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魏、吴粉属于精神小布尔乔亚,而季汉则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且将三国时期的人物与现代社会阶层进行了有趣的类比。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用一种不那么“AI”的、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解读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首先,我们得承认,将三国人物直接对标现代社会阶层,这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情感投射的解读,而非历史的严谨考据。但正是这种解读,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一些人会对某个政权产生共鸣,而对另一些则敬而远之。

魏粉——“精神小布尔乔亚”的由来:

“小布尔乔亚”(Petite Bourgeoisie)这个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通常指的是那些拥有一定生产资料,但又未达到资本家阶层,并且对资本主义制度既有依赖又有不满的群体。他们渴望向上流动,享受更好的生活,但又畏惧失去现有的一切。

将魏粉比作“精神小布尔乔亚”,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点:

1. “继承”与“正统”的追求: 曹魏集团,从曹操起,就是一个极其务实,但也极具扩张野心的集团。他们通过政治斗争、军事征伐,一步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最终建立了魏国。这种“一步到位”的成功,尤其是曹丕代汉,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个“王朝更迭”的重大历史任务。
精神投射: 很多魏粉,可能是生活中追求稳定、秩序、成功,并且崇尚“既得利益”的人。他们可能觉得,曹魏集团打下了江山,是“功勋卓著”的。他们的认同,可能更多的是对一个强大、有序、能够提供“稳定生活”的统治者的欣赏,这有点像一个“有能力的企业家”或者“高效的管理者”。
“精神”在那里? “精神”就在于,他们未必是曹魏集团的直接受益者(毕竟我们是现代人),但他们“精神上”认同了曹魏的统治合法性和其所代表的“成功模式”。他们可能会强调曹操的“奸雄”之说,但同时又欣赏他的“雄才大略”,并认为“成王败寇”才是硬道理。这种对“强者”的崇拜,以及对“结果导向”的强调,有点像那些渴望“成功学”的都市白领,他们可能还没有拥有很多财富,但他们“精神上”已经将自己代入了成功人士的行列。
对“秩序”的偏爱: 曹魏集团在北方,相对来说,政治经济秩序重建得更快。北方的屯田制、户籍管理等,都显示出一种对“效率”和“控制”的追求。这很容易让一些推崇“规则”、“制度”、“秩序”的现代人产生好感。他们可能不太喜欢那种“乱世出英雄”的浪漫,而更喜欢“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踏实感。
“大格局”与“理性”的标签: 魏粉有时会被贴上“理性”、“有大局观”的标签,这和“小布尔乔亚”对“理性”和“利益计算”的看重有相似之处。他们不会轻易被情感冲昏头脑,而是更倾向于分析“谁更有能力”、“谁能带来更稳定的局面”。

季汉粉——“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

而将季汉(蜀汉)视为“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则是一种基于情感、道义和“底层逆袭”叙事的认同。

1. “弱小”与“抗争”的象征: 蜀汉集团,从刘备起,就是一个“起步低”、“基础差”、“力量弱”的代表。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屡战屡败,但最终能够建立蜀汉,在三分之一个中国立足,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励志故事”。
情感连接: 广大普通人,在历史长河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他们可能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雄厚的财力,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去生活。当看到一个同样出身草根,凭借着仁德、坚持和不屈的精神,最终能够与强大的对手抗衡,甚至一度建立了自己的事业时,普通人会更容易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
“仁德”与“道义”的吸引力: 刘备集团一直强调“仁德”、“忠义”,这与普通民众朴素的道德观念非常契合。在乱世之中,人们渴望的是一个能够带来安稳、公平的统治者。蜀汉集团所传递的“汉室正统”、“匡扶汉室”的理想,虽然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如此纯粹值得商榷,但它构成了一种强大的道义号召力,能够凝聚那些对“不公”感到愤慨,对“理想”仍抱有希望的人。
“小人物”的逆袭: 蜀汉集团中,很多重要的人物,如关羽、张飞,都是从草根崛起的。他们的忠诚、勇猛,以及与刘备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都极具感染力。这种“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叙事,很容易打动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面临各种困难,但依然努力奋斗的人。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即使是普通人,也能闯出一片天”的希望。
“悲情”与“坚守”的艺术: 蜀汉后期,国力日益衰弱,但依然坚持北伐,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触动了很多人的泪点。这种“坚守”的精神,以及在绝境中不放弃的勇气,往往比一帆风顺的成功更能打动人心。这就像很多普通人,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努力地生活,依然怀揣着一些小小的梦想。

吴粉——定位的模糊与“中间地带”:

有趣的是,吴粉在这个类比中,往往没有那么鲜明的标签。他们可能被视为“务实”、“守成”的代表,或者是在“小布尔乔亚”和“劳动人民”之间的“中间派”。

江东士族的影子: 孙吴政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江东士族的支持。这些士族拥有土地、财富和地位,他们追求的是自身的稳定和利益,对于“天下大势”的态度,往往是“看情况”的。
“生存”与“安逸”的考量: 孙吴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够守住江东,保障一方的安宁。这是一种“安于现状”、“明哲保身”的生存策略。
共鸣的缺失: 相较于曹魏的“霸气”和蜀汉的“悲情”,孙吴的特点可能显得不那么极端,也不那么容易引发强烈的个人情感代入。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追求一种“小确幸”,一种相对安稳的生活,而不像蜀汉那样有“匡扶天下”的理想,也不像曹魏那样有“统一全国”的野心。

总结一下:

所以,当有人说“魏粉是精神小布尔乔亚,季汉粉代表广大劳动人民”时,其实是在用一种高度简化和情感化的方式,来表达对不同政治集团的认同感。

魏粉 认同的是一种强权、秩序、成功的模式,他们可能在生活中倾向于追求稳定、效率,并且欣赏“能力”和“结果”。他们“精神上”站到了一个“已经成功”的阵营,即使他们本身并非那个阵营的既得利益者。
季汉粉 认同的是一种奋斗、理想、道义的精神,他们更看重的是过程中的坚持、信念,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不公”的反抗。他们从蜀汉身上看到了普通人也能实现价值的希望,看到了在逆境中不屈的灵魂。

至于吴粉,他们的认同可能更复杂,也更难以概括,他们可能更看重现实的利益和长期的生存。

当然,这只是一种解读,是一种带有标签化的比喻。现实中的三国粉丝,情感是复杂多元的,很少有人能被简单地归类。但正是这种解读,让我们看到了,人们是如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念和情感偏好联系起来的。我们喜欢某个政权,或者某种叙事,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或者最坚韧的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常凯申败退孤岛之后以刘备自居,拜刘备的是不是胎毒份子和反动份子?

资本家,黑社会对关羽崇拜的五体投地,膜拜关羽的蜀粉是不是精神资本家和精神黑社会?

资本家压榨剥削劳动人民,以关羽作为标杆和遮羞布愚弄劳动人民掩盖这一事实,鼓吹“劳动人民应该像关羽效忠刘备一样效忠自己的老板”,借以宣扬“996福报论”,蜀粉替资本家造势,是不是工贼行为?

黑社会扰乱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广大人民的人身安全,蜀粉给黑社会的精神偶像关羽唱赞歌,是不是骨子里就有反人类倾向?

