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侵华一直不道歉,我们该原谅日本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现实政治的复杂交织,回答起来绝非易事。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道歉问题,以及我们是否应该原谅,这是一个在两国国民,乃至在历史学界、政界都有着持续讨论和深刻分歧的议题。要详尽地探讨它,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

首先,我们必须直面历史。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无数生命在战火中消逝,无数家园被毁,民族尊严遭受践踏。这段历史的惨痛程度,对中国而言,是刻骨铭心的民族伤痛。而日本政府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对于其战争罪行,尤其是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其“道歉”的态度和表述,一直被许多中国人认为是不够真诚、不够彻底的。

具体来说,为什么会有“不道歉”的说法?这其中包含了几层意思:

官方层面的道歉性质与频率: 日本历届首相和政府确实有过一些关于“反省”、“痛悼”、“道歉”的表述。但中国人普遍认为,这些表述往往含糊其辞,或者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下出现反复和矛盾。例如,有时会强调“过去殖民统治和侵略”,有时又会回避“侵略”二字,更多使用“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痛苦’”,而不是直接承认侵略的事实和责任。这种模糊的表述,让许多中国民众觉得日本并未真正直面战争的性质和后果,没有承担起应有的道德和历史责任。
“道歉”与“行动”的脱节: 许多人认为,真正的道歉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比如,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对侵华历史的否认、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都被视为对历史受害者的侮辱,是对道歉精神的公然挑战。靖国神社供奉着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的战争罪犯,这是日本政府与右翼势力在历史观上界限不清的明显表现,也让中国民众质疑其道歉的诚意。
对战争责任的认识不清: 对于战争的责任主体,日本国内存在不同声音。虽然有反思战争、追求和平的和平主义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右翼分子,仍然试图淡化、美化甚至否认侵略历史。这种历史认识上的差异,使得日本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的历史问题时,总是显得顾此失彼,难以形成一个统一、清晰且能被受害者接受的官方立场。

那么,面对这样的历史和现状,我们“该不该原谅”?这本身就是一个涉及情感、理智、以及我们如何定义“原谅”的复杂问题。

情感上的难以释怀: 对于经历过战争或亲历了战争创伤的家庭来说,历史的伤痕是极其沉重的。十四年的战乱,不仅仅是数字和事件,而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和个人的苦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立刻、无条件地“原谅”,是对他们情感的极大忽视。历史的记忆,尤其是痛苦的记忆,会代代相传,影响着后人的民族认同和情感认知。
原谅的条件是什么? 原谅,通常建立在承认错误、表达歉意、承担责任,并且不再重犯的基础上。如果日本政府和民众能够真正、深刻地认识到侵略战争的错误性,真诚地向中国人民道歉,并以实际行动(如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巩固和平的理念,那么“原谅”的可能性才会增加。但目前来看,很多人认为这些前提条件尚未完全满足。
“不原谅”的意义? 有时候,“不原谅”并非意味着要永远仇恨下去,而是作为一种历史的提醒。它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警惕历史的重演,并以此为基础来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在这种意义上,“不原谅”也可以是一种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
从国家利益和未来发展的角度: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沉浸在过去的仇恨中,也可能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中日两国在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承认历史、要求日本承担责任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两国关系,避免被历史问题过度绑架,以促进地区和平与共同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许多理性的声音提出,我们应该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更务实的态度,让历史问题不至于完全阻碍未来的交流与合作。

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人认为,只要日本不正面、彻底地道歉,就不能原谅;有人则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应该放下包袱,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向未来;还有人则强调,原谅不是遗忘,而是在铭记历史的前提下,寻求一种与历史和解,但又保持警惕的状态。

最终,“原谅”与否,不仅仅是一个单方面的问题,它也涉及到我们自己如何理解和处理这段历史,如何看待我们与日本的关系,以及我们对未来抱着怎样的期许。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需要在历史的沉淀、现实的考量和情感的梳理中,不断地被我们重新审视和回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目前)还不是国籍上的中国人,原谅不原谅的问题,我不能插嘴。我作为日本人在此说明一下日本官方见解和其变迁吧。


