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官方其他渠道强调角色武力值是不是编剧能力差的体现?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引发争论。我个人认为,将官方强调角色武力值直接等同于“编剧能力差”未免过于片面和绝对。但同时,如果一部作品过度依赖或仅仅依靠强调角色的武力值来吸引观众,那确实可能暴露编剧在其他方面存在不足。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拆解一下“官方其他渠道强调角色武力值”可能包含的含义,以及“编剧能力”的范畴。

“官方其他渠道强调角色武力值”通常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说“官方其他渠道”,通常指的是除了正片内容之外的宣传、推广、周边产品、设定集、游戏化等。例如:

宣传语和海报: “史上最强战士”、“一击必杀”、“力量的化身”这类词汇。
预告片和宣传片: 大量展示角色炫酷的战斗场面、超强的攻击特效、击败强大敌人的场景。
角色介绍和背景故事: 在官网、百科、设定集等地方详细描述角色的力量等级、曾经的辉煌战绩、独门绝技,甚至与其他角色的武力对比。
衍生游戏或联动: 将角色设计成卡牌、技能、战斗数值,往往会突出他们的强度和战斗力。
周边商品: 例如玩具、模型,可能会强调角色的武器、战斗姿态。
访谈和采访: 编剧、导演或制作人可能会在访谈中提及某个角色的强大之处,作为卖点。

“编剧能力”的范畴又有多广?

编剧的能力远不止是写打斗场面。一个优秀的编剧,其能力体现在:

角色塑造: 创造有深度、有层次、有魅力的角色,让他们不仅仅是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动机、有成长弧光的存在。角色的动机、价值观、情感变化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故事构建: 构思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剧情,制造冲突,设置悬念,逻辑严谨,节奏得当。
主题深度: 能够通过故事传达深刻的寓意、引发观众的思考,探讨人性的复杂、社会的议题等。
世界观设定: 构建一个完整、自洽、有吸引力的世界,包括其历史、文化、规则、地理等。
对话设计: 撰写有智慧、有风格、符合角色个性的对话,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关系。
情感渲染: 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引发共鸣,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感动。
“合理性”与“说服力”: 即使是奇幻或科幻作品,其内在逻辑也应该是自洽的,角色的行为和故事的发展也应该让观众觉得“说得通”。

为什么官方会强调角色武力值?

首先,我们要理解商业逻辑。很多作品,尤其是动作片、科幻片、奇幻片、动漫、游戏等类型,其核心吸引力之一就是视觉奇观和肾上腺素飙升的体验。强调角色的武力值,是最直接、最容易吸引目标受众的方式之一。

市场需求: 观众喜欢看强大的角色击败强大的敌人,这是一种原始的、感官上的满足。特别是对于追求爽快感的观众来说,角色的强大本身就是一种卖点。
突出卖点: 当作品在其他方面(如剧情深度、角色细腻情感)不是特别出彩时,将角色的武力值作为核心卖点来放大,是一种务实的宣传策略。
区分度: 在同类作品中,突出自家角色的独特性和强大之处,可以帮助作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门槛低,易传播: “谁最强”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讨论话题,容易在粉丝群体中传播和引发讨论,形成话题度。

“强调武力值”何时会暴露编剧能力不足?

现在回到问题的核心:这是否意味着编剧能力差?我认为,当以下情况发生时,过度强调武力值可能是编剧能力不足的体现:

1. 剧情空洞,人物扁平,全靠打斗支撑: 如果一部作品的剧情缺乏吸引力,人物动机模糊不清,情感线索苍白无力,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角色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那么,宣传上过度放大武力值,就是在用最直观的“优势”(即便这个优势本身可能也很单薄)来掩盖剧情和角色塑造上的巨大短板。这时,官方强调武力值,更像是“没东西可讲了,只能讲这个了”。

2. 为打而打,缺乏逻辑和意义: 如果角色的强大和战斗的激烈,仅仅是为了“看起来酷”或“满足打斗场面数量”,而缺乏服务于剧情发展、角色成长、主题升华的内在逻辑,那么编剧在构思故事时可能就流于表面。当官方反复强调这些“无意义的强大”时,也暗示了编剧可能未能将角色的力量与更深层次的故事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

3. 角色成长和能力升级完全是机械的,没有情感铺垫: 有些作品里,角色力量的提升只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或者学会了一个新技能,但背后没有经历任何挣扎、顿悟、情感转变或学习过程。编剧没有花心思去描绘角色的内在成长,而是简单粗暴地给出强大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官方再强调角色的“升级”或“新力量”,实际上是在消费编剧笔下那些缺乏深度的设定。

4. 试图用“强”来弥补其他一切不足: 有些编剧可能不擅长写细腻的情感戏、复杂的权谋斗争,或者精妙的对话。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把角色写得足够强,观众就会买账。于是他们把所有精力放在设定角色的武力值上,而忽略了故事的其余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官方强调武力值,恰恰是编剧自身能力的局限性的一种反映。

什么时候强调武力值是正常的营销策略,而非编剧能力差?

