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问题容易吸引各种岔巴子进来。
但问题是,既然这么喜欢往ZZ制度上扯,我不说你了解西方的制度了,起码本国的法律制度要了解一点吧。不要动不动就什么“莫谈国事”之类的来凸显自己的无知。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主制度,具体内容自行百度不难。
总结起来无非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高度重视。无论你老百姓要反映什么,我都尽量听,除了日常接访,各级主管干部都要亲自接待,并通报情况,监督进度。
二是区别于调查机关。信访部门没有侦查的权限,只能做好信访群众的接待并记录,并不是说接待你了,就承认你说的一切。
三是区别于执法机关。简单说并不是说你要解决,就一定给你解决的。
简而言之,信访部门就是一个代表国家倾听老百姓声音的平台,并且在法律上,相关部门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至于事情能不能解决,这要看具体信访内容,在法律的框架下,不是说要月亮就有月亮的。
啰嗦了这么多,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事实上信访能解决的问题并不多。
法律问题,只能引导法律渠道。
涉及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也只能是执法机关跟进。
其实最后沉淀下来的,都是一些极其棘手,当事人不愿意用正常渠道解决的问题。
比如谁谁在几十年前期间偷了谁家一只鸡,我就问各位键盘包青天怎么断案了?
另外在这个世界上,坏人永远比好人更有活力。
作为十几年的都市报老记,也是各种上访户长期关照的对象。
基本上调查下去,不说胡编乱造这么严重,但是事实往往是差很远的,一半以上甚至是恶人先告状。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记,看到那些新入行的愣头青,往往第一步就是告诉他们不要招惹这些人,一旦你有一个字不顺他的意思,接下来你也会成为他要状告的对象。
当然,我并不否认各种冤屈的存在,但是随着问题一个个解决,最后县里到省里,省里到国家,各种神仙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在北京形成了上访村。
大部分都是多年前被谁打了,多少年前谁死了怀疑是谁害的。我家门口的沟乾隆年被隔壁抢了。公社时期谁给我少记了工分。里面有不少是冤屈的,但是真要查起来各地基层派出所为他这一家就不用干活了。
所以,以前一般是要各地方把这些麻烦自己领回去,并形成考核,否则长期这样,这形象实在是没法看了。
这本来逻辑也没错,有的地方政府工作细致一些,也就是挨个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委屈求全把有些上访户供起来,反正别再去北京上访就成。
有些地方颟顸,嫌麻烦把这种事情外包,搞出像安元鼎这样的黑操作,千夫所指。
其实这更像以前古代的一个寓言。
有个大户人家看不得穷人受苦,于是把房檐伸得很长,让穷人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然而时间一久,穷人都在墙根下挤成一团,拉屎撒尿打架偷东西,大家反而都指责这户人家为富不仁,墙外都是穷人。
就是在这个逻辑下,后来禁止的越级上访,希望各地方政府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各种矛盾上交。
同时,把精力用在真正需要救急的人那里,不要让各种胡搅蛮缠占据宝贵的行政资源。
不过,在相关规定里面留了条口子,那就是电话,网络上访不在此列。
其实这规定挺接地气的,怎么来这么多阴阳怪气的人呢?
不带情绪,不考虑具体案例情况。
正常的管理,越级汇报都会被禁止。
它会增加各种成本,直接影响整个管理系统的稳定。
大家所诟病的,不越级,就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这是另外一个议题,即如果保证这套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1、上访制度
2、如何让上访制度有效运行
这是两个问题,不能因为2做得不好,就用2否定1
以上纯属嘴炮,基层小屁民一个。
从前有一个研究生做实验,尽管每天通宵但怎么都出不了想要的结果
去请教导师,结果导师一顿臭骂,然后给他说,某某会议马上要截止投稿了,赶紧把结果整理一下发出去
学生顿悟,回去打开photoshop粉饰一番,投出去果然中了,导师对他大加赞扬
问:导师知道学生造假吗?
答:当然不知道
只要导师不知道,那导师自然是清白的
导师的教导是好的,只不过学生念歪了
利益相关:三年市信访局法律顾问,月均值班两次,领导接访必到场。
为什么禁止越级信访?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信访制度。
一,信访局不处理具体问题,对所有群众反映的问题,一律转办交办,属地管辖。理由很简单,信访局没有权力,权力是属于职能部门的。说破天,你对城管队对你家楼下的违建问题不作为,你就是去省信访局信访,省信访局也没权对违建进行拆除。只能把问题还给当地职能部门,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会给信访人觉得在拖时间踢皮球。
二,基层信访局对于沟通同级职能部门更有优势。信访局经常跟同级职能部门打交道,相关之间沟通更有效率。比如你是某楼盘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你直接去市信访局信访,可能市信访局的工作人员根本不知道这个楼盘在哪里,也不知道楼盘出了什么状况。然而区信访局非常熟悉,并且已经跟区人社局,区住建局沟通好动用监管账户资金支付农民工工资。这时候同级会更有优势。
那为什么每天仍有一大批人越级上访呢?
