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年的《格列佛遊记》第三部裡,飞岛拉普塔上的人发现火星有两个卫星。现实中,要到1877年才发现。
二十六年前的书,看看出版社,再看看这截图页的内容,已跪:
图片来自 @千手关叔 老师 来源:微博 作者:千手转世关叔 链接:Sina Visitor System
神预言
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1928.10.8—2016.6.27)是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本书是托夫勒《未来三部曲》的第三部,同前两部作品《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一样,本书的主旨也是讲述给我们带来无尽纷扰的变动,尤其是知识在权力转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提出了“社会权力”的新观念,并探索了未来企业、经济、政治和世界局势的改变。
作者于去年仙逝,对他来说,一个遗憾想必就是,如果能再坚持半年时间,就能够见证自己上图中的预言成真了。
1990年出版的书,能够预言到特朗普会成为总统候选人,作者的远见卓识非同一般。
而中央党校在1991年就紧接着引进并翻译出版此书,可见我党高瞻远瞩,美帝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谢谢大家的点赞,评论区很多知友问哪里可以看到这本书,其实只要搜索一下书名《权力的转移》,网上电子书资源还是很多的,微盘和百度网盘都有。未免侵权,在此就不附链接了。
另外,@千手关叔 老师在如下回答中将这本书的来龙去脉讲得很详细,这本书并不是党校的教材,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推荐阅读:
20年前,一个台湾朋友送给我一本书。
大陆也有出版,书名叫《未来之路》。
这本书当时在美国是畅销书,它对即将到来的网络时代做了很多预言。
__________
翻开一看,妈呀吓一跳!
反贼啊!!!
接着看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__________
比如预言未来的电脑是集合许多功能的皮夹式电脑。
这就是今天的智能手机了。
__________
当时预想的样子是这样的。
__________
还预言未来的电脑都会有摄像头。
这里说用摄像头可以读唇语,这个暂时没实现,但后面说的手势操作已经实现了,也许读唇语也快了。
__________
虚拟博物馆这个不在话下。
__________
下面这个代理人又是什么呢。
__________
原来是可以自我学习,类似Siri的东西。
__________
下面这个有点有趣了。
应该会很快实现。
书里还预言了社交网络的发达,还有网络购物的方便,还有许多类似“你的相机即使丢了你也能知道它所在的地理位置”这种准确的预言。
其实,想想这本书的作者可是比尔盖茨,里面很多预言,尤其是技术方面的,与其说是在预测未来,不如说是在设计未来。
到是里面对网络时代可能会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的预言,让人颇为感慨。
先看下这个。
“墙”的思路,不是今天才有的。
__________
还有下面
“我们必须在保护言论自由的同时,找到使大众降低音量的方式,以免网络沦为诽谤造谣者的扬声器或泄愤的管道。”
是不是很有见地?
__________
还有
对报业未来的忧虑。
“报纸必须留意即将到来的改变,创造并利用本身独有的特色,才能在电子世界里再创新局。
__________
下面还有一些话题。
预见到隐私问题
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
__________
网络成瘾问题
__________
隐私丧失带来的安全问题
__________
无处不在的摄像头
__________
对网络时代民主的思考。
看来比尔盖茨是反对“公投”这种做法的。
__________
总之,在今天的角度看这本书,会觉得,我们现在面对的很多让我们手忙脚乱的问题,在有远见的人那里都不是问题,都是顺其自然应该发生的事情而已。
这个提问里很多回答,里面的预言看上去的确很神奇,但都只是对孤立事件的预言,这种预言就算再神奇,都可以说他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我觉得,只有像比尔盖茨这样,基于知识逻辑和智慧,对未来的一系列事件以及趋势做出理性判断,才真正称得上是“精准到可怕”的预言。
