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南昌大学2020线性代数期末考试,出卷人明知疫情期间学习效率低,仍故意极大提高试卷难度? 第1页

  

user avatar   yao-er-f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这个问题我才知道知乎上的菜比还是很多的。。。他们真是太幸运了不需要考李洪全的数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为教师本人回应。

老师的意思文中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


更新:

贴在后面


最后一课

  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今天终于完成。虽然这篇文章以本学期我所教的测控1班、2班以及电子信息4班、5班、6班为对象所写,但实际上,除去一些你们班的具体情况,这篇文章所面对的对象也可以推广到本校的所有同学。同时这篇文章也可以算是我对知乎上对我责难的声音的回应。

  先说一下本次考试的具体情况。以下材料所显示分数均为卷面分数。以下所说测控班通指测控1班和2班,电子班通指电子信息4班、5班和6班。
  测控1班,2班加上2位插班听课同学共计65人分值分布如下:
  90~99 4人 80~89 8人 70~79 13人
  60~69 11人 50~59 15人 40~49 6人
  30~39 4人  20~29 2人 10~19 2人 0~9 0人
  电子4班,5班,6班加上2为插班听课同学共计89人,其中缺考1人,剩余88人分值分布如下:
  90~99 1人 80~89 4人  70~79 7人
  60~69 11人 50~59 12人 40~49 17人
  30~39 18人 20~29 11人 10~19 4人 0~9 3人

  虽然我没有做过调查,但几乎可以肯定本次期末考试挂科率冠军一定是电子班。另外一方面,全校最高分也出自测控班和电子班(各有一人考99分)根据这2张表格,你们可以推导出两个班各有多少人补考。我已经多次警告过,期末卷面分没有考到50分一定会挂科,所以测控班补考人数为6+4+2+2=14,电子班补考人数为17+18+11+4+3=53人。

  首先,我想根据你们2个班的情况谈谈学风的问题。氛围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从两个班的考试数据来看,测控班以少23人的人数劣势在90分段,80分段,70分段的人数分布实现了对电子班的碾压优势。虽然我没有调查,但是可以想象你们2个班高考分数应该是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如果要解释一年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我想象不出有什么比学风更好的解释。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流传的很广,关于这句话我想做个补充:一流大学,不但要有一流的大师,也要有一流的学风。一流的学风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要远远超出一流大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实际上,一个大学生在高校内能得到一流大师的耳提面命,悉心教导是个小概率事件,他每天面对的大部分人是普通老师和自己的同学。这些人给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似的影响。追求一流的学习氛围也是为什么中国父母费劲心血也要把自家小孩往名牌中小学送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就中小学来说,名校教师和普通学校教师的水平远远没有高考和中考学生考试情况差距那么大。明眼人都清楚,高考和中考差距更多的还是一流的学生带来的一流的学风造成的考试差距。虽然学风对每位同学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不能接受这种说法:“本校或本班学风很差,所以我不想学习。”

  讲到这里,请脑补一下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提升了一个班的氛围的画面,他用自己的努力让同在屋檐下的其他战友顿时感到了不自在,感受到自己混日子的不应该。最终提升了整个班的氛围!虽然本次考试电子班挂科人数如过江之鲫,恒河沙数。但总也掩盖不了本班内全校最高分所闪耀的勤奋这个人类优良品质所散发的光芒!这些勤奋的学生用自己的努力在如此学风氛围下诠释了什么叫“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其次,我想和同学们谈谈责任这个问题。曾经看过一篇心灵鸡汤,主题是世界上最大的道理是什么?这篇文章给出的答案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比较赞同这个说法,又想补充一句:选择自由,责任自负!成人和儿童在观念上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大部分成年人都懂得责任自负这个道理。还有一部分成年人只是生理上为成人,心理上还停留在儿童乃至婴儿阶段。这些人的主要特点就是:
  1.以自我为中心 全世界都是自己的所属品,所有人都得按照他的想法来。在教育学中,这种行为叫自我中心化!
  2.偏执分裂 满足于自己的想象世界,严重脱离现实,不能接受与自己预期不符的事物。如果现实与自己预期不符合,那一定是别人的错误,别人的问题!这种成年人现在有个专有名词来称谓他们。这个词叫巨婴。

  我看了知乎上对我的责难,主要问题就是我卷子出难了。谈到这里,我脑海中响起了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坦白的说,这些发贴者如果只是吐槽(我无法推测他们是善意还是恶意)。当然是善意,我很乐意成为大家吐槽的对象,如果这能改善吐槽者的心理健康的话;如果是恶意,我觉得这些人已经隐约显示出巨婴的特征了。自己考不好就是卷子出难了。从不反思自己学习了多少时间,是如何学习的,我是不是可以把这句台词反过来说:不是共军太厉害,而是国军太腐败了。如果这样争论是争论不出什么结果的,在这里,我提供一下个人的视角: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纠纷争论的是非?我的方法就是:如果争论的某一方放着所讨论事件的具体情况,具体特征不顾,只顾说一些虚头巴脑的词(这其中以质疑对方的动机为最显著代表),那么这一方多半是在耍无赖。

  我看了一句评论,大概意思是这个老师想当网红,首先先不谈当网红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追求,最多只是不那么崇高而已。另外,只有想当网红这个目的才会出这种试卷吗?不能有其他目的吗?我只是想做个弘扬优良学风的好老师行不行?这种逻辑推理水平也难怪觉得卷子难了。另外谁主张,谁举证,这是诉讼的基本原则,你要怀疑我的动机,那你就要举例来排除其他合理怀疑。而不是举证责任倒置,由我来负责举证我不想当网红。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谈这张试卷到底难不难?实际上,已经有同学在QQ群上复原了所有除选择题以外原题的出处,离开被考察者的应有水平来回答试卷难不难是毫无意义的。各位同学不妨把被回忆出来的试卷发给其他考上了211大学(既不要发985高校,也不发二三本高校)的高中同学,他们是和你们级别相同的大学,评判本试卷的难易更有说服力。不过我很怀疑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取其辱。