首先,作为日本政府,1995年(二战结束50周年)当时的日本社会党政权(左翼)首相村山富市发表了“讲话”(所谓的村山談話),对二战和侵华战争时期日本犯下的无数国家犯罪如此概括、谢罪了。

日本外交部官方网站

  1. 先の大戦における行いに対する、痛切な反省と共に、心からのお詫びの気持ちは、戦後の歴代内閣が、一貫して持ち続けてきたものです。そうした気持ちが、戦後50年に当たり、村山談話で表明され、さらに、戦後60年を機に出された小泉談話においても、その反省とお詫びの気持ちは、引き継がれてきました。
  2. こうした歴代内閣が表明した反省とお詫びの気持ちを、揺るぎないものとして、引き継いでいきます。そのことを、2015年8月14日の内閣総理大臣談話の中で明確にしました。
  3. 他方、戦争とは何ら関わりのない、将来の世代が、謝罪を続けねばならないような状況を作ってはなりません。これは、今を生きる、現在の世代の責任であると考えています。

(能看懂的人看懂就好,我不翻译了。)

2005年当时的小泉(犬)纯一郎政权(美国走狗)也基本上继承了这个见解,但这不是真心话,他们右翼政权由于国际社会的情况只好接受的。

然后,第3是安倍晋三政权(TMD)的见解,我对此无言以对。


其次,1972年当时的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了北京,会见毛主席,跟周恩来总理进行谈判,最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聯合聲明。以后日本政府接受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中国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可以说,这个时候日本官方已经正式谢罪了一次。


田中角荣演讲中表明谢意(所谓的“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た”,田中裕之已经指出这句话难以翻译成中文),中方放弃了作为国家的赔偿金请求权,日方替代之给中国开始提高ODA(政府开发援助)。但田中太亲华了吧,之后发生了洛克希德事件,田中角荣下台、下狱了。



第三,主要问题是构成现今日本政府的很多日本右翼政客(执政党自民党政府)当中有很多历史修正主义者,不,更正确地说,他们几乎都是一批可恶的历史修正主义分子,他们组织了宗教右翼团体日本会议(你们如果感兴趣,就搜索一下,他们有官方网站,内容不言而知。)这是日本政界的主流。

TMD安倍晋三是代表他们的政客,也是伪满洲国元高级官吏、制定安保法的岸信介外孙,是天皇家的亲戚,来自长州(现山口县)的,就是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社会控制阶层,可恶的历史修正主义分子。


TM安倍拉肚子抛弃了作为国家领导的职务后,稍微回复就动不动在这种极右杂志上经常投稿垃圾文章了。


所以,田中整理一下,由于日本友善、友好人士的努力,日本人一直以来为了中日友好奋斗,但每次右翼势力翻盘都没有意思了,日本二战以后皇权势力残存,和美国合作作为美国政府的走狗服务,它们日本国家控制层依靠美国庇荫统治日本社会,不断地试图让日本社会右翼化、恢复二战以前的国家体制。在这种情况下田中角荣首相那样为中日友好奉献的政治家总是吃亏,不能当成日本政界主流。

现在中美敌对中日本政府越来越像美国走狗了,由此发生你们中国人眼中“日本人一直没有道歉”。

以上,田中见解。


———————(补充)————————

问:为什么日本右翼政客喜欢参拜靖国神社拜鬼呢?