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樗里子去世前要求把自己葬在指定的地方,并言:百年后定有天子在我两侧伴葬。一百年后西汉时,刘邦建都长安城,长乐宫在他的墓东,未央宫在他的墓西,他的坟墓被夹在了两宫中央。世人称:“力则任鄙,智则樗子”
西晋末年,陈眕曾问戴洋:“都说江南当有贵人,会是顾彦先、周宣佩吗?”戴洋道:“顾荣活不到腊日,周玘也活不到来年八月。”顾荣果然在十二月十七日病逝,腊日则在当月十九日。而周玘也在次年七月晦日去世,恰好是七月最后一天
隋朝隋炀帝杨广为独孤皇后挑选陵墓时,请萧吉占国运,答:“卜年二千,卜世二百。”,后萧吉对其族人萧平仲说:“吾前绐云‘卜年二千’者,是‘三十’字也;‘卜世二百’者,取世二运也。吾言信矣,汝其志之。”,萧吉卜葬于602年,杨广亡被宇文化及杀后,其子杨政道立后隋,630年降唐,前后三十年。
唐朝袁天罡,遇到幼年时武则天的母亲,说顺便给她小孩相相面,她母亲把一身小男孩的着衣打扮的武则天带了出来,袁天罡感叹说还好是男孩,如果是女的,这不得成帝王了,后武则天果成女主。
唐朝叫有个盲人葫芦生,一日刘辟找他占卜,葫芦生说刘辟能在西南方做二十年官,然而最终不得好死。二十年后,也就是05年八月西川节度使韦皋死了,刘辟上奏皇帝想接替韦令公的官位,又跑去找葫芦生算。葫芦生很吃惊说二十年曾经为一个人算最近就要死了,你就是那个人吧,那你就要死了。刘辟压根不信他,上表皇帝要求得三川之地,皇帝不同意,他就回到了四川,然后率兵叛乱,被唐宪宗的军队擒获,后押解到长安,整个家族和所有党羽一起被斩首。
宋朝邵雍擅长先天易数,一日他与好友司马光在洛水的北岸散步,看见有人在盖房子,邵雍就指着北岸的新房说:“这三间,在某年某月就得倒塌;那三间,在某年某月,将被大水淹坏。”司马光因为有写文稿的习惯,回到家中就顺便把这件事记在他所写的文稿后面,后来时间久了就忘记了。有一次,司马光又从洛水北岸经过,忽然想起了以前邵尧夫所说过的话,就去看那些房屋,原来已经变成一片瓦砾场了,于是就向当地的人询问,人们的回答的如同邵雍当年说的一样。
邵雍一日与众人赏梅时,看到二只雀争枝坠地上了,便对众人说,明天午时会有一女子来采折梅花,但被园丁喝斥追逐,所以惊慌之余跌下马,伤及腿,到了第二日,果验。
魏国公韩琦病了, 请邵雍来占卜,邵雍到了其家中,叫他再准备张胡床,并说明天还会来人,你得好好招待,因为其中一人会负责修史,以后你死了后会为你写传记。韩公就听了,第二天来了叶梦与范祖禹两人,都好好招待了。十余年后,朝廷组织人编写《裕陵实录》,叶梦负责写韩公的传记。
宋朝钦天监沈括,一日在朝廷上跟一堆人吵架,因为京师大旱,皇帝召沈括去问什么时候会下,沈括说明天就会下雨了,其它人都纷纷表示不信,后来第二天果然下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将此事稍带记录,并言方法就是用的五运六气。
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西征时值六月,在起兵祭旗这天早上下起小雨,而后转为大雪。好多人怀疑这次出兵可能不利,耶律楚材却说:“隆冬之气,见于盛夏,必胜。”,果胜。之后成吉思汗,每次战争前必先问耶律楚材,并委以各方面重任。
1259年,忽必烈曾派密使入龙虎山访问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张可大断言忽必烈二十年内必入主中原,后果验,1276年,元朝统一了南北。
忽必烈身边有一个占卜高手叫田忠良,时常被问卜,至元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夜,白气贯三台,便问应何,田答三公死,八月太保刘秉忠无病而卒。
忽必烈八月去打猎,丢了东西,找田问,问说是珠子吧,不用担心,明天二十里外会有人送回来,第二天,果验。
其它案例很多,可翻阅《元史·田氏列传》
乾隆十九年,纪晓岚参加了殿试,还没有公布名单前,找人测字,写一“墨”字,测者说说:“状元不会属于您了。二甲下边四点,您是二甲第四名吧?不过您一定会进入翰林院。四点是‘庶’字脚,‘土’字是‘吉’字头,您要做‘庶吉士’了。”,后果然。
乾隆三十三年秋季,纪晓岚因泄漏消息而被抓,案情非常严重,每天被军官看守,然后闲着一个军官跟他聊天,说会测字。纪晓岚就报了个“董”字,他说:“你会被发配远方,这‘董’字是千里万里的意思。”纪晓岚又写一“名”字,他说:“下边是‘口’字,上边是‘外’字的偏旁,将发配到口外,‘夕’字又是太阳偏西的意思,难道是西域?”
