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句都非常有感触,我愿称之为中国人的八大道德绑架
但自古以来阴阳相生相克,这几句话也是
我来试试
你看,给个面子,这事儿就算了吧
回复
你看,来都来了,这事儿能这样算了?
他还是个孩子,跟孩子计较啥?
回复
您岁数大了,我是为了你好,要是这孩子这样教育下去,您后半生可要受苦喽
外卖迟到半个小时还没送到
“我们做外卖的都不容易,你体谅体谅”
回复
“我给差评也不容易,你习惯就好了嘛”
不就弄坏你几个手办嘛,大过年的,他还是孩子,别计较那么多嘛
回复
既然来都来了,而且您岁数大了,我给您一个面子,就不说一些难听的话了,为了您好,我建议您就赔我两千,给孩子长长记性,我挣钱也不容易对吧。以后您来我还是欢迎,但我这人说话直,您习惯就好,啊
说实话,我敢这样回吗?
我不敢
你敢吗?
你要是说你敢,那我就得劝劝你了,不要乱回,我也是为了你好
一觉醒来竟然这么多赞同,我想再说几句
其实在这个平台,也许您的回答很好,但一直很难得到好的展现,有时候一个赞同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那我希望你我能携手一起,让我做你的优秀的文章的第一个赞同者,有时候,发现宝藏又何尝不是一个享受的事儿
“来都来了”真的狗,
便宜占尽放你走。
“给个面子”敢开口?
照照镜子你多丑。
“还是孩子”最无脑,
实力培养小妈宝。
“为了你好”话术老,
常见旧时青楼鸨。
“习惯就好”语似佛,
传染斯德哥尔摩。
“大过节的”言咄咄,
吉日干架不配活!
“岁数大了”啥都对,
道德压制你必跪。
“都不容易”精似鬼,
各退一步是祥瑞。
八大原谅都是宝,
你好我好大家好。
是非不分浑水搅,
稀里糊涂没烦恼。
和气一团面子保,
桌下搞搞搞搞搞……
习惯就好这个短语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个短语经常出现在个人对抗社会环境中的场合。
房价高了!习惯就好。加班太多!习惯就好。高考太卷!习惯就好。
然而,真的习惯就好了吗?看看人口出生率。习惯了?这就是抵抗。我发现很多人对很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对策是很奇特的。
比如,房价太高了。习惯就好。竟然不去质疑合理性,反而还掏空6个钱包就接盘,还努力赚钱去买那些明显是炒出来的楼盘。直到深房理爆出来了,可能才醒悟,啊,原来是被炒上去的。
赚钱这事情没错,但是赚钱了却去接盘,而不是找个房价便宜点的地方躺平享受,这就很有问题了。哎,这世界本来就这样,你有什么办法?
三和大神用最强悍的姿态对抗,蹲族也开始了消极怠工,躺平学大行其道,划水摸鱼从贬义词成为了褒义词(对打工人来说)。早就该这样了。这才是真正的觉醒。
原谅了吗?并没有原谅。我只是觉得悲惨,拖的越久,掀桌子难度越大。当时,很多人都还很天真,一心想着,只要我努力工作,好日子会来的。在一个又一个打工人猝死,崩溃之后,长租公寓爆雷,拼多多……意外来的比明天早一些。
在十年前,我根本就想像不到,今天我的圈子里那些同学,同事,有这么多人觉得被炒了好高兴,失业是一种休息。没人再为勤劳而感到光荣,这些都是长期以来的习惯就好蜕变出的状态。
我们不会习惯的,永远不会。
问题前面加上个“中国人”就把“中国人的劣根性”定在耻辱柱上了?
问题里面加上个“N大”就能比肩牛顿三大定律、形式逻辑三大定律了?
咱们这东拼西凑了八条,他们是一类事儿吗?
1、来都来了,说得是决策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以至于当断不断,犹豫不决,不是中国人才有这个毛病,全人类都有。想清楚自己的目的,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想获取收益,还是挽救沉没成本?想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
2、给个面子,试图把不可量化的面子与可量化的利益放在一起搅混水,既然如此,那不妨就把他量化一下,利益是10000元,你的面子值多少钱?从中扣除就好了。你说不好意思撕破面子问价?人家都把面子当钱使了,咱们顺着人家才算给面子吧?
3、还是孩子,混淆的是责任主体,我们追究的不是孩子,是你监护人,你监护人也是孩子?
4、为了你好,没准人家还真的就是这么想的,例如你妈觉得你冷。己之蜜糖,彼之砒霜,你为我好,心意是心意,利益是利益,好心我们领了,但利益不能受损。什么?你非要让我利益受损?那你就不是好心了吧?你都没安好心,我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
5、习惯就好,典型的伪命题,隐含假设是我必须要习惯,成立吗?我凭什么要习惯?我不习惯,如果要聊,咱们基于“我不习惯”这个前提聊。如果你非要说习惯,那你先习惯了我的假设,然后咱们再聊。如果是自己跟自己说,那就是懒呗。
6、大过节的,这连伪命题都算不上,硬是把两件不相干的事往一块扯,回手你给他一嘴巴,他问你为什么抽他?你说大过节的,当然,说“让你不戴帽子”也行。
7、岁数大了,这跟还是孩子一个道理,有没有行为能力?有,那就别提岁数,没有,那就叫监护人来。
8、都不容易,这话我自己跟自己说那叫善良,你跟我说那叫居心不良,既然你都居心不良了,我还有什么可客的?既然你说了都不容易,那正好你牺牲一下嘛。
1、4、5、8不是中国人独有的,全世界都一样,源于人类的本能。
3、7是中国人独有的,是尊老爱幼的副作用,这东西总体来说利还是远大于弊的。
2、6这种具体说法确实是中国人独有的,在国外很少见。但是其本质是逻辑混乱,说白了叫拎不清。说到拎不清,咱们能跟人家著名双标比?
你看,咱们把8件本不相关的事情非要捏在一块,还安在了全体中国人的头上。要我说,咱们是不是先训练训练逻辑能力,再突破一下认知,然后再肆无忌惮的总结?
怎么训练?怎么突破?
干货在这不受待见,我把他们放在公众号“墨子连山”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