答:因为靖国神社是所谓的“国家神道”的中心,国家神道才是日本帝国国家体制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它们希望早日恢复“大日本帝国”的右翼分子喜欢去参拜。

何谓国家神道?就是以天皇为至尊存在的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其起源于水户学和日本国学。水户学是明末清初的时候,明太祖后裔朱舜水等大儒很多避难到日本,在水户(现今千叶县)德川家保护下发达的一种日本朱子学封建思想(德川家本宗以外还有御三家,就是水户德川、尾张德川、纪州德川,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中汉学最盛昌的时代,然而水户学刺激了长州和萨摩反幕府势力,导致了明治维新真是历史諧謔)。(日本)国学是江户时代的日本学者本居宣長(もとおり・のりなが)创始的、以日本古代神话为中心的大和民族主义思想。他原来是古典考证学家,研究古事记(日本神话),反感了儒家思想和中华正统,主张日本才是以天皇为中心的一个神国,中华是假的,天照大神后裔的天皇家应该成为天下万国真主云云的废话。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帝国基本上按照此两种思想混合为国教成功地洗脑无知愚民,发动了对外侵略战争好多次。


问:日本政府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事实吗?

答: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与南京大屠杀的官方见解如下。



問6 「南京事件」に対して、日本政府はどのように考えていますか。


日本政府としては、日本軍の南京入城(1937年)後、非戦闘員の殺害や略奪行為等があったことは否定できないと考えています。しかしながら、被害者の具体的な人数については諸説あり、政府としてどれが正しい数かを認定することは困難であると考えています。

先の大戦における行いに対する、痛切な反省と共に、心からのお詫びの気持ちは、戦後の歴代内閣が、一貫して持ち続けてきたものです。そうした気持ちが、戦後50年に当たり、村山談話で表明され、さらに、戦後60年を機に出された小泉談話においても、そのお詫びの気持ちは、引き継がれてきました。

こうした歴代内閣が表明した気持ちを、揺るぎないものとして、引き継いでいきます。そのことを、2015年8月14日の内閣総理大臣談話の中で明確にしました。


简单的说,日本官方见解:“我们要承认南京大屠杀确实是历史事实,但关于实际上的牺牲者人数什么的,现在的我们无法得知,因为已经没有相关资料了。”

日本民间历史学者对此问题可以分类三种:

否认派(まぼろし派,藤岡信勝等,现在日本社会上的主流)

中间派(秦邦彦等,比较客观研究历史,田中也看了秦著作,他们最倒霉,因为从左右双方挨骂、受攻击,关于牺牲者人数大概计算了几万人)

左翼派(笠原十九司等,在日本历史学研究者中主张牺牲者人数最多的学派,他们说20万人以上牺牲,现在日本国内几乎没有人支持他们)

最主要的是,昭和天皇裕仁亲生弟弟三笠宫也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他当时作为高级军官在上海方面从事军务,亲眼看到了日军种种滔天罪行,都认罪了,他说这些野兽行为并不是日本人应该做到的,余作为日本人非常丢脸云云。

我们日本人都要认真直视历史事实,以史为鉴,多要反省一下自己国家过去历史。绝对不能否认历史事实。我们要坚持反对安倍右翼势力。

user avatar

日本侵略者没有杀死我的家人,没有强暴我认识的妇女,没有拿刺刀挑死我的孩子,过去苦难中的人民所经历的绝望我感受不到。所以我没资格替过去的人们原谅日本人。

日本必须道歉,诚心悔过,一边道歉一边拜靖国神社、一边继续洗脑教育这不叫道歉,这叫糊弄。他们道歉,我们绝对不能原谅,因为现在的我们没资格原谅。我们不是受害者,但我们是受害者的后代。

中日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日本诚心悔过,中国不原谅但是持有合作态度,双方就这么发展下去。

但是日本人没有。不要以为中国让日本悔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强大之后扫平过去耻辱的那种心态,当实力有过绝对的优势时,弱者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可爱。道歉是为了给一个不仇恨你的理由,五百年来中国两次遭日本侵略,一次是大明,一次是19~20世纪。当第三次失智挑衅中国后,本着事不过三的原则,日本恐怕会亡国灭种。诚心悔过,放弃战争,将来还有一条活路。否则,日后一旦有契机,轻则精神阉割焚书坑儒,重则亡国灭种斩草除根。

