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春秋时候的吴越两国说什么语言?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国的起源

史记上关于吴国来历的记载,我一个字也不信。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佰、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吴国如果真是周太王之后,为了让位给季历而逃走的泰伯和仲雍创立的国家,那么他们就是周文王的伯辈,如何能在后来分封的时候,仅仅封了一个子爵? 子爵在春秋时期往往就是给蛮夷的,楚子,巴子……这些都是周天子所不能臣的偏离荒芜之地。并且作为周天子的近亲稍有势力就不可能毫不客气的称王,这么野的路子春秋时期也只有「我蛮夷也」的楚国做过。

史记的记载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同为泰伯和仲雍的后裔,哥哥周章封为吴子,五等爵位里面最低级的爵位;而弟弟虞仲封为虞公,尊贵无比。哪有这么厚此薄彼的道理?这么封,周公恐怕就先违了自己的礼数。

吴国早期君主寿梦有个幼子叫季札,据说颇有贤明寿梦想传位给他,他推荐自己的哥哥诸樊,自己避位;而诸樊死后,季札还是不当,寿梦的次子余祭于是即位;余祭死后又让了一次,他还是不当,于是第三子馀眛继承了王位,馀眛死后,大臣们又来迎接他,他逃走了。最后王位就由寿梦的庶长子吴王僚来继承——后来就是白虹贯日,专诸鱼肠刺吴王,吴王阖闾即位的故事了。

这也是传说中的『季札三让位』。而无独有偶,泰伯也是『三让位』。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很可能泰伯让位和季札让位的故事,在民间的传说中慢慢的合二为一,被司马迁记录下来了。泰伯真正跑的地方应该就是虞国,后来周朝得了天下,也给自己的伯伯封了公爵。这么解释就完全合理了。西周时期的虞国在什么地方有争议,有人说就在现在陕西的陇县。那么100来公里的距离,泰伯完全可以带着自己的族人和武装一起搬迁定居;而史记记载的那种,兄弟两个人孤零零的从陕西一路经过各种方国,穿过殷商的控制区,跑到无锡、常州,还能够教当地野蛮人文化,这在商朝的时候恐怕已经超过了个人能力的极限了。

就上面这个图,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商周时期的具体情况,是相信常识,还是相信浪漫。如果相信常识,那么周原往北100公里的样子,那条短线,就是泰伯「逃」的轨迹;要是相信司马迁式的浪漫,泰伯兄弟俩步行长途跋涉1500公里以上,一路夺关斩将,视大商如无物(吴国很长时间连战车都没有,所有泰伯兄弟倆应该是步行的)还能够开化一堆野蛮人,成为吴越文明的祖先。

所以,吴国和越国应该就是原生的江浙土著民族,后来附会出了泰伯的故事。

但是这么说也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鲁国是当真的了:

秋,吴子寿梦卒,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吴王寿梦死的时候,鲁国还在周庙祭奠。

后来吴国和晋国争霸的时候,还能有争论:

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

这里就引出第二个问题,这两个国家是如何和中原交流的。在这里我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吴越争霸,本质上是两个大国晋楚争霸的代理人战争,而吴国能攀上泰伯这门亲戚,背后可能就是晋国在发挥作用。

一人倾三国

这事首先要从一个美女——夏姬说起。

妲己、褒姒的美貌都是在传说里,但是夏姬这是真的一人倾国,以我贫乏的想象力,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多么美貌,而这样的美貌又直接或者间接了造成了三个国家的兴衰。

夏姬是郑国国君郑穆公的女儿,嫁给了陈国的大夫御叔,生了一个儿子叫夏徵舒。御叔死的早,夏徵舒就继承了大夫的领地。然而夏姬貌美,被陈国国君陈灵公看上了,陈灵公不但自己看上了,还带着自己的宠臣孔宁和仪行父一起,公然在夏姬家宣淫,甚至于还会公开的拿着夏姬的内衣,在朝堂上互相嬉闹。

有天在夏姬家的时候,陈灵公看到夏徵舒,指着仪行父说:我看他长得像你;而另外两个人也嬉闹说夏徵舒像灵公。

夏徵舒怒了,于是直接在家里发动叛乱,杀了陈灵公。本来楚国就对陈国虎视眈眈,现在有了借口,楚庄王马上吊民伐罪,出兵杀了夏徵舒,俘虏了夏姬,陈国几乎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后来好说歹说,加上当时尚有不灭人国的春秋遗风,才勉强复国。