  好了回归到前面我提到的那句话:选择自由,责任自负。能否接受这句话是看待一个人心理上是成人还是婴儿的最硬的标尺。如果选择尼古丁带来的快感,那么就必须接受在概率上比普通人更高的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的疾病风险。选择了大城市的更好的发展机会,就必须承受大城市的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样的,选择了在本该努力学习的时光去娱乐,那么,就要承受比努力的同学更高的挂科风险!并且最终还得在本可以放松休息的时光去学习。巨婴的另外一大特征就是只要选择自由,到了需要承担自己选择所带来的压力和责任是就开始甩锅。世风日坏往往是从好人没好报,坏人没坏报,勤奋的人一无所获,懒惰的人收获巨大开始的。本次补考人数之多创了记录,但是人多就对吗?人多就有理吗?看看地球的另一端的黑人维权运动已经异化到什么地步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平时成绩这个教学制度的看法。顺便谈谈对公平的理解。平时成绩这个教学制度本来是从西方大学制度引进,是为了加强过程管控,同时改变一考定乾坤这个弊端而设置的。但是这个制度在本国局部高校甚至有可能是大部分高校执行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异化,以至于这个制度已经逐渐成了大量对课程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只是记住了几个公式,根本不知原理的学生成功软着陆的绿色通道。就像前些年的高考特长加分一样。基于此,只要是我任教的数学科目,我开宗明义的就宣布,你的期末成绩就是你的平时成绩!讲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不公平,我平时每次作业都交啊,我每次都出勤啊,怎么不能平时成绩提高呢?我反问一句,你做这些事情的效果呢?

  首先,在本学期上课前,我就苦口婆心的叮嘱大家一定要用心写作业,用心去理解书上的概念和推导。并当场核对我发给大家的答案,错的要改正,有机会还要重新做。有多少同学按照我这个要求去做了呢?真如道德经所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吐槽之。不吐槽无以为道!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公平的事情,你觉得不公平,他又觉得不公平。考试不比分财产,分财产可以通过制度解决,如果是2个人分,只要让设置分财产的人没有优先选择权就可以了。很难设置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公平的考试评价制度,但是这个制度要设置的让更多人心服口服,就是相对公平的制度。

  以前的高考特长加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权贵子弟破坏高考公平的有力工具,被人们诟病已久,最终大部分地区废除了这个不合时宜的高考选拔附属制度。平时成绩的评定也有非常大的主观性。在讨论之前,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如果高考成绩也有高中三年学习表现的平时成绩的权重在里面,同学们可以想象会发生什么?那就是所有的学校都会给自己的学生更多的平时成绩分,最终沦为鸡肋。当然有同学可能会以美国为例反驳,但是美国国情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国家很大程度上各类选拔录用还有人情因素的影响,在此我就不多叙述了。

  平时成绩的弊端之一是,其成了极少数行为不轨的老师欺压、骚扰学生的有力工具。本来平时成绩的评定有很大的主观性,这些极少数老师利用手里的自由裁判权去欺压骚扰学生时,胆小怕事的同学就有可能屈服这个压力(这里给个建议,如果有同学遭遇这类事情,细心保留证据,勇敢举报,不用害怕,很多坏人是人惯出来的,无原则地妥协出来的)。当然这类老师是极少数,平时成绩的弊端虽然在这些老师手里体现出来,但不是主要的弊端。平时成绩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让很多人服气。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讲个故事。2004年的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双打选手的选拔可能是最残酷的选拔,刘国梁曾表示自己做梦还梦到过那场球。当时中国有两个双打名额,其中一对是新科世乒赛男双亚军孔令辉、王皓。另外一对教练组很难取舍,分别是王励勤、阎森和马琳、陈玘。最终教练组给了这两对组合两个选择:一,把选择的权利让渡个教练组,让教练组决定取舍;二,两对选手打一场,输赢定入选机会。最终两对选手都毫不犹豫的选择第二个方案——一战定乾坤!这是最残酷的一场比赛,每一分都是命,刘国梁亲自当裁判,每一分都是命,他翻计分牌的手都是颤抖的。打完了之后所有人都抱头痛哭。虽未亲见,但想象那个场面就让人动容。从事后的结果来看,经历了队内生死战洗礼的马琳、陈玘最终不负众望,最终为国乒拿下了男双项目的金牌。这次选拔的成功让教练组认识到了这种机制的科学性,无论老将还是新人,能够在大赛前经历这样一场残酷的竞争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对于磨炼选手,尤其是年轻小将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讲完这个故事,我再讲一个实例,同城的华东交通大学的公共数学的教学。所有试卷全部密封改卷,任何阅卷老师都不清楚自己所改的班级和同学,改完之后,59分过关,58分及58分以下全部补考,卷面分就是总评分。这个实例讲完,现在我回归到我的平时成绩判定规则。比华东交通大学弱一些,50分过关,50-59最后总评皆为60,卷面60总评61,让这个同学知道是自己考出来的,不是放过的,增加自己的自豪感。其他卷面61及61以上的卷面分都是自己的总评成绩。虽然不敢说我这个评判规则是最公平的,但是就像上面那个故事所叙述的那样,能让绝大部分同学服气。我讲这个故事就是想让同学们知道我要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以最客观的面目呈现出来,减少我的任何主观偏差!我由衷的期望你们都有一种国乒选手所展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分由我不由师”的冲天豪气,而不是每次考完后期待老师的手下留情。我也知道你们班有些学生的成绩在其他班可能就过了这个事实,可能会因此觉得不公平,但是你们是知道考试范围的。这个信息优势怎么不提呢?已经无法推知如果不告诉你们范围你们能考多少分了,这世上哪里有绝对的公平呢?至少在别人嘲笑你们的挂科率时,你们可以昂着头说:我们的成绩是最硬核的!

