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古代退休将领会不会担任老师教授后辈军官,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会的。
老样子,其他朝代不熟,只说明代。
其实有一个鲜为人知或者说压根没几个人知道的事情,明朝军队存在一种由督抚监办、各级军官组成会员的社团组织,可以简称为明朝版“军官团”。
这个所谓的军官团在明朝当时被称之为“武会”,由各边督抚负责发起,守巡兵备道转递各卫所成立。由于资料留存太少,难以详细了解,幸亏吴仁度担任山西巡抚时督发监办武会的《设武会储将材牌》留存于世,得以略览其貌。
对于师资力量,武会邀请或退休养老或辞职归家即“闲住”的武将和武举中科考优秀、理论娴熟、武艺熟练者担任师范,从中在推举某某为会长、某某为副会长。成员为中下级一线军官,如指挥、千户、百户、镇抚以及袭职军舍和武举武生等军队后备人员。
每卫所的武会成员数量一般在20~50人之间,每月聚会六次,初八、十八、二十八三天为学习理论知识,教材为《武经七书》和《百将传》。由师范准备课薄一册作为教案,详载每天从第几章讲到第几章,各成员学习后各自要依次讲读自己对于当天所学兵法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盲目背诵,即“不贵能口颂其言,惟在能心会其意。”
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三天为武艺训练,主要就是骑射这一传统项目,校射优秀者赏给银两、银牌等物。此外每到月终都要赴都察院考核,至季终查验各武会人员进步程度,如果成绩卓然,武会成员特行奖励、会长副会长凭题升用、军舍武生各加优待。不过各地武会名称也不尽相同,比如吴仁度巡抚山西时就将当地武会命名为“鹰扬会”。
此外,到明末还出现了一种类似军官练习生的制度。即崇祯八年,江西道试监察御史梁云构上疏建议在全国范围挑选武生,其数量与所在地规模挂钩,除了北京南京本身拥有武学机构外,各地按州县大小选送人数。每年大县选送武生四十人、中县三十人、小县二十人,乍一看跟以前选送文生差不多,但区别却不小。这些被选送的武生第一站不是进入学校学习,而是先去一线各边卫所接受差遣,并根据表现进行考核。差遣与考核分三次,初试于州县卫所内服繇并考核、再试于府边卫所内服繇考核、三试由兵备道或守巡道主持考核。后来崇祯认为选送太多人员素质就会下降,于是在九月二十二日下旨削减人数,大县十人、中县八人、小县五人,按此颁布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