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罚新东方、学而思,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从体制机制上,彻底的打掉这些互联网教育企业的生存土壤。
新东方这些企业,是教育企业吗?
是也不是!
准确的来说,是披着教育培训的皮,干的是链家贝壳事情的互联网企业
商业模式,和链家、贝壳是一模一样 ,和传统的课外补习班不是一路。
或者说
新东方、学而思这些企业,正在用互联网行业的不正当经营方式
劣币淘汰良币,把真正能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培训机构,或者培训个人,全部阻挡在市场之外。就像链家网、贝壳一类的,把房源垄断,然后收割买房人。
新东方和学而思猿辅导正在做的,就是就是链家在教育培训方面的翻版。
前几年,在线教育营销大战,导致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抬高营销成本,让小的教育培训机构难以生存。我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开始,就在县城搞英语培训,专门针对高考的,学费不高、生源稳定、十几年来就一直几个班,很小的规模而已。这些互联网教育培训机构进入以后,他的生意就完蛋了,同时,培训费大幅度上涨。
这种玩法不是发展教育的思维,而是互联网思维。在线教育机构把大量资金用到营销上,导致营销成本高企,这必然会挤占师资、课程建设的投入,一些头部在线教育机构,出现包装名师、虚假宣传的问题。
而且,教育的问题不仅如此,他还会:
1、鼓动社会内卷、同时加剧社会内卷。
为了垄断生源,就要不断的宣传煽动社会紧张情绪,搞得人人怕小孩输在起跑线上。由于学费提高,更加让很多收入一般的人给孩子上不起培训班,小孩子的成绩拉开,富裕的人小孩子学习好,没钱的小孩子学习差。
2、威胁公立教育的地位,最后就是意识形态失守。
为了招生,培训机构不断的需要宣传公立学校教师不行、不用心、自己的教师有多少,及其大多数是忽悠和吹牛。而且,意识形态的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去占领。在马爸爸风光的时候,多少美的吹资本家如何如何、各种福报。新东方掌握话语权的时候,会不会在英语教材中出现俞爸爸语录?会不会出现英语福报?肯定会的。
前者关系民生,后者关系国计
要我说,这点钱罚少了。
应该立法,任何教育培训机构或机构联盟,或股权穿透的实际控制人,在全国/全省或者全市,教育市场占有率都不能超过5%,超过5%的必须强制拆分。
同时,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必须在教育主管部门登记学历和职称资质,如果发现宣传违法,对该教育机构按照该教师营业额十倍罚款。罚款收入用于补贴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或者建设普惠幼儿园。
曾经在掌门工作过。全职高中语文教师。实习期第一转正,给后面一期老师做过培训。我的自我介绍视频,后面几期老师不少人看到过。
我的新浪微博是“future小飞侠”。你现在去看一下,你就觉得才罚3650万?像掌门这种公司应该直接国家没收,相关责任人该抓抓,该审审,该判判。
掌门教育的前任教学运营总监杨剑文直接公开反对清明节为疫情中牺牲的国人默哀。
和他沟通,他直接说——你想玩,我陪你。
而且这个人应该现在还在掌门。就这种人,还不开除?
掌门有太多事了,大家自己看我微博吧。尤其是我的置顶微博。
我揭发掌门的种种违法行为,掌门直接在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起诉我了。说我诽谤、造谣。要求我删帖、道歉、赔偿它50万。
割地、道歉、赔款50万!是不是熟悉的味道?恍惚间好像到了辛亥年。
关键是这家公司的律师还把被告、原告写错了。这得是什么水平的公司?国家罚它不是很正常吗?
好家伙,我这回答还新鲜着
直接就送来3600万的大礼包了?
