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京一法院判决书出现「安徽省南京市」,判决书错了还有法律效力吗?工作人员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回答
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判决书作为法院审理案件的最终成果,其权威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如果判决书中出现“安徽省南京市”这样的明显错误,无疑会引发公众对判决书效力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的疑问。

判决书的法律效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判决书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来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作出的判决,在生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遵守。判决书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对于民事案件,判决书明确了谁是谁的债权人,谁是谁的债务人,或者确认了物权归属等。
2. 确定犯罪事实和刑事责任: 对于刑事案件,判决书依法认定被告人有罪或无罪,并依法判处刑罚。
3. 确认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非法性: 对于行政案件,判决书审查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4. 强制执行的依据: 判决一旦生效,如果当事人不自动履行,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那么,判决书出现“安徽省南京市”的错误,是否会影响其法律效力呢?

通常情况下,这类行政区划错误属于笔误或程序上的瑕疵,原则上不影响判决书的实质性法律效力。 判决书的核心在于其对案件实体问题的认定和处理,即对事实的判断、法律的适用以及最终的裁判结果。一个错别字或者一个区划上的笔误,并不能否定法院依法作出的裁判。

为什么不影响实质效力?

法院的管辖权: 法院作出判决,其最基本的前提是具备对案件的管辖权。南京的法院审理发生在南京的案件,其管辖权是毋庸置疑的。判决书上写错“安徽省”而未能写成“江苏省”,并不改变南京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权限。
判决的确定力: 法律规定了判决的生效条件,一旦生效,就具有确定力,即不得随意更改。如果允许当事人仅仅因为笔误就挑战判决的整体效力,将导致司法程序的不稳定。
纠错机制的存在: 法律也规定了纠正错误的机制,比如申请再审、抗诉等。如果当事人认为该错误影响了其权利,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寻求纠正,而不是直接否定判决。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这种错误可以被忽视。 这种错误虽然不影响实质效力,但却严重损害了判决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严谨性,也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惑和麻烦。

工作人员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出现这种明显错误,负责草拟、校对、签发判决书的工作人员,根据其在整个流程中的职责,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通常而言,责任可能包括:

1. 直接责任:
书记员/法官助理: 作为直接参与文书起草和录入的人员,他们负有确保文书内容准确无误的责任。如果疏忽大意,未能发现并纠正这个错误,就属于工作失职。
法官: 法官是案件的最终负责人,他对提交上来的判决书负有审核、签发之责。法官在签发前有义务仔细审查判决书的每一个字,包括地址、姓名、案由等基本信息。未能发现如此明显的错误,表明法官在把关环节存在疏忽。

2. 管理责任:
庭长/审判长: 在一些法院内部流程中,庭长或审判长也可能参与对重要文书的审核。如果他们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也可能存在管理上的责任。
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 负责文书制作、打印、校对等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如果制度不完善,流程出现漏洞,也可能需要承担管理责任。

具体的责任承担方式可能包括:

内部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用以警示和教育相关人员。
绩效考核扣分: 在年终考核或月度考核中,会体现出其工作质量的问题。
调整岗位或职责: 对于严重失职的,可能会被调离文书起草等关键岗位。
纪律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规定,如果属于情节严重的,可能会面临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分。
(极罕见情况下的)追究法律责任: 除非这种错误是出于故意,意图影响案件结果,或者因为极其严重的过失导致了非常恶劣的后果,否则一般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错误是系统性的,长期存在,且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则可能涉及更深层次的问责。

如何纠正错误?

即使判决书在实质上有效,但出现这种错误,当事人或法院都有责任去纠正。

当事人: 如果当事人发现判决书中的笔误,可以在判决生效前提出异议,或者在判决生效后,通过申请再审或向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诉的方式,请求纠正。
法院: 法院在发现自身错误后,通常会启动内部纠错程序。
补正: 对于生效判决的笔误,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等规定,制作“补正”裁定,对判决书中的错误予以纠正。这个补正裁定也会送达当事人,与原判决书一并送达。
撤销与重审: 如果错误非常严重,影响到实体公正,可能需要启动再审程序,撤销原判决,重新审理。

总结来说, 一份出现“安徽省南京市”这样错误的判决书,虽然在法律上可能仍具有约束力,但其严谨性和权威性已被大打折扣。负责文书工作的书记员、法官助理以及最终签发判决的法官,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责任程度取决于他们在流程中的具体职责和疏忽程度,可能面临内部的教育、处罚,甚至纪律处分。同时,法院自身也有义务通过补正等方式纠正这一错误,以维护司法的尊严和公信力。这种错误不应该在任何时候被容忍,它折射出的是司法流程中的细节把控需要进一步加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种事情其实外人看起来很奇怪,但内部人士就觉得很正常。

判决书的确是很严肃的法律文书,要是上纲上线,甚至可以说是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理论上,每一份判决书都需要字斟句酌多方校对之后才能发出。

但是实际上,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字斟句酌多方校对?