  写到这里,也快结束了。我有一个梦想:
  虽然你们创造了最高的挂科率,希望你们能知耻而后勇,改变学风,从我做起,你们也可以创造出最高的补考通过率来一洗今日之耻。本群不解散,暑假有任何线性代数学习问题可以微信和QQ问我,也可以问高数。根据我的经验,南昌大学的补考通过率很少有超过30%的。
  如果这个梦想能够实现,那么是对我写这篇文章的最高奖赏!

未尽的话

  上次在QQ教学群里发的文章引起了部分同学的激烈反应,既有为我的做法大声叫好的(大部分是私信支持,少部分在群里匿名支持),也有对我的做法提出质疑的——主要是认为不公平。他们的主张很简单:凭什么我们就要比其他班的同学过关门槛高一截?为什么抓这么多人补考?上次发的文章已经部分说明了原因,但是可能未必让所有人信服。所以在此篇文章里关于这件事情再详细论述一下,同时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对有不少同学类似下面的疑问:“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学不好?”做一个统一的回复。这篇文章没有明显的主题,就当成我和各位同学谈心好了。

  首先先谈谈线性代数期末考试应该是什么性质的考试?把这个问题弄懂之后再来讨论会更容易理解我的做法。那么,线性代数期末考试(可以推广到其他大部分科目)是什么性质的考试呢?那就是水平测试,不是选拔测试!水平测试和选拔测试的区别就是水平测试是水平优先,兼顾区分度;选拔测试则相反,区分度优先,兼顾水平。前者如普通话水平测试,驾照考试;后者如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你可以把线代考试想象为驾照考试。只要通过了4个科目的考试,就可以拿到驾照,不论通过率。如果100人参加驾照考试,90人成绩不合格,那就应该只有10人拿到驾照,如果100人全部合格,那就100人都拿驾照。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总不能说因为挂科率太高了为由再放50个人拿到驾照吧,如果这样干无非又是多了一群马路杀手而已。同样的道理,线性代数期末考试不是竞赛选拔,只要基本理解了教材的概念范畴和定理,同时完成了线性代数教材的大部分课后习题,就基本上可以认为已经了解了这门课程的基本架构,就应该可以说有一定的线性代数水平并且可以过关了。而且这个要求应该要符合211的理工科大学生的水平。

  有的学生总是避开试卷的具体题目难度不论,就是拿挂科率来说事,这种做法的反驳请参照上面我举的驾照考试的例子。如果参加线代考试的同学都通过了测试,那就都过关,如果88人有53人不合格,那就53人挂科。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仍然拿驾照考试做例子,如果驾照考试的标准定成了一级方程式赛车手的标准,那么不能通过驾照考试有怨气完全可以理解,我只是想正常的开车代步而已,把驾照标准订成赛车手的标准不是有病么?下面再具体谈论一下这个题目到底难不难,这才是争论的核心所在。知乎上已经有网友把期末考试的每道题(选择题除外)的出处都标明了,我就不重复了。这些题除第一道证明题(其实是期中考试试题)外,全是同济版课后习题。而且我已经再三提示期末考试试题来自课后习题,习题答案电子版也早已给出。看到有的学生在知乎上总是说题目出难了我都无语,什么时候教材课后的习题都成了难题?退一步说,就算是难题不是有答案么?有了答案难题还是难题么?这就像猜谜语一样,知道了答案再猜还有难度么?在高中阶段会解课后题目是基本要求,到了大学后形势逆转,基本上不会有超过30%(这个比例可能还是乐观的比例)的理工科学生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的课后习题全部认真解完,尤其是高数,比例会更低!想象一下如果一年前,高考前20天和你说高考数学题目就在下面给出的132道题(同济大学线性代数前5章课后习题量)里面,那就会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这些题目做完,怎么一年后就没有了这个斗志了呢?

  我有一个学生现在在一所极其普通的二本院校教书,她和我透露她所教的院校的数学系的学生至少有40%不理解数学分析教材内容,水平连非数学系的正常高等数学水平都不到,对此我完全不以为怪,这在相当程度上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她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最后大部分放过了事。如果我是她,应该和她的做法一样。但是毕竟学校水平之间有差异,如果我们这一所211大学的理工科学生的大部分到了觉得教材习题做期末考试试题都成了难题的地步,那对这次校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就是极大的讽刺!如果有挂科同学放弃南昌大学毕业证自愿转校去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之类的高校,我完全可以考虑放他过关。南昌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就决定了,招录的学生不会出现智商不足以理解这门课程的情况!实际上在知乎上发帖的同学用了极具张力的语言渲染新冠疫情对教学造成的影响,主张概况起来就是一句话:要减轻过关难度才是合适的试卷!我想说一句,尽管有新冠疫情,驾照考试难度照旧,不会有了新冠疫情就会降低标准,本次疫情对教学的冲击远远不能和文革时期相提并论,因此,211理工科学生线性代数过关标准也照旧!

  其次还是说公平问题。我已经声明了我的平时成绩的判定规则就是完全和期末考试具有相同的权重(主要指卷面及格者而言)。为什么我会采用如此貌似极端的规则?由于时间所限,上篇文章我只是泛泛而论地说,是要减少我的任何对同学的主观好恶带来的对同学成绩的偏差的影响,其实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说透,这里我作进一步详细的分析。


一、采用这种平时成绩的判定规则是对真正的成绩优秀者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为了把问题论述的更透彻一些,我先做如下极端的假设:一个学期只有两门课程,学分相同,不妨称为A课程和B课程。任课老师分别称为A老师和B老师,其中A老师按一般方式给平时成绩(主要是出勤,作业之类的表现情况)。其中平时成绩权重50%,期末成绩权重50%(本校的期末成绩权重规定不得低于50%,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可以为50%,在这个制度下,理论上卷面成绩20分也可以过关!只要平时成绩给满分就可以了)。B老师则和我的做法一样,按期末成绩算总评。
  班上有两位同学,不妨称为甲和乙。卷面成绩分别如下:甲同学A课程72分,B课程90分,乙同学A课程90分,B课程80分。如果按照高考分数统计规则,那么甲总分162分,乙总分170分,在奖学金评定时乙就有8分的优势,但是绩点的评定是按照总评分而不是按卷面分来判定的!现在A老师对甲乙的平时成绩判定分别如下:甲平时成绩90分,乙平时成绩90分。这样加权平均后A老师给甲,乙的总评分别为81分,90分,B老师则按照自己的规则给甲、乙的总评和卷面完全一样,分别为总评90分,80分。由于两门课学分相同,乙卷面总分的8分优势已经烟消云散了,甲在平时成绩这个利器的帮助下已经悄然反超了乙,总评分甲比乙还多1分!在我看来,这是对优秀学生勤奋学习的成果的赤裸裸的掠夺。

