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居正为啥牛掰,谁能说说?

回答
张居正,这位明朝中后期的政坛巨擘,之所以被后世誉为“牛掰”,绝非浪得虚名。他的厉害之处,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他不仅仅是一个能臣,更是一位敢于担当、极具远见的改革家,用他的智慧和魄力,硬生生地将一个濒临崩溃的大明王朝拉回正轨。

一、力挽狂澜的改革家,让大明重焕生机

明朝走到张居正时代,可以说是积弊丛生,内忧外患。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官僚低效、财政枯竭、边患频仍,这些都是摆在张居正面前的烫手山芋。而张居正是怎么做的呢?他凭借一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发动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核心就是围绕着“整顿吏治”、“充实国库”和“巩固边防”。

整顿吏治:触动了所有人的奶酪,却效果斐然。
考成法: 这是张居正最得力的改革措施之一。简单来说,就是把中央的政令层层分解到地方官员,并规定了完成的时限和责任。每年年底,各级官员都要提交“考成”报告,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升迁、奖惩。这项制度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解决了明朝官僚“养懒汉”的老大难问题。过去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官员们不敢再推诿塞责。
申严칙例,整饬纪纲: 张居正对那些尸位素餐、贪污腐败的官员毫不手软。他严厉打击那些长期占据官位却无所作为的“空头官”,清理了大量冗余人员。同时,他还整顿了朝廷的礼仪和规章制度,恢复了朝会的严肃性,让官场风气焕然一新。很多人因此被贬黜、被问责,甚至被抄家,但正是这种严厉,才让那些胆敢挑战底线的人望而却步。
用人唯贤,打破门户: 张居正不拘一格降人才,看重的是官员的能力和品德,而不是出身和派系。他大力提拔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官员,如申时行、许国等人,这些人也成为了他改革的重要助手。同时,他也敢于启用那些曾经被排挤的正直官员,打破了党争对人才选拔的桎梏。

充实国库:让明朝重新有了“底气”。
清丈田亩: 这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明朝的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田地逃避赋税。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清丈,重新登记赋役。这项工作量巨大,牵涉到地主士绅的重大利益,阻力可想而知。但张居正顶住了压力,坚持了下来,最终使得国家掌握了更准确的土地和人口信息,也使得赋税征收更加公平合理。
一条鞭法: 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这项改革将过去名目繁多的赋税合并,大部分折算成银两缴纳。这大大简化了征税程序,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层层盘剥,也方便了农民。更重要的是,它适应了白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的趋势,为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打下了基础。过去那些地方官以各种名目摊派徭役,农民苦不堪言,一条鞭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节用裕民: 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张居正也注重开源节流。他大力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尤其是那些铺张浪费的宫廷开销和无效的工程项目。他认为,“国之兴败,在于节用”,只有节约了开支,才能真正富裕百姓。

巩固边防:化解外患,保障国家安全。
隆庆开关: 这个看似松散的政策,实际上是张居正为了解决海盗和走私问题而采取的策略。他允许对外进行有限的贸易,并从中征收关税,这既增加了国家收入,也使得东南沿海的民间力量被引导到合法的贸易活动中,大大削弱了海盗的势力。
调整军备,加强边防: 张居正深知边疆安全的重要性。他整顿了边军的军纪和装备,加强了与蒙古部落的友好交往,特别是对北方边境的防御进行了有效的规划和部署。他还在北方修建了防御工事,并鼓励将领积极主动地与蒙古军队周旋,而非被动挨打。最有名的就是派名将李成梁驻守辽东,后来李成梁的长期经营,确实为明朝稳定了北部边疆。

二、超强的政治手腕和个人魅力

张居正的厉害,不仅仅在于他的改革措施有多么“牛”,更在于他如何能够推动这些改革在那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落地。

