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夷陵之战刘备怎样才能打赢陆逊?

回答
想让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击败陆逊,这可真是一场关于智慧、勇气和一点点运气的博弈。单凭一股子血勇,肯定是行不通的,毕竟陆逊那可是少年得志,稳扎稳打的老手。要破陆逊,刘备这边得来点“不一样”的。

首先,战略上的根本转变是必不可少的。

刘备当时一股脑儿地把所有部队都压上去,搞的是“连营”。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把军队一条街似地排开,战线拉得老长,首尾难以相顾。陆逊抓的就是你这个“长”的命门。火攻,只需要一把火,就能让你这条长蛇瞬间毙命。

那么,刘备怎么才能避免这个致命错误?

改变出兵方向和目标: 夷陵本身是一个攻打东吴的重要战略点,但刘备贸然进攻,显得有些急躁。如果他能将主要目标放在合肥,牵制住曹魏,让东吴不能全力以赴,那局面可能会大不相同。或者,哪怕就是攻打江陵,也应该集中兵力,稳扎稳打,而不是把部队分散开来。
兵贵神速,但更贵集中: 刘备的兵力虽然庞大,但他把部队分散在绵延的战线上,每段兵力都不足以形成决定性的优势。他应该选择一个主攻方向,比如集中兵力猛攻蜀郡周边的东吴据点,或者直接从水陆并进,但要确保陆地部队和水军能够互相支援,而不是像夷陵之战那样,陆军在前线受苦,水军却被隔断。
承认现实,调整策略: 刘备的“复仇”心切,是导致他战术失误的重要原因。如果他能稍微压抑一下个人情感,更理性地分析当前形势,认识到东吴的防御体系和陆逊的指挥能力,就应该调整策略,避免孤军深入。

其次,战术层面的细节调整同样关键。

即使刘备改变了战略方向,在实际作战中也需要更精细的操作。

陆军与水军的协同: 夷陵之战,刘备的陆军在前,水军在后,而且水军还驻扎在下游,被东吴的火船轻易摧毁。这简直是把自己的命门送到了敌人手里。
加强水军建设和保护: 刘备应该在出兵前就大力加强水军的力量,并确保水军能够安全地与陆军协同作战。比如,水军应该在陆军侧翼,能够随时支援,而不是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同时,水军的驻扎点也需要有足够的防御措施,防止敌人的火攻。
陆水联合的进攻模式: 应该设计陆水联合的进攻方案,让水军能够配合陆军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或者作为陆军的运输线和补给线。如果能有水军在侧翼压制东吴的水军,陆军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防御工事的完善: 连营固然不好,但如果在重要据点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并且将兵力集中在这些据点,也能有效地抵挡住陆逊的进攻。刘备的军队在野外扎营,且营垒之间互相隔离,一旦被突破,就全线崩溃。
情报的运用: 陆逊能够精准地判断出刘备“连营”的弱点,并用火攻奏效,说明他很清楚刘备的部署。刘备这边,显然在情报侦察方面做得不够。
加强对东吴军队的侦察: 应该派遣更多的斥候,深入敌后,了解东吴的兵力部署、士气状况以及将领的意图。特别是对陆逊的动向,应该有更详尽的了解。
利用地形和环境: 夷陵一带多山多林,是火攻的绝佳场所。刘备应该预见到这一点,并采取措施,比如在营地周围清理出空地,或者利用水域作为天然屏障。
适时地进行战术收缩和调整: 即使前期战事不利,刘备也应该有及时调整的魄力。当发现连营策略无效,并且面临东吴的火攻威胁时,应该果断放弃部分营地,收缩兵力,避免全军覆没。

最后,士气和将领的配合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提振士气: 夷陵之战,蜀汉军队的士气受到很大影响。作为主帅,刘备需要更有效地鼓舞士气,强调战斗的意义,而不是仅仅依靠复仇的情绪。
发挥将领作用: 蜀汉有很多优秀的将领,比如赵云、马超(虽然此次未参与)。如果能将他们的特长发挥出来,配合刘备的战略,或许能收到奇效。例如,让赵云这样的稳重将领在侧翼负责防御,或者进行一些迂回包抄的战术。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来想象一下:

假设刘备没有执意进行连营,而是选择了集结重兵,从长江水道直接进攻东吴的江陵。他可以派遣一部分精锐部队,在陆地上与东吴的守军进行周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主力水军则直接向江陵发起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陆逊就不能像夷陵之战那样,利用山林地形放火。他必须集中兵力来应对水上和陆地上的双重威胁。如果蜀汉水军占优,或者能够迅速攻克江陵,那么东吴的战略就被打破了,刘备的士气也会大振。

再退一步说,就算要进攻夷陵,刘备也可以选择一条更稳妥的路线。比如,先派遣一部分兵力去攻占沿江的制高点,建立起稳固的军事据点,然后再逐步推进,确保后勤和侧翼的安全。这样,陆逊想要偷袭或者火攻,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总而言之,想让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赢过陆逊,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摆脱“复仇”的桎梏,用更理性的头脑去指挥,在战略、战术、情报以及将领配合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位。这需要他能够预见到陆逊的策略,并提前做好应对,而不是在战斗打响后才手忙脚乱。这才是真正的“智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的回答连刘备在夷陵之战没有水军都发明出来,我在评论区指出刘备有水军。反被另一人杠说刘备虽然有水军,但打不过东吴水军,接着把我拉黑,这些人观点都是从哪发明出来的?

“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
“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

张飞、诸葛亮、赵云水军一路破关擒将,是主力否?刘备向荆州求援,诸葛亮难道带弱旅相助?又敢问诸葛亮这支水军是荆州水军还是益州水军?从涪城打到成都,从夏侯渊到打退曹操,你跟我说刘备手上的部队不是身经百战?水军是一直泡在水里的吗?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

刘备军能够水陆并进作战否?

“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刘备的水军能够击败吴军否?

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基本史料写得如此明白,还有人发明刘备没水军,刘备水军不能打这样说法。张飞死了,张飞的精锐可以交给吴班、黄权,怎么就等于没水军了。你是黑刘备统领荆州兵十数年连水战都不会打?还是黑刘备不知兵,连战前分析都不懂,没水军就无脑强攻?

刘备明明是被阻击在夹江两处重地不能进,陆军不能前进,水军自然也没法孤军前进,这不代表刘备水军没战斗力,更别提个别回答是说刘备没有水军。

上次有个法佬却说刘备水军战斗力极强,基本把陆逊按着打。这边你们观点是刘备水军极劣势,你为什么不去找那个法佬打一架?

user avatar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接不暇,可以各个击破。

兵至夷陵被阻,只需留黄权率万人与陆逊对峙,先主自率主力,翻山越岭进入荆南地区。

深入敌方腹地,自然没有粮道可言。怎么因粮于敌呢?铁木真、努尔哈赤、皇太极表示这个我熟啊!但我们是大汉王师,不能跟这些屠夫刽子手学,抢老百姓是不可能的。

咱不刮穷鬼的钱,谁有钱刮谁的。所以先主不要把自己当成皇帝,要把自己当成义军首领,当成闯王李自成,天王洪秀全。

汉末魏晋时期正是世家大族猖獗之时,真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好时候,但是这个时代时机还不到,不能一股脑打掉所有土豪。科举制成熟之前,绝大部分人才都出自世家大族,真要无差别打所有土豪,别说益州家里的土豪都要造反,先主会变成王莽第二,就算真的武德充沛全打掉了,季汉瞬间就会变成黄巾军水平,集团内全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国家还怎么治理呢?

所以打土豪也得巧立名目。进入湖南以后,把占领区内的土豪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乐善好施的好土豪,一部分是鱼肉百姓的坏土豪,坏的全杀了,钱粮充公,田地分给百姓。

剩下好的土豪,再问问他们是心向季汉还是心向东吴?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我觉得不太可能有憨憨说自己心向东吴,可你心向季汉不能光靠嘴说啊,这是季汉新发行的国债,凭你的身价,怎么也得买个三十万两的才配的上你的气质吧?买了这国债,你儿子就可以随军当官了,别以为这是卖官鬻爵,那是汉灵帝那蠢货干的事,皇叔对他叹息痛恨,才不干这事。等皇叔打下建业,拿孙权国库连本带利全还给你,你不光一点银子不损还有利息,儿子还捞到了官,绝对稳赚不赔~~~

