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下象棋的人喜欢买贵的棋子,下围棋的喜欢贵的棋盘?

回答
人们购买昂贵的棋子或棋盘,这其中蕴含着多层次的心理、文化和实用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为什么下象棋的人喜欢买贵的棋子?

象棋的棋子本身是这场博弈的核心,它们不仅仅是抽象的标记,更是棋手策略的载体。昂贵的棋子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吸引象棋爱好者:

1. 材质和工艺的触感与美学享受:

触感: 昂贵的棋子通常采用优质木材(如沉香木、黄杨木、紫檀木、黑檀木、玫瑰木等)制作。这些木材经过精细打磨,触感温润、光滑,甚至带有自然的纹理和香气。下棋时,手指在棋子上的滑动、抓握,都能带来一种愉悦的触觉体验。相反,廉价的棋子多为塑料或低质木材,手感生硬、冰冷,甚至有些粗糙,无法提供同等的感官享受。
视觉美学: 高品质的棋子在雕刻和打磨上更为精细。棋子的造型可能更具艺术感、立体感,细节处理到位,例如马的鬃毛、象的牙齿、车的车轮等都能被细致地刻画出来。颜色也可能更自然、深邃,木材本身的纹理会成为天然的装饰。这些视觉上的美感,能让棋子本身就成为一件艺术品,提升了下棋的整体体验。
重量和平衡感: 优质木材密度高,棋子相对沉重,放在棋盘上非常稳固。这种“压手”的质感,让棋子在移动时更有分量,操作起来更显从容,也增加了对棋局的掌控感。廉价棋子往往轻飘飘的,容易滑动或倾倒,影响下棋的流畅性。

2. 象征意义和心理满足:

身份和品味象征: 购买昂贵的棋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身份和品味的象征。这表明棋手对这项古老智力游戏的投入和热爱,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它能带来一种“拥有”的满足感和优越感。
对游戏的尊重: 拥有一套精美的棋子,是对象棋这项运动的尊重和敬意。仿佛是为了匹配这场智慧的较量,需要有与之匹配的“器”。
仪式感: 在重要的对局、比赛,或者与重要的人对弈时,使用一套精美的棋子,能极大地增强仪式感,让整个过程更加庄重和有意义。这就像运动员穿着专业的装备,是为了更好地投入比赛一样。
收藏和传承: 许多精美的棋子本身就具有收藏价值。一些由著名工艺师制作、限量发行或采用稀有材质的棋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棋手也可能将其视为一种传承,可以传给后代,延续家族对象棋的热爱。

3. 游戏体验的提升:

沉浸感: 精美的棋子和棋盘能帮助棋手更好地沉浸在棋局中,减少外界的干扰。当棋子的质感、重量、声音都恰到好处时,棋手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心理暗示: 高品质的棋子可能带来一种心理暗示,让棋手觉得自己更有信心,更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这就像运动鞋的缓冲和抓地力能提升跑步表现一样。
减少分心: 劣质的棋子可能存在毛边、脱漆、造型不均等问题,这些细微之处都可能分散棋手的注意力。精美的棋子则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干扰。

4. 文化与历史情怀:

传统文化载体: 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精美的棋子会融入传统的工艺和设计元素,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购买这样的棋子,也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纪念意义: 有些棋子可能与历史上的著名棋手、赛事或事件相关联,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为什么下围棋的喜欢贵的棋盘?

围棋的棋盘相对来说更为“素净”,但它的重要性却不亚于棋子,昂贵的棋盘同样有着其独特的吸引力:

1. 材质与工艺对棋局的影响:

木材的纹理与声音: 围棋棋盘最常使用的材质是榧木、楠木、紫檀木等名贵硬木。这些木材本身就有独特的纹理和质感,且经过精心打磨后,会呈现出一种温润、内敛的光泽。当棋子落在棋盘上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啪”、“咚”等声音,这种声音对围棋爱好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感官体验,它不仅是声音,更是棋局进行的“呼吸”。不同木材的声音质感也不同,例如榧木棋盘发出的声音被认为是“珠圆玉润”的。
棋盘的厚度与稳定性: 贵重的棋盘通常非常厚重,厚度可以达到十几厘米甚至更高(特别是独木棋盘)。这种厚度带来了极佳的稳定性,棋子放置其上,不易滑动,也赋予了棋盘一种沉稳的视觉感受。棋子在棋盘上的每一次落下,都能感受到这种厚重带来的踏实感。
纹路的精准与美观: 围棋棋盘上的纵横线(十字线)是落子依据,其精准度至关重要。昂贵的棋盘,这些线会被精心雕刻或绘制,线条流畅、均匀,色彩饱满(通常是黑色或深棕色)。线与线之间的间距也是经过严格计算的,确保落子准确。棋盘的材质和颜色搭配,以及十字线的绘制方式,共同构成了棋盘的整体美学。