一,个别几个人通过越级上访,获得了远超应得的利益。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某钉子户长期上访,最终获得了一赔二甚至一赔三。
二,个别领导涉及贪污腐化,滥用职权。直接过问插手职能部门的事不太方便,就通过接访完成。比如某已经下马的副区长,他想给某个手续有问题的楼盘开绿灯,楼盘就找来一批业主信访,这位副区长亲自接访,然后拍板特事特办,要求住建局开绿灯。
三,个别信访人运气爆棚,遇到主管领导甚至常委级别的领导接访,自身也却有冤情,领导发挥了青天大老爷的作用,就地解决问题。
问题是领导并不会每天接访,可能每月接访一次,甚至每年接访三五次。而信访人可能成百上千,领导不可能一一接访,因此很多人就在不断越级过程中等待。
其实大家在媒体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夸张成分的,媒体把基层机关塑造成不作为吃拿卡要不办事,不惜一切代价截访维稳,干着苟且的勾当。
2021年11月7日更新:
第一次回答有这么多评论,大家的评论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哪怕是骂我的我都大概看了下,首先我是不支持毫无理由就开骂的,这完全不是一个讨论问题的态度,纯粹就是发泄了;其次,造成这么大差异的原因我觉得在于信息差,因为大部分人是没接触过信访的,了解到信访一般都是通过影视剧、小说、上网、听别人说甚至是看到什么人在政府门口大喊大叫这样的途径,首先不说这里面有多少臆想的,但是很多看法都是片面的,因为信访并不是只涉及信访一个部门,这是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的综合性东西。
我的意思是:
1.合理的诉求基本都在基层被解决了,越级上访的只是小部分,而他们之中的大部分是为了谋取不合理的利益,所以省市县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是不会同意的,导致他们就总上访成了老上访户。
2.越级上访中可能的确有冤屈的,但是国家从之前的打虎灭蝇到最近的扫黑除恶,不正是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吗?国家不是正在一步一步的解决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吗?
3.我不知道大家所谓的越级上访是不是就是到北京去?但是大家难道没发现最近几年,各项巡查多了起来了吗,而且每次巡查都会公布举报方式,这里面有中央的,有省里的,这难道不就是为了防止大家所说的地方上对上级欺瞒而给群众一个合理的“越级上访”的渠道吗?
4.我看大家评论里很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咱先不说里面的人身攻击了,只能说可能我们每个人的立场、角度都不同,但是我认为,社会的公平公正不止是政府的事,也是群众的事,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5.对了,不管哪个群体都有坏人,但是因个例否定全盘就完全没必要了。
PS: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欢迎说出来,但不希望大家仅仅是为了喷人,评论区我暂时不会拉黑。
以下是首次回答:
因为大部分越级上访都是为了获取不合法的利益。
1.大部分信访能解决的问题其实在当地政府都已经解决了,越级上访的其实是少部分。
2.为什么很多上访户一闹就跑到北京去了,是因为没去过县市的信访局吗?不是,是因为根据政策法规,一些上访户的诉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说句得罪人的话,干过信访的人都知道,老上访户因为长时间上访的缘故,一般都钻牛角尖里去了,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话),市县两级根据政策法规是不会答应的,这些上访户就希望找最大的官越过制度来为他谋取利益。说句不好听的话,这种希望越过政策法规为自己谋取利益的难道不应该全社会都唾弃吗?