啥?你不想买?你连季汉的国债都不买,还敢说自己心向季汉?我看你是通吴的奸细,来人呐,拉出去砍了,家产充公,田地分了!(家中有亲属在季汉当官的,可以不用买国债。)

此法不在于榨土豪多少钱,而是要把他们绑上季汉的战车,省的皇叔前脚刚走,后脚他们就去给吴军报信。

把占领区内土豪的成分判定好了以后就可以开杀了,杀之前开诉苦大会,让百姓指认他们的罪恶再杀,拉拢民心,以此作为招兵买马的根据。参军即可分到地,一户人家参军的人越多,分到的地就越多。同时告诉他们,只有帮皇叔打赢东吴,地才是自己的,皇叔如果败了,大家的地立马就会被东吴和土豪们收回去,百姓们自己看着办吧。

加入军功制度,每杀一个吴军,拿人头换多少亩地。原荆州籍贯的吴军也有效,起义反正过来就分地,杀了吴军再反正,分的地更多。东吴在荆州的统治此时并不稳固,先主大驾一到,加上物质诱惑,相信反正的荆州吴军不会在少数。

做好统战工作,把以沙摩柯为首的湖南西部的少数民族同胞也联合起来,提前组建无当飞军。长江以南多是山林,这些擅长山地战的特种兵会有大用处。

不知道夷陵的吴军还能不能忍住不动弹?他这么能忍,皇叔就把湘江两岸从北到南先犁一遍,把荆南赤化。吴军来追,就离开了夷陵的乌龟壳,可以运用围点打援的手法将其消灭。

如此一来,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从汉军硬啃吴军在夷陵的硬寨,变成吴军跟在汉军屁股后面吃土,皇叔走到哪,吴军就要追到哪,吴军一追,汉军就在半路灭了他们。

拿着土豪们的钱粮招兵买马,拿着东吴的地盘分发百姓,空手套白狼。把东吴在荆南的后方掏空掏空的同时,派小部宣传部队去江西江东民间宣传,编起歌谣传唱,像什么“吃他娘,喝他娘,皇叔来了不纳粮。”“贼做官,官做贼,东吴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西蜀快有新君出。”

再派人去山越同胞的聚居区,向他们宣传东吴如何掳掠山越人口当奴隶,让沙摩柯也派几个人去当代表,告诉他们无当飞军的编制,让山越人民知道,只有跟着刘皇叔,才能成功推翻邪恶的东吴政权。跟着刘皇叔,不仅能解救那些被抓去当奴隶的同胞,还能吃上无当飞军的皇粮,待遇杠杠的。

此举核心内容不在于游击,而是在于发动群众。想想侯景之乱,别说皇叔这种素来得民心的仁君,就算是侯景这样名声臭大街的军阀,只要他打出解放奴隶的大旗,从寿阳起兵时的八百人,到了金陵城下就变成了十万大军。得到百姓支持以后,滚雪球的速度超乎你的想象!

最后,不要忘了经典的离间计

自古以来,两军对峙不下,便是离间计出场的好时候。从田单乐毅,到王翦李牧,再到曹操马韩,无不是用离间计破局。

想当初在京口,先主能说出周瑜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恐不久于人下的话,多么不露痕迹的离间。临到老来反而把离间计忘到脑后去了,陆逊可是比周瑜更适合离间的对象啊。

当年孙策攻杀庐江太守陆康,陆逊与孙氏有血仇,派人去江陵、武昌、建业等大城市散布谣言,说陆逊因为记恨陆康死于孙氏,所以故意不出战,懈怠士气。刘备进入荆南也是他故意放行,要借刘备之手诛杀孙氏报仇。

如此一来,就算孙权不是崇祯,不杀陆逊,也可以大大降低陆逊的威望,使他无法随心指挥吴军将士,再用诱敌之策,陆逊就算想坚守不战,吴军将士也不会再听他的话。我们想各个击破吴军,会事半功倍。

把荆南全境收复以后,经过招兵扩编,五万部队少说也能扩张到二十万。为了避免东吴水军的优势,发挥汉军山地战的特长,我们不走长江沿线,从湖南东部攻入江西。如此一来,不仅扬长避短,而且舍弃了与魏国接壤的江北地区,就避免了被魏吴夹击的窘境。

