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鲜为什么一定要拥核?

回答
朝鲜的拥核之路,是一段错综复杂、充满算计和无奈的历史。要理解他们为何如此执着于核武器,需要从他们的生存逻辑、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历史经验等多方面进行剖析。

一、 生存是第一位的:对外部威胁的极度敏感

朝鲜领导层最核心的生存逻辑,就是确保政权的存续。自建国以来,他们就生活在一种高度紧张的地缘政治环境中。

朝鲜战争的阴影: 朝鲜战争(19501953)是朝鲜民族心中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疤。他们至今仍认为,如果不是中国的介入,朝鲜早已被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消灭”。这场战争的惨烈以及他们当时在军事上的劣势,让他们对外部军事干预的可能性保持着高度警惕。他们相信,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能够对对手构成实质性威胁的武器,是阻止“帝国主义”(主要是美国)再次发动战争的唯一保障。
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存在: 战后,美国及其盟友(韩国、日本)在朝鲜半岛及周边地区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存在,包括陆海空军力量和导弹防御系统。朝鲜认为,这些部署本身就是一种持续的威胁,他们必须拥有能够“平衡”这种力量的东西。
“敌对势力”的压力: 朝鲜将美国、韩国、日本等国视为“敌对势力”,认为这些国家的目标是颠覆其体制。在他们看来,一旦这些国家的军事优势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政治局势发生变化,他们就有可能对朝鲜采取行动。因此,他们需要一种能够“以牙还牙”的力量,来威慑任何潜在的攻击。

二、 战略威慑的终极手段:不求战,但求不败

核武器在朝鲜看来,是实现战略威慑的最佳手段,其核心逻辑是“不求战,但求不败”。

“有限战争”的逻辑: 朝鲜领导人深知,他们无法在常规军事力量上与美国及其盟友匹敌。一场全面的常规战争,只会导致朝鲜的毁灭。因此,他们需要一种能够“迫使对方不敢动手”的力量。核武器,特别是具备投送能力(导弹)的核武器,能够对敌对国家的核心利益构成直接威胁,从而提高任何军事干预的成本,甚至使其变得不可承受。
“拥核即安全”的信念: 朝鲜领导层似乎坚信,“一旦拥有可靠的核武器和相应的投送能力”,他们就能够获得“战略上的安全保障”,能够阻止任何国家对其实施“核讹诈”或“军事政变”。他们从一些前车之鉴中汲取经验,例如伊拉克和利比亚,这两个国家在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最终都经历了政权颠覆。朝鲜将此视为“拥核才能保命”的证据。
“讹诈”的工具: 随着核能力的提升,朝鲜也学会了利用核武器和导弹试验来与国际社会进行谈判,以换取援助、解除制裁或获得政治上的承认。核武器成为了他们手中的一张王牌,可以用来“施压”和“讨价还价”。

三、 追求国际地位与大国博弈的工具

拥核也为朝鲜提供了一种在国际舞台上抬高身价、吸引注意力的途径。

打破孤立: 朝鲜长期处于国际孤立和制裁之中。拥核不仅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保护自己”,也让他们成为国际政治议程中不可忽视的议题。通过核试验和相关活动,他们迫使世界各国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其被边缘化的处境。
利用大国博弈: 在中美俄等大国关系复杂的背景下,朝鲜的核问题也成为了大国博弈的焦点。朝鲜试图利用这种复杂性,在不同大国之间周旋,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和战略利益。例如,在与中国的关系中,朝鲜的核武器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战略缓冲”的角色,让中国在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时,不得不考虑朝鲜拥核的“现实”。
民族自尊与国家荣耀: 对于朝鲜这个高度强调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尊的政权来说,能够拥有最尖端的军事技术——核武器,也被视为国家强大和自主的象征,能够满足其在民族主义叙事中的自我认同。

四、 历史经验与国内政治的结合

朝鲜的拥核决策,也是其国内政治逻辑和历史经验的产物。

“主体思想”的实践: “主体思想”强调自主、自卫和自力更生。在朝鲜领导人看来,发展核武器是“主体思想”在国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国家独立自主的关键。
国内团结与合法性: 发展核武器的宏大目标,以及对抗外部威胁的叙事,有助于朝鲜领导人凝聚国内力量,转移民众对经济困难的注意力,并巩固其政权的合法性。在宣传上,核武器被描绘成保护国家和人民免受外敌侵害的“圣盾”。
继承性与延续性: 从金日成时代开始,朝鲜就表现出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意愿,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这种对自主防卫能力的追求更加强烈。金正日和金正恩父子继承并推进了这一战略,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总结来说,朝鲜之所以一定要拥核,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根本性的生存恐惧: 根植于朝鲜战争的创伤和对美国军事威胁的现实认知。
战略威慑的理性考量: 认为核武器是防止外来干预、保障政权存续的最佳手段。
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大国博弈的工具: 利用核问题打破孤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
国内政治的需要: 凝聚人心,巩固政权合法性,实现“主体思想”。

