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的时代划分很明确:曹刘关张死前是黄金时代,绝大部分脍炙人口的情节、光彩夺目的人物都集中在这个时代。其后是白银时代,黄金时代的主角和一线文武成批退场,黄金时代残存的文武到白银时代都成了重要人物。
白银时代的重要人物中,包括理所当然的重要人物孙权、曹丕、诸葛亮、陆逊、司马懿、张昭、赵云;之前的次重要人物魏延、张郃、徐晃、徐盛、丁奉;之前的非重要人物关兴、张苞、王平、马岱、张翼、廖化、孟达;新出场的重要人物只有姜维、曹真、郭淮三人,另外就是身份特殊的司马师、司马昭和我们的孟大王。黄金时代的遗留人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与张郃性质最接近的是魏延,之前比张郃混得还差的徐盛丁奉也大放异彩。这带给读者对之前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徐盛尚且如此,如果周瑜还在呢?张郃尚且如此,如果张飞、黄忠还在呢?作者不肯让更年轻的人才冲淡来自上个时代的英雄的威望,哪怕他们在上个时代的表现并不那么光鲜。
因为张郃、魏延、徐盛、丁奉的八面威风,吕布、关羽、张飞、赵云们得以永远保持他们的荣光,“前三国超一流武将就是整本演义的超一流武将”是武评中不言自明的公理。所有人都知道,曹刘关张死后,作者(我们一般假设他叫罗贯中)就不再生产超一流了。在诸葛亮死后天下无敌的司马懿,在前三国几乎没有表现,出场次数不仅低于荀彧、贾诩、郭嘉,甚至低于程昱、荀攸、刘晔:
从诸葛亮对司马懿的忌惮来看,司马懿的能力当然很强,他把诸位英才逐一熬死,一直隐忍到了曹爽之流大权独揽的时候,天下被收入囊中就指日可待了。张郃不是超一流武将,但是超一流武将也被他熬没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张黄马赵还在,他们照旧能把张郃打得落花流水,但是他们已经不在了,作者用这种方式,默默地表达出了“关张无命”的悲哀。
《演义》从白银时代开始越来越现实,半神英雄越来越少。张郃虽然在前三国总被虐,但他也是个半神,他被虐是被更强的半神虐,就像埃涅阿斯被阿喀琉斯虐一样。到了后三国,到了《埃涅阿斯纪》,更强的半神死绝了,对那些新出来的凡夫俗子他当然就为所欲为。
《演义》在走向没有神的时代,一人独守虎牢关、一人独拒长坂桥、一人独当宛城寨、一人独解白马围……那样的故事越来越少了,文鸯似乎表演过一次,但是很少有人把他列入超一流武将,大家都觉得,他是很强,但他那是一个人打败了一群鼠辈,而不是一个超级英雄打败了其他英雄。到司马炎一统天下,读者们心中“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觉越发明显。时势把竖子推上了浪尖,读者并不认为浪尖上的竖子是英雄。
在进入三国鼎立的阶段后,兵力的多寡越来越成为左右胜负的关键,其背后的综合国力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一个武将对战局的影响越来越小了,连强大的统帅诸葛亮,面对公认比他弱得多的司马懿,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便宜。故事越来越不浪漫,越来越像现实一样让人压抑,也越来越失去了“造星”的土壤,包括文鸯也是虎头蛇尾,姜维对徐质更要用刺人马匹这样的务实招数。
这是作者笔下不再生产英雄的现实基础。《三国志平话》是以第一代英雄的故事为主,民间的评书杂剧中的主角也多是第一代英雄,它们给了作者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但到了后面,作者只能自己去写,而且刘关张已死,诸葛亮回天乏术,蜀汉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他毕竟不是爽文作者,历史的方向是牢牢着束缚着他的“天意”。取荆州、取益州、取汉中,有足够多的蛋糕可以分给第一代英雄们,为他们增光添彩。当蜀汉再无尺寸之进,蜀汉武将也就再无成神的资本,在这样的沉重和压抑之下,作者一直把廖化和张翼用到了姜维北伐的最后。
如果说张郃在早期故事里不算超一流武将,那廖化呢?似乎与被张郃刺死的雷铜是同一级数,又缺乏雷铜、吴兰那种拒住黄忠、魏延的高光。就这样一个廖化,在绝对高龄的情况下,还能“两马初交,手起刀落,斩郑伦于马下”,都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那把郑伦用作先锋的曹魏,其人才储备又有几何?青铜时代的人物,比白银时代更加不堪。姜维死后,廖化等人归隐,演义进入短暂的“黑铁时代”后,全书终结。我们知道,在那之后不久就是五胡乱华,在《演义》中武力根本排不上的异民族,将长久地将汉人按在地上摩擦。
演义的时代变迁,是包括武将在内的各种英雄、人才越来越少的过程,第一代的英雄在凋谢,新出场的人物尽是凡俗之辈。张郃就是在这样的更替中,以黄金时代遗老的身份,在白银时代新人面前彰显着黄金时代的荣光:“曾经能吊打张某的超强武将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与张某武力不相上下的武将更是车载斗量不知凡几,你们这些连张某都不如的娃娃,幸好是没生在那个时代啊。”
更多演义回答:祁达方的《三国演义》文集
谢邀。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什么叫处处被虐?