  谈到这里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不是越优秀的学生平时成绩越高么?实际上,平时成绩的分布方差要远远小于卷面成绩的方差,很有可能会出现例子中描绘的卷面72与卷面90的人平时成绩都是90的,毕竟只要全勤且每次都交作业则平时成绩就不但不会低,往往还会很高。但是对于学霸来说平时成绩却有可能会低于卷面分数,甚至会出现卷面98最后总评93,94左右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这并非是老师对学生有成见!只是按制度办事而已。讲到这里,结论也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平时成绩这个教学制度会极大的稀释优秀学生的考分优势,这也就是我上篇文章提到的平时成绩不能让人服气的真正原因!

  所有有学习经验的人都了解下面这个不等式:90分提升到100分的难度>80分提升到90分的难度>70分提升到80分的难度>60分提升到70分的难度。基于此,采用期末即平时的考核规则可以最大程度上还原优秀学生的考分优势,这是对他们勤奋的最大褒奖!奖励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只有让他们在奖学金的评定上不吃这种平时成绩的闷亏,才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我觉得根本不用做任何调查,最起码最优秀学生对我的做法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我帮他们发出了心声:凭什么我含辛茹苦,挑灯苦读得来的成绩优势就要被平时成绩稀释?

  这些优秀学生一般是不太敢在公开场合为自己期末成绩被平时成绩稀释发声的,因为很可能会被这种论调反怼:你都已经考这么高了,还斤斤计较这个?对于这种论调国人应该不会陌生,我们见过太多的这种论调了。“你这么有钱,借我一点钱怎么了”,“你开这么豪华的车,我只是不小心撞了一下怎么还要我赔钱?”,“你这么有钱,怎么还要我还钱?”等等。坦率地说,如果没有奖学金,和绩点评定带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保研之争,这些涉及到各自自身利益的问题,就无所谓他人总评多少分了。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利益之争。刚才我举的这种论调: “你都已经考这么高了,还斤斤计较这个?”本质上是我上篇文章所驳斥的,抛开具体情况不论,用相似语境下所指责的斤斤计较的对象,来替换据理力争的对象,这种辩论风格是颇具代表性的耍无赖的表现!

  其实,谈利益没有什么羞于见人的。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君子耻于谈利。先给对方带一个斤斤计较的帽子,然后就顺利完成了对方的妖魔标签化。基本上此句一出,辩论要么当场结束,要么完全不可控了。为自己争利益没有什么不好见光的,只要这个利益诉求合乎情理并且合乎法律,就没有任何问题,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感到任何羞耻。

  现在回到刚才提到的问题,按理说其他同学成绩的评定和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在牵涉到奖学金和将来的保研之争的时候,就有很大关系了,这种竞争关系天生就是避免不了的。这种关系掌控得好,可以成为良性的竞争关系,形成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关键是竞争的规则要尽量让每个人都服气!如果按照上面的例子来说,就很可能出现学术水平较优的学生淘汰优秀的学生,得到更高等级的奖学金或者争取到更有利的保研资格排位,这种不合理的现象。

  就我个人的这种平时成绩判定规则来说,当然也有它的弊端,正如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一样。但它的优点也同样明显(有时候缺点所在就是优点所在,改正了缺点那么优点也随之消失,有的同学评论说我的平时成绩给得太机械,那么请给个具体的操作方案可以保证优秀学生的成绩优势不被平时成绩稀释,如果可以操作我一定采纳),那就是没有什么人会觉得这样做不公平。没有人喜欢自己的命运被操纵在别人手中的感觉。同样地,希望自己勤奋学习,最后的总评成绩由考卷分数,而不是老师的主观感受来决定,也是再自然不过了。可能有部分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不同意的理由不太好公布于众。那我就点破一下吧:“我就想蜻蜓点水地学一下,最后老师能用平时成绩推一把助我平安着陆而已。”他们不是希望自己的命运被别人操纵,他们只是喜欢自己的命运里有贵人相助!但是古人早已有云:自助者天助!

二、
  上面集中论述了这种期末即平时的平时成绩判定制度对优秀学生是最有利的,但这种有利地位的取得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是他们的勤奋学习本来就应该得到的褒奖。这就类似于企业致力科技研发实现了市场上的技术垄断,对这种垄断地位的获得没有人不服气,人们不服气乃至深恶痛绝的只是行政垄断!所以我深信我的做法会引起勤奋学生的极度舒适!

  下面我再具体论述一下这种期末即平时的平时成绩判定制度对其他学生的影响。首先从学习表现最差的学生说起,这部分学生现在都有个专有称谓——学渣。这部分学生除去极小部分学习方法上有严重问题,其他的大部分基本没有花什么时间在学习上。对这类学生,无论是有无平时成绩的教学制度,都是挂科的结局。所以当这次考试结果出来后有情绪的几乎没有。基本上都认可自己不努力带来挂科的结果。