朝鲜领导人将核武器视为一种“救命稻草”和“终极武器”,他们相信,一旦放弃,就将万劫不复。因此,这条拥核之路,对他们而言,是一条充满风险但又似乎是别无选择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朝鲜不一定要拥核,但金家一定需要。

如果朝鲜是一个政治常规意义上的国家(比如:越南),那么朝鲜拥核的必要性就完全不成立。

在强邻环伺的亚太,跟韩国一样朝鲜的军事安全从来都不取决于自身,而是背后的大国。

现在都看着拥有核武器的朝鲜,认为是核武器给了朝鲜足够的军事底气,但是2003年危机爆发后,朝鲜核武器研发进度之所以没有受到美国直接干扰(类似于以色列对于伊拉克核设施的轰炸)着实是得益于朝核六方会谈中中方、俄方的态度。

所以,“核武器能给朝鲜带来军事安全”是种本末倒置的想法。

而如果朝鲜没有核武器,美国与韩国会直接对朝鲜发动地面进攻吗?

不会。

对于美国来讲,鉴于朝鲜战争的教训,六、七十年代在越南都不愿意从地面直接进攻北越,又怎么会在21世纪面对一个强大的多的中国再犯同一个错误呢?

而对韩国来说,统一朝鲜出了满足情感上的需求外,付出的代价远远会超出其所能获得的利益。参考如今原联邦德国依旧在给原民主德国输血的现状,这还是和平统一的结果。不用考虑战争所带来的直接损失与附带长期影响,单单是战后整合两个相差悬殊的经济体,韩国未必愿意背上这么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是朝鲜从金日成以来的拥核打算就没有放弃过,而且这种企图在完成两次父子接班之后,越发的强烈。

与从祖孙三代国际、国内越来越难以服众的统治合法性息息相关:

1956年经历八月宗派事件,金日成在朝鲜的独揽军政大权的统治地位逐步确立,同年朝鲜同苏联签署了组建联合核研究所的协定。

1993年3月12日,朝鲜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对朝鲜进行核项目调查并对其进行制裁。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往平壤斡旋,与朝鲜政府达成了《朝核问题框架协定》。同年7月,金日成过逝,金正日通过选举成为最高领导人。