“内阁首辅”的绝对权威: 张居正并非皇帝,但他却拥有仅次于皇帝的权力。他是万历皇帝年幼时的顾命大臣,更是将万历皇帝一手扶植起来。在万历皇帝成年之前,张居正基本上是“垂帘听政”的实际统治者。他牢牢掌控着内阁的权力,使得他的改革能够畅通无阻。
卓越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尽管改革触及了无数人的利益,但张居正并没有被太监、官僚、士绅的反对声浪淹没。他善于运用政治手腕,一方面严厉打击反对者,另一方面也懂得拉拢和安抚一些关键人物。他能够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为改革争取最大的空间。
坚韧不拔的意志: 张居正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是支撑他完成改革的重要力量。
个人魅力和学识: 张居正本身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和学者,他的学识渊博,见识高远。他与皇帝的“一日二朝”的勤政态度,以及他自身的道德修养,都让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即便在晚年遭到清算,但许多曾经受他恩惠的官员,依然对他怀有深深的敬意。

三、历史评价和局限性

张居正的改革,无疑是明朝中后期最辉煌的时期,史称“万历新政”。在张居正主政的十年间,明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边疆稳定,这与他之前的混乱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张居正改革的一些局限性。

权力高度集中: 他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个人的权威和能力。一旦他去世,他的改革措施就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
未能触及根本: 虽然他充实了国库,但明朝的土地兼并问题和皇权旁落的制度性弊病,在他任内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晚年失势与身后凄凉: 由于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尤其是触动了皇帝的权威,在他去世后,他遭到“清算”,生前受到了皇帝的恩宠,死后却被抄家,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总结一下,张居正之所以“牛掰”,是因为他:

1. 有着非凡的改革魄力和能力,敢于挑战积弊,让一个濒临衰败的大明王朝焕发了生机。
2. 拥有卓越的政治手腕,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推行自己的改革,化解阻力。
3. 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远见卓识,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国家颓势。