我极力反对亡国灭种屠杀主义,支持精神阉割。一个邻国,侵略一次正常,两次异常,三次必须从根拔掉。

我们纪念那个抗日战争,六分仇日四分自省。国弱被人欺,当弱小的时候,全世界都能骑在头上拉屎。只有不断自强,才能屹立不倒。

现在很多人心里都极度期盼,期盼日本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甚至日本右蛆的一点点无知的挑衅都能让人心潮澎湃:莫非屠光小日本的机会就在今天?这是对自身实力绝对的自信,因为网友们坚信解放军能吊打令和废物。

让日本道歉,不是讨债者向欠债者要债,而是强者给弱者一条活路。如果他们不珍惜,继续犯贱,那么就请把红旗插在富士山上,对日本进行最为彻底的精神阉割——因为他们的思想就是人类之癌。


————————————分割线

我想有必要类举一类人了,针对他们的思想,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并且今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就能应对了。

这些群体有个言论:祸不及后代,这也是很多人对待日本的依据和言论。

那么我想问一下这位先生:强盗的后代依旧选择了成为强盗,我们应该怎么办?

为什么强盗的后代不和前辈划分界限,以此为耻,反而洗清开脱,为其辩护,传承其思想呢?只有在铁证面前,他们才会为自己开脱罪不及后代,在普通的世界里,他们认为那些战犯都是伟人,并且时刻准备继承他们的事业。

证据很充分,靖国厕所,以及边上的大学,还有大部分日本人网络的仇华言论。

对于诚心悔过、以此为鉴的日本侵略者后代,我们当然不能责罚他,但是不是的,他们根本没有醒悟。

如果犯人的后代没有因为恶心的过去而醒悟,那么新账旧账一起算就是如此的正确和高尚。

日本至今还在为自己是第一个受到核打击的国家而愤愤不平。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受到了核打击,而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受到核打击。原子弹下,万片冤魂。客观的来说,有冤,极冤,但是这个怨不能怪罪投原子弹的人,也不能怪罪制造原子弹的人,怪罪的应该是那些把国民绑在战车上的日本战犯,他们倘若不发动战争,哪里会遭受原子弹之灾?去抢劫的人反而被受害者捅死了,不去怪罪抢劫的人反而怪罪受害者捅人。

广岛和长崎的冤魂,是对军国主义的憎恨和诅咒,是日本军国分子和右翼对本国人民的屠杀和灭绝,这个惨案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一手炮制的。而今天的日本人仍然不知道悔悟,仍然不知道这个教训,继续成为右翼的帮凶,然后你在他们面前说罪不及后代,说的人家都想抽你。

在他们眼里,那不是罪,那是光荣的历史。日本教科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歌颂着日本二战对东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极力反对种族灭绝,因为即使是侵华时期的日本,也诞生出了把一车子弹送给东北反抗军,写信给反抗军让他们用这车子弹狠狠地打法西斯然后自杀的日本共产党伊田助男;也有在醒悟后投入战斗,同中国人民站在统一战线的日籍八路军小林宽澄,更有同中国共产党一起解放全中国,最后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日籍志愿军砂原惠。这些证据足以表明,日本这个民族人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不是基因上就刻画着烧杀抢掠的民族,也是一个普通的民族,他们只不过是被洗脑了,被带歪了,在那个环境下耳渲目染而成为了侵略者。解放他们的思想,扳平他们的错误理论,这才是我们的战斗方法。

希特勒进行种族屠杀,那是因为他真的认为犹太人基因有问题。所以他是法西斯,是人类的癌症。日本人也认为中国人基因有问题,所以进行了大屠杀。

问题是,我们不是法西斯,我们是共产党。

我也同样极力反对日本无罪论。去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看一排排同胞倒下,谁都不会说出日本无罪论,除非是畜生。而且他们还保持着和当年一样的思想,一样的准备。为这样的人开脱和洗白,这已经不是人的范畴了,败类都不至于一个粪坑跳两次。唐朝一次,明朝一次,清朝一次,民国一次,四次教训难道还不够,非得有第五次……不,第五次也不够,哪怕是十次,也有弱智会出来洗清。

