汉族的。

要是还搞不懂这个区别,那就想想下面这个问题:

中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俄罗斯族。虽然俄罗斯族只有1.5万人,甚至远少于很多外国人的在华数量,但也是货真价实的“中华民族”的一员。那么,如果有一天俄罗斯族人里出了一个chairman,这算不算中国政权落入了外族手里?

user avatar

血统联系简单直观,文明属性不好理解。

user avatar

某些人,1/8“满族血统”(暂且当真的存在这一血统)

——“我祖上正X旗”

——“我祖上大清四品大官”

——“俺们老北京旗人”

——“我们满洲,balabala”


还有某些人,0~1/16“阿拉伯血统”

——“我有高贵的中东血脉,是真.主的选民,跟你们汉人不一样”

——“猪肉是脏的,我从来不吃”

——“汉人爱钱,道德败坏,我们X民有信仰”

——“基因公司骗我,我怎么没检测出来X族血统?我怎么是100%汉族?你们这是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到李唐这,十几分之一母系胡人血统:

——“看!李世民有鲜卑血统!李唐实际上是少数民族政权!”


???

我寻思这“胡人血统“相对于”汉人血统”,是墨滴进了水,还是么着?

要不你有种,去跟李世民说他是胡人试一个?




9.25更新

评论区新鲜出炉的

这位朋友意思是这样的:

少数民族(不用看血缘),可以有自己的民族认同,非常应该。

然后汉族有民族意识,对李世民的问题加以辟谣,对宣扬汉族虚无论者予以反击,就不行。汉族有民族意识,就是没读过书没见过世面的网民,就是悲哀的底层(讲真我倒是不建议被称为底层,因为我本来就是,不过这个词在逆民那里显然是用于侮辱打击)。

意思是少数民族有认同好,汉人有认同坏。汉人就应该被侮辱,被虚无化,侮辱你汉族是对你汉族的赏赐,是不是?

可以可以,按屁股来说,这很标准一致(笑)。

user avatar

一开始他们提的是鲜卑血统,后来被打脸了,就改成了胡人血统。

所谓鲜卑血统是这样的。李唐在北朝时代曾经与鲜卑化了的匈奴人通婚,而这个鲜卑化了的匈奴人连续几代都与汉人通婚。

而且人们还发现,由于从北魏以来北魏皇室长期与汉人通婚,所以理论上来说北魏皇室的汉人血统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这样,这些人就开始放弃了鲜卑血统的说法,改成了胡人血统。

说白了就是找茬耍赖,就是奔着找茬来的。

就跟让子弹飞一样,跟胡万讲理,你是小六子吗?

user avatar

李世民妈妈有点并不纯也不多的鲜卑血统,李世民就变成鲜卑人了,李唐就变成胡人王朝了

顺治的妈是纯蒙古人,顺治就不算蒙古人,康熙他妈妈是纯的汉人,康熙倒不算汉人 ,我大清 还是纯血统的满洲王朝,不是蒙古朝不是汉人朝

别问为什么,问了你就是臭皇汉!

user avatar

东夷商

西戎周

苗蛮汉

鲜卑唐

沙陀宋

回回明

逆向民族主义。

user avatar

这是河殇时候逆向民族主义时候的事儿了。


金庸那时候都说汉人皇帝不行,不是变态就是暴君,能成为千古一帝的康熙是满族,李世民也是胡人才是千古一帝而且也有瑕疵,只有康熙没有。

另外个人意见就是唐代强大,民风开放,男女也没那么大防备,有娘子关有武则天。

到了后来窝囊宋,国家不行,儒家大兴,女性地位下降,为了给女性地位下降找理由,那只能是唐朝是胡人不儒家咯……

user avatar

您就高兴去吧,这已经很好了。他们对别的民族定义是唯独汗室家族和部落才是正统,其他的被统治地位的家族姓氏和部落都不正统,甚至连一个族群都不算。

你看他们给我们制定历史认同时连前后一致都做不到。

涉及到漠北突厥回鹘历史就说我们是南疆吐火罗塞种人,我们认同突厥回鹘是“乱认野爹”。涉及到南疆和吐火罗塞种人历史,我们又变成突厥回鹘野蛮人的后代,认同吐火罗塞种人是“乱认野爹”。

