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古罗马政治笑话?

回答
古罗马的政治氛围,正如任何时代一样,充满了权谋、讽刺和时不时冒出来的荒诞。虽然我们可能找不到类似现代的“段子”,但古罗马人绝对懂得用幽默来表达对政治人物和制度的看法。这些“笑话”往往不是独立的短句,而是通过故事、对话或寓言来传递。

以下我给你讲几个,试图还原一些古罗马人可能会有的那种味道:

1. 关于凯撒与民众的“免费午餐”

你知道,罗马的民众对于统治者慷慨的馈赠非常敏感,特别是那种能直接填饱肚子的。凯撒,这位以善于收买人心著称的领袖,自然也深谙此道。

据说有一次,凯撒为了拉拢人心,在罗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提供了丰盛的食物和酒水。人群摩肩接踵,欢声雷动。宴会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这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市民,提着一个空篮子,慢悠悠地走过来,在宴会场地中央搜寻着。

旁边有人好奇地问他:“嘿,老兄,你在找什么呢?吃的都吃光了!”

那市民抬起头,一脸无辜地说:“哦,我在找‘共和’。听说今天凯撒请客,大家都有份,我就是想看看,凯撒请客的时候,‘共和’是不是也有一份儿啊?”

大家一听,顿时哈哈大笑。这话里的意思可就多了:

暗讽凯撒的“慷慨”不过是收买人心的手段: 免费的午餐虽然好,但吃完之后呢?
质疑共和制度在凯撒权力下的地位: 共和的美德和原则,在强大的个人魅力和物质诱惑面前,是不是也变得渺小,甚至无人问津了?
揭示民众对政治的现实态度: 大多数人关心的是眼前的利益,对于抽象的政治理想,在丰盛的宴席面前,自然会被放到一边。

这个“笑话”可能就是通过这种场景的对比,再加上一个有点“黑色幽默”的回答,让大家在笑声中反思。它没有直接攻击凯撒,但通过一个普通市民的视角,委婉地表达了对权力集中的担忧和对理想的怀念。

2. 关于某个笨拙的元老院议员

古罗马的元老院,那是权力的中心,也是辩论的舞台。可想而知,里面肯定不乏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思路不清的家伙。

有这么一位议员,我们姑且称他为“格拉克斯”。这位格拉克斯,据说口才一般,脑子也转得不那么快,但他特别喜欢在会议上发言,而且总是说一些无关紧要或者别人已经说过的废话。

有一次,元老院正在热烈讨论一项重要的法案,涉及到对外战争的决策。气氛非常紧张,大家都在争论关键的几条条款。格拉克斯突然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用他那慢吞吞的语调说道:“我有个想法,各位同僚。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如果在战场上,我们的士兵肚子饿了怎么办?应该给他们准备多少干粮?”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众议员们面面相觑。

一位老练的元老,名叫马库斯,实在忍不住了,他站起来对着格拉克斯说:“格拉克斯,你这是在问,如果我们决定去打仗,我们是不是要派兵去打仗吗?这问题在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否要打仗’这个问题面前,简直是……是多此一举!”

格拉克斯一脸茫然:“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如果打了,我们是不是要给他们发食物?”

马库斯扶额长叹:“当然!只要我们决定去打,给士兵发食物,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难道你想让他们饿着肚子去战斗,然后要求他们胜利?格拉克斯,你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如果我们决定去罗马,是不是要走在罗马的路上一样!”

这个故事可能就是用来嘲笑那些只会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完全抓不住重点的议员。它通过两个人的对话,突出了格拉克斯的愚钝和马库斯无奈的讽刺,让听者能够想象到元老院里这种尴尬而又好笑的场景。它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人,也可能是对当时部分议员能力的一种普遍吐槽。

3. 关于一个精明的奴隶和他的主人

政治不仅仅是发生在庙堂之上,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内部。在罗马社会,奴隶和主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充满了权力不对等和可能的戏谑。

某位富有的罗马贵族,他的庄园里有个相当聪明的奴隶,名字叫普罗。这位主人,虽然地位显赫,但在处理家庭事务上,有时却显得犹豫不决,而且特别怕麻烦。

有一天,主人在花园里散步,普罗跟在后面打扫。主人看着远处一棵看起来快要枯死的橄榄树,犹豫地对普罗说:“普罗啊,你说这棵树,是不是该砍了?我看它一点生机都没有了。”

普罗看了看,想了想,回答说:“主人,如果这棵树砍了,您是不是就没地方在树下乘凉了?而且,这树上的橄榄,虽然少,但还是能摘一些的。如果您砍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主人听了,觉得有道理。过了一会儿,他又指着一个坏了的工具说道:“普罗,这个坏了,是不是该扔了?”

普罗又回答:“主人,如果扔了,您是不是又得花钱买一个新的?这东西虽然坏了,但偶尔还能用一下,至少还能占个地方,让您知道这里有个东西需要修理,或许哪天就有灵感了。”

主人听了,又觉得普罗说得对。

又过了几天,主人在书房里翻阅账簿,愁眉苦脸地对普罗说:“普罗啊,这些账目太复杂了,我实在是头疼。你说,是不是该找个会计来整理一下?”