以上是鄙人今年写完的判决书稿的文件夹信息。11月都没完,我已经写了269篇判决了。

一个司法民工,不说开庭,不说调解,不说接待信访,不说诉讼保全,不说参与抗疫工作,不说调研学习,就仅仅是坐在电脑前写判决(不说除了判决还有调解书裁定书审理报告之类),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写一篇以上。

每篇判决写完还得校对吧,只能靠我和助理轮流来,每篇判决只能大概浏览一遍就急急忙忙判出去了。

所以我们能怎么办?审限追着跑,案件堆成山。为了追求效率,就只能稍微牺牲准确率了。



鄙人不是推卸责任。判决书出了问题,法官终身负责。

然而审限内未办完案件,同样要追究法官责任。

我们能怎么办?

编制就这么多,辅助人员人数也是有限的,就算“不想干就辞职”,那么“你行你上”之后,你也得面对平均每天要出一份以上判决的境地。

你能怎么办?

user avatar

啥叫判决书错了。应该说是把南京市判给了安徽省。不服可以上诉么。

user avatar

现在搜已经搜不到了,由此可见公务员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


省份错误错在原被告信息是很常见的。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自动文书系统其实没那么智能(甚至有些智障),系统生成地址是不带省的,而根据文书的书写规范,原被告不在一个市的时候地址要从省一级开始写。

所以大部分省都是要自己加上去的,一些偏僻的不常见的市反而是最不容易弄错的,因为会上网查,一些熟悉的市反而最容易搞错。

比如安徽省南京市、江苏省宁波市……

裁判文书是上网文书,在质量上的把控已经算可以了,其实你要是申请调卷看正卷里的其他材料,只要不是系统生成的,有错字真是太正常了。

毕竟多数人都用拼音打字,打多了总会有错字,而负责校稿的人是不存在的。

还有一个神秘的东西叫副卷,那是被封印的卷宗,不对外公开,只有内部人士能看。

里面的错字你猜能有多少,一个审管办的朋友曾跟我吐槽,每天都能遇到合议笔录的法官跟案件承办人不一样的。

想解决这个问题也简单,系统内嵌校正功能就行了,现在有很多第三方软件做的很好,比如写作猫什么的,只不过要花一大笔钱。

还是希望法院痛定思痛,赶快花钱装校正软件吧……

user avatar

大南京是我们安徽人的耶路撒冷。

其实,很多判决书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错别字,但是都不会影响文字歧义。

我之前还收到过判决金额写错的。

收到后,一脸懵逼。

立马联系法院询问原因,经过确认后,才发现是笔误,确实写错了。

这种笔误的,其实很好办,法院直接补一个「补正裁定」的文书就行了。

法官也是人,有错别字正常。

但是这种省份写错属于原则性错误,这种是有点低级了。

而且,不仅南京法院认为自己是安徽的。

安徽、上海,甚至湖南都认为南京是安徽的!