他们说我们血统不纯。我们不承认祖源多样性就说在伪造历史“忘祖”。我们认同祖源多源性并其视为祖宗,他们又说我们乱认爹。

一会儿说我们是回鹘人,跟突厥人没有关系。一会儿又说我们是突厥人,认同回鹘就是在伪造历史。一会儿说“维吾尔族”是苏联人发明的(他们连“塔什干会议”是什么都没搞明白),一会儿又说是建国后发明的。

你看现在又出了新理论,一切在汉文史料没出现过的历史和名称都是不存在的,而记载这部分历史的维文古籍都是泛突厥泛伊斯兰反国反汉的伪史。

太难了

user avatar

判断一个王朝的血统,看他们选的皇后的血统就知道了。

唐朝李家,除北周时和鲜卑人联姻,得天下后,选的皇后都是汉人吧?清朝爱新觉罗家,前期选的蒙古皇后,待蒙古不再威胁后,选的皇后都是旗人吧?

屁股到底坐哪很明显了。李世民说,戎狄人面兽心。李白说,胡无人汉道昌。要是李家是胡人,这样的话绝计说不出来。鲜卑经过南北朝,已经和汉人高度融合了,他们的胡人色彩本身就已经被冲淡。什么时候提鲜卑汉化?南北朝。唐朝时还有人提鲜卑汉化吗?彻底成汉了,还化什么?

纵使李家有胡人血统(事实姑且不论,独孤家的皇后母系是汉人),总不济他们就是胡人吧?好比有人喜欢说林虎将军不是汉人。将军的父亲是汉人,母亲是俄罗斯人,他就一定得跟着母亲的血统?他就不能跟着他父亲的血统?汉血是末等基因处于歧视链底端?他去俄罗斯,俄罗斯人会承认他是族人吗?他不是汉人他还能是什么?的亏俄罗斯族是少数民族之一,就有些人嚣张的气焰,感觉将军这下连中国人都不算了。出生入死的将军,一下子被你开除国籍!说李白是外国人的也有,创造无数盛唐诗篇的诗人,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诗仙,也被开除国籍了!

持这样的想法的人,并没有伤害到今天的你我,但是他们对得起将军和诗人吗?对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辈们,有些人能不能有一点点的敬畏和尊重之心?

现在不止唐朝李家,还有隋朝杨家,都被人质疑血统,好像他们就不属于汉人王朝一样。说实话,要不是这两朝属于板上钉钉的汉人王朝,时刻站在汉立场,拨乱反正,改变了南北朝的时代格局(五胡都知道吧),汉人不会得以壮大。如果隋唐没有那么坚定汉立场,但凡和北周一样继续选择胡汉融合,就魏晋南北朝时的汉人处境,现在主体民族能有这么高比例?

再说件不大不小的事,杨坚篡了北周的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改了鲜卑姓氏的汉人都还为汉姓,这和北周宇文泰让汉人改鲜卑姓是不是异曲同工?昭示天下现在是汉家天下。鲜卑人在北方当老大几百年了,隋唐如果是鲜卑人,犯得着多此一举地给自己换个祖先吗?北齐高家作为汉人,还拼命重申自己是鲜卑人呢!

杨家李家若是知道大家现在如此质疑他们血统,他们肯定很纳闷:我们还能表现得更明显了吗?你们看看我们做的事啊!是不是汉人大家心里难道没数?