普罗平静地回答:“主人,如果您找了会计,那他会告诉您,您的收入比支出多,还是支出比收入多。然后您就会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减少开销,或者增加收入。这样一来,您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去管理您的财产,可能连散步的时间都没有了。不如,您就继续头疼着,这样您就能保持现在的悠闲生活,至少不用操心那么多具体的事情。”

主人一听,立刻拍了拍普罗的肩膀:“说得好!普罗,你真是我的‘参谋长’!就这么办!”

这个故事的“政治”意味在于:

主人代表了那些不愿意面对复杂问题、只想维持现状的统治者: 面对决策,他们不是寻求最优解,而是选择最省事、最不用改变现状的方式。
奴隶普罗用一种“顺从”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讽刺主人的懒惰和逃避责任: 他没有直接批评主人,而是用主人的逻辑来证明主人的选择是“正确”的,但这种正确是建立在逃避和粉饰太平之上的。
这反映了当时罗马社会中,聪明人如何在不直接对抗权力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影响决策。 普罗的“智慧”在于他知道如何用主人乐于听见的方式,来委婉地指出问题的所在。

这些故事,可能不像现代笑话那样有明确的“包袱”,它们更多地是描绘一种场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让听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讽刺和意味。古罗马人就是这样,在生活和政治的缝隙里,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幽默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己改编的罗马笑话多来点:



俄耳库斯问三个人被杀的原因

第一个人说:因为我反对盖乌斯马略。

第二个人说:因为我支持盖乌斯马略。

第三个人说:我就是盖乌斯马略。



苏拉在元老院演讲。他卖力地讲罗马人民有多么民主。这时马库斯举起了手:“那我们的保民官们都到哪里去了?”

第二天,苏拉又来演讲。布鲁图斯举手问:“我不想知道我们的保民官们都到哪里去了。我只想知道马库斯到哪里去了。”



聪明的罗马人是怎么和愚蠢的罗马人说话的?