夏姬到了楚国之后,庄王和庄王的弟弟子反都想纳夏姬,而巫臣说夏姬不吉利,大王吊民伐罪是正义了,娶了夏姬反而落人口实。于是庄王就把夏姬赐给了连尹襄老。

然而夏姬命中克夫,邲之战中,连尹襄老被射死,尸体被带回晋国。巫臣又出来蹦跶了,他借口取回连尹襄老的尸体,送夏姬到了郑国,然后自己娶了夏姬,还生下一个女儿!然后又跑到了晋国,被晋景公任命为邢大夫。

此时庄王已经死了,但是子反还在,子反愤怒巫臣欺骗了他,自己娶了夏姬,于是杀了巫臣全家。

这下巫臣和楚国不共戴天了。于是巫臣献计给晋景公,说可以用吴国来制衡楚国。于是晋景公就派巫臣深入吴国,找到了吴王寿梦,教授吴国人射箭之术、驾驶战车和排兵布阵,使得吴国在军事上崛起,而吴国在巫臣的指导下,战略核心就是『连晋制楚』。

后来的又是著名的春秋故事了,吴国在吴王阖闾的励精图治下,加上伍子胥、孙武的辅助,兵圣以教科书般的指挥长驱灭楚,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大仇得报。接下来申包胥哭秦庭,借着秦国的军队,楚国又复国了,但是从此之后元气大伤,很长时间内无法和晋国争锋。

因夏姬一个人美貌的缘故,先灭陈、后衰楚、再兴吴。可谓是一人倾三国了。

黄雀在后

楚国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自然要找补。后来发现吴国的背后确实还有一个对头,那就是越国。越国和楚国一贯亲善,甚至还有越王姓芈,和楚王同宗的说法。

吴国长驱灭楚之后,楚国能很快复国,有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越国趁着吴国空虚在袭击吴国的原因。

接下来就是耳熟能详的吴王阖闾、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故事了。越王在卧薪尝胆时期的左膀右臂,文种和范蠡是什么背景呢?

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于是要大夫种入吴

俩人都是楚人。越国灭吴的背后,是两个楚国人在运筹帷幄,其中文种本人还是楚国的大夫,这和晋国的大夫巫臣来吴如出一辙。

『越绝书』的细节或许不可信,但是两个楚国人,其中一个还是大夫,来越国,指导越王打仗,最终灭了吴国,这背后的意味不可谓不深远。

现在再看看文种的死,范蠡的逃,是不是别有一番深意?

小国在大国的指导下打赢了战役,用自己国家人民的血肉完成了大国的战略目标,这个时候,稍微有一点雄心壮志的小国国君,必然会利用自己威望在巅峰的时候,清洗大国的势力,寻求独立性。吴国灭亡之后,角斗场上就剩下越国和楚国了。

后来越国和楚国开始了漫长的战斗。越国一度临时的占据了优势,但是在关键的战斗中输给了楚威王,越王无疆被杀。楚国尽取江东。

但是之后越国依然存在,时不时还能够给楚国添乱,一直到怀王时代,都有楚越战斗的记载,楚国攻破了琅琊,越国王室继续退缩到会稽。再往后直到秦始皇鞭笞天下,王翦六十万大军灭楚之后继续向东平定了会稽,越国才彻底灭亡。

尾声

吴越在春秋时期过于偏僻,在巫臣之前,和中原国家的交流非常有限。但是晋、楚两个大国的扳手腕而造成的代理人战争,却客观上起到了传播华夏文明,开发吴越的作用,也算是罪在当世,功在千秋的事情吧。

至于吴国的文字,和楚国差不多,都是鱼虫鸟篆的天书:

有趣的是,出土的铭文里面的吴国,很少单字出现,都是以工吴,勾吴联合出现的方式,比如上图,是『工吴王』和『攻吴王』。这个也说明『吴』很可能是中原诸侯对这个国家名字的音译简称罢了,这也提供了第一节的一个侧面的证据——吴国不是泰伯之后,就是春秋时期江浙一带的土著民族。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相关话题

  为什么「前」这个字有时表示「过去」,有时表示「未来」?还有类似的词吗? 
  朝鲜语/韩语属于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 
  《史记》记载,汉朝为什么出现那么多次日食? 
  至少要掌握几门现代方言/语言,才能在不查资料的情况下准确推出一个字在中古汉语中的读音? 
  中文是不是比其他语种的信息摄取速度快很多? 
  中国为什么以乌鲁木齐方言而非喀什噶尔方言作为维吾尔语标准语? 
  是不是说粤语会被两广之外的部分人群看不起? 
  如何了解楚国尤其是早期的领土扩张史? 
  为什么晋国处于四战之地,却还能称霸近百年? 
  在日常英语对话中有哪些细节中国人不会注意,但是外国人却觉得很重要,并可能认为中国人很无礼? 

前一个讨论
一个勤奋的人是如何渐渐的丧失斗志的?
下一个讨论
当时你是因为什么才选择学医的?现在还在吗?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