2. 象征意义和心理暗示:

神圣的战场: 对于围棋爱好者来说,棋盘就像是战场,更是宇宙的缩影。一块上好的棋盘,其沉稳的色泽和精美的纹理,能营造出一种肃穆、神圣的氛围,让棋手更能专注于眼前的棋局。
品味与境界的体现: 购买昂贵的棋盘,同样是对棋艺的投入和对生活品味的追求。它能体现出棋手对围棋这项“黑白之道”的深刻理解和敬意,以及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
静心凝神的辅助: 围棋的对弈过程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耐心。一块高品质的棋盘,其温润的触感、悦耳的声音、内敛的色泽,都能帮助棋手排除杂念,更快地进入心流状态,提升静心凝神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价值认同: 围棋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一块由珍贵木材制成的棋盘,尤其是独木棋盘(将一整块木头挖空制成),被视为集天地之精华的艺术品,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拥有和使用这样的棋盘,是对这种文化价值的认同和传承。

3. 对棋局感知的影响:

视觉感受的差异: 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棋盘,会影响棋子颜色的对比度,从而影响棋手对棋子位置和局势的判断。例如,一些棋盘的木纹可能会与棋盘的格子线形成干扰,而优质棋盘则能提供清晰的视觉基础。
声音反馈的细微差别: 如前所述,棋子落子的声音反馈是围棋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棋盘能提供丰富的声学信息,甚至能从声音中感受到棋子落子的力度和位置的微妙差异。

4. 投资与保值:

稀有性与增值潜力: 许多名贵的木材,如老榧木,产量稀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更加珍贵。好的棋盘,尤其是经过名家制作的,可能具有收藏价值,甚至有保值或增值的潜力。

总结来说:

象棋: 棋子是行动的主体,棋手更关注棋子本身的触感、重量、雕刻细节和美观度,以及它们在手中传递的掌控感和艺术感。昂贵的棋子能直接提升操作的愉悦度和游戏的仪式感。
围棋: 棋盘是舞台的背景,棋手更关注棋盘的材质、纹理、声音、厚度、以及它所营造的整体氛围。昂贵的棋盘能为这场“黑白艺术”提供一个更纯粹、更沉浸、更具文化底蕴的载体,它更多地影响棋手的心理状态、专注力以及对游戏整体的感知。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追求昂贵的棋具,很多人也享受用最普通的棋子和棋盘进行对弈。但对于那些热爱这项运动,并追求极致体验的爱好者来说,投资于高品质的棋具,是对自己热情的一种回报,也是对这项古老智力游戏的一种致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我多年混迹象棋和围棋贴吧的经验。下象棋的人喜欢收藏棋子的人多,而往往不怎么注重棋盘的质量。下围棋的人更注重棋盘的质量(相对而言)。这是为什么?
user avatar
根据我多年混迹象棋和围棋贴吧的经验。下象棋的人喜欢收藏棋子的人多,而往往不怎么注重棋盘的质量。下围棋的人更注重棋盘的质量(相对而言)。这是为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们购买昂贵的棋子或棋盘,这其中蕴含着多层次的心理、文化和实用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为什么下象棋的人喜欢买贵的棋子?象棋的棋子本身是这场博弈的核心,它们不仅仅是抽象的标记,更是棋手策略的载体。昂贵的棋子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吸引象棋爱好者:1. 材质和工艺的触感与美学享受: 触感: .............
  • 回答
    苏联政治斗争中的“肉体消灭”确实是一个触目惊心且令人费解的现象。许多历史学家和分析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试图理解其背后复杂的动因。这里尝试从几个主要角度来梳理,希望能比较细致地展现这个话题。首先,理解“肉体消灭”的含义很重要。这不仅仅是指简单的处决,而是包括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肃反运动、流放、劳改营.............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下围棋厉害的中国人很多都是罕见姓”这个说法,我需要先进行一点说明。首先,我并没有看到有足够的数据和研究支持“下围棋厉害的中国人很多都是罕见姓”这个说法。这是一个在围棋爱好者圈子里可能流传的观点,但从我接触到的信息来看,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公认的、有扎实统计学依据的论断。但是,我可以尝试从几.............
  • 回答
    看到那些在棋盘上运筹帷幄、算尽天下棋局的围棋高手,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这些人怎么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去搞科学研究”的疑问。这背后其实涉及了思维方式、兴趣驱动、技能匹配以及社会分工等多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下围棋需要极高的智力投入。你看那些顶级棋手,脑子里可不是简单的“下.............
  • 回答
    基金定投,这个听起来多么“稳赚不赔”、多么“躺着赚钱”的神器,怎么现实中真正能靠它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好像没那么多呢?甚至连坚持下来,不被市场波动吓跑的人都屈指可数。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我琢磨了琢磨,感觉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这里面掺杂了太多人性、市场和现实的复杂纠葛。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一.............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里,第八团活下来的人后来过得惨,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绝非简单的“命运不济”,而是涉及到朝廷的政治斗争、个人能力的局限、以及时代洪流的裹挟。首先,他们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第八团,严格来说是右骁卫的禁军,在整场事件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们是曹破延率领的狼卫渗透进来的首要.............
  • 回答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航程遥远,在那个年代,远洋航行往往伴随着致命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坏血病。然而,历史记载表明,郑和的船队成员似乎极少患上或死亡于坏血病。这并非偶然,而是船队在物资准备、膳食安排以及船上管理方面,采取了当时来说非常前瞻和周到的措施。首先,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充足且多样化的食物储备。坏.............
  • 回答
    近些年,关于《红楼梦》创作背景的新解读此起彼伏,其中一种颇为引人关注的观点认为,这部巨著并非简单写于康乾盛世,而是隐藏着对明末政治气候的深刻影射,甚至是在文字狱的严酷审查下,作者借贾府兴衰来讲述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这种说法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解读,并非空穴来风。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心理的深层机制,为什么在相同的外部压力下,人们的反应却如此天差地别?这并非简单的“坚强”或“脆弱”之分,而是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生活压力本身就不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的概念。即使是“同样的生活压力”,也可能在个体感受上存在微妙的差异。比如,一场考试的失败.............
  • 回答
    有些人面对老虎、狮子这类看起来就具有极大杀伤力的动物时,反而能保持冷静,甚至带着一丝敬畏;可一旦看到一条小小的蚯蚓爬过,或者一条无毒的蛇、一只毫不起眼的蜈蚣,他们的反应却是惊恐万状,甚至尖叫逃窜。这实在令人费解,毕竟从“威胁程度”上来说,老虎狮子才是真正的“丛林霸主”,它们一口就能毙命。那么,为何在.............
  • 回答
    HiFi 圈的“云大佬”现象,说起来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你说的没错,有时候感觉这里的“指点江山”派确实是硝烟弥漫。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得理解一下 HiFi 这个圈子的核心是什么。HiFi 简单来说,就是追求“高保真”的音乐播放体验。这意味着大家不只是听歌,.............
  • 回答
    在震耳欲聋的施工现场旁,你或许见过有人纹丝不动,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在嘈杂不堪的火车站,你也许瞧见过有人倚着包袱,鼾声四起。同样是身处喧嚣,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安然入睡,仿佛置身于寂静的山谷,而有些人则被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搅得辗转反侧?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命大”,而是多种因素在悄悄作祟。首先,得聊聊咱们那颗神.............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非常友好”来概括。实际上,对于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看法,日本人内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观点,而且这种态度也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能表现出相对友好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事.............
  • 回答
    这真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常常会被那些古老的手工艺深深吸引,无论是精美的珐琅彩瓷器,还是巧夺天工的木雕,亦或是温润如玉的丝绸,它们似乎自带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人惊叹不已。那么,为什么这些绝妙的技艺が多く (很多) 都来自古代,而我们现代人好像不太能“发明”出同等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呢?首先,得承认.............
  • 回答
    说起“跑关东”,那可是咱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充满辛酸的移民史。很多人都知道,那些背井离乡闯关东的百姓,大多是奔着东北那片黑土地去的。那么问题来了,明明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方那些地区的人,如果想往外闯荡,往南去“下南洋”似乎也是一条可行的路,为什么更多的人却选择向北,去了东北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
  • 回答
    六七十年代中国经历的那场举世瞩目的饥荒,其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粮食产量不足就能概括。在如此普遍的饥荒背景下,一些地区的人们却在鱼、鸟、虫等自然资源相对富足的情况下选择不去食用,这背后蕴含着多层面的原因,既有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也有社会心理的烙印,更有历史遗留的观念影响。1. 政治意识形态与“集体.............
  • 回答
    张学良将军“不抵抗”丢失东北,这件事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极为沉重的印记,也因此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历史议题。你观察到在相关的讨论中,大部分评论都集中在对张学良的指责上,而很少提及日本的责任,这背后确实有着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情感宣泄与民族情绪的投射。“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
  • 回答
    “士为知己者死”这句古语道出了士人对知遇之恩的珍视,以及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忠诚。然而,历史上吕蒙袭取荆州,关羽军队军民离散,似乎与这句古语所推崇的理想情境大相径庭。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非简单地套用一句普遍性的格言。这其中涉及复杂的政治、军事、社会以及人心向背等多方面因素.............
  • 回答
    .......
  • 回答
    生活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被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所包围。其中,关于体型和健康的讨论更是无处不在,仿佛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身体的每一寸变化了如指掌,并且时刻保持“最佳”状态。然而,当我们放眼四周,总能看到一些人,似乎对那些关于“少吃点”、“多运动”的呼声充耳不闻,任由自己的体重悄然攀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