典韦不被虐,早早就挂了。庞德不被虐,被关羽斩了。夏侯惇不被虐,当了半辈子独眼龙。夏侯渊不被虐,头铁不听我劝,被黄忠一刀咔嚓。
最傻逼的就是许褚,脱了盔甲找马超单挑,输倒是没输,结果两军混战的时候身上中了两箭,你说大冬天的那么多人就你一个光膀子,不射你射谁?再说你要是穿着盔甲还能挡一挡,没事装什么逼?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能打就打,不行就跑。曹营那么多名将,谁活得比我张郃长?
你以为我水平很差?
没错,我碰到马超只打了二十回合就跑了,第一次见赵云打了三十回合,第二次见赵云打都没打转身就跑,所以大家都觉得我很弱。
但是你们想一想,那他妈是什么样的场合?
打马超那次,马超摆明了是来要拼命的,眼睛都杀红了,九天时间就攻破了潼关,把曹洪徐晃打得灰头土脸。那天于禁先上去打了八九个回合就顶不住了,然后我上去打了二十回合,在曹老板面前也算是尽力了,我知道再打下去也没意义,所以我就跑了。
没想到我刚下来,李通这个头铁的哥们就上了,结果几个回合被马超一枪刺死——什么叫做心里没有B数?马超什么水平你没看出来吗?没有金刚钻你揽什么瓷器活?
超咬牙切齿,大骂:“操贼!歉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吾当活捉生啖汝肉!”说罢,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李通出迎,超奋威交战,数合之中,一枪刺李通于马下。超把枪望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操兵大败。
有人说连曹洪都打了四十个回合才跑,你张郃怎么才二十回合就不行了?呵呵,曹洪是什么人?人家是曹操的兄弟,我一个降将,为了多打二三十个回合搞不好把命都送了,何必呢?有意义吗?
再说在汝南打赵云那次,那天赵云明显就是开了挂,一枪就把高览给刺死了——我和高览天天混在一块儿,高览的水平我是最清楚的,然后赵云只用了一枪,你说我能打得过吗?当然不打是不行的,不然曹老板以为我消极怠工,所以我打了三十回合意思意思,料敌不过就撤了。
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郃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
后来在汉中又碰到赵云,我和徐晃哥俩看赵云又是来势汹汹,所以打都没打就跑了。这里顺便说一句,曹营这帮将领里面,我最喜欢搭档的就是徐晃,这哥们碰到颜良打了二十回合就跑,碰到文丑更是打了三两下就跑,后来碰到受伤的关羽倒是来了劲,抡圆了斧头砍得关羽都架不住——什么叫会做人?这就是会做人。
可惜徐晃后来飘了,跑到上庸孟达那儿装逼,满以为孟达才70几武力没什么本事,没想到那家伙射箭是S,一箭就被射中了脑门,一命呜呼,可惜可叹。
所以我的原则就是,碰到马超、赵云这种吃了火药杀气腾腾的,能不打尽量不打,实在没办法就应付一下,犯不着为了面子把命都给丢了。
不然你们还真的以为我连曹洪都不如?后来我在汉中被逼到生死关头,和张飞正面硬刚了五十回合,我吹过吗?除了吕布、马超,谁在张飞手下走过五十回合?
多少牛逼哄哄的名将,就死在“头铁”二字。不只是我们曹营那几个,以前的老同事颜良文丑,蜀汉的关羽张飞,东吴的孙策太史慈,哪一个不是因为太飘,最后不得好死?