…………………………………………………………………………

9月2日更新:首先谢谢大家的点赞,另外我想反驳一下说我们过于在意汉血纯不纯的人的言论。

不是我们在意血统,而是现在有人一直挑起汉血不行的话题。

千年前某个王朝的王室血统,说实话,和我们现今的生活并不相关。我打这么多字除了逞口舌之快,也并不会多一点好处,顶多夹杂了点捍卫祖先的心情。一个封建王朝的剥x阶级的血统,我们并没有那么在意。搞不好还附赠一顶皇汉的帽子,所以我们也不想在意。

为什么突然在意起来了呢?因为本来你一个人闭着眼睛捂住耳朵,就是觉得李唐是胡人,就是觉得隋唐胡人化了,和我们并没有关系。可是你一副巴不得全世界都必须和你一样,觉得你认定的就是事实,那不好意思,就不要怪我们出来啪啪打你脸了。李唐有鲜卑血统,没有人回避,但正如你根据他们那点鲜卑血统,就坚持他们是胡人一样,我何尝不能根据他们的汉血坚持他们就是汉人?做人不要太双标。

闲的。

user avatar

血统论一锅端。

还漏了一个。发个单独的(注意下面这个和上面的颜色代表的Y染色体并不对应)

user avatar

给这个问题下的部分答案提供一些弹药。


康熙,汉人女子佟佳氏所生,这大清是汉人王朝没跑了。

顺治,科尔沁蒙古女子博尔济吉特·布占布泰所生,这大清是蒙古王朝没跑了。

皇太极,海西女真叶赫那拉氏女子所生,这大清是海西王朝没跑了。

更别说清朝始祖野猪皮,一会儿自称“我乃蒙古遗种”,一会儿自称“我本大金之裔”,他家祖上在元朝还被归类为“北地汉人”,还有说法是徽钦之后乃至说是李成梁私生子的。

谁知道这三姓家奴到底什么血统。

《清代:国语骑射政策研究》
《清代:国语骑射政策研究》

user avatar

因为很多人喜欢提胡人输血论,想证明汉唐明时代的武功其实根本不存在(喔,其实他们已经把明朝开除了),汉唐元清这几代,把疆域辽阔作为自己武功文治鼎盛的象征,这话如果是地图填色游戏的话本来也没啥,但是一定要证明汉人武德费拉,那就需要证明唐朝是鲜卑血统,有游牧民族的基因,以此来论证输血论的正确性,狼图腾提过了

这也是满遗、姨学、精日、精美等混杂人等提出来的东西,狼图腾这玩意我也看过,全篇意淫,说历史价值吧没有多大,属于公知的产物,跟海洋文明注定先进的地理决定论一样,都是把欧美、日本学者的言论作为圣经反复咀嚼输出的产品

袁腾飞、高晓松、二月河等人是典型代表了


不过吧,输血论其实是日本人提出来的

如果想了解的话,宫崎市《东洋朴素主义的民族和文明主义的社会》,这本书可以看看

其实提出这个东西的本意是给日本侵入中国提供了理论基础,既然中国文明落后无能的话,日本输入武德就是必然的

其实和元清非中国论、元清中国论一样,都是为了日本侵入中华提供理论基础,元清非中国论是作为挑动中国汉人响应日本的侵略计划一起推翻清廷,元清中国论则是为日本侵入中国建立政权做铺垫,两者是不同时代的产物

本质上都是日本人对中国侵略计划提出来的理论背书,是政治产物

有些人提出胡人血统本身就是给蛮夷输血论做辩护,唐朝的胡人血统映衬汉人的落后和腐朽,说明元清的强盛和疆域辽阔,鼓吹元清武德


然而实际上唐朝是不是鲜卑血统基本上没有办法证明,而这些人提唐朝武德的时候刻意忽略了汉朝的赫赫武功和明朝的强大军事力量,本身就带有对中国历史的刻意歪曲解读,实际上中国历史时代有强盛有衰败,汉唐明强盛,而南北朝和宋朝则是衰败时代,元清属于中华文明的亡国时期,有亡国有复兴,元清兴起确实汉人王朝衰败的时期。

但是是中国汉人王朝的强盛时代,与胡人血统没有关系。

user avatar

李世民1/32的鲜卑人血统,怎么比得上康熙1/2的汉人血统呢。

那按照这个说法,清朝岂不是?

user avatar

无聊闲的呗。温莎王朝的德国血统可比李唐鲜卑血统实锤多了,也没见联合王国被算成德国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