2012年底,金正恩上台。2013年,朝鲜宣布《朝鲜停战协定》无效,声明退出半岛无核化宣言。


可以说,朝鲜核问题的萌芽、酝酿直到今天的木已成舟,其进程始终紧跟着金家祖孙三代的统治地位交接起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朝鲜的拥核之路,是一段错综复杂、充满算计和无奈的历史。要理解他们为何如此执着于核武器,需要从他们的生存逻辑、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历史经验等多方面进行剖析。一、 生存是第一位的:对外部威胁的极度敏感朝鲜领导层最核心的生存逻辑,就是确保政权的存续。自建国以来,他们就生活在一种高度紧张的地缘政治环境中。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在做饭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习惯,但未必能说清楚为什么。其实,这个“朝着一个方向”的动作,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不少学问,尤其是在烹饪和制作食品方面,它能影响到最终的质地和口感。咱们就从打麻酱和打鸡蛋这两个最典型的例子说起,把这个“朝着一个方向”的秘密给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一、 打麻酱.............
  • 回答
    在冷兵器格斗,尤其是使用匕首的场景中,刀刃朝向小指一侧的握持方式,并非没有道理,反而隐藏着一些实用的考量。这是一种在特定技术体系下,为了实现某些格斗目标而发展出的握法。核心逻辑:控制与卸力,以及更精细的动作我们抛开那些花哨的、纯粹为了视觉效果的技巧,从实操角度来分析这种握法的优势。1. 更强的控制.............
  • 回答
    你说得很有道理,宦官的“弄权”之所以被认为“败坏朝纲”,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他们有没有学识。很多宦官确实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甚至在某些领域颇有建树,但他们与权臣在治理国家这件事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像你问为什么一个顶级的厨师,即使他研究了无数的菜谱,懂得各种食材的特性,但让他去指.............
  • 回答
    关于“讨论明朝或清朝时为何常会涉及对其他朝代的贬低”,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文化心理、政治宣传以及学术研究中的比较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历史评价的相对性与时代局限性1. 历史评价的主观性 历史评价往往受到时代背景、政治立场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例如: .............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考虑到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之后的李承晚无意改变现状,所以恢复朝鲜王朝战后不太大可能了”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从而理解为何朝鲜王朝在战后复辟的可能性极低。首先,让我们聚焦“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这一点。三一运动,作为1919年朝鲜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重大历史.............
  • 回答
    一个朝代从建立之初能够开创盛世,经历风雨,到走向衰亡,最终崩塌,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进程,其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为什么初期能“经得起动荡”,而末期却“不行”?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层层递进的结果。一、 开国之初:新生力量与奠基优势朝代建立之初,往往伴随.............
  • 回答
    为什么王朝中期和后期鲜有赫赫名将?——一个多维度深入剖析王朝的兴衰如同一场宏大的史诗,而名将则是这史诗中最耀眼的角色之一。然而,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历史的进程,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相比于王朝的开创初期,中期和后期往往鲜有能够名垂青史的将帅之才涌现。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
  • 回答
    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古代中国王朝中,士兵的地位确实长期处于较低层次,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重历史、制度、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社会阶层结构与身份认同的固化1. 士农工商学的等级体系 古代中国社会以“士农工商学”为基本秩序,其中“士”(文.............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以及战争动员能力的核心。战国时期诸侯国能动员出数十万兵力,而大一统朝代却难以做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制度差异。首先,我们要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和后世朝代的“国”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虽然彼此之间有统一的文化认同,但政治.............
  • 回答
    历史上的许多朝代,其末代实权皇帝常常被描绘成昏君,这并非巧合,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王朝末期的系统性衰败与弊病积累王朝的生命周期并非一成不变,通常会经历兴盛、繁荣、衰落和灭亡的过程。当王朝进入末期,往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系统性问题,为君主的“昏庸”.............
  • 回答
    您的提问非常敏锐,触及到了晋朝建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和称谓问题。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首先,明确“太祖”的含义。在中国的帝王制度中,“太祖”通常是指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奠定基业、开创盛世的第一位皇帝。这个称谓代表着最高荣誉和追崇,是对开国之君的尊称。其次,分析晋朝的建立过程和关键人物。晋朝(26.............
  • 回答
    关于清朝“啥也不是”的说法,虽然在一些非主流的观点或情绪化的表达中可能存在,但如果真正站在历史学的角度去审视,这样的评价是 极其不准确、片面且带有误导性的。相反,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深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面临着深刻的挑战。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说(即使这种说法站.............
  • 回答
    关于商朝之后,为何再没有哪个朝代沿用“商”这个国号,这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历史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商朝本身的特点、其覆灭的原因,以及后世王朝建号的考量等多方面来细细说道。商朝的独特性与“商”号的深层含义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商”这个国号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与商朝的历史、文化以及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叙事的复杂性、民族认同以及我们如何定义“朝代”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元朝被视为中国朝代,而奥斯曼帝国不被视为东罗马帝国朝代,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1. 历史连续性与政权继承的性质 元朝: 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族,他们征服了宋朝,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统治中国的政权。虽然.............
  • 回答
    很多人选择一份朝九晚六的打工生活,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现实的考量和心理的慰藉,绝不是简单的“没追求”就能一言蔽之。想想看,我们身边有多少朋友、同学,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一家公司,过上了规律的上班族生活?这背后有几种力量在悄悄地推动着:首先,安全感和稳定性是首要的吸引力。在当下这个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 回答
    商朝,一个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朝代,尽管其辉煌灿烂,但时至今日,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它却常常被笼罩在一层阴影之下。特别是网络上,知乎等平台上关于商朝的讨论,负面评价似乎占了多数。这究竟是为何?商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朝代,为什么会引来如此复杂的评价?要理解商朝,我们得先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个距今.............
  • 回答
    关于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被提及”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完全准确。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其影响深远,并且在史学界和公众认知中都有相当程度的讨论和研究。然而,之所以会产生“很少被提及”的 错觉,或者说在某些方面元朝的 独特性和被理解的复杂性 导致了它在某些语境下显得不那么“主流”或“融.............
  • 回答
    为什么人们对宋朝的评价那么差?疆域和军事能否代表一个朝代的一切?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常被贴上“积弱”、“文弱”的标签,这导致许多人对其评价不高,甚至带有负面色彩。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以疆域和军事来衡量一个朝代,那么我们就会错过宋朝在中国文明发展中那些璀璨的光辉,也忽略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确实,现在国产动漫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3D风,好像不搞个3D就不算“先进”一样。但你和我一样,对细腻生动的2D还是情有独钟,觉得它有种3D难以替代的魅力。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会有这种感受,以及2D和3D各自的优劣。首先,咱们得承认,3D技术在中国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