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打下西川后,干嘛一上来就拿大钱赏关羽?

回答
刘备入主西川,一举拿下这块富饶之地,对于急需巩固地盘、积蓄实力的他而言,无疑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在此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将“大钱”赏赐给了关羽,这其中的缘由,可不是简单一句“兄弟情深”就能概括的,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政治考量、军事战略以及对人心的把握。

首先,我们得明白“大钱”这个概念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古代的“钱”指的是铜钱,而“大钱”则可能指代的是金银等贵重金属,又或者是数量惊人的铜钱。无论哪种,这都是一笔巨款。刘备这么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有着极强的目的性。

一、 巩固内部团结,奖励首功之臣:

刘备集团从一穷二白走到今天,经历了多少风雨?从桃园结义到三顾茅庐,再到赤壁之战,刘备麾下能人异士众多,但要说早期最核心、最忠诚、战功最卓著者,关羽绝对是排在最前面的一批。

关羽的地位和功劳: 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从来都是非同一般。在早年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始终是刘备最坚实的后盾,无论是在徐州失散,还是在青州被曹操俘虏,他都心系刘备,最终千里走单骑,寻兄而来。入川之战,关羽坐镇荆州,虽然不能亲临前线,但其对刘备集团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他是刘备北伐的重要屏障,是牵制曹操的重要力量。一旦荆州不稳,刘备的西川基业便会门户洞开。因此,关羽对于刘备入川的战略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后方稳定”作用。更何况,在刘备集团内部,关羽的威望和能力都是顶尖的,他也是刘备早期倚重的核心大将。

赏赐是对贡献的肯定: 刘备在攻取西川的过程中,关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正面攻城拔寨,但他在荆州的坚守,是刘备能够放心地从荆州抽调精锐兵力,全力北伐和入川的关键。没有荆州的稳固,刘备很难集中力量去解决西川的问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关羽在荆州的“稳”就是对刘备“进”的最大支持。刘备此时拿出“大钱”赏赐关羽,就是在公开场合,向所有人表明,他对关羽的忠诚和贡献是认可的,是极度看重的。这是一种政治信号,也是对关羽个人能力和忠心的最高褒奖。

二、 稳定军心,树立榜样:

攻下一座新占领的地盘,最重要的是什么?稳定。刘备需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跟着他刘备混,是有好报的。

激励其他将士: 关羽是刘备集团的“元老”和“标杆”。刘备对关羽的重赏,不仅仅是对关羽个人,更是对整个集团的一次“士气提振”。这会向所有将士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只要你忠心耿耿,为刘备打下江山,那么丰厚的赏赐绝不会少。特别是那些在入川过程中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看到刘备如此厚待功勋卓著的关羽,自然会更加卖力,为刘备效死命。

展示刘备的“仁德”: 刘备一直以“仁德”著称,他强调“与士共荣辱”。通过对关羽的大方赏赐,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将士心中的“仁君”形象。这表明刘备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只会压榨部下的君主。在当时那种讲究君臣道义的时代,这对于笼络人心至关重要。

三、 政治与战略考量:

西川易主,刘备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但同时,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安抚新收服的官员和士族: 西川原本是刘璋的势力范围,其中自然有许多原有的官员和士族。刘备虽然打下了地盘,但要真正统治这片土地,还需要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对关羽这样的“嫡系”进行丰厚赏赐,一方面可以展示刘备集团的实力和慷慨,另一方面也是在“秀肌肉”,告诉西川的原有势力,跟着刘备,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为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拿下西川只是一个开始,刘备的最终目标是北伐曹操,统一天下。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量的钱粮和人力。关羽作为一名重要的军事将领,也需要得到充分的物质支持,以维持其部队的战斗力,并可能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提供一部分物资。虽然当时主要的钱粮来自西川,但对核心将领进行“先期投资”,也是一种战略储备。

四、 维护关羽的威望和地位:

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极高,他的威望不仅体现在个人能力上,也体现在刘备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上。