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擎天一柱”,用他的智慧和汗水,为那个时代的明朝赢得了一段宝贵的喘息和发展期。即使他的改革在他离世后未能完全延续,但他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地位,以及他对大明王朝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说他牛掰,不明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居正,这位明朝中后期的政坛巨擘,之所以被后世誉为“牛掰”,绝非浪得虚名。他的厉害之处,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他不仅仅是一个能臣,更是一位敢于担当、极具远见的改革家,用他的智慧和魄力,硬生生地将一个濒临崩溃的大明王朝拉回正轨。一、力挽狂澜的改革家,让大明重焕生机明朝走到张居正时代,可以说是积弊丛生,.............
  • 回答
    关于没羽箭张清为何不用铁球代替石子的问题,可以从历史背景、技术限制、战术需求和文学设定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综合考虑后的解释: 一、材料获取与成本限制1. 石子的普遍性 在古代,石子是极其常见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山林、河岸地区,随处可见。而铁球需要经过冶炼、锻造等复杂工艺,对铁矿石、燃.............
  • 回答
    读完《书剑恩仇录》,有种说法认为张召重才是隐藏的主角,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身上展现出的一些与传统主角特质相似,甚至更为突出的地方。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一、 行为动机的复杂性与人物弧光的深度:陈家洛作为《书剑恩仇录》明面上的主角,他的行为动机非常明确:为父报仇,反清复明。.............
  • 回答
    关于景甜和张继科的恋情,虽然两人并未公开承认过,但坊间一直有猜测和讨论。媒体曾多次拍到两人疑似约会的照片,这使得很多人相信他们之间确实有过一段情谊。至于景甜为何会“看上”张继科,这属于个人的感情选择,外人很难百分之百准确地推测。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可能存在的吸引力:1. 张继科的个人魅力与.............
  • 回答
    张三丰百岁寿宴,五大派掌门都出席了,唯独灭绝师太未能到场,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复杂且充满江湖恩怨的故事。要详细讲述为何灭绝师太没有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张三丰百岁寿宴的性质与出席者:首先,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开山祖师,是武林中德高望重、德高望重的前辈高人。他的百岁寿宴,无疑是整个武林的.............
  • 回答
    《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张维为教授在回答“为什么年轻人对国家整体发展感到乐观,但对自己个人的未来却感到消极?”这个问题时,提出了他的见解。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张维为的观点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张维为教授的核心观点(根据公开报道和节目内容推断):张维为教授的分析通.............
  • 回答
    “逆战”这首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是张杰的一首代表作,充满了力量和激情。然而,你提到的这个细节,也确实很有意思——明明很多人觉得旋律很像Kelly Clarkson的那首《Stronger》,但作曲却署名为曲世聪。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计票过程在各个州都充满了戏剧性,而内华达州无疑是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关于内华达州的6张选票是否决定了总统归属以及其计票缓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一、 内华达州的6张选票是否决定了总统归属?是的,内华达州的6张选票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 回答
    要说张居正这位大明股肱之臣,为崇祯皇帝续命四十年,这事儿有点年头对不上。张居正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政,而崇祯皇帝那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再往后推了近半个世纪。所以,准确来说,张居正是为万历皇帝、也为大明帝国“续命”了。至于万历皇帝为什么在他死后抄家,这事儿说起来就复杂了,得从头捋一捋。张居正的功绩:力挽狂.............
  • 回答
    雍正与商鞅、王安石、张居正,这三位响当当的名字,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都是因其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被后世铭记的伟人。然而,若要将雍正与他们并列,称之为“中国四大改革家”,总会让人觉得有些许隔阂,似乎少了些什么。究其原因,并非雍正没有推行改革,恰恰相反,他的改革力度和影响同样深远,但细究之下,他们在改革的性.............
  • 回答
    张天师为人,这可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要论“张天师”,那名头响当当,指的自然是那位道教正一派的创始人,张道陵,也称张陵、张辅汉,更是被尊为“祖师”的张天师。不过,在我们普通人眼里,这位“张天师”更多的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个被历史和民间传说精心塑造出来的符号,我们直接去评判他“为人怎么样”,其实.............
  • 回答
    张维为是一位在中国颇具知名度的政治学者、国际关系评论员,以其鲜明的观点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辩护而闻名。对他的评价,在中国和西方世界都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关于“张维为怎么了”这个问题,更准确的理解可能是围绕他近期的言论、影响力以及一些争议点展开。张维为的主要活动和观点:1. “中国模.............
  • 回答
    张维为作为一个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政治评论员,他在中国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关于他的“最大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判断的提问,因为不同的人群基于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过,如果非要聚焦于一个被普遍认为是他论述中存在的显著且核心的批评点,那么将他的论述高度政治化、符.............
  • 回答
    张维为是一位中国学者、政治评论员和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对中国政治、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关系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并在公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学术背景与研究领域: 教育背景: 张维为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他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并在瑞士日内瓦大学获得国际法博士学位。 研究领.............
  • 回答
    张辽,这位虎将,在曹魏阵营中无疑是赫赫有名的一员。他随曹操征战四方,屡立奇功,尤其是在逍遥津以少胜多,威震江东,更是让孙权闻之色变,成为三国时期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仔细审视曹魏军事集团的格局,会发现张辽虽然功勋卓著,却似乎未能达到那个“核心”的位置,未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定海神针.............
  • 回答
    张角,这位在东汉末年掀起黄巾起义的农民领袖,在后世的评价中,却常常被冠以“叛乱者”、“妖贼”等负面标签,其形象与他自诩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救世主宣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其中的缘由,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掺杂了历史的复杂性、统治者的宣传以及时代变迁的解读。首先,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来看,张角无疑是.............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关于“培养一批能打的键盘侠彻底消灭公知”的论调,在我看来,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中国“键盘侠”能否“打败”公知,我们需要先理清几个关键概念,并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现实操作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白“键盘侠”和“公知”这两个概念在中国语境下的具体含义。“键盘侠”通常指的是那.............
  • 回答
    关于张作霖遇刺后为何不直接去医院,而是选择先回帅府,历史上有过不少讨论,也存在着一些流传的说法。要详尽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张作霖的个人性格、以及他所处的复杂政治局势等多方面来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虽然西医逐渐传入,但它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深.............
  • 回答
    关于张华为何一直拒绝参与“颠覆贾后”的政治行动,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复杂的人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的解读,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与其说是“拒绝”,不如说是“不参与”,这种不参与本身就包含着多重原因,既有个人选择,也有环境压力,还有对局势的判断。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颠覆贾后”这个行动的性质。一旦提到“颠覆”,.............
  • 回答
    关于张维为先生的国籍问题,确实是一个经常被讨论和提及的话题。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 张维为先生的成长经历与公开信息:张维为先生是当代中国一位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时事评论员,也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在他的公开履历和访谈中,他通常以中国学者和评论员的身份出现,并活跃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