那个太史慈死前还感叹: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我说大哥你跟谁怄气不好,非要去和张辽怄气,你不知道张辽一碰到孙权就开挂?
所以等这些人都死绝了,可不轮到我张郃成名将了吗?
你们去翻翻《三国志》,看看陈寿是怎么吹我的: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什么叫“识变量、料战势”,活得够长,就是最好的解释。
只可惜老子聪明一世,最后居然遇上诸葛村夫和司马老贼合伙给我挖坑,不然我至少还能多活十年。
话说回来,能让这两个全天下最狡猾的老狐狸合伙挖坑的,除了我张郃,还能有谁??
更多回答:
(以上同时发布于微信公众号“直说”,欢迎关注,如需载请注明作者)
这是一个演义向的问题,因为如果按照三国志的话,除了在汉中输给张飞之外,并看不出来张巧变是「常败将军」,相反,三国志给了他非常高的评价: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街亭之战就是张郃一生的巅峰,诸葛亮处心积虑的设计的第一次北伐,处处有着当年韩信出关定三秦的影子,一样的明修栈道(赵云疑兵在箕谷),一样的暗度陈仓(主力出祁山),结果最关键的街亭正是在张郃的一击之下,打开了魏国主力西进的大门,让诸葛亮前期取得的大好战果化为乌有。
但是在演义里面,张郃给人的感觉就是「怂」,这个只能说要「感谢」罗贯中给张郃安排的捧哏的戏份实在太多了一点。在三国演义武评界,张郃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因为很多名将没有直接交过手,所以只能靠该将领几个回合打退张郃,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虎大将,除了关公之外,张郃都有交手,算上张辽(对庞德是车轮战,很难说胜负),张郃和五位一流武将交过手,其中三负两平,没有任何有优势的记载,并有因为惊吓而不敢向前的记录,战绩不可谓不感人。
张郃打张飞多次,每次皆负——最好战绩三五十合(败)
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张郃只盼两寨来救,谁知两寨救兵,已被魏延,雷铜两将杀退,就势夺了二寨。张郃不见救兵至,正没奈何,又见山上火起,已被张飞后军夺了寨栅。张郃三寨俱失,只得奔瓦口关去了。
张郃打赵云多次,每次皆负——最好战绩三十多合(败)
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合。合与云战三十馀合,拨马败走。
汉水之战是张郃的大污点,有徐晃在旁边率领小兵重重围攻黄忠,在自己占优势的情况下,俩人居然被赵云吓住了?!
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战。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
张郃打黄忠——二十回合被打断(平)
(黄忠)遂拍马向前与合决战。二马相交,约战二十馀合,忽然背后喊声起。原来是严颜从小路抄在张合军后。两军夹攻,张合大败。
张郃打马超——二十合(败)
曹操背后于禁出迎(马超)。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合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
这个我截了一段单挑:
张郃马超单挑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4398496307793920
张郃打张辽——四五十合 (平)
操怒,使张辽出战。张合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在三国演义里面,感谢作者的「加工」,张郃成为了一个名将「守门员」的角色,就像率队拿到世界杯冠军是球王的加冕仪式一样,能打得过张郃的,都是当之无愧的超一流名将。后期五虎去世,张郃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可能是为了致敬三国志里面对张郃的评价,在诸葛亮二出祁山取武都阴平时,张郃和诸葛亮有了一次直接的对话:
合大怒,指孔明而骂曰:“汝乃山野村夫,侵吾大国境界,如何敢发此言!吾若捉住汝时,碎尸万段!”……合不能上山,乃拍马舞枪,冲出重围,无人敢当。蜀兵困戴陵在垓心。合杀出,不见戴陵,即奋勇翻身又杀入重围,救出戴陵而回。
孔明在山上,见合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英勇倍加,乃谓左右曰:“吾当闻张翼德大战张合,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若留下此人,必为蜀中之害。吾当除之。”遂收兵回营。
虽然这一战张郃并无和大将单挑的记录,但是好在算是难得的一次正面的武勇的描写,可能也是罗贯中把破街亭的功劳给了司马懿之后的一点补偿吧。可惜,因为被诸葛亮惦记上了,不久之后张郃就在木门道膝盖中箭,结束了他守门员的光辉一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