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去年给基友讲夷陵之战的时候,我讲道:刘备方面兵力没有明确记载,一般认为是五万人左右。而陆逊兵力可以确定是五万人
基友吓了一跳:才这么点?
三国演义里有几个经典的数字梗,其中一个是蜀国的复制人技术非常发达。在夷陵之战刘备出动了七十五万,几乎全军覆没。然后没过几年,诸葛亮征孟获又出动了五十万人,两者几乎没有重叠,加起来就是一百多万人,已经超过了蜀汉投降时的总人口94万人……
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或者衍生产品后,再看三国志及衍生分析成果里实际的数字就会产生“就这”的感觉。实际上五万军人在平地上扎好营寨真的就要散开方圆上百里。
对于蜀汉政权而言,本就只有一州之大,连年战争也是消耗巨大,总人口不过百万上下。而出动了五万人,被斩获过万,伤兵怎么也得是这数字的两三倍,那么除了黄权那边之外伤亡基本是扩散到全军的级别。三四万的死伤,放在一百万人里,那基本是每五户人家里就有一家的人经历过夷陵的伤痛,几乎每个人都有夷陵之战受伤或战死的亲友,放在今天是可以考虑年年鸣笛的大事件(但是考虑到跟东吴的关系,肯定还得淡化)
但是夷陵之战的损失其实要比单纯的数字概念要大的多,因为这里包含了相当数量的老兵,不少部队的历史可能是可以上溯到徐州那边,新野那边的老部队,是由百战老兵一路传承下来的,在汉中拼过命的精锐部队。而夷陵之战,(向)宠营特完,这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说向宠没怎么经历大战,安然撤退了。但我个人怀疑这话的意思是除了向宠营之外,南岸其他营的建制全崩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整个军队就几乎要从头再建一遍了。
同时,老兵的建设也不只是人,还有配套的设备,有大量的军粮,器械,甲胄,扎营用的帆布,木料,战鼓等等,都不是凭空蹦出来的,都是一点点生产并装备的,光是记账和配发过程都能累死人。你打赢了,只需要补充损耗的部分。你被打崩了,这些就全没了,等到重建军队的时候,这种东西通通要从头生产一遍。
最最恐怖的是,刘备这次是计划把吴属荆州全拿回来的,军队班子里有大量的高级将领和高级文官。被一把火烧死了七七八八,连马良这种重臣都战死了,另外还有一大片优质文官跟着黄权投了魏,封侯的不计其数。其他战死将领虽然几乎都没有记载,但是个个职位都不低。其中有个叫张南的,他有一定可能性是原本曹操手下的将领张南(因为曹操手下那个张南神秘失踪了,时间对得上,而且蜀张南职位很高,应该是领军很久了,有可能是带部曲投了刘备所以有这个地位)。这些人不可能是夷陵之前从大头兵里提上来的,必然是刘备漫长的军事生涯中提拔的优质军官,然而由于夷陵的惨败,他们带着自己的列传永远消失在了长河之中。
想象一下刘备给诸葛亮托孤的时候是什么个状态吧(以下全为艺术渲染,内容十分扯淡,领会精神即可)。
刘备问诸葛亮,朕快不行了,刘禅交给你,我们当年共同发誓,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还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吗?
诸葛亮说,夷陵之战损失实在巨大,要补充的兵源物资太多了,短时间内断不可能恢复,只能先以小沛营为主,新野营为辅,另选……
刘备:这俩营的番号已经没了
诸葛亮:那只有以葭萌营为基础……
刘备:老兵序列除了向宠营之外都没有了。
诸葛亮:……向宠果然本性淑均,晓畅军事啊
刘备:向宠颇有能
诸葛亮:那么只有从头编练精兵了,当以马良主政,冯习张南主军,欲复其军势只需……
刘备:三人无一生还
诸葛亮:天杀的……l……天杀的……陆逊!
刘备:皆朕之过,皆朕之过也!孔明,朕将刘禅寄托于你,能复大汉江山否?