  再从较为优秀的学生来看,由于没有了平时成绩的加持(这部分学生平时成绩几乎和优秀学生持平),最后与优秀学生总评成绩的差距就是真实的卷面成绩差距。应该说这类学生的绝大部分都会对最优学生的成绩服气,因为他们学习也比较勤奋,深知成绩由较好提升到最好所付出的艰辛。虽然不能像以往那样靠平时成绩来接近最优学生,但是与此同时也保持了对伪学霸的成绩优势。所以他们对我的平时成绩判定制度也没有什么抱怨,毕竟靠平时成绩来拉近与优秀学生的总评差距,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接下来就是我想要重点说明的几类对象。为了简洁起见,我用三个称谓来称呼这三类学生:次学渣、学民、伪学霸。这里出现的“渣”和“伪”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带有贬义,但我强调一下此处没有任何歧视的主观意向,只是想不到更好的词作为简洁地刻划我想表达的这二类学生的称谓。这三类学生占据了相当多的比例。首先次学渣和伪学霸有类似之处,那就是平时在专业课程上花的时间比较少,但是都喜欢考试前突击,由于学习实力有差距,所以对于突击目标有差异:次学渣以不挂科为目标,伪学霸则不但要过关,很多还要以冲击奖学金甚至保研资格为目标。在期末考试试题不难的情况下以及平时成绩的助攻下,伪学霸和真学霸的学术水平差异并不容易呈现。只有在诸如数学竞赛,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选拔考试的体制下,他们的水平差异才会浮出水面。次学渣和学民的区别主要是学习态度上,次学渣以过关为目标,这就决定了他们基本上不太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学民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很端正,但是由于学习不得法最后导致部分学民的学习效果和次学渣一样:每次考试都如同走钢丝,虽然很多时候侥幸过关,但总是让人惊心胆颤。另外一部分学民如果能在学习方法上有提升,凭他们的努力完全可以晋入成绩优秀者队伍的行列中。

  分析到这里,基本上这三类学生对于平时成绩的态度也就很明显了。次学渣和伪学霸对平时成绩绝对持欢迎态度:次学渣因为平时成绩可以大大减弱自己的复习强度和过关难度,所以非常欢迎;伪学霸则因为平时成绩往往也能获得较高或更高的总评,从而也可以和真学霸在奖学金评定和保研资格战的舞台上一较高下。学民对平时成绩态度欢迎和无所谓态度都有。一般来说,学习成绩更弱的学民要喜爱这个制度,学习成绩更强的学民则无所谓,因为补考基本上轮不到自己,奖学金也轮不到自己。

三、
  花了这么多的篇幅来分析平时成绩对各类学生的影响,现在来谈论一下我对于期末考试命题的思路,同时对一些高校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我的命题思路都是基于前面提到过的事实:线性代数期末考试是水平测试。如何出一份“好”的试卷呢?什么样的试卷才叫 “好”试卷?过关率高的试卷就叫好试卷?那全考矩阵的加法和乘法保证通过率接近百分之百,把这样的试卷称为好试卷是很荒唐的。在知乎上有人对我出教材原题有异议,认为这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实力,这是不了解我这个命题老师的苦衷。我命题有两个原则思路:一、命题要反映出学生对线性代数这门学科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合格的标准;二、命题要让绝大部分学生服气,不能让学生产生拿到卷子产生我不会做,所以就是命题老师出难了的感觉。我对这个服气的解构就是,学生拿到题目做不来也不怨老师没教好只是怪自己没学习或者学习方法不对。

  为了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我采用了下面的做法:一、实现题库制度其实就是划定考试试题范围。这次我的做法是基本上除选择题外绝大部分试题来自教材原题,因为我认为能把教材原题(即使是看了参考答案之后)做到正确率八九不离十基本上可以认为达到了这门课程的合格标准。二、提供教材原题答案。像我以前教数学专业课,因为教材比较小众,市面上并没有与之配套的答案书,这种情况下我就自己解答案让学生复印,不信的同学们可自行向本校18级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求证。这次线性代数考试正是因为考虑到新冠疫情我才没有扩充题库,只以教材原题为题库,以前我教18级金融数学专业不但题库囊括了教材习题,我还加了一百道左右的题库并配备了答案。这样,在划定考试范围并提供答案的前提下,最起码学生再反馈试题难首先底气就不是那么足。作业都基本来自教材习题,其次教材习题答案也已配备,前面早已提过,有答案的难题还算难题吗?如果这样都还叫难那我就忍不住要反问几句了:你看过一遍书吗?做完过一遍题库吗?做完题目后核对过答案吗?答案看懂了吗?没看懂,那你问过同学吗?问过我吗?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我抓挂科同学毫不手软,因为在将近80分的分值来自教材原题并且提供了教材原题答案的前提下,仍然考出卷面50分以下的成绩,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水平没有达到对象为211大学理工类学生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的合格标准。既然没达到合格标准,那就有多少不合格就挂几个,这就叫水平测试!

  知乎上有部分同学仅仅依据电子班挂科率高就质疑我的教学水平,那么测控班的考试成绩要如何解释?测控班的成绩分布在我写的上篇文章里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重复,这样的成绩在全校六十几个学习线代的班级中都是非常突出的。我并不是贪天功为己有,同样都只是上了2次线下课,总不能说测控班考得好是他们本来就厉害,电子班考得差就是我教的差吧。这样下论断说教学水平差能让被评判者服气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表面上这句话很有人文关怀精神,但是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碰到任何成绩差的班级不分青红皂白就用这句话去问责老师往往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其实这样的句子我也可以按照同样的范式造十个直至滑稽的地步。例如“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疗的医生”,“没有预报不了的地震,只有不会预测的专家”等等。汶川地震期间有些正义感爆棚的键盘侠就发出了将所有地震局的人开除枪毙类似这样的婴儿言论。

  其实下面我说的这段话反而可能是相当多的老师的心声。“你们学的好未必是我教得好,很可能是你们努力的结果。同样,你们学的差也未必是我教得差,很可能是你们放纵的结果。”教学效果的好坏当然和任课老师有相关性,但远未到达因果关系的程度。要科学地判定某位老师教学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考虑相当多的相关因素。除非情况比较极端,例如:某位老师接手普通中学的普通班后,结果高考全考入了一本,这样的老师评价他教学水平好,相信也没有什么人会不服气;某位老师接手某重点中学的重点班一段时间后,重点班的成绩沦落到了普通中学普通班的成绩,这样的老师评价他教学水平好也基本上没有人会相信。上面举的例子很极端,实际情况大多数是下面描述的那样:某位老师接手重点班后,重点班仍然是重点班的水准;某位老师接手普通班后,普通班仍然是普通班的水准。那么如何评价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呢?没有得到更多的信息前,仅凭这些表面现象是无法下一个科学的评价结论的。

