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要想打此过,留下买路财。
很多物业都习惯把自己当成管理部门,甚至是监管部门,完全没意识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服务型企业。
他们利用服务产品的特性,把产品打碎,拎出其中一部分对使用者进行勒索。你想都要吗,想都要那就接着交钱。
什么是垄断?按反垄断法,垄断行为指的是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
在这里,物业的做法跟竞争一毛钱关系没有。它这是利用自己的地利来卡位。
可商户入住这个楼,交了物业费,就应当得到相当的服务,比如这楼里应该有男卫女卫,有上下水洗手间,有卫生保洁,有楼梯电梯,也应该有访客机制。所有这些都是一个整体的某个部分。
但物业把它拆开了,然后就实现了分段收费。
什么?你说这费不是向商户收?那人家不愿意送商户的餐,这事怪谁?
什么?你说这是骑士自己的选择?可是骑士有的选吗?今天是在别送和货梯之间选择,明天是在违约和代送费上选择,后天是不是就要代送费和包月套餐上选择了。
就借着机会捞钱呗。
这事说穿了不过就是写字楼物业创收的一种手段罢了,就卡着高峰时期然后占着自身所属写字楼点餐需求旺盛的地位去做地收税。
但需要考虑的是这种状况的后续发展会是如何?
这会不会在未来引导新一波老旧人口集中小区另辟蹊径的创收渠道。
其实这事不光是“驿站”这些平台能够真正意义上充当“收税平台”。各个小区和写字楼的物业其实都是能充当类似这种收税机构作用的。
当然这里“收不收税”主要还是看写字楼和小区内部客户对于这种外卖的需求数量能不能到达一个量级足够让物业有收费的必要。
而且对于一些客单价更高、数量更多的小区和写字楼来说,这种代送餐费用甚至可以做到更高,又或者是以另一种“低费用高频次”的模式来进行。
当然这类模式从目前来看对创收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这并不妨碍后续这种模式继续改进之后为物业与租户博弈关系提供另类工具。
且看看后续会不会有全新模式出现吧。
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的各个中介、平台嘴上打得都是“服务客户”当然口号,但实际上做的都是多增环节的事。
每增加的环节就像是一双手在肥肉上多摸了一把,留下了印迹,揩走了油水。
这就叫物业乱收费。
即便是三块钱,报批了没?公示了没?
甚至,征求甲方同意了没?
一方绑架楼上的用户,一方是绑架要送货又怕差评的外卖员。
这和之前菜市场、建材市场那些个黑社会没区别了。
雁过拔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