反驳种族缺陷论最好的方法就是古巴黑人和日本战后留华儿童。反驳日本无罪论最好的证据就是四次入侵和靖国神社。

同志们,记住我们的敌人不是日本人,而是日本右翼政府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以及所有为日本战犯洗白的狂热民族主义者,以及本国民族败类。

我们的朋友不是同胞,而是同志。

——————————

好,如果你看完上述内容,肯定会有一定的思考,那么我就再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反思抗战,而且这两年这股氛围越来越浓厚。

首先,我虽然支持我党的科学制度,也拒绝人种歧视和屠杀,但是切记千万不要当圣母,战场上所有拿着枪站在你对面的人就不要管他左还是右,无辜还是不无辜了。不要因为抱着明辨好坏人而延误了开枪的时机,好人肯定有,但是好人和敌人并不冲突。

现在的中日之间种族矛盾,其实就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首先必须得理解一点,日本是美国的傀儡,是美国的一张牌,一张恶心中国的牌。这张牌的目的就是为了挑动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美国的集火,也就是高嘲讽目标。

现在的日本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思想意向都是被美国牢牢把控的。记住!切记!日本不受自己的控制!日本不是日本的日本!是美国的日本!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日本所有的侵华派都离奇暴毙,哪怕是安倍晋三,刚上台的时候也是亲中的,后续变成了亲美派。为什么?因为他不亲美,他就死翘翘了。

美国扶持日本,也是为了进行意识形态的战争。为了抵御这一种意识形态,我们被迫选择了一种不妥协的方法,那就是纪念抗战胜利。

我打个比方:朋友之间互相给糖,这叫友谊。仇人把迷魂药裹进糖里,这叫拐骗。那么来自日本的迷魂药是什么呢?

是娱乐!

没错,就是那些日漫,日剧等等。日漫和日剧对于意识形态完整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效果,但是问题在于,中国意识形态完整的人能有几个?

十四亿人啊,哪怕一万人里出一个,那都是不小的数目了。这下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二次元看魔怔了的人,在大是大非上替日本人说话。你看着挺多,实际上很少很少,虽然很少,但是它味浓啊。

为了抵抗这个武器,我们别无他法,只能撕开自己的伤疤,用痛提醒自己,清醒!保持清醒!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二次元屁事多的原因。日本动漫意识输出对咱们越来越不管用,他们干脆开始跳反:从茅野爱衣参拜靖国厕所到荒川弘侮辱教员,目的就是拼命地制造对立面,美国想让日本永远成为恶心中国的一张牌,一个反华的桥头堡。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要全说是老美的责任那也是扯犊子。在中日文化冲突之下,美国人占百分之四十,日本自己的恶心占百分之六十。

日本多恶心我就不举例了,要不然吃不下晚饭,我直接告诉你怎么弄就行了。

对待日本可有以下几条路,都是基于中美是棋手而定的。

1.这盘棋主要玩家是中美两国,日本就是棋子。中国不断发展,美国不断衰落,当美国被迫战略收缩势力退出日本后,你看看岛国人民会不会连夜绣红旗。

2.中美这两个玩家闹掰了,要打,日韩第一时间化成无人之地。

3.日本自己作死,效仿澳大利亚,那么日本经济将彻底崩盘,伴随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抗议。

很明显,一最有可能的。其次,中国必将战胜美国。

这不是空穴来风,且听我解释: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法像对付苏联一样对付中国。

你能看见,美国想方设法对抗中国,却无法停止同中国做交易,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如此数量庞大且拥有如此丰富的消费能力,中国市场最为赚钱。