四、
  接着我就我的经验,谈谈实行题库制度后对各类学生的影响。首先是对学霸和次学霸,在题库的题量合适的情况下(个人感觉线性代数以150道题目为宜,概率论以200道题目为宜,高等数学一学期以300~400道题目为宜,这只是水平考试应有的题量,若要学精,就高数全册来说,至少要1500道题目的题量),学霸要维持自己的学霸地位丝毫不能松懈,时刻要面临次学霸的冲击;对于次学霸来说则给了他们一个冲击学霸地位的机会,毕竟这是一个完全透明信息的博弈模型,在这种形势下努力是可以抗衡创造力和灵感的。再说线代期末考试应该是水平测试,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的基本架构为第一要求,有区分度为第二要求。

  讲到这里顺便回应一下一位知乎网友对考试出教材原题这种做法的异议。我前面说过这要么是不了解我的苦衷,要么是不了解本校考生的实际水平。实际上出题之后,以我对本校学风的了解已经预料到很有可能会挂科率爆炸,如果按照这位网友的提议不出原题,而出难度相当的其它试题,那考试结果可以想象会进一步恶化。改编一下歌曲《盗将行》的歌词可能会更生动地描绘这个画风惨烈的场景——蜀中大雨连绵,考场横尸遍野,你的题像一条恶犬,打乱我心弦!真出现这种场面,只怕阅卷老师都不知道如何收场。另外一方面,也有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如果不出原题,那当然也不能配备答案,否则还是等于给了范围。那么学生非要说题目是难题我该如何辩解?出了配备答案的题目学生再说试题出难了底气就不可能很足,否则如何解释自己是看了解答没看懂(没看懂可以问),还是根本就不愿解题也不愿意看?也许这位网友会辩解说,都出原题那么大家不都考得很好吗?这样还有区分度吗?这是对学生的自觉程度作了过分乐观的估计了。实际上目前根本就不可能会出现大量的的学生都会去做题库中的题目这种情况。有的学生临近期末考试甚至连教材都未正式看过一遍。上篇文章里有2个班的成绩分布表,可以看出来和正态分布还是契合得比较好的,只是两个班的分布图的峰值坐标有差异而已。不过这位网友说的也有可取之处,对一个学风很好的班级,完全可以不采用题库制,更能体现差别。只是对于当前众多班级来说,先扭转学风才是第一要务,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采用题库制度对我来说是期末考试命题方法的首选。

  现在接着谈谈题库制度对次学渣、学民、伪学霸的影响。实现题库制度后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三类人。对于次学渣和伪学霸来说有一个共同点:尽量以最少的学习时间获得个人最大的总评成绩。实现题库制度后,尽管表面上考试范围公开化,但是由于题库的题量合适,几乎没有同学能在平时不训练的情况下,在考前几天经过看习题答案就能达到对所有的题目了然于胸的地步(如果有,那就是真学霸)。质疑的人可能不了解数学学科的这个专业特性。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无法在短短几天内储存这些数学符号和解法(对一些以纯记忆考点为特征的课程是有可能的)。有的同学连教材都未完整看过一遍,直接看答案的效果就如同看梵文一样,什么也看不懂。很多伪学霸平时并没有用心学习,只是通过对以前试卷的套路的深度解析,甚至可以在不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的前提下都能把数学题解出来,这一点在高数这门学科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因为这样,很多伪学霸入戏太深,被自己取得的泡沫总评成绩迷惑,陶醉于自己学习能力很强的虚幻成就感中不能自拔,结果这次被线性代数考试的结果当头棒喝,部分伪学霸不能接受这个结局也就是完全可以想象的结果了。

  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实现题库制度后几乎所有的次学渣和伪学霸全都会浮出水面。次学渣由于没有了平时成绩的助攻,绝大部分都和学渣一路同行。而伪学霸也分成了两类,一小部分直接挂科,另外大部分虽然也能过关,但是没有了平时成绩,至少在本课程
就再也不能有轻易撼动真学霸和次学霸的绩点优势了。

  虽然本次高数期末不是我命题,全校高数考试情况我也不太了解,但是我确信如果直接以教材课后习题中的较难题和难题作为期末考试题(高数教材习题答案在网上到处都可以下载),考试结果只会比现在更惨。关于这一点,我曾教过的班级金融数学18应该有更深的体会(全班四个及格,最高分68,但是这是有部分章节我还未讲授而是让他们自学的结果,而且确实他们都给我演示了他们在自学,每天都在微信上给我发解题图片)。数学课程实现题库制度(题量合适)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如果次学渣、学民、伪学霸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如果还是持不求甚解的治学态度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结局大概率是挂科。一旦他们意识到了这一可能结局而恐惧,就可以倒逼他们吃透概念和定理,勤于解题,最后次学渣至少可以转化为学民,学民和伪学霸就可以转化为次学霸和真学霸了。至于题库制度对学渣的影响概况起来很简单,那就是没有影响,他们基本上极度缺乏自控力,沉迷于碎片快乐而不能自拔。不解决他们的心理魔障,什么教学制度都没有什么用。

  坦率地说,我已经对每次期末考试后任课老师总是象征性的拿零星几个罪大恶极的学渣祭旗以平师愤,次学渣又在为一次成功的超低空飞行表演连呼万幸,部分伪学霸为自己的总评绩点成功上位而举杯庆功,最后绝大部分同学都给老师极高考评这一惊悚的画风深恶痛绝。表面上各方皆大欢喜,实则以学风败坏学生学术水平集体沉沦为代价。所以,这次期末考试我手起刀落,毫不留情,以正朝纲!