纪晓岚问:“将来能回来吗?”他说:“‘名’字与‘君’字相像,也像‘召’字,皇上必然赐召您回来的。”
纪晓岚又问:“在何年呢?”他说:“‘口’字是‘四’字的外围,而中间缺少两笔。大概不到四年吧?今年是乾隆三十三年,不到四年应是辛卯年(乾隆三十六年);‘夕’字是‘卯’字的偏旁,也相合。”
果然,纪晓岚从军乌鲁木齐,在乾隆辛卯年六月返回京城。(此两则纪晓岚自己记载)
清朝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曾经跟曾国藩聊天时说到:“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四十四年后,大清崩。
民国的林庚白喜欢算八字,而且给不少人算过,1941年,林庚白曾经给一个姑娘算过,说她三十岁前数易其夫;三十岁后,有三十年好运可走,不过六十二三岁时,有极大冲克,后来蓝苹坐牢正好六十三岁。
他也给自己算,早知道自己的死期,一直尝试用各种办法去化解,死期将至前,遇到友人业余看相名家陶半梅先生,建议他死期前跑乡下躲躲,于是林便连夜带着家人逃亡,然后正好日本人宪兵要检查,要求别动,林庚白因为心虚害怕,竟然起身往反方向走,于是日本人开枪,卒。
军阀吴佩孚,早年为秀才,从小喜欢算命,因落魄成为算命先生,曾经一度摆卦摊给人算命过日子,有一次他揣摩自己八字,觉得自己从军会有前途,于是把卦摊一推,跑去投入了淮军聂士成部,后果然从最底层的走卒一直不断爬到顶峰。
1918年6月,广西省省长张其锽,受湖南督军谭延之托去衡阳见吴佩孚,张其锽号称张铁口,算命水平很高,曾经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
两人见面后相聊很投机,因为两人都喜欢算命,张其锽算吴佩孚的命说,六十五岁戊寅、六十六岁己卯是一个很难过的关口,如果能过起码能活到九十,然后吴佩孚反问张其锽给自己算能活多久,张其锽说他自己只能活到五十一岁,就在民国十六年的巳月就得挂了,吴佩孚只好安慰了几句。
1927年(民国十六年),张其锽在河南被红枪会击杀,是年五十一岁,吴佩孚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军医杀害,是年六十五岁。
.......................
中国的历史上准确预言太多了,数不尽。
顺便说一下,推背图,烧饼歌之类的,民间说法虽多,但不见于正史,总疑是元朝以后坊间所造作,既不确凿,所以上例中不载。
我初中时就指着这个段子了。
——————————————————————————————————————————————————————————————————————————————————————
《事情正在起变化》
注释〔1〕 这是毛泽东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原为《走向反面(未定稿)》,署名为“本报评论员”。在审阅第一次清样稿时,毛泽东将题目改为《事情正在起变化》,署名改为“中央政治研究室”。六月十二日,此文印发党内。毛泽东在看已经印发的这篇文章时,又将署名改为“毛泽东”,时间定为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五日。此文后来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于一九七七年四月第一次公开发表。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第一句话我用红线标出来了,你们感受一下
我将这句话刻在了我iPad Air的后面
2018年3月9日更新,预言的最后最后一条,很可能也要说中了
川普答应和小金见面了,新加坡表示很欢迎,这意味着见面地点有可能在新加坡
我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嘴上说乐见其成,乐见其成人家怎么连见面地方都不在我们这?