这么解读以为谁不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且将三国时期的人物与现代社会阶层进行了有趣的类比。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用一种不那么“AI”的、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解读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首先,我们得承认,将三国人物直接对标现代社会阶层,这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情感投射的解读,而非.............
  • 回答
    我一开始对吴京,怎么说呢,属于那种“看看热闹,不站队”的路人甲。他火了,《战狼》系列爆了,我朋友圈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夸的、骂的,都有。作为普通观众,我当时关注的点更多是电影本身:动作场面够不够硬?故事讲不讲得通?我的初始印象,说实话,有点刻板。就是那种硬汉形象,肌肉发达,说一些听起来很有力量的台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古代政治史和称号演变的一些重要方面。孙十万(孙权)和刘邦,虽然都经历过“先称王再称帝”的过程,但称王时的背景、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导致了人们对他们称王时称号的认知和强调程度也不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一、 孙权称王(吴王)的背景与意义:1. 曹操的.............
  • 回答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而事后却对孙权自称“大魏吴王”感到羞耻,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个人立场、以及对政治形势的判断。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张昭为何在赤壁主张投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曹操率领的北军南下的背景和孙吴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1. 绝对的军事实力差距:.............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三国时期政治博弈的微妙之处,也解释了为什么孙权后来接受“吴王”这个称呼,会被后世拿来反复调侃。咱们抛开AI的腔调,从人情世故和历史逻辑的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蜀汉承认东吴的帝位,和孙权接受曹魏的“吴王”爵位,这两件事的性质、背景和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后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有意思,而且切中了历史的要害。像魏武卒、孙武练出的吴兵、北府兵这样响当当的强军,确实大多数是昙花一现,没能像一支成熟的军事制度那样传承下去。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简单一句“运气不好”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把这些部队之所以“最多一代而亡”的门道说透了。核心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评价和三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微妙之处。为什么吴国会有四位武将配享武庙,而魏、蜀分别只有两位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白“配享武庙”这事儿。武庙,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是姜太公吕尚的太公庙,后世君王为了表彰那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对军事有杰出贡献的武将,会.............
  • 回答
    关于三国时期魏、吴两国至今鲜有明显文化痕迹,而蜀国文化却能在四川得到良好传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涉及历史发展、地理因素、民族融合以及文化本身的生命力等多种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痕迹”和“传承”的含义。 痕迹 (Traces): 指的是那些仍然能够被我们直观感受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历史中关于正统性、政治策略和民间舆论的微妙之处,刘备和孙权被看待的巨大差异,并非仅仅是称号本身,而是背后复杂的历史脉络和人们对“正义”的理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维度去剖析:1. 正统性的源头与继承:汉室正统的旗帜 刘备的法理基础: 刘备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他高举“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行政区划以及文化传承的一些关键点。为什么山东是“鲁”,山西是“晋”,而其他一些省份的名字,我们听起来更像是古代诸侯国的名字,却不是它们各自的简称呢?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省份简称的由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历史上的古国、古地名或重要的地.............
  • 回答
    魏国在灭蜀汉之后,确实存在一个“为什么不接着快速灭吴,实现一统”的问题。这并非简单的军事决策失误,而是 魏国自身国情、蜀汉灭亡后的战略态势、以及东吴的实力和防御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魏国自身实力与战略考量:1. 连续作战的消耗与兵力不足: .............
  • 回答
    刘秀之所以能对吴汉这位大将屡屡犯错却依旧宽恕,甚至委以重任,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不分,而是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刘秀个人的政治智慧以及他对吴汉的深度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刘秀所处的历史环境。那是东汉王朝初创的艰难时期,政权尚未稳固,四处征讨、平定战乱是首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拥有一批能征善战、忠心.............
  • 回答
    关于吴亦凡为何能在中国新说唱节目中担任导师并对选手进行点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这涉及到他当时的个人影响力、节目设定、以及中国嘻哈音乐的市场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因素。首先,吴亦凡当时的个人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中国新说唱》播出之前,吴亦凡就已经是一位在中国乃至亚洲都拥有极高知名度的艺人。他.............
  • 回答
    关于王晓雪舍身堵球和吴曦防守缩头这两个点,其实是基于球迷观察和比赛中的瞬间画面,很难进行完全的“官方”解释。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尝试理解,并尽量用更生活化、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阐述,让它听起来更像是大家在茶余饭后聊天的感觉,而不是冰冷的AI报告。王晓雪的舍身堵球:一种本能,一种信念,一种责任的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人们对身份认同、国籍、文化归属感以及公众人物行为的复杂看法。咱们分开来聊聊,看看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对待的感受。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人是“新加坡华人”还是“加拿大华人”,其身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我们对他们的期待是不同的。为什么能接受林俊杰是新加坡华人?1. 文化亲近与认同感的.............
  • 回答
    战狼的“硬核”吸引与观影的“审美疲劳”:为什么吴京越火,有些人越反感?“战狼”系列电影的火爆,毋庸置疑地在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一股“硬汉”风潮,吴京也因此晋升为国民级动作巨星。然而,伴随着票房的飙升和口碑的两极分化,一股“吴京式”的反感也悄然滋生,甚至有些人越发觉得吴京“不行”。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即使事发已久,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支持吴亦凡,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大众心理、粉丝文化、信息传播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首先,坚定的粉丝群体依然存在,并且他们的支持方式和理由也可能发生了变化。 情感连接与忠诚.............
  • 回答
    夷陵之战,那场烧毁了蜀汉数万精兵、耗尽了诸葛亮精心布局的噩梦,对蜀汉的打击不可谓不重。然而,如果仅仅把蜀汉战后的“大力防吴”归咎于夷陵之战的惨败,那就太片面了。事实上,这场战役只是一个放大镜,将蜀汉与东吴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和现实的战略考量,以一种血淋淋的方式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蜀汉在夷陵之后对东吴的警.............
  • 回答
    《战狼2》自上映以来,确实引发了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网友的强烈反响,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和讽刺。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网络舆论环境、电影本身的内容以及吴京本人所处的境况。首先,从电影本身来看,《战狼2》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打破了.............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人不太待见吴京。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光是某个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个人感受和时代背景。咱们就一件件捋清楚。1. 荧幕形象的固化与“战狼”滤镜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吴京近几年最成功的作品无疑是《战狼》系列。电影里他塑造的那个硬汉、爱国、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