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中坦克的地位是什么?

回答
二次世界大战(WWII)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冲突,而在这场战争中,坦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陆地战争的形态。从最初的试验品,到战场上的绝对主宰,坦克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深远至今。

早期:不被看好的“铁乌龟”

战争爆发之初,并非所有人都对坦克抱有绝对的信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泞战壕中,坦克首次亮相,其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发、射程有限的缺点暴露无遗。因此,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军方决策者,仍然将步兵和火炮视为陆战的主力。坦克的出现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辅助武器,用于突破僵化的战壕线,支持步兵进攻。

然而,一些思想前瞻的军事理论家,如英国的富勒、古德里安(德国)、戴高乐(法国),却看到了坦克作为一种独立作战力量的巨大潜力。他们提出了“闪电战”(Blitzkrieg)的早期构想,认为集中的坦克集群,辅以航空兵和装甲步兵,能够迅速突破敌方防线,深入腹地,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和后勤补给。但这些理论在战争初期并未得到广泛采纳,许多国家仍然奉行分散使用坦克的策略,将其作为步兵的支援火力,这极大地限制了坦克的作战效能。

战争中的演变与崛起:从支援到主导

随着战争的深入,尤其是德国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的成功,坦克作为一种进攻性、突破性武器的威力才真正显现出来。德国的闪电战战术,正是以其训练有素、协同作战的装甲部队为核心。他们将坦克集中编组,形成强大的突击矛头,配合俯冲轰贴机(如斯图卡)的精确打击,快速撕裂敌方防线,实现战场的机动和歼灭。

这一时期,坦克不仅仅是“铁乌龟”,而是成为了陆地战争的“心脏”。它们拥有了更强的火力、更厚的装甲和更快的速度。

火力升级: 主炮口径不断增大,能够摧毁越来越厚的敌人装甲。反坦克炮的出现也促使坦克研发向更强的火力倾斜。
装甲强化: 为了抵御日益增强的火力,坦克的装甲也越来越厚,倾斜装甲的应用提高了防护效率。
机动性提升: 发动机功率的增加,悬挂系统的改进,使得坦克在各种地形下的机动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坦克的使用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各国开始认识到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的重要性。

装甲集群化: 德国的装甲师,苏联的机械化军,盟军的装甲旅和装甲师,都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要突击力量。这些部队拥有了独立的作战能力,能够执行复杂的战术机动和战略目标。
战术协同: 坦克与步兵、炮兵、航空兵的协同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空中支援能够压制敌方的反坦克火力,炮兵则提供火力掩护,步兵则跟随坦克巩固战果,防止敌方反扑。
战场侦察与通信: 坦克的通讯设备不断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在运动中指挥和协调,侦察能力也随着光学设备和无线电的进步而增强。

对战争进程的决定性影响

坦克在二战中的地位,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闪电战的成功: 德国在战争初期利用坦克集群的优势,在欧洲大陆取得了令人震惊的胜利。
战略突破与反攻: 在东线战场,苏联的T34坦克以其优异的性能和数量优势,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库尔斯克会战,可以说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残酷的坦克战,其结果直接奠定了苏军在东线的主动权。盟军在北非、意大利和西线战场,也广泛使用了坦克,进行反攻和推进。
改变战术格局: 坦克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步兵战术和防御体系变得脆弱。装甲部队能够绕过坚固的防御工事,直插敌后,瓦解其战争机器。各国不得不发展新的反坦克战术和装备,如坦克歼击车、反坦克炮和航空反坦克作战。

战后影响:军事思想的革新

二战结束后,坦克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陆战力量地位得到了彻底巩固。战争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影响了战后各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装甲化与机械化: 所有国家的陆军都向着高度装甲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步兵也越来越依赖装甲运兵车进行机动。
立体作战: 空地一体化作战的理念深入人心,坦克部队的作战效能与空中支援的紧密结合,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特征。
技术革新: 战争中暴露出的技术短板,促使了战后坦克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核动力坦克、液压悬挂、主动防御系统等,都是对二战坦克技术的继承与超越。