反之,当一部作品在剧情、角色、主题等方面已经足够优秀,强调角色的武力值则是锦上添花,是正常的营销手段:

1. 作品本身的定位就是高能战斗: 比如一些纯粹的动作番、格斗游戏或者某些热血漫,其核心吸引力就在于角色的强大和精彩的战斗。在这种情况下,突出角色的武力值是符合作品定位的,是直接面向核心受众的。

2. 武力值是角色深度和成长的体现: 当角色的强大是其经历无数磨难、战胜内心恐惧、不断学习和突破自我的结果时,强调其武力值实际上是在强调其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成长。编剧通过精心设计的战斗和能力展示,来体现角色的决心和进步。

3. 武力值是服务于剧情和冲突的: 角色的强大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是制造更大冲突的引线,是战胜反派的必要条件。例如,某个角色的超强实力,导致他被寄予厚望,也因此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危险,这本身就是剧情的一部分。

4. 世界观设定下的必然: 在一个本身就充斥着超能力、魔法、基因改造的宏大世界观里,角色的武力值是构建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吸引观众进入这个世界的入口。

总结:

所以,官方其他渠道强调角色武力值不一定是编剧能力差的体现。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是为了弥补剧情和角色塑造的不足,用表面的“强”来掩盖内在的“空”,那很可能是编剧能力不足的表现。 这种情况下,强调武力值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营销策略,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远来看,观众会对作品的深度产生质疑。

如果作品本身就以动作和战斗为核心卖点,或者角色的强大是经过合理铺垫、服务于剧情、体现角色成长的,那么强调武力值就是一种恰当且有效的营销手段。 这种情况下,强调武力值反而是在放大作品的亮点,吸引对这类内容感兴趣的观众。

关键在于判断官方强调武力值的动机和背后是否支撑着足够的内容深度。如果一部作品在其他方面都乏善可陈,只剩下光鲜亮丽的武力值宣传,那么我们可以合理怀疑编剧的能力。但如果作品本身就已经精彩纷呈,武力值的强调只是在放大其魅力,那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打个比方:一位厨师做了一道菜,味道、卖相、营养都很棒,他再得意洋洋地跟大家说“这道菜里的肉是顶级的A5和牛”,这是一种自信的展示。但如果一道菜味道平平,卖相也很普通,厨师却一直强调“我用的这个锅是纯手工锻造的日本名匠作品”,这就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在用工具来掩盖厨艺上的不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方面是编剧本身脑子里没那根弦,一方面是导演表现力很差

我们拿《星球大战》举个例子

《星战7原力觉醒》上映时,官方无数次强调凯洛伦的武力值强于同年龄的维达

凯洛伦29岁,也就是说他的力量超过了29岁的维达

然而我们看到电影里是怎么表现的呢?

凯洛伦被还不懂运用原力的蕾伊反控了……

凯洛伦在和清洁工芬猩猩光剑对决的时侯被砍伤了手臂……

ok,官方还说凯洛伦因为弑父和受伤实力大减,那么,姑且算他倒退回去了维达22岁的水平吧

22岁的维达,已经单杀杜库了

你能想象芬猩猩能和杜库光剑格斗超过十秒并且砍伤杜库的手臂?!

难道剧本不应该是杜库对芬猩猩一伸手,直接一道闪电让他消失么?!

你让一个强于同岁维达,更强于杜库的新反派被一个清洁工打掉血了,你觉得编剧这么写合适么?这一个剧情,就同时侮辱了杜库,维达和凯洛伦三个人,原力黑暗面的逼格就这么掉沟里了

不要说什么芬武力值高,他拿着光剑和一个被汉索罗秒杀的暴风兵打了那么久,谁信他武力值很高?他自己说的:我是清洁工

那么好的编剧该怎么写这段情节呢

凯洛伦不是不能被芬打伤,但打伤不代表逼格就掉了

举个例子,我重写下《原力觉醒》的芬

芬原本是第一秩序斯诺克亲卫队的预备成员,长期接受药物强化,具备一定力敏的感应能力和反应速度(提升芬的起点)。预备成员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能最终进入斯诺克亲卫队,而这个筛选标准就是那个男人:凯洛伦

作为斯诺克训练凯洛伦的消耗品,只有在和凯洛伦的对打中幸存的人才能进入亲卫队,凯洛伦要求每个预备队员都要穿戴亲卫队的反原力装甲与他对决,以示公平。但几乎没人能在凯洛伦手下走三个来回(提升凯洛伦本身的难度)。

但芬活了下来,他密不透风的格斗技巧让他和凯洛伦僵持了十五回合才落败,正当凯洛伦打算将他斩杀时,一个威严的声音叫停了对决——他的坚持让至高领袖斯诺克当场亲自提拔他为副队长,而凯洛伦只能杀了在场的其他暴风兵解气

就这样,芬成了斯诺克的亲信,并在一次行动中派他去做间谍,揪出反抗军

芬自认为完成了任务,自己就能真正进入亲卫队,享受无上的荣耀。然而当他认识了波和蕾伊,当他从反抗军的视角看到第一秩序的残暴,他动摇了:这就是自己追求的荣誉?

当蕾伊被凯洛伦抓走,深谙凯洛伦残暴的芬决定当一次双面间谍,救出蕾伊。然而当一路并肩作战的汉索罗死在芬面前,凯洛伦走向蕾伊时,芬动摇了,他不能继续忍耐。一边是唾手可得的亲卫队地位,一边是蕾伊,芬毅然拿起光剑冲向凯洛伦

芬的防守密不透风,但凯洛伦的攻势更加迅猛,芬全身连连挂彩,但他不服输,终于借着个机会,以右手为代价砍伤了凯洛伦。凯洛伦恼羞成怒,使用原力击倒了芬……

ok,增强了芬和凯洛伦本身后,你再看这段剧情,还觉得武力值表现力很差吗?其实我是运用了《洛奇》的思路,洛奇让拳王阿波罗吃瘪了,但你不能说阿波罗弱,因为洛奇足够强,你不需要特别强调阿波罗的武力值,强大的洛奇被打倒,这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