全球几乎所有国际公司都离不开中国的业务,一旦中国搞砸了,瞬间破产凉凉。

也就是说,经济优势在我一方。且目前没有任何外国企业垄断了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所有一切的一切日化品、生活品、衣物等等,都没有。

当拥有这一优势后,时间就牢牢的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对于中国来说,没有哪家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少你一家全球还有那么多家挤破脑袋想进来;对于企业来说,缺失了中国市场就彻底凉了,会被其他占领中国市场的同行企业瞬间吃掉。

而同志们,西方可全是资本家啊。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西方是被中国带着节奏啊,你不服还不行,有不服的,澳大利亚,你看看澳大利亚现在是个什么鬼样子?

掌握市场后,时间就掌握在我们手上。无与伦比的国企制度让中国几乎不可能出现经济崩溃现象,国家调剂足以应对大部分变革。人民只会越来越富裕,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换而言之,时间的优势在我们手上。

这个时间优势,就是时间越长,我们越强。而且现在中国不可遏制,遏制了你还想不想做生意?

且不说别的,贸易战打了那么久,影响还没猪肉涨价影响大。

时间和西方的命脉都在我们手里,美国唯一打压中国的机会就是散播新冠病毒,这也他妈失败了,反而把自己几十年经营的意识形态输出毁了个一干二净,现在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老美这步棋下的臭到爆表。

明白了吧,除非我们自己作死,否则美国必败。这是不对称的战争啊同志们!澳大利亚想证明老子不靠中国也能吃饭,结果就被美国人含泪增加了出口量。

美国都必败啊,一个小小的日本能掀起什么风浪啊!

等着红旗插上富士山吧,即使我们插不了,我们的后代一定能。

user avatar

这话说的,难道它道歉了我们就可以原谅它?

