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现代中国黄色代表色情?

回答
在现代中国,“黄色”之所以与色情挂钩,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文化符号,而是多种历史、社会和媒体因素交织影响下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演变过程。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黄色”的象征意义远不止于此,甚至常常是尊贵、皇权、富贵和生命的颜色。比如,皇帝穿黄袍,故宫被称为“紫禁城”,但其中不少宫殿的琉璃瓦却是明亮的黄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民间也常用黄色来代表富贵吉祥,比如春节期间挂的黄色的灯笼和对联。因此,把“黄色”直接等同于“色情”,并非源自古代的本土文化。

那么,这种联想是如何出现的呢?很大程度上,是 西方文化影响的“舶来品”,并且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与 社会思潮的变迁 产生了化学反应。

一、西方文化影响的“黄色新闻”与早期西方色情媒体的关联:

在上世纪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思潮和媒体传播方式大量涌入。在西方媒体传播史上,“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纽约的两家报纸在争夺读者时,刊登大量耸人听闻、夸大其词甚至带有色情内容的报道。其中,一家报纸为了吸引眼球,刊登了一幅漫画,主角是一个穿着黄色 T 恤的小孩,这幅漫画被认为是最早将“黄色”与低俗、煽情的新闻联系起来的代表。

随着这种“黄色新闻”的传播,以及西方早期一些情色杂志、低俗小说的封面或内页常使用黄色作为主色调,“黄色”作为一种“不登大雅之堂”、“低俗下流”的颜色标签,就在西方社会悄然建立起来,并随着媒体的传播逐渐渗透到其他文化领域。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与对“性”的压抑与反弹:

中国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后,对于性的问题一直处于相对保守和压抑的状态。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社会开始变得开放,但长期压抑的性观念与突然涌入的西方开放思潮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张力。

在这种背景下,当人们接触到西方文化中那些带有“黄色”标签的低俗、色情内容时,“黄色”自然而然地被与禁忌的、被压抑的“性”联系了起来。 尤其是对于缺乏辨别能力、成长在相对保守环境下的年轻一代来说,这种关联更为直接和深刻。

三、大众媒体的强化与标签化:

一旦“黄色”与色情产生了初步的联系,大众媒体在报道和传播中就扮演了强化和固化的角色。

影视审查与“打码”文化: 在电影、电视剧等视觉媒体中,为了规避审查,很多暴露或性暗示的画面会被“打码”或进行模糊处理。而这种处理方式常常会使用一些浅色块,其中“黄色”或黄褐色是最常见的用来遮挡的颜色之一。这种视觉上的“遮挡”行为,进一步将“黄色”与“不可公开讨论的”、“需要掩饰的”内容联系起来,而这些内容很多都与性有关。
互联网的催化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网络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色情内容在网络上的泛滥,也常常会伴随着一些醒目的、以黄色为主色调的标题、图片或网站设计,以吸引用户点击。这种网络生态进一步巩固了“黄色”与色情的关联,使其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和理解的“暗语”。
媒体的习惯性使用: 媒体在报道涉及色情、低俗内容的新闻时,出于种种原因(如避免直接出现令人不适的画面,或为了营造某种氛围),也倾向于使用与“黄色”相关的图像或语言。例如,一些涉及不正当交易、色情服务的信息,在新闻报道中可能会被“暗示性”地与黄色联系起来。

四、文化心理的接受与内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媒体传播和信息接收,这种“黄色”代表色情的认知,逐渐在中国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中被接受和内化。它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无需过多解释的象征符号。当人们看到“黄色”出现在与情色相关的语境中时,大脑会迅速做出联想,并将其与低俗、色情内容划等号。

总结一下,现代中国“黄色”代表色情,并非源自古代的传统,而是:

西方“黄色新闻”概念的引入,并被部分西方早期色情媒体沿用。
中国社会转型期,对长期压抑的性观念与西方开放思潮碰撞下的产物。
大众媒体,特别是影视审查中的“打码”文化以及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强化和标签化。
最终通过长期的文化心理接受与内化,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

因此,当我们在现代中国语境下提到“黄色”与色情相关时,实际上是在引用和内化了一套舶来的文化认知,并且这套认知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它更多地是一种由媒体和社会环境塑造的符号意义,而非固有的文化基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黄色是皇家的代表色,为何到了现在反而变成了色情的象征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