诸葛亮:臣……臣唯有……
刘备: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谓刘备托孤时埋伏刀斧手这说法是有多可笑?夷陵之战前,刘备连失荆州,上庸,关羽麾下几万精兵也是损失殆尽,然后夷陵一把梭哈输了个精光,老兵死伤惨重,可能大量成建制崩溃,物资除了烧掉的全成了吴军的战利品,高级军官大量战死,高级官员或战死或投魏,益州已经是一个烂出天际的烂摊子。但是兴复汉室的口号还得喊,跟曹魏的关系永远不可能缓和,必须你死我活,这个益州除了诸葛亮谁乐意接?但是诸葛亮真就接下来了,后来还给司马懿打得畏蜀如虎,这是何等的强大啊
平型关战斗结束后,林总在听说阻击部队损失后大为痛心,大有不值之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老兵都是经历过长征的百战之兵,说玄幻一点子弹都躲着走,对于军队构造意义不言而喻。在后期敌后根据地创建中,也正是这一波老兵手把手教出了一支又一支革命武装,即使在装备不足只能拿冷兵器凑数时,也能根据自身情况而选择最可靠的斗争方式,这就是老兵的作用。
夷陵之战后,损失的不仅仅是战兵,还有刘备集团文物官员的迅速陨落,依靠流官对抗益州士族是诸葛亮干了一辈子的事,如果夷陵之战的损失没有那么大,局面会好很多,还有荆州的丢失导致季汉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前进基地,基本盘只剩益州,天生就是个割据政权的基本盘。综上,夷陵之败几乎打断了季汉的脊梁骨,三魂七魄也散了一半,诸葛亮花了快十年才勉强收拾了残局,在这里不得不夸一下孙十万,一己之力断了曹刘两家的天下一统之梦,实属带聪明
分割线———————————————————
我发现很多人都特别支持十万啊,我其实也没觉得他多差劲,只是他拉垮的地方过于拉垮导致他的闪光点就没有那么突出了。其实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过去人们对他的评价其实不算低,但是在刘备曹操两位同时代的人物之下,除去传统价值观里对于统一渴望,对于偏安鄙夷以外,还有就是孙权的形象似乎是往胸无大志上靠的,这在传统价值观里是不受待见的。但是呢,能做到把父辈基业守住,甚至有所开拓,在古往今来的二代里面并不多见,毕竟不是谁都能像刘备一样白手起家,人们总喜欢英雄,但是更多时候练普通人也做不好,北社会毒打以后,发现躺平也不是那么容易了,孙权在那个时代相对来说就是“躺平”的那一位,比同时代所有大佬的结局都要好,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变革,进而带来对历史重现审视的角度吧
这五万,是精英部队。是刘备一路以来兜兜转转,积攒出的老家底。
新募的兵,身材高大,健康强壮,服从指挥,遵守纪律。
可是他不懂洗脚的重要性,不懂得该喝什么样的水,不懂夜里该躺在军帐里的什么地方才安全,也不懂面对骑兵时不能转身而逃,更不懂战场的残酷,真到打仗时,一个个都腿软,不临阵脱逃已经是最大的训练成果。短兵相接,他们有时胡乱挥刀砍掉了敌人的脑袋,反而能把自己恶心得原地呕吐。
黄巾军几乎是一群老百姓cos出的部队,经常几万十几万地被团灭,原因何在?种了一辈子地的人,你叫他去打仗?你怎么不让他去竞选美国总统?
自夷陵之战后,蜀汉的步兵都新选自巴蜀之地,士卒战斗力很差,导致诸葛亮都无法发挥自己的全部军事实力。
人就是人,经验就是经验,军事家除了少数的天才,都是要经过大小战斗磨砺而出的,士卒当然也是一样。新募之兵,不堪一用。总有人好奇,为什么封建王朝无法不停地爆兵,反正壮丁足够,当然应该产出无穷无尽的部队,但他们最后会发现,能打硬仗的永远只是那几支有名号的部队。
李云龙手下必须得有张大彪,张大彪手下一定还有张小彪,张小彪手下一定还有张微彪,张微彪手下一定还有张不彪。张大彪张小彪张微彪张不彪全阵亡了,你给李云龙几个师,他也不敢打太原。
更何况蜀国人口本就不够,可以直言,这5万人的损失已经到了灭国的地步。
军改前陆军兵力170万,加上武警接近300万。
野战部队却不到百万。
比如蜀汉不算民夫有十万大军。扣除各地驻军,以及后勤部队,还有多少野战部队?
打完之后几乎没有机动部队,敌人入侵,都只能让边军硬抗而无机动部队支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