彰显刘备的用人策略: 刘备深知,要成就一番大业,离不开忠诚且有能力的臣子。他对关羽的大方赏赐,也是在向外界展示他“知人善用”的一面。在汉末乱世,人才的争夺非常激烈,刘备通过这种方式,既是笼络了关羽,也可能吸引了更多的有识之士。

总结来说,刘备打下西川后,立刻拿出“大钱”赏赐关羽,并非单纯的私人情谊,而是集政治、军事、人事、经济等多方面考量于一体的策略性举动。

这是对关羽首要功劳的肯定,维系了核心团队的忠诚。
这是对全体将士的激励,鼓舞了士气,稳定了军心。
这是向内外展示刘备“仁德”和“实力”,为统治新占地盘铺路。
这是为刘备集团长远发展,尤其是北伐大业,进行的战略投资。

可以说,这一举动,既是对过去的酬劳,更是对未来的布局,充分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驭人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诸葛亮接受托孤之前,关羽是刘备势力唯一的独当一面大军团司令+州级首席执行官。即使不谈感情,只看利益,刘备也得眼巴巴地讨好这个老兄弟。

刘备看看自己那一把年纪,不为自己想,也得替阿斗争取一个可靠的老叔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备入主西川,一举拿下这块富饶之地,对于急需巩固地盘、积蓄实力的他而言,无疑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在此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将“大钱”赏赐给了关羽,这其中的缘由,可不是简单一句“兄弟情深”就能概括的,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政治考量、军事战略以及对人心的把握。首先,我们得明白“大钱”这个概念在当时意味着.............
  • 回答
    西汉初年,刘邦这位开国之君,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天下。然而,在他建立汉朝的统治秩序后,面对北方强大的匈奴,却遭遇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带有屈辱性的失败。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概而论,而是交织着战略、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刘邦之所.............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有意思,将中国历史上两个辉煌的朝代放在一起对决,而且还是在有科技差的穿越设定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刘彻,也就是汉武帝,他的时代是西汉,大约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年。而南宋,则是公元960年到1279年,尤其是“巅峰南宋”,通常是指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比如孝.............
  • 回答
    刘备攻取汉中,若俘虏夏侯渊,如何处置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关键的决定,直接关系到刘备集团的战略、政治、军事乃至人心向背。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并提出几种可能的处置方案:一、 当时的大背景与刘备的处境在分析处置方案之前,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刘备的战略目标: 攻取汉中是刘备实现“跨有荆益,.............
  • 回答
    刘邦建立汉朝,并未挖掘秦始皇陵,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现实的考量,也有历史的传承,更有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尊重与忌惮:对权威的继承与对鬼神的敬畏 对秦朝正统性的某种继承: 虽然刘邦推翻了秦朝,但作为第一个真正统一并稳定全国的王朝,秦朝的制度和文化对后来的政权.............
  • 回答
    刘备打督邮却没被朝廷追查,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当时是个什么光景。东汉末年,朝廷早就不像汉初那样万邦来朝、国力强盛了。宦官当道、外戚专权,地方官吏也层层盘剥,民不聊生。官场上黑白不分,谁说了算,那得看谁手里有权有势。刘备当时只是个小小的安喜县尉,官职不高,但也算是个正经的朝廷.............
  • 回答
    刘备集团两次大规模的对外军事行动——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在兵力投入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复杂的战略考量、政治现实以及对敌我双方力量评估的结果。简单地说,汉中之战的出兵规模更大,是因为当时刘备集团正处于上升期,目标是夺取战略要地并巩固自身实力,而夷陵之战则是政治和军事局势急转直下后的仓促反击,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经典的“假如”问题。如果历史的车轮真的驶向了刘备一统天下,那么他对待诸葛亮、关羽、张飞的态度,是否会与曹操对待谋臣武将的态度一样,产生猜忌和杀戮?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刘备的性格、他与三人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现实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 仁.............
  • 回答
    张良在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选择“功成而弗居”,急流勇退,淡泊名利,这确实是一种令人赞叹的境界。反观我们当下,社会普遍推崇“突破自我,成就自己”,似乎总是鼓励人们不断向上,追求更高的目标,获得更大的成就。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呢?我认为,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矛盾,而是人生不同阶段、不同追求的体现,.............