3.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有一部分上访户的确是冤屈比如一些答主说的孙小果案,还有什么今天举报明天就被知道名字的,但这不是拿个例来否定全部的理由吧。一方面,这在上访人员里的占比很小,另一方面,国家难道什么都没做吗?打虎灭蝇,扫黑除恶,国家也一直再努力。而且,现在的举报方式也多,经常中央巡查、省委巡查什么的,都会公布邮箱电话。
最后,我想说一句,法制社会,公平公正是所有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共同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流几滴鳄鱼的眼泪就能实现的。
非对称,非平衡,博弈不足,但还要防止重大事件把这一切赚来的额外效率也消耗掉。
答案就是需要有上到下的特殊渠道和下到上的特殊渠道。它必须存在,不然重大事件更可能会在治理体系无知无觉时爆发;它必须特殊,是因为不能打破“非对称,非平衡,博弈不足”的大前提,不然就是本末倒置了。
上访,信访制度涉及到很多问题。一下子也讲不清楚,现在挑几个重要的方面讲一讲。
上访和信访,一般我们是混为一谈的,但严格意义上讲上访是《信访条例》允许的信访形式之一,即"走访"。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一般是采用书面形式反应情况。
任何一个组织架构,都有其固定的流程,除非特殊情况,越级上访与越级指挥会有很大的弊端。
比如蒋介石就是喜欢越级指挥,无奈他的微操极差,常凯申的越级指挥成就了他运输大队长的美称。
越级上访是同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可以就地解决,然后都越级上访,比如都跑到天子脚下去,那上级部门没法干活了。
当然一个地方集中的出现越级上访,比如如同《扫黑风暴》里面的情况一样。说明地方已经黑暗到极点。不越级已经不行了。
信访制度跟上访以及越级上访是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是寻找的对象不同。找的不是信访部门。
信访制度的由来跟李庆霖与毛主席有关。
李庆霖(1936-2004)福建莆田人。1952年任福建莆田县某中学校长,1957年被划为右派,受到降职降薪处分,被分配到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村小学任教。1972年冒险写信给毛泽东“告御状”。
1972年12月20日,福建省莆田县小学教师李庆霖给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反映他儿子李良模上山下乡中屡遭苦难的状况。
信寄出4个多月后的1973年4月25日,毛主席亲笔给他回信,并给他寄了300元人民币。随即李庆霖的名字全国家喻户晓。
随后,信访制度确立起来。同时李庆霖也火了起来。
毛泽东亲自回信:“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信的图谁可以帮找找)
毛主席的回信成为中央高层调整知识青年政策、补助生活困难、改善供应,对迫害知青的地方干部严厉整肃的一个契机。
不久李庆霖被誉为反潮流英雄;后任莆田县革委会教育组副组长、莆田县“知青办”副主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知识青年领导小组成员。
1973年在《红旗》杂志第11期上发表《谈反潮流》。
1976年11月被隔离审查,1977年11月正式被捕入狱。
1979年被莆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8年减为10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5年。
1994年8月提前出狱。
2004年2月逝世。
教员在回信中,特意讲到了两个方面:
国人民只要自己生活不好过,有困难,就可以告状。但是这个权利宣传得少了些。
最大的麻烦是真正有困难的群众没告状,一大堆流氓无产阶级挤到了北京。
流氓无产阶级是一个让人遗忘的名词。
目前的越级上访花样百出,内容形式多样。很多是正当的诉求,很多反映出基层的治理的缺失。不少集中在强拆的问题上。
战狼2火爆跟其片头的强拆有一定的关联。
强拆的镜头能过审,跟吴京的后台硬有很大关系,南京军区强力的给吴京撑腰,审片部门赶紧过审。去掉的部分镜头,是吴京本人去掉的。
吴京支持的军人的家属,就是那百亿老太太演的就是真正有困难的群众,她们是越级上访无门。
当然从数量上来说,越级上访中很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有很多则有一些无厘头。比如有很多人跑去中科院越级上访。
类似上面的越级上访不时的出现。
在很多政府办公大楼前,尤其是省政府办公大楼前。具体省份就不点名了。
会发现很多举牌者。这些人类似上面的老头老太太一样的装扮,他们所谓的越级上访,目的不是反映问题与解决问题,而是把事情扩大化。以举牌的方式引起关注。
这些人还不好驱赶,他们如何应对驱赶很有招。
依法上访是公民的正当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无可厚非,但是必须依法合理表达诉求,非法越级上访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后果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家庭成员,比如参军、考公务员等。
上面两起是经典的团伙犯罪,最后都是出动了3000人以上的部队搞定的。
值得留意的是,当地的人是几乎没有越级上访的。比如平远街的毒贩子,还有博社村的制毒贩毒的家庭与村民。
如何打击这类极端的黑恶势力与犯罪。这就需要建设一个合理的奖励机制下的朝阳群众体系。即赏金猎人体系。
最近几十年,我国的赏金猎人方式的体系越来越成熟。其主要表现在毒品类的举报与间谍类的举报。
制毒性质的一般是30万。重要的间谍类的价码是50万。
所以现在所说的50万,并非是空穴来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