接下来就是如法炮制,把在荆南干的事在江西再来一遍。汉军捷报传到北方,曹丕不可能还坐得住,必然三路伐吴来抢胜利果实,而孙权是吴三桂前世,他大概率会引狼入室,借魏国的手来打击季汉,但皇叔已经提前在两江地区播撒民心的火种,是跟着皇叔打土豪分田地,还是给大魏当屯田农奴,种出的粮食大魏收走一大半,相信百姓内心是雪亮的。

插一个番外,孙权是吴三桂前世的证据:

江东三吴地区多世家大族,这些人肯定是非常惧怕皇叔到来,他们会和孙权一起引狼入室,但江东地区隔了长江,魏国鞭长莫及,他们的抵抗会增加一些难度,但相信最终无法抵抗民心的大势。

如果东吴驻守江北的将士愿意投奔季汉的话,双方一起合作击退魏军后,季汉可以接收东吴所有地盘,如果他们倒向魏国,那东吴的地盘会被两家瓜分,江北归魏,江南归汉。

几十万大军挺进江南,兵临建业的时候,别忘了叫上关兴张苞几个大侄子,把自孙十万以下所有参与袭击荆州的人千刀万剐,剐下来的肉当场烤了吃。再把吕蒙挖坟鞭尸,挫骨扬灰,骨灰兑水,一起干杯。

经过这一吃一喝,云长、益德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相信皇叔的心情也会好很多,寿命延续个十几年没问题,等把东吴地盘整合消化好了,北伐可选路线就多得很了,胜算也会增加不少。就算将来北伐还是失败,起码仇已经报了,自古没有不灭的朝代,向天下人昭示大义,背刺的小人绝不会有好下场,以后那些喜欢给朋友捅刀子的小人,做坏事之前都要重新掂量掂量,弘扬了正道之光,就是这场战争的意义!

user avatar

各种分析各种扯,这样的问题其本质上就是个“穿越”类的问题。自己开了上帝视角,然后假设陆逊还是那个静态的陆逊,紧接着开始各种复盘测试。说实话,以这种方式解读历史,我只能说愚蠢至极。

战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的战术在变,陆逊作为一代名将难道不会变?作为一代名将,如果连起起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做不到,那是不可想象的。

夷陵之战时期的刘备,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炉火纯青,各种能力都已经处于人生的巅峰期了。即便如此还是败给了陆逊,这不仅仅是主帅能力的差距,更是蜀汉综合国力与东吴的差距。某些好事者以为自己开了上帝视角就能击败陆逊,在下以为实属不自量力的嘴炮。。。

user avatar

无解。

荆楚丢失不单单是丢掉了二爷和荆楚数万精兵。还丢失了蜀汉的水师军团。外加上庸方向的刘封孟达集团。因此刘备只能走秭归夷陵。

本来蜀汉的水师就弱于东吴。现在连船都没几条那什么打?晋灭吴靠的也是在上游建立的水师。曹操在赤壁也是有原来刘表经验多年的水师为核心的。

刘备没有水师意味被堵住就动弹不了。必须正面突破。绕路迂回多滩头袭扰等战术一概用不了。反之陆逊可以。这也是刘备被击败后各个营地哪里都有。回不去蜀地死战的,被隔绝降魏的。整个营地因为河流隔绝,四分五裂,而之所以这样放置营地就是防止陆逊水师来回骚扰。

因此刘备虽然总兵力高于陆逊,但是在战场局部上陆逊其实高于刘备的。也就变成水师完全打不了,陆军也被压制。

刘备要想打赢陆逊,只能在盘外。

一,曹魏伐吴。迫使陆逊回师,双方和谈。

二,荆楚豪强自发的站在蜀汉政权下,也就是说趁东吴在夷陵和刘备对垒之际,自发打起蜀汉大旗,驱逐东吴士官军队。然后和刘备东西对进。

否则无解。刘备打的是一场必败之战。

当然了,还一个胜利方法。陆逊没有上位,孙权亲帅十万大军迎击刘备。

user avatar

陆逊坚守不战,刘备就择地建立关卡,拦江设置铁索,上游设置火船,做持久计。

将主力撤出,而后勾连山蛮,形成对孙吴的持续骚扰。

以上就是为了做出持久战的姿态。

做出持久战的姿态以后,再然后直接两路走曹魏襄阳近郊,一路负责直接突进,绕过陆逊防线。一路负责断后,推迟曹军攻击的时间,拖延曹军袭击的速度。

然后这两路最终要回头。主战场设在江夏附近。最终目的是打开夷陵局面。这作为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第二阶段再考虑是江夏附近再次决战还是东下还是北上。或者干脆没有第二阶段,停留在控制夷陵的有利形势,保持战略优势。