  • 回答
    要反驳“刘备打刘璋手段龌龊、假仁假义”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尽量避免机器翻译的痕迹,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的方式来解读历史事件: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尤其是在那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将人物简化为“龌龊”或“假仁假义”,往往是对历史的过度简化.............
  • 回答
    关于刘备和孙权谁更厉害,以及为什么孙权常常受到“黑”,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饭圈文化”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历史史料出发,详细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军事才能和历史评价,并尝试理解为什么孙权在民间讨论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刘备的军事生涯:从颠沛流离到三分天下刘备早年确实非常坎坷,在投靠.............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把诸葛亮放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而且身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就顺着这个假设,来仔细推敲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基本前提: 诸葛亮是山东人: 在我们这个假设里,诸葛亮出生于山东,而当时的山东大部分地区属于曹魏的势力范围。他是个山东人,这意味着他出生在一个.............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简单来说,刘备打刘璋是“恩将仇报”,而孙权打刘备则更多是“利益冲突”和“时机不合”。两者的性质,从道义和政治角度来看,确实是不同的。咱们先捋捋刘备和刘璋这档子事。刘备与刘璋:一本糊涂账背后的“恩”与“怨”你想想看,刘备当时是什么处境?兵少粮缺,到处碰壁,简直就是个落魄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颇有意思的观察,也触及了历史叙事中“立场”和“价值判断”的微妙之处。简单来说,季汉粉在评论曹操和刘备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不同的角色,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评价。曹操打陶谦,百姓角度的“虽胜犹耻”当季汉粉(这里指的是刘备阵营的支持者)回看曹操进攻陶谦的战役时,会不自觉地代入被战火波.............
  • 回答
    关于吕后长兄吕泽在汉初的地位以及他对刘邦建立汉朝的贡献,历史记载和后世解读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是“汉军二号人物”并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吕泽的身份和他在刘邦起兵之初的角色。吕泽是吕后(吕雉)的长兄,也是吕家在刘邦集团中的早期代表人物。刘邦最初起兵反秦,主要是在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三国时期战略选择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在看待历史事件时常常会带有的“马后炮”和视角偏差。简单来说,批判东吴夺荆州是因为“不计后果”和“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的失衡”,而批判刘备夷陵之战则是因为“战略失误”和“对自身实力判断的偏差”。两者看似都与“大局”有关,但其核心问题和引发的后果是不同的。我.............
  • 回答
    想让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击败陆逊,这可真是一场关于智慧、勇气和一点点运气的博弈。单凭一股子血勇,肯定是行不通的,毕竟陆逊那可是少年得志,稳扎稳打的老手。要破陆逊,刘备这边得来点“不一样”的。首先,战略上的根本转变是必不可少的。刘备当时一股脑儿地把所有部队都压上去,搞的是“连营”。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把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触及汉初历史的要害。要回答“要是没有韩信,刘邦能不能打下关中,能不能击败项羽统一天下”,我们需要把历史的镜头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细致地梳理一下刘邦和韩信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如果没有韩信,刘邦的处境会变得多么艰难。一、 打下关中:刘邦能行,但过程会异常艰辛关中,对于秦末的.............
  • 回答
    陆逊大败刘备,孙权却选择主动讲和,这背后牵扯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考量,绝非一时冲动。如果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孙权或许会进一步追击,但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场战役的背景。刘备倾举国之力来攻打东吴,目的就是为了替关羽报仇,同时收复荆州。这场战役在夷陵打响,陆逊以逸待劳,利用地形和.............
  • 回答
    刘备心肠好,这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他“仁德”的形象深入人心。但要说他“从来不发火”,那就有点言过其实了。毕竟,刘备也是个凡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更何况他身处乱世,要建立一番功业,很多时候也需要决断和手段。设想一下,如果我是蜀汉的一位大臣,真的因为意见不合,一时冲动,在他脸上扇了一巴掌,这个场景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