原谅它是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的事

你有什么资格替人家说原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现实政治的复杂交织,回答起来绝非易事。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道歉问题,以及我们是否应该原谅,这是一个在两国国民,乃至在历史学界、政界都有着持续讨论和深刻分歧的议题。要详尽地探讨它,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必须直面历史。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如果日本侵华成功,其历史走向确实有可能与元清时期有所不同,甚至可能走向被中国文化同化的道路,但具体过程会非常复杂,并且最终结果也难以断定。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日本侵华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完全占领并统治整个中国,还是只占.............
  • 回答
    问得好,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抗日战争中一个很有意思的侧面。确实,在日寇侵华的漫长岁月里,西安这座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城市,似乎在战争的直接炮火中相对“幸运”地躲过了被大规模攻陷的命运。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西安的战略位置。西安,古称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中华文明.............
  • 回答
    19世纪末,日本在一系列改革后国力日渐强盛,而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这使得日本看到了扩张和获取资源的绝佳机会。出于对资源(尤其是煤炭和铁矿石)的渴求,以及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以主导亚洲的野心,日本军国主义抬头,最终选择通过军事手段,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实现其扩张和霸权的目标。.............
  • 回答
    二战前日本国内矛盾的激化,确实是理解其为何一旦停止侵略脚步就可能“自爆”的关键。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个难以回头的局面。将其比喻为“自爆”,形象地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内部存在的深刻危机,以及这种危机如何通过对外侵略来掩盖、转移和暂时缓解,一旦失去侵略这条“输.............
  • 回答
    八国联军侵华,这事儿说起来,很多人会觉得是“一起”的事儿,但仔细一掰扯,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尤其涉及到日本,这个国家能成为“最后一个”加入的,绝不是偶然,而是他们深思熟虑、长远布局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八国联军的组成,那可不是一个事先计划好的“国际俱乐部”,而是各国各自算计、互相推诿、最终.............
  • 回答
    七七事变,卢沟桥的枪声,撕裂了北平的宁静,也拉开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序幕。我们都知道,日军是借着一名士兵失踪的“理由”,要求进城搜查,被守桥的国军拒绝后,悍然发动了进攻。那么,如果当初的国民政府,特别是二十九军的将士们,选择了让步,同意日军进城搜查,历史的走向又会是如何呢?这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也充.............
  • 回答
    7 月 25 日《章文,停止你的侵害!!!!》这篇文章,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将章文(特指演员章子怡的丈夫汪峰,尽管原文用了“章文”,这可能是笔误或者指代不明,但结合当时的网络语境和事件指向,大概率是针对汪峰)的公众形象推向了风口浪尖。这篇文章的核心,或者说它的“杀伤力”主要体现.............
  • 回答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铁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不抵抗命令”的争议,至今仍是历史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当初东北军并未选择“不抵抗”,而是坚决守土,这对于中国后期的抗日战争,无疑会是另一番格局,其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剖析。一、巩固东北防线,延缓日军战略推进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能够构建起一道.............
  • 回答
    日本人民对本国在中国扮演侵略者角色的认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战争的进程、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内部的反思,逐渐显现,并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差异。要详细讲述这一过程,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背后的社会心理变化。早期:狂热下的盲从与信息隔绝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九一八.............
  • 回答
    日本侵华和清军入关,这两段历史时期都出现了“汉奸”这一群体,但他们的身份、动机、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些区别,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标签,去细致审视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和人物的处境。历史背景的根本不同:首先,最核心的区别在于统治者性质。 清军入关: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
  • 回答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法西斯政权为了能够持续地发动和维持这场规模空前的侵略战争,不遗余力地在民众中灌输侵略的“正义性”。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多层面的宣传工程,旨在将民众的疑虑转化为狂热的支持。以下将详细剖析其主要手段:一、 建构“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主义叙事:这是日本法西斯政权最核心的宣传工具。他们将.............
  • 回答
    日本侵华战争、元灭宋和清军入关,这三件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民族发动的对中原王朝的征服事件,虽然都带有军事征服的色彩,但从其根源、性质、过程、影响和最终结果来看,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一、 根源与动机: 日本侵华战争: 其根源在于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外扩张野心和军国主义思想。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
  • 回答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确实存在不少汉奸和伪军,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历史事实。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性的复杂性。一、 战乱与生存的压力首先,战争本身就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生存危机。在日军占领的地区,人民面临着饥饿、疾病、暴力和死亡的威胁。许多人在这种极.............
  • 回答
    日本侵华战争,又称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经历之一。在这场长达十四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无数生命凋零,无数家庭破碎。然而,当我们将这段历史与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进行对比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虽然极其巨大,但并非中国历史上所有战乱和灾荒中死.............
  • 回答
    将日本侵华与俄乌战争进行类比,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很多人认为这种类比荒谬,原因在于两者在历史背景、性质、规模、国际法适用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何很多人认为这种类比荒谬?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论点,用以说明为何这种类比可能被视为荒谬: 历史背景和性质的巨大差异: 日本侵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即中国从晚清到民国的过渡时期,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简单来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参与瓜分中国的几个主要列强,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之所以对日本侵华表现出“无动于衷”或者说“相对被动”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1. 历史背景差异:国家利益的重塑与全球战略的优先八国联军.............
  • 回答
    如果日本侵华战争发生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那么历史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格局。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涉及地缘政治、国家力量、国际关系等诸多复杂因素的推演。首先,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与战争形态是最大的变量。1949年的新中国刚刚成立,虽然.............
  • 回答
    设想一下那个岔路口的历史:如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早已席卷全国,并且部队的组织能力、训练水平和战略思想达到了抗美援朝时期的成熟度,却面对的不是内战的余烬,而是日本侵华的铁蹄,世界格局会走向何方?这不仅仅是一个假设,更是一场关于力量、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的宏大推演。首先,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国内的战争格局:“中.............
  • 回答
    关于日本侵华战争,如今的中国人是否应该“宽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牵涉到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国家关系以及个体价值观等诸多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宽容”这个词在这里的含义。它并非意味着遗忘,更非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