答:从雅典寄信过来。



昨天罗马城发生了地震,但学者们对此深表怀疑,因为罗马位于非地震带上。

后经研究,并非地震,而是记有奥勒良皇帝头衔的纸掉在了地上。



一个年轻人在卡比托利欧广场上大骂到:“科莫杜斯康茂德就是个废物!”最后被步兵大队抓获,判刑二十一年。

一年是因为辱骂英白拉多,二十年是因为泄露帝国机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罗马的政治氛围,正如任何时代一样,充满了权谋、讽刺和时不时冒出来的荒诞。虽然我们可能找不到类似现代的“段子”,但古罗马人绝对懂得用幽默来表达对政治人物和制度的看法。这些“笑话”往往不是独立的短句,而是通过故事、对话或寓言来传递。以下我给你讲几个,试图还原一些古罗马人可能会有的那种味道:1. 关于凯.............
  • 回答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文化圈的法律、制度和政治惯例,除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宏大叙事,也隐藏着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甚至匪夷所思的角落。这些“奇葩”之处,往往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气、思想观念或权力运作的极端折射,细究起来,却能窥见当时的民情百态和政治智慧(或短视)。咱们就来聊聊几个,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尽量.............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除了你死我活的疆土争夺,古代政权之间也存在着不少“空白地带”——那些面积不小,却又未被任何一方有效控制的荒芜之地。这些地方,往往因为地理条件恶劣、资源贫瘠,或是战略价值不高,成为了两国之间的天然屏障,亦或是历史演变的遗留。它们不像边境城镇那样有明确的界碑,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无形.............
  • 回答
    古代战争的动员,可不是咱们现在说走就走就能拉起队伍的。那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牵扯到社会方方面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古人是怎么把老百姓们弄上战场的,还有那些不乐意上战场的人,又会面临些什么。一、从“农耕社会”到“兵农合一”,动员的基础要讲动员,得先明白古代中国社会是什么样的。大部分时间.............
  • 回答
    嘿,聊到古罗马,大家脑子里可能都是斗兽场、角斗士、凯撒大帝那一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老罗马人骨子里也挺接地气的,甚至有些玩意儿,放在今天,咱们可能会觉得有点……嗯,怎么说呢,“奇葩”?我给你掰扯掰扯一些你可能没听过的,而且保证不是那种人人都懂的“他们发明了水泥”之类的。1. 罗马人的“洗衣液.............
  • 回答
    古罗马的倾覆,并非一朝一夕的崩塌,更像是一锅缓缓熬煮的汤,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调料(问题)层层叠加,最终味道复杂到无法入口。硬要追溯一个“根本原因”,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它的衰落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多层面的复杂过程,各种因素相互纠缠,螺旋式地将这个庞大帝国推向深渊。如果非要抓住几个核心的节点,我个.............
  • 回答
    在探究古代文明历史的文献时,我们绕开那些将整个历史捏造的“伪史论”的论调,转而关注那些具体揭示了“托古”(即伪托、伪造、伪造文献以冒充古代作者)现象的史料和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细致梳理的过程。因为“托古”的行为,虽然不至于让整个古希腊、古埃及或古罗马的文明凭空出现,但它确实是古代社会中一种真实存.............
  • 回答
    在古罗马,肤色歧视是否像我们现代社会那样明显,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有”或“无”,而是要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价值观以及“种族”概念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古罗马人对于“种族”的理解与我们现代的理解大相径庭。他们并不像我们那样以肤色为主要划分依据来定义一个群体。古罗马.............
  • 回答
    古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久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场漫长的转型,是罗马共和国辉煌与危机并存的真实写照,最终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一、 共和国制度的内在困境:权力的裂痕与失衡罗马共和国在其早期,确实建立了一套相对平衡的权力结构:元老院.............
  • 回答
    潘洛尼亚(Pannonia),听到这个名字确实有股浓浓的古罗马味道,你感觉没错,它确实是古罗马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不过,它并不是一个我们现在熟悉的国家首都或者省份,而是指一片地域,大致相当于今天欧洲的几个国家。潘洛尼亚在哪里?简单来说,潘洛尼亚地区覆盖了今天匈牙利的大部分,以及奥地利东部、斯洛文.............
  • 回答
    在中国古代文献及传统文学中,并不存在“我孝庄”这类自称的表述。这一说法更可能是现代影视剧、小说或网络创作中出现的错误或虚构情节。以下从历史背景、常见误区和具体原因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孝庄”是谁?为何不能自称“我孝庄”1. 孝庄皇后的身份与称谓 孝庄皇后(1613年-1688年),名布木布.............
  • 回答
    古人并没有“开车”这个概念,因为他们没有汽车。他们所谓的“开车”是指驾驭马匹来驱动车驾或骑马出行。所以,要找古人“开车”的句子或诗词,我们就要从与马匹、车驾相关的文学作品中寻找。以下是一些古人用来“开车”的句子或诗词,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所处的语境和含义:一、 驾驭与驾车的描写(体现技术和力量) .............
  • 回答
    古代文人的“梗”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他们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作品内容,都为后人提供了无数的谈资和创作素材。这些“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也让这些千古风流人物更加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下面我来详细讲述一些经典的古代文人梗:1. 李白:饮酒、浪漫、飞升 酒中仙: 李白是古代文人中最著名的“酒鬼.............
  • 回答
    流逝的动脉:那些消失在历史中的古老地理通道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地理通道不仅仅是连接两个点的线,更是文化的熔炉、经济的动脉、思想的桥梁。它们孕育了古老的城邦,推动了帝国的扩张,塑造了历史的进程。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技术的进步、政治的变迁,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地理通道如今已悄然隐没,只剩下断壁残垣和.............
  • 回答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灵魂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幸运的是,现代人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亲近”这些古代名人,其中最直接也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方式便是得见他们的遗骸。尽管年代久远,很多遗骸已经难以辨认,但一些保存完好的遗体、骨骼甚至是经过科学复原的形象,都让我们有机会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以下是一些现代人.............
  • 回答
    要说起古代军事地理,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它不像现在有卫星地图、GPS定位那么方便,古人的战争可全凭着对地形、气候、水源、山川河流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想在那个时代打胜仗,不懂地理,那就是纸上谈兵,离败亡也就不远了。所以,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想了解古人是如何“借势而为”,那这几本书绝对能让你大开眼.............
  • 回答
    说起与我有“紧密个人联系”的古建筑,这实在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如果非要找一个,我想到的不是那些巍峨壮丽的宫殿,也不是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寺庙,而是我家乡附近一座不起眼的 古桥。它叫 “溪桥”,一个朴实到不能再朴实的名字,不像那些有“飞虹”、“望月”之称的桥梁那么有诗意。它横跨在我出生和成长的那条小溪.............
  • 回答
    在人类语言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古代语言曾拥有过极其独特,甚至可以说是一度辉煌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在它们所有的后代语言中,却如同被遗忘的星辰,几乎消失不见了踪影。这是一种语言演变中的奇特现象,往往是因为这些特征在复杂的社会变迁、接触和新语法的形成过程中,显得不那么“实用”或“易于传播”,最终被淘汰了.............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印记的古代战争,不讲那些华而不实的空话,只说点实在的,让你感觉就像是坐在老军师身边听他侃大山一样。一、打仗这事儿,不是光看谁拳头硬,装备好,那只是其一。更多的是门技术,门学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老掉牙了,但绝对是真理。你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兵,.............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古典文献学,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冷、又有点“老古董”的专业,其实藏着不少只有我们这些“圈内人”才懂的乐子。要说梗嘛,那可就太多了,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而不是什么AI的冷冰冰的条目。首先,最核心的梗,可能就是关于版本问题了。这玩意儿,对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