嗯,我看了一下,还是课外辅导机构的重灾区
不是虚构价格,就是贩卖人设,要不就是利用信息差骗钱 这不是课外机构的老套路了吗,都十多年了。普通人对于精心包装的名师那可真是毫无扒皮能力啊,那就只能混乱到一定程度由市场监管机构出面了。
前两天刚看到朋友圈里郑州某家机构联合郑州中学搞什么模拟联合国辩论演讲大赛,一套基础课要3000块。让我笑得抽抽的、
就拿模联来说,中国大陆的高中模联早就过了黄金期了,可以说每个地级市的重点中学都有模联社,几乎每个省都有定期参加公办的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学校。
可就这,离北京只有几百公里的郑州都有大批的人不知道模联这个东西在中国是由中国联协规范的,联协还出了好几本书指导学生怎么搞模联。而且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国性的公办会第二届就在郑州办的。
换句话说,一个东西,官方都给了公开的技术手册,而且几乎不要钱。但仍然有大量家长不愿意自己动手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还拼了老命给机构的山寨活动送钱。这就好比官方给了报志愿的指南,家长却不看,非要去听什么民办非学历机构的讲师宣讲,然后签学习合同,而不走正规的志愿征集填报系统。
事实上,你就请一个人大附中毕业的高中生,就拿联协这个课本,3000块绝对一对一给你把模联概论高水平、高质量讲完,甚至聊的好了还能给你讲讲志愿填报。人大附中请不来,3000块请个本省重点中学模联社的学术总监来也是可以的,总比什么搞模联辩论大赛的机构靠谱得多。
拿模联说事,主要是说明课外辅导机构虚构事实的门槛之低,利用信息差骗钱的难度之低。与其说是严厉打击,不如说是骗钱套路实在是过于低级监管部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如果还这么玩,后面肯定还有更强硬的政策出台。
分析政策要“连连看”。
校外培训机构在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舆论上讨论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什么后果,顶多就是光打雷不下雨,直到碰了预付款和消费金融。P2P之后,凡是有资金“暴雷”风险的行业,都已经上了政府共识中的“麻烦制造者”名单,必然被全方位抑制。用什么由头去抑制有个别性和偶然性,俗称“逮着啥是啥”,但抑制这个大方向是十分确定的。
还记得上次深改委会议中提到的“校外教育行业也必须坚持公益属性”吗?三胎政策中提到的“降低家庭负担的教育成本”,你猜拿谁开刀?无数先例反复证明,割韭菜割到影响大计的时候,就是好日子到头了。
身在这个行业的朋友们,到了考虑未来事业发展的时候了。
教育培训行业乱像是该整顿了。
校外培训机构,留学机构,很多存在被查处的问题。
虚构教学人员资质,虚构专家资质。
留学机构动不动就是吹专家是海外名校的前招生主管,培训机构则四处找考上名校的学生,给钱,然后号称是自己培训出来的。
在整个盈利狂欢中,虚假信息,以及虚高的学费中介费,成为忽悠学生家长进行韭菜收割的潜规则。
行业培训也乱象横生,各种非国家行业资质的“培训证书”到处都是,以心理咨询为例子,花几千元培训费,就能搞个“心理咨询师资质证书”,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整个行业都变的浮躁。
这刚刚开始,希望能够深挖虚假信息欺诈,整顿好教育培训行业,让想要成长的人不再被骗。
加油。
培训行业混乱又不是今年或者去年的事情,十年前更加混乱,但是整治如果仅是从罚款出发,那么效果实在非常有限。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被罚款了,换个名头,继续收钱就好了。
2018年的时候,我跟几个朋友做深圳培训市场行业调查的时候,发现注册过的跟培训相关的企业高达2000万家,其总和超过深圳市人口。这个数据挺好玩,相当于每个深圳人都有一家自己的培训相关类的公司。(当然,这是个段子,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培训类企业是在倒闭,每年也有新注册的,毕竟注册一个公司的成本也就500人民币)。
培训市场的混乱估计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按客户分,有幼儿培训,有中小学培训,有成人技术类型培训比如电脑编程,有艺术类培训比如音乐歌舞,有职业证书培训比如XX资格证,有针对各种考试的培训除了大学生比较了解的语言类,什么考研,什么公务员培训都有,国家不支持但是也屡禁不止。这么大的市场,足够养活一大部分骗子和一小部分真的做服务的人。
如果想彻底解决市场混乱的问题,是一个多角度的问题,根本不是罚款就可以整治的了的。培训行业出现的本质原因之一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知识更新速度没有跟上市场变化,课程设置相对较为缓慢。也有传统教育资源不够用,学生无法得到个人性的、私人化的教育模式。当然,也有社会风气的助长,比如儿童美术,舞蹈,跆拳道等等项目,其实一部分给自己孩子报名的家长是害怕自己孩子落后等等。
所以,我觉得如果真的要大力整治的话,少说得5-10年,多重角度去处理,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