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代数学是不是比大学数学中优雅的结论少了很多? 第1页

  

user avatar   dh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不是。

第一,“马后炮”的天然优势。课本上的“优美结论/“优美证明”是经过上百年的研究或者几十年的教学沉淀后去粗留精的结果,而不是说它们最早的雏形就多么“完美”,最早的证明就多么“鬼斧神工”。举几个例子吧,如果你去看Wiener's lemma, 这个结论最早的证明是非常暴力的,后面用banach algebra的思路才得到一个优美的证明。 泛函分析上很多定理最早的样子是颇为“怪怪的”,比如Banach-steinhaus的原始论文之一:

matwbn.icm.edu.pl/ksiaz

这是法语论文,你会发现最早这个定理是很具体的来自于Fourier series的。现在大部分书上这个定理的证明都是用baire纲证明的,但是其实它最早的时候用的是一种“gliding hump”的方法,这个方法本质上是在假设 情况下构造一个 使得 ,这个想法本身反而更加“朴实”。一句话,课本上的知识是天生的“马后炮”它永远有能力有本钱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粗留精的。是为了让初学者觉得友好自然而然的“化妆”。

第二,“课本包装得更好“。在数学中,一个数学对象相关的很多“简单优美”结论是初期比较容易“找到”的,因为那些结论本身就影响了“概念的定义”。一个结论优美与否,很多时候和你如何“定义”有关系,你定义不同,自然结论看起来优美与否就不一样了。当然了,也有人喜欢说这是“观点高低”不同,不过,我不太喜欢用这种鄙视链逻辑。我喜欢更中性的:概念本身不同。据一个例子,如果你没有“连续性”这个定义,你等价表述的中值定理就不“优美”的多。再举一个例子:

很繁琐的论述吧?但是,当我们引入“regular, amenable, smooth”等概念后,上面那个“繁琐”的定理等价于下面的结果。

这两个例子比较trivial,本质上“定义”只是“表述上”的简化,但是也有“定义”带来本质上的改进。地球人都知道的微积分基本定理,如果你只知道“黎曼积分”,那么这个定理自然就是“不完全”, 你总是得起码要求导函数得满足黎曼可积性。如果你学过gauge积分,那么一个函数可导,那么不需要要求导函数的任何性质,我们就可以得到在这个导函数在gauge积分(Henstock–Kurzweil integral)意义下是可积的,而且微积分基本定理无条件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这个gauge积分本身也有常见不同的两种定义方式,最早的那个也是比较“繁琐”的。 除了“定义”这个包装,课本本身有“系统化”的包装,这个包装本身也会让你觉得定理更优美。


回到你最后的一个问题:

“研究数学的时候数学还是像你刚学数学的时候那样美好么”

我的回答是“不是的,那是不一样的美好”。

学数学永远比研究数学便宜得多。

学课本上的数学就像看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你知道王子和公主最后一定会在一起,你知道结局一定是美好的,课后的那些习题也不过是注定有答案的美好结局。但是,研究数学是一种冒险,相当于你进电影院随便盲选一部电影看,你是高概率被喂屎的。

学数学就像是一个可以开“金手指”的游戏,你就算懒得看“证明”,也能很便宜地知道一个结论对错与否。但是,研究数学是没有金手指可开的。你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直觉”。因为,你在真的开始研究之前是不太清楚你的研究的东西有没有答案的,自然也很难预测“答案”了。

甚至天才数学家也不能完全“预知”,他们的研究也会陷入和预期不符合的情况。

这里我讲一个故事,就是Milnor的怪球。1956年的时候,他试图去证明“光滑流形”上的(微分同胚)庞加莱猜想,那个时候虽然大部分数学家都觉得这个“猜想”在“光滑流形”上也是“不言自明的”。即使每个人都没真的去证明这个结论,每个人都觉得这个结论是对的。他自己这样说:

“This was something which hadn’t been expected, and I am not aware that
anybody had explicitly asked the question; we just assumed the answer was
obvious.

但是,这个问题没有表面上的简单。或者说,他涉及到一个比微分结构更“本质”的一个问题:

Milnor本来的意图是改进Thom的分类结果, 也相当于证明光滑版的庞加莱猜想,结果他没法改进,反而发现了一个7维反例。对了, 1,2,3,5, 6 维的时候这个结果是对的 Generalized Poincaré conjecture

说了那么多,研究数学就是痛苦吗?不是的,当你证明了一个从未被人证明的结论的时候,那种快乐是理解100个现有结论不能给的。对了,如果你证明的结果和预期不符合,你会更快乐。即使你证明出来的东西并不漂亮,不完美,甚至在旁人看来是无意义的,但是我个人的感受的确是快乐的,而且是非一般的快乐。(当然了,这是个人体验了,有些人可能更喜欢一切都和预期的一样,只享受“自己的数学很牛逼”的感觉)

研究的时间长了,我的数学兴奋点都和初学数学是不太一样了。很多数学初学者“只能“享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自己“很牛逼”的感觉,他们天然地更“喜欢”那些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的东西。数学研究得时间一久,当你发现一个问题无法用你所知的东西解决的时候,你反而会更兴奋。因为,你知道前面是“未知”。

当然了,没人不喜欢征服感和荣耀感。只是很多人被这种感觉给限制了,不能让自己踏出“舒适圈”。如果你更喜欢在舒适圈呆着,喜欢在有安全感下学数学,那么你做研究反而有“障碍”,研究往往不舒适,经常有意外,经常不安全。自然,也很难谈什么“优雅”。反正,我被“困住”的时候经常疏于打理自己,人都很难“优雅”了。




  

相关话题

  是否存在仅由1和2组成的长度为2^n的序列,可以做到在这个序列中取出所有含1和2的长度为n的序列? 
  高斯到底干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多算法里有他? 
  如何从深刻地理解随机过程的含义? 
  这题怎做呢? 
  如何通俗易懂地解释外微分? 
  如何看待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自杀? 
  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这张图的最后一条到底是什么? 
  有哪些虽然正确但却没啥用的公式? 
  对人类推动最大的学科是物理还是数学?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世事无绝对”这句话本身就很绝对?
下一个讨论
数学家尤其是现代数学家对于哲学的主流态度有哪些?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