  谈到这里,我想顺便谈一下对国人喜欢劝别人善良、宽容的这一文化现象的个人看法。先看一些中国式“和稀泥好人”的代表语句:“大过年的”,“人都死了”,“来都来了”,“都不容易”,“他只是个孩子”,“他都那么老了”,“习惯了就好了”。只要是在中国生活过的人,对于上述句式就绝对不会陌生,再引用两句名人名言。“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鲁迅。“其实我挺厌恶那种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郭德纲。就拿这次期末考试来说,有关系很好的同事劝我不要抓太多学生挂科,他们确实是一片好心,怕我因为挂科率太高惹上校方和院方的问责,给出的理由和上面给出的句式极其类似:“新冠疫情都这么严重,学生也不容易”。期末总评成绩公布到现在已经接近10天,我目前没有接到任何问责。也许是时候还没有到,如果问责真的来了,正好这两篇文章也可以作为我的回应。还有一种可能是我的做法也引起了主管者的感同身受,毕竟高校苦巨婴学生久矣。

  孔子曾提倡中庸之道,要人们奉行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但有些人竟然拿古人的智慧,来给自己和稀泥的行为洗白。殊不知,“中庸”并非黑白不分,而是“无过无不及”,用恰到好处的方式解决问题。一味和稀泥的行为,反而是孔子最痛恨的“乡愿”。“乡愿,德之贼也。”——《论语》。

  部分法院和当政主事者为了息事宁人,在这种和稀泥的思维指引下,出台了影响极其恶劣的判例和群体纠纷事件处理范例。后果就是死在哪儿讹哪儿的奇景在神州大地轮番上演,有医护人员没有任何责任,得了不治之症死在医院也要让医院赔钱的;有把别人种在自己家的水仙当成大蒜偷回家后吃了引起发病,回过头来起诉对方让对方赔偿住院损失的;有不顾警告攀爬公园树木结果摔伤后,反过头来告对方没有尽到提示义务的;有放假期间大学生回家溺水死在家乡水域后,告校方没有尽到安全提示义务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种思维传染到高校,就会有部分院系为了安抚学生一再放宽总评及格线。和稀泥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相反,它将“标准”模糊化,导致对“底线”的试探变得更加频繁。就高校来说,课程及格线就会从60分不断地降到55,50,45,40直至三十几分,当忍让被误读为默许,对方只会得寸进尺,直到宽容的炸弹彻底爆发。这次,就当我引发了这个炸弹吧。

五、
  接下来,我要回答本文首段提到的不少同学类似下面的疑问:“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学不好?” 我只是个数学老师,我的回答只限于数学课程,其他课程的学习我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不要把我的回答轻易推广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上去。

  提出这个疑问的对象大部分是学民。学民本来就是我对有一定学习意愿而成绩不上不下的学生的统称。这类学生还可以细分,不把他们分类清楚,就不能精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类学民的特征只是自己以为很努力,学霸看来稀松平常,对于这类学民我想反问一句:你自觉你大一期间的用功程度,比你的高三时期如何?高三有名副其实的双休吗?有长达7天的国庆长假吗?有超过两周的寒假吗?升入高三前的那个暑假有两个月吗?有一个月吗?大学时代呢?所有假期一概不掺水!那么这些假期你在学习么?以这类学民自以为的用功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拼完勤奋拼智商的境界。

  第二类学民是我重点要讨论的对象,他们的特征是自己认为很努力,在外人看来确实也很努力。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这里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我只能就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类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前,我先分享一下我的一段教学经历。

  在2019年寒假期间,我教2018级金融数学的数学分析,这门课程长达三个学期,当时只是上完了第一个学期。在寒假期间我给班上所有同学规定了自学高等数学的任务(数学分析可以视为高等数学的加强版),而且每天都要写作业拍图片微信发给我,开学后我马上测验来测试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成果,结果就是前文提到的只有4人及格(全是高数教材课后原题)。对这个结果我略微感到失望,就规定了卷面50分以下者必须每天去主教打卡,这里的所谓打卡其实就是在主教一楼中间,教师指纹打卡处为背景拍一张图片后拍给我(指纹打卡机上有当日当时时间,所以不可能一张图片一直用)。但是从随后的期末考试的结果来看,我通过打卡制度督促他们去教室学习的构想没有达到我预想中的效果。大部分打卡者的期末表现与不打卡的同学的差距总体来说仍然非常明显。

  在这次失败的教学实践后我进行了反思。去打卡的学生主体为学民,这类学生从外观看来非常自律,每天都会去教室学习,但是这种打卡式的自律,其实就是一种伪自律,把去教室学习顺便打卡本末倒置为去教室只为打卡。这类在外人看来非常努力的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成了一种表演活动。我把这种现象称为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表演学习。可能有学民不服气,我没有这种心思啊,怎么说话说的那么刺耳?其实我没有讽刺的主观意愿,我只是想不到更准确的话来描述这类现象,我这里提到的“表演学习”,是指做不到为了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而持之以恒,过分追求形式感和仪式感,用表面上的自律来回避绩效的追问。这样的自律,一旦少了外力的作用,就极易反弹。周而复始,绵绵无期。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变整个学习方式,不是为了打卡而学习,不是为了今天读完多少页而读书。就数学课程来说(以数学分析为例,可以推广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其他数学课程),想学好学精这门课程,就必须不是以每天读多少页书,做多少道题为目标,而是要在学习每一章节时都要反思自己:我是否能独立叙述这一章节的主要概念和范畴(不要机械的理解为与教材一字不差,而是主体内容是否一致)?是否能用准确的数学符号表达这些概念和范畴?是否能独立地证明或推导教材的定理和推论(不必全部一次不差的在纸上写出,那样效率太低,只需在草稿纸上写出主要运算步骤和推导步骤即可)?在参考例题的基础上是否能独立地正确解答教材后的习题(为验证这一点,必须在解完每道题的基础上即刻核对答案以修正思维盲区和错误并提高计算力)?如果某些习题苦思冥想后(如果学习时间紧张,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若时间不紧张,比如寒暑假期间,就可以扩张到40分钟以上)仍然无法想出答案,不妨直接参考答案。看了参考答案后把此题做个标记若干天后再做此题,看看是否能独立解出。对于一组学民和一组学霸来说,在同时读懂了都不能独立解出的难题的答案后(是都真的懂了),若干天后学霸复原此题的答案的准确率要远远高于学民的比例,这才是数学学霸和学民的真实学习实力差距,那就是在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技巧或概念的前提下,在当场都能理解的情况下,学霸的遗忘率要远远低于学民。而这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学霸的记忆力强于学民(经常有数学学霸记单词不如数学学民的事例),而是因为他们的数学技巧感知力好(这在后天也可以通过训练获得一定提升)。这听起来很玄妙,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智商相同的人之间有的人学跳舞就是比另外一部分人快,那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好。类似的例子还有游泳,下棋等等。