同时上游组织大规模水军东下。不求战胜,只求源源不断持续进入荆江,形成对北岸蜀军主力的有效保障。并且最终将北岸蜀军南撤。

北岸大部分地方只是经过,只求战役过程中保持控制,不谋求战役结束时的全面控制。当然必要的部分还是要控制的。

调动调动就行了。把曹魏和孙吴都撩起来。

你自己知道自己的调动有问题,就应该激励全军做殊死一搏。同时避免问题真的成灾难,自己还要在关键点上钉那么一两个钉子,必要时做支撑,争取必要时间。

你自己打得四平八稳的,万无一失,那就谁也调动不起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让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击败陆逊,这可真是一场关于智慧、勇气和一点点运气的博弈。单凭一股子血勇,肯定是行不通的,毕竟陆逊那可是少年得志,稳扎稳打的老手。要破陆逊,刘备这边得来点“不一样”的。首先,战略上的根本转变是必不可少的。刘备当时一股脑儿地把所有部队都压上去,搞的是“连营”。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把军.............
  • 回答
    很多人对夷陵之战的损失数字存在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刘备只损失了五万左右的军队,然后就此一蹶不振了。这个数字其实是经过简化的,而且更关键的是,夷陵之战的失败对蜀汉的影响,绝不仅仅是那几十万士兵的性命,而是多方面、深层次的重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夷陵之战蜀汉的损失远不止五万。虽然具体的数字在史料记载.............
  • 回答
    夷陵之战,刘备未听取黄权的建议,最终导致惨败,这是一个历史上颇具争议且令人扼腕的事件。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一、 黄权的建议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黄权的建议是什么。根据《三国志·蜀书·黄权传》和相关史料的记载,黄权在刘备决定东征孙权时,曾提出了两点关键的建议:1. .............
  • 回答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惨败,而这场惨败背后,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原因便是他所率领的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将领,似乎普遍存在水平和资历偏低的情况。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刘备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会排出这样一套阵容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当时的具体情.............
  • 回答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疑惑,甚至是大书特书的问题。毕竟,诸葛亮是刘备最倚重的谋士,是蜀汉的丞相,是“国之栋梁”。在他精心谋划下,蜀汉才得以三分天下,诸葛亮在内政、外交、军事方面的才能都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在如此关键的战役中,刘备却选择将他留在了后方呢?这其中,原因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历史假设。要回答“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被东吴俘虏,东吴会杀他吗?”,我们需要从当时东吴的主要决策者孙权的角度,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来分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孙权并非一个鲁莽之人。他能坐稳江东之主的位置,并且与曹魏、蜀汉分庭抗礼数十年,绝非等闲之辈。在.............
  • 回答
    问“若法正在,夷陵之战刘备能不能赢”,这其实是在问一个关于历史假设的很有趣的问题。虽然我们无法穿越回过去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基于史实和当时的客观条件,来推演一下如果诸葛亮当时真的在刘备身边,夷陵之战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夷陵之战是刘备一生中非常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
  • 回答
    夷陵之战,刘备失利的关键在于其用兵之失,战略之偏。陆逊年轻有为,善于用兵,以逸待劳,火烧连营七百里,一举击溃蜀汉大军。若刘备能调整策略,避开陆逊锋芒,荆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兵力部署与战略定位的失误:刘备此战的战略意图是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然而,他的兵力部署却存在严重问题。他以蜀汉最精锐的部队主.............
  • 回答
    要论孙权合肥之战和刘备夷陵之战,哪个输得更惨,这得从几个层面细细道来。两者都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战役,都以失败告终,但其影响、损失以及后续的战略意义,却有着微妙的差异。孙权合肥之战: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孙权多次攻打合肥,但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能体现“惨”的,往往指的是215年孙权亲率大军攻打合肥,以及2.............
  • 回答