总而言之,二战中坦克的地位经历了从辅助到主导的根本性转变。它们不仅是一种武器装备,更是一种作战思想的载体,一种改变战争模式的力量。坦克的出现和发展,深刻地塑造了现代陆地战争的形态,其影响至今依然清晰可见。可以说,二战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在战场上咆哮的钢铁巨兽,以及指挥它们、维修它们、生产它们的人们共同书写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坦克是二战地位最高的陆战武器,超过战术飞机。

二战时坦克是非常贵的,谢尔曼的造价跟P51差不多。放到现在,就是一辆坦克的造价与F35相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次世界大战(WWII)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冲突,而在这场战争中,坦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陆地战争的形态。从最初的试验品,到战场上的绝对主宰,坦克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深远至今。早期:不被看好的“铁乌龟”战争爆发之初,并非所有人都对坦克抱有绝对的信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 回答
    关于二战德国装备的“虎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B, Sd.Kfz. 252),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它。这辆重型坦克,作为德军在战争末期倾力打造的终极陆战巨兽,无疑是那个时代坦克设计与工业实力的一个缩影,但也暴露了德国在整体战略和生产上的诸多问题。设计理念与技.............
  • 回答
    哈,你问到《坦克大战》这款经典FC游戏啊!这可是很多80后、90后玩家心中的神作。很多人一提到“坦克大战”,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种经典的像素风格画面,两辆小小的坦克在布满障碍的战场上互相炮击,还有那标志性的“嘀嘀嘀”的射击音效。不过,关于它的背景设定,其实和很多人想的不太一样,它并非直接以二战为背景制.............
  • 回答
    豹式A型坦克:二战战场上的钢铁雄狮,战火中的不屈身影豹式坦克,这个名字本身就如同其在战场上的表现一样,充满了力量与传奇。作为德军在二战中后期担负起扭转战局重任的明星装备,豹式A型坦克更是集德意志工业的智慧与战场经验于一身的杰作。它的身影遍布欧洲战场的各个角落,在无数次激烈的交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回答
    战后一段时期,主战坦克确实有过装备中小口径机炮的尝试,而且这种尝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逻辑和现实考量。但就像很多技术发展路径一样,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对手战术的演进以及自身武器系统的升级,这些尝试最终被证明并非最优解,也就不再被主流采纳了。要弄明白这个转变,咱们得从头说起。为什么当初会想到给主战坦克装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好想的。说到现代坦克比二战坦克先进多少,那简直是脱胎换骨,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了。要仔细说起来,真是从头到脚,没有一处不进步的。咱们先从最直观的“杀伤力”来说吧。火力:从“砸核桃”到“打飞弹”二战时期的坦克炮,比如著名的88炮,在当时绝对是顶尖的,能穿透大部分盟军坦克装甲。但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发讨论。要说二战中“击毁坦克最多”的武器,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唯一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击毁”和统计口径。不过,如果非要找出最有力的竞争者,那么反坦克炮绝对是绕不开的巨头。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像坦克本身的炮、俯冲轰炸机(尤其是斯图卡)以及步兵反坦克武器(如巴祖卡、.............
  • 回答
    二战后坦克的设计确实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革命,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如何“省”掉一个人——指的是自动化和标准化技术进步,使得过去需要更多人力才能完成的操作,现在由更少的人来承担,尤其是辅助成员的精简。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二战时期的坦克。那时候的坦克,尤其是中型和重型坦克,往往需要一个五人乘.............
  • 回答
    二战中,德国的虎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无疑是战场上的传奇,它的出现给盟军和苏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挑战。但要说它能“以一当五”,这更多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并非绝对的战场数据。要详细对比虎式坦克与其他国家的坦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虎.............
  • 回答
    关于二战中波兰骑兵砍坦克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历史记录中流传甚广,但具体细节和性质存在一些争议的话题。简单地说,波兰骑兵在面对德国坦克时,确实曾有过英勇但近乎悲壮的冲锋,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进行了近距离的攻击,但“砍坦克”这个说法,更像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描述,而非字面意义上的骑兵用马刀劈砍坦克装甲.............