人民网的微信发长文给三星手机做广告,这两个靠边站的小伙伴要重新走到一起抱团取暖了,不过小粉红的脑筋还需要转过来,直到昨天我还看到有人转发抵制韩国货的东西呢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
前两天朝鲜号称试爆成功氢弹,我想起一个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沈丁立教授。
没错,就是那个网上被骂得很厉害的沈丁立。
2006年9月下旬,我到复旦听的第一场讲座,当时六方会谈如火如荼,沈丁立却在讲座上说了三点:
当时在座大多是本科生,多数人都不大相信,主要是不相信朝鲜的科研能力。
然而就在两周后,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不过沈丁立先生猜错了一点,即使在短期内,朝鲜的核武器也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
他当时还说,阻止朝鲜拥有核武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中国承诺,如果朝鲜遭到外敌入侵,中国愿意用核武器保卫它。但是中国给不出这个承诺,所以朝鲜一定会开发核武器保卫自己。
补充一点,沈丁立先生还说了一句,朝鲜开发核武器说到底目的不是抵抗美国,而是脱离中国。有了核武器,朝鲜就有了和美国直接谈价钱的资格。
这个预言对不对,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发现有些人的关注点还真是不一般,质疑完作者又质疑书是伪书……
人评论区第一的小哥 @涧卿 不是说了,这就是一个被明末人利用了的传言:
正是因为有“遇顺则止”,所以这几位才在国号年号上往“顺”字上凑的吧。
还有这位:
您说不是正德,那您觉得这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收录《遵闻录》的,是《国朝典故》这套书,在卷六十二。《国朝典故》是一部明代的丛书,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宗室朱当㴐的国钞本,一个是佚名本,一个是邓士龙明刊本。邓士龙刊本的是明朝的书,作者邓士龙是万历年间的人,目前可见的这本书最早的版本是万历刻本。
人朱当㴐是堂堂宗室,老朱家自己人都把这书给收了,完事你告诉他:我怀疑你这本书是清朝出现的伪书。
有眼而无珠吗?有珠而无神吗?
许大龄、王天有在1987年点校了这本书,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编号:7-301-00870-8 / K248.04-51。其在前言中写到:
国朝典故是一部明代史料丛书,共收书六十四种,凡一百一十卷。本书为明邓士龙辑,明万曆间刻本。见於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五别史类。称「士龙南昌人,万曆乙未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国子监禁酒。」书半页十行,行二十字,框高二一·二公分,宽一四·六公分。
那些质疑这本书是伪书的,睁开你们那雀目眼看看!
《国朝典故》卷六十二,页1430。
拉不下来屎怪地球没引力,自己读书少就怀疑这书是伪书,地球非得围你转,你是太阳啊?用一句元朝骂人的词说就是:
兀的不丢人也么哥?!
以下原答案:
大明朝建国,老朱闲来无事找刘伯温唠嗑。
“老刘啊,你老哥能掐会算,你看俺的大明,能享多少年国祚啊?”
老刘头掰手指头查了查,说:
老朱是个老实人,把順字拆分了一下,说:
“嗯,三百单八亦足矣!”
1643年,李自成建国,国号大顺。
1644年,张献忠建国,年号大顺。
嗯,1643年即位的福临,改元。。。顺治。
巧了。
这个故事,最早记录在明代梁亿所撰《遵闻录》里。
梁亿,字叔永,广东顺德人。正德时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高庙尝命伯温博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高庙遂以书手空,良久曰:“三百单八亦足矣。”
记住一个叫赫德的人,那个掌管中国海关的人,那个在历史上被认为帝国主义在华代言人的人,那个被封为一品太子太保的人,在义和团发生之后写下的这段话:
今天的这一事件(义和团运动)不是没有意义的,它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幕,是远东未来历史的基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民族感情是一个永久性的因素,这是必须承认的,在研究一个民族世纪状况时,决不能排除这个因素,而在中国,唯一普遍存在的感情就是对中国制度的自豪和对外国一切的蔑视
.......
