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一般人不要操“文化输出”的心。
“文化输出”实质上是一种只能由接受的一方定义的概念,所谓“文化输出者”不可能事先知道什么是输出,也不能意识到自己是文化输出者而去主动地“输出”什么文化。所谓的“文化输出”只可能回溯性地构建出来。因为只有一个文化作品在海外形成社会现象,然后被“输出者”观测到之后,“输出者”才可能得知这是一种输出,而作为某种整体性文化的输出(比如“宣传中国文化”)则是若干现象的事后总结。
而且,在中国,“文化输出”实际上很可能指的是“对中国的文化入侵的反击”。而实际情形在我看来是这样: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并因此威胁到本土文化的支持者的权威,才会有把这种文化消费品作为一种“文化输出品”的感受,并且试图“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比如经典的“日本动画/美国游戏残害青少年论”,核心原因显然是外国文化作品一定程度冲击了家长的权威,而这种冲击又被解读为腐蚀青少年的阴谋——这种解读我看只是权威在借助本土原有文化试图巩固自身。
然而现实世界不是《席德梅尔的文明》,现实中不存在“文化炸弹”,所有以输出为目的,特意制造的文化产品,就我的经验看来,显然都失败了,何况这类“宣传手段”往往还是以某种有权老头子的傲慢心态为底色。
所以,首先起码得是个《原神》这样有充足海外影响力的消费品,我们才能在以后知道有没有“宣传中国文化”,建议还是别精神代入有关部门。如果你自己玩得开心,大家也玩得开心,不就行了?有趣的东西影响力自然会慢慢扩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