  • 回答
    现代主战坦克炮塔尺寸相比二战时期有了质的飞跃,这背后是技术进步、战术需求和设计理念的全面革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首先,火炮的进步是炮塔尺寸增加最直接的驱动力。 二战时期的坦克炮主要依靠弹道性能和炮弹本身的装药量来获取穿透力,口径多在75毫米至122毫米之间。而现代主战坦.............
  • 回答
    二战中,坦克歼击车(Tank Destroyer)作为一种专门设计的反坦克武器,确实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常拥有强大的正面火力,但相对轻薄的装甲和开放式或半封闭的炮塔(有时甚至直接固定在车体上)。然而,战后这条发展路线逐渐式微,直至几乎停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
  • 回答
    要让一辆M4谢尔曼在战场上击败一辆虎式坦克,绝非易事,毕竟虎式坦克在火力、装甲和整体性能上都占据优势。但这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如何发挥谢尔曼的长处,利用战术上的灵活性和对战场环境的掌控,弥补自身技术上的不足。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情景,需要智慧、勇气和一点运气。我们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发生在法国.............
  • 回答
    关于二战前及二战时期德国坦克装甲为何多采用近乎垂直设计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当时的技术水平、战术思想、设计理念以及经济成本等多方面的权衡与考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早期的装甲设计理念与技术局限:在坦克发展的早期,装甲技术的重点在于如何“有”装甲,而不是如何“优化”装甲。当时的钢铁.............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苏联的T34坦克和德国的虎式坦克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战场哲学。虎式以其厚重装甲和强大火炮著称,而T34则以其优异的机动性、可靠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在数量上形成了优势。想要让一辆T34摧毁一辆虎式,绝非易事,这需要周密的计划、熟练的驾驶和炮击技巧,以及对战场环境的充分.............
  • 回答
    德国二战后期战车越来越重,这一点毋庸置疑,比如虎式、虎王这种巨兽。但说它们“越来越失去其对于美苏坦克的技术优势”,这说法就有点一概而论,需要细细掰开了讲。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在理想状态和现实战场之间不断拉扯的复杂故事,涉及技术、经济、战略、甚至运气等多方面因素。为什么德国战车越来越重?首先,得明白德国.............
  • 回答
    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的炮射导弹,对于二战时期的重型巡洋舰来说,毫无疑问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甚至可以说是“压倒性”的威胁。我们不妨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其中的具体原因。首先,要理解这个对比,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双方的核心能力和作战环境的差异。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PLA Type 96 MBT)及.............
  • 回答
    说到二战时期德军的虎式坦克,人们往往会将其与盟军坦克进行比较,并得出虎式坦克“强大”的结论。这确实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认同的观点,但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会发现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并非简单的“更强”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确“强大”这个词在坦克领域的具体含义。在军事领域,坦克的强大通常体现在以.............
  • 回答
    在二战的硝烟弥漫中,各国都卯足了劲在坦克技术上寻求突破,试图打造出能够左右战局的“钢铁巨兽”。如果要我挑一款在二战末期设计最成功的坦克,我会毫不犹豫地指向德国的虎王(Königstiger),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虎II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B)。别急着反驳,我知道很.............
  • 回答
    这个想法光是听起来就够带劲的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较量!不过说实话,真要这么干,那德军坦克营基本就是去“送死”的,而且是那种连个响都发不出来就结束的送死。别说什么“毫无预兆”,就算预兆十足,也改变不了什么大局。咱们就这么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一场二战德军坦克营对阵现代美陆军基地的“突袭”,究竟会是个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