中国人是一个有才智、有教养的种族,冷静、勤劳,有自己的文明,无论语言、思想和感情各方面都是中国式的,人口总数约有四亿,生活在自己的疆域内,在他们所繁衍的的国度里有肥沃的土地和众多的江河,有千姿百态的高山和平原、丘陵和溪谷,有各种各样的气候和条件,地面上生产着一个民族所需要的一切,地底下埋藏着从未开发过的无穷的宝藏,这个种族,在经过数千年唯我独尊与闭关自守之后,已经迫于形势和外来者的巨大优势,同世界其余各国发生了条约关系,但是他们认为那是一种耻辱,他们知道从这种关系中得不到好处,所以正在指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十足地强大起来,重新恢复昔日的生活,排除同外国的交往、一切外来的干涉和入侵,用睡眠来形容,这个民族已经酣睡了很久,但现在他已经苏醒,他的每一个成员身上都激荡着一种中国人的情感”中国人是中国的,把外国人赶出去!“
义和团无疑是官方煽动的产物,但是这个运动已经吸纳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中国各个角落。简单说来,它是一个纯粹的爱国的自发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以实现中国人的计划。通过武力来达到它所预期的目的,即根除外国宗教和驱逐外国人的目的,它的第一次实验并不是十分成功,但是,作为一次对志愿行动是否可行的试探,或者作为将来所要采取的途径和手段的一次试验,它并不是一次失败。他证明了广大民众会如何齐心协力的响应号召,也进一步表明原来谨小慎微的官方有意限制义和团只使用大刀长矛,这是不够的,必须要用毛瑟步枪和克虏伯大炮来代替他,将来的爱国者将拥有金钱所能买到的最好武器"
..........
"危及世界未来”这几个字无疑将引起哄堂大笑,好吧,让他们去笑吧,但愿他们会一直笑下去,两千万或两千万以上武装起来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而又被爱国(即使是被误解了)动机所激励的团民,将使外国人不可能再在中国住下去,将从外国人那里收回外国人从中国拿去的一切,将额外加价的报复旧日的怨恨,将把中国的国旗和中国的武器带到许许多多现在连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去。
五十年以后,就将有千百万团民排成密集队形,穿戴全副盔甲,听候中国政府的号召,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存在下去,它将鼓励(而这样鼓励是很对的)支持并发展这个中华民族运动;这个运动对世界其余各国将是不祥之兆,但是中国有权这样做,中国将贯彻她的民族计划!"
..............
“中国将会有很长时期的挣扎,还会做错很多的事情和遭受极大的灾难,但或迟或早,这个国家将会以健康的、强大的、经验老到的姿态呈现于世界,并拥有这个世界强加给它的军事力量,而且,既然它必须拥有,它必将拥有最好的--最好的武器,最适当的训练,最高级的教育,士兵的数量将视人口的允许和情况的需要而定,士兵的质量将会一代胜过一代,今天,为了义和团在去年的所作所为而惩罚中国,西方在禁止向中国出口的物品中包括武器,关于这一点,一位贵胄子弟曾对我说:”很好,这将迫使我们成为生产者,且请记住我的话,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出口商,不仅那样,而且还会比现在的制造商卖的更便宜。“
----1901年 ,赫德
统治阶级最老练的领袖总是力求增加小私有者的人数,以便为自己建立一支反对无产阶级的军队。上一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曾把贵族和教会的大地产打碎成为许多零星的小块土地,——现在西班牙共和派对于至今还存在着的大地产也想采取这种办法,——因而造成了一个小土地所有者阶级,这个阶级从那时起就成了社会中最反动的因素和城市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常障碍。拿破仑第三曾打算用发行小额国家公债券的方法在城市中也造成这样一个阶级,而多耳富斯先生及其同僚按逐年付款的条件把小住宅卖给自己的工人,就是力图磨灭工人的一切革命精神,并用这种地产把他们束缚在他们做工的工厂里。可见,蒲鲁东的计划不仅丝毫没有减轻工人阶级所受的苦痛,而且甚至反转来直接反对他们了。”这样,工人就必须负起沉重的抵押债务,才能得到这种住所,于是他们就真正变成了自己主人的奴隶;他们被束缚在自己的房屋上,不能离开,只好同意接受向他们所提出的任何劳动条件。
——1872年5月弗·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