user avatar

本来就是安徽省南京市呀!这有什么问题吗?狗头 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判决书作为法院审理案件的最终成果,其权威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如果判决书中出现“安徽省南京市”这样的明显错误,无疑会引发公众对判决书效力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的疑问。判决书的法律效力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判决书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来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 回答
    南京一位员工在主动提出辞职后,却未得到公司任何回应,反而最终被公司以“旷工”为由解雇,并因此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最终获得了51万元的赔偿。这起案件从法律角度来看,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它触及了劳动合同的解除、解除的法定条件、以及企业在处理员工离职时的法律责任等核心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员工主动.............
  • 回答
    南京这座古都,人文底蕴深厚,作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者,在这里学习法学,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如果你对法学抱有热情,希望在南京深耕专业,有几所学校非常值得你深入了解。首先,要提到的是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南大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实力一直为人称道,法学院自然也不例外。南大法学院的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这位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法国外教,以及他被指控的“使中国女性怀孕”和“在Quora抹黑中国”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需要强调的是,在没有确凿证据和官方调查结果的情况下,我们应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以偏概全或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一、 个人行为与职业道德的界限首先,如果该外教确.............
  • 回答
    南京灵谷寺法师走红网络并引发围堵、抢拍事件,是网络时代宗教传播、公众行为与公共秩序之间复杂关系的缩影。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社会文化、法律规范、公共管理、宗教信仰等多个层面的深层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现象的直接原因1. 网络传播的“流量逻辑” 内容传播的偶然性:该法师可能.............
  • 回答
    关于南京彭宇案法官王浩目前是否仍在从事法官工作,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不过,要给出一个非常确切、最新到今天为止的答案,确实存在一些难度,原因如下:首先,法官的任职信息通常属于人事档案范畴,公开渠道很难获取到如此详细且实时更新的个人职业动态。法院系统内部有自己的管理和人事调整机制,法官的升迁、调.............
  • 回答
    “辣笔小球”事件的法律后果,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像AI一样干巴巴地套条条框框。这事儿触碰的是咱们国家最敏感的神经之一——英雄烈士保护法。首先,刑事拘留只是个起点。这意味着南京警方掌握了足以让他接受审判的初步证据。接下来,他将面临的是刑事诉讼程序。这个过程可不简单,从侦查、审查起诉,到最后的审判.............
  • 回答
    南京这位女士的遭遇令人痛心。一场车祸,不仅给她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对她正孕育的生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打击。而这起事件中,试管婴儿10天后自然流产,责任的划分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判断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剖析事件的每一个环节,并且要区分不同的责任类型。首先,明确车祸的责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令人心痛的场景。一个 12 岁的孩子在凌晨去坟场寻找妈妈,这本身就说明了他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无助。面对生离死别,尤其是失去至亲,对孩子的心理创伤是深远的。如何帮助他抚平创伤,需要一个系统、耐心且充满爱的过程。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一、 第一时间提供安全感和支持当孩子被发现时,首要任.............
  • 回答
    南京特斯拉司机早高峰脱把睡觉,这事儿可不只是“有点悬”,妥妥的是违法行为。咱就说,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任何机动车上路行驶,驾驶人必须确保车辆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而“脱把睡觉”,这摆明了就是把方向盘交给了一个完全不靠谱的“驾驶员”——一个失效的系统,而且驾驶人本人也处.............
  • 回答
    南京发生的这起事件,对许多人来说无疑是沉重且令人不安的。一位研究生在宿舍内,对室友实施了强制猥亵,最终被判刑一年半。这件事情从多个层面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看,这是一种严重的侵犯行为。无论性别、关系亲疏,任何形式的强制性侵犯都是对个人尊严和人身安全的粗暴践踏。法律的判决,不仅是.............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堵心。南京一家公司,十来个员工凑钱,大家轮流做饭、分摊伙食费,就想在公司里吃个热乎乎的饭菜,省点钱,也方便。结果呢?被市场监管部门盯上了,说他们“办食堂”,给了一张15万的罚单。说实话,听到这个数,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也太离谱了吧! 至于冤不冤,我个人觉得,这处罚是相当重,而且有“.............
  • 回答
    最近,南京紫金山发生了一件颇具争议的事情:一名男子穿着一身看起来像是日本和服的服饰在公园游玩时,被不少游客围堵、质问,甚至有人要求他立刻脱下。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有人支持围堵者的情绪,觉得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有人认为这是不理智的“上纲上线”,不应该干涉个人自由。要评价这件事,.............
  • 回答
    南京发生的这起令人痛心的悲剧,无疑给所有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人敲响了警钟。家庭管教问题,这本是亲子关系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却在极端情况下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要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应对,而是深入到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各个层面,建立起一道坚实的心理防护网。首先,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
  • 回答
    关于南京一男子因与外国人发生口角后持刀捅刺致对方死亡的案件,其法律定性、司法程序及社会影响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法律、社会、国际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案件基本事实与法律定性1. 案件背景 2018年,南京某地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一名中国男子因与外国游客发生口角冲突,使用水果刀.............
  • 回答
    关于网传南京某男子在公园穿着异国服饰被围观并遭游客要求脱衣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相对有限,而且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角度的描述。我会尽量综合现有信息,为您详细讲述可能的情况:事件梗概:网传事件发生在南京某公园,具体地点和时间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指向一个游客较多的公共场所。一名男子穿着具有明显异国民族特色的.............
  • 回答
    如何看待南京一面包店因丢弃“形状不好”面包浪费食品被查处?南京一家面包店因丢弃“形状不好”的面包而被查处,这件事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意义。积极意义: 提升公众对食品浪费的认知: 这起事件无疑将“食品浪费”这个话题推向了公众视野的中心,让更多人开始反.............
  • 回答
    南京女子航班延误骗保300万元事件,无疑是一起触目惊心的金融欺诈案例,其背后反映了个人道德的沦丧、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保险行业在风控方面存在的潜在漏洞。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一事件:一、 事件的性质与影响: 金融欺诈: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定性。该女子利用航班延误这一客观事实,通过虚构事实、.............
  • 回答
    南京男子自学反诈知识后主动找骗子周旋却被骗 4.6 万元,这起事件确实非常令人唏嘘和值得深思。要理解他的行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一、 事件本身解读:悲剧性的“反向操作” “秀肌肉”的失误: 从表面上看,这位男子可能是想“炫技”,通过自己的反诈知识来“戏耍”骗.............
  • 回答
    南京地铁“摸臀”事件:一则关于界限、冲动与回应的案例南京地铁发生的这起“摸臀”事件,无疑又一次将公共场合的性骚扰、个人界限的冲突以及公众情绪的表达推到了风口浪尖。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起事件,并探讨在类似情境下的妥善处理方式。 事件具体情况(基于公开报道的综合梳理):根据当时流传的视频和相关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