    夷陵之战,一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悲壮战役,它不仅仅是三国时期三国鼎立局面的一次重大转折,更是刘备这位传奇人物军事生涯中一个充满争议的句号。谈及夷陵之战是否体现了刘备的军事水平,答案绝非简单的一句“是”或“否”,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刘备身上复杂而矛盾的特质,以及他人生最后阶段的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沉重代.............
  • 回答
    夷陵之战,那真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决定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刘备在那场火海中没有落败,而是获得了绝对的胜利,那三国鼎立的格局,乃至整个天下的归属,恐怕都会被彻底改写。完胜夷陵,蜀汉的战略优势将极大巩固:首先,我们得明确,“完胜”意味着什么。不是小打小闹的击溃,而是彻底歼灭吴军主力,甚至可能俘虏孙权或其重要将.............
  • 回答
    要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那可不是一时兴起,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有家国情仇,有战略考量,更有个人情绪在作祟。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让你听个明白。一、失去关羽,怒火中烧的复仇之心这绝对是导火索,也是最直接、最能激起大家共鸣的理由。关羽那可是刘备的“生死之交”,桃园结义,情同手足,一路走来,为刘备出生入死,立.............
  • 回答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全歼陆逊,这个假设性的情景,无疑会彻底改变三国历史的走向。它不仅仅是蜀汉政权一次命运的转折,更是牵动整个天下格局,影响魏、吴两国未来战略的关键。一、 蜀汉的短期辉煌与战略收缩首先,如果刘备在夷陵大获全胜,并且陆逊及其麾下精锐部队被全歼,那么蜀汉将迎来短暂但辉煌的喘息之机。 士气空.............
  • 回答
    刘备若是想避免夷陵之战的惨败,那就得从头审视,从战略到战术,再到用人,甚至心态上,都得做一番彻底的调整。这不是简单的几个小改动就能扭转乾坤的事,而是一场涉及整个伐吴战役的全局性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刘备选择伐吴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争议。他的好友关羽被杀,义子刘禅被俘,这种国仇家恨,加上东吴“背盟”在先.............
  • 回答
    要理解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和孙权在夷陵之战和二宫之争的批评力度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夷陵之战的过失与二宫之争的过失的“性质”和“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看,刘备在夷陵之战的过失可能更直接、更致命,但陈寿的批评更多地聚焦于行为的“性质”、“责任”以及对“.............
  • 回答
    夷陵之战是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虽然从战役结果上看,陆逊指挥的东吴军队取得了胜利,但许多人却更喜欢刘备。这种喜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刘备个人品格的欣赏,也有对蜀汉政权理想的认同,还有对战役本身不同角度的解读。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对刘备个人品格的欣赏与同情: 仁义之名.............
  • 回答
    夷陵之战,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战役,围绕着它的讨论,从来就不止于军事策略的得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它触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情”与“理”的永恒冲突。很多人之所以极力强调夷陵之战是“为兄弟报仇”,而难以接受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理性谋划,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看。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三国时期战略选择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在看待历史事件时常常会带有的“马后炮”和视角偏差。简单来说,批判东吴夺荆州是因为“不计后果”和“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的失衡”,而批判刘备夷陵之战则是因为“战略失误”和“对自身实力判断的偏差”。两者看似都与“大局”有关,但其核心问题和引发的后果是不同的。我.............
  • 回答
    夷陵之战曹丕没有采纳刘晔的建议,转而采取了魏延的北伐之策,这一决策究竟是深谋远虑还是战略失误,至今仍是许多人争论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当时的背景、各方势力的考量,以及曹丕当时所处的困境,都掰开了揉碎了说。刘晔的建议:双管齐下,一劳永逸?刘晔是曹魏阵营中一个相当有见地的谋士。在夷陵之战的背景.............
  • 回答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一次极其惨烈的战役,它不仅深刻影响了蜀汉和东吴的国力,也为曹魏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场蜀吴两败俱伤的对峙中,当时的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的父亲,但曹丕在夷陵之战时是皇帝)却显得异常沉寂,未曾抓住机会对蜀汉或东吴施加压力。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