  上面提到的真学霸和学民的实力差距之所在,同时也是真学霸和伪学霸的实力差距之所在。其实伪学霸的学习力是要强于强学民的,只是很多伪学霸吃不了学习的苦,凡事喜欢走捷径,采用题库制度后伪学霸复原难题的比例不会比强学民要高,因为在对于双方都不能解出的难题来说,伪学霸读懂答案的速度是要快于强学民的,这很可能会造成我比对方聪明的假象。但是勤能补拙,强学民会一遍不会来第二遍,而伪学霸往往看一遍即走。所以采用题库制后,强学民往往会超过伪学霸的成绩。

  学民完全不必因此而感到沮丧,学霸表现出来比学民技高一筹的难题复原率,其背后很可能是经过了艰苦的训练。只是他们训练的过程自己没有看到而已。上面提到过的网友质疑考原题不能展示数学实力差距这里又多了个辩护理由,那就是对同学解曾经做过的难题的复原率过高的估计了。实际上,这个比率对于学民来说要远远低于这位网友的想象。在以前的数学分析考试中,有的难题连当初不会解但是也看懂过答案的真学霸在期末考试仍然不会解,真学霸都如此,更何况学民和伪学霸乎?

  谈到这里,这位网友应该理解我为什么出有答案的原题来做期末试题了。这类似于汉武帝用推恩令来削藩一样,藩王明知道目的是削藩,却找不到反对的理由,这是无解的阳谋。同样的,给了有答案的习题做期末考试题库,为了不挂科就会倒逼自己读透概念和定理(在不读透概念和定理的前提下背完题库所有习题的解法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对于难题可能要多次解题才能理解和记住),又提不出说题目难的合适理由,因为一提就暴露出了自己并没有刷题库或刷的次数少的真相。

  实际上,如果学民都能按照我上面说的以绩效为目标而不是以形式感为目标来学习,那么大部分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提升,我一对一教过的最好的一个大学生用我的这种方法,花了十八天掌握了高数上下册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前五章。不是我教法有多厉害,只是我帮助她激发了她自己的自学潜力而已。另外这十八天她每天平均至少要学九到十小时。

  上面说到了在没有老师的前提下如何自学数学,当然可能会不时碰到理解不了的内容,这时候必须及时询问。在没有达到一定的概念解析能力之前,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和范畴最好不要以自己理解的内容为最终解析。

  然后就是谈到解题了,谁都知道学习数学不解题不可能学得好,但是解什么题和如何解题大有讲究。首先,一般学完各章节后课程里都有巩固概念和定义的基本题目,这类题目必须做,但不需要多做,一旦通过这类题目熟悉了概念和定义即可。真正对自己解题能力有帮助的是那些能激发你60%至80%能力的题目,这类题目一般不会太套路化,往往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做这样的题目对于普通学生最能提高数学实力,所以多多益善。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碰到难题先自己思考一段时间,如果仍然想不出来可以参考答案,但是一定要记住隔断时间重做此题,对于学民来说瞬间记忆完全不可信任。有不少学民我完全相信在线性代数考试之前都做过一遍,但是很可惜,以这些人对教材内容的领悟能力,即使看了答案也没有感觉,到了考场只记得本题做过,也参考过答案,但是到了考场完全记不得了当时是怎么做的,关于这一点可能我教的金融数学18的同学会有更深的领悟。实际上没有人能记住题库所有的习题,我们需要的只是面对习题后瞬间产生的题感。这有点类似于出租司机不太可能白描出城市地图,但是你说去哪里他就能马上知道如何走最快的那种感觉。能把教材的定律和推论自己重新推导一遍对培养自己的题感有莫大的帮助,但实际上,愿意去做这件事的学生寥若晨星。

  最后,就是要随时存储数学技巧,例如新的证明手法,新的不等式,新的表达式变形技巧,在借助参考答案的帮助下,会经常碰到新的证明手法,变形技巧,要学会有意识的存储。不要看懂就算完,经常做以前不会解或解错的题目就可以帮助自己回忆这些技巧。
关于“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学不好?”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到这里。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继续私聊。

六、
  接下来我要回答在考试后有少数同学后私信给我,请求放线性代数过关或高数过关的问题(本学期我在青山湖校区软件学院同时兼教高数教学)。摆出的理由都非常类似,身份大部分应该是伪学霸和强学民,为何我如此推断呢?因为这类学生都提出了这门课程过关对自己很重要,平时自己也用功学习了,每次作业都认真做了(是不是和我前面归纳的很像)。只是就是学不会或学不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一般来说,次学渣一般就不会说课程过关对我很重要,因为他们虽然也很想过关,但是补考对他们的影响就是暑假不能完全放飞自我的玩,每次玩到正嗨时想起开学还有补考眼神就会暗淡,这就像享受美食时一根鱼刺卡在喉咙,跋涉长路时一粒砂石掉在鞋中的感觉,非常不爽。但是补考对伪学霸的影响就严重的多,当年不能评奖学金,不能保研,不能入党,可能出国留学还受到影响等等。

  其实我也非常同情这类学生,但是因为同情他们的遭遇就借用平时成绩放他们过关的口子不能开,前面说过这会对真学霸和次学霸的利益(这种利益是光明正大的)造成或多或少的冲击,对他们不公平。其次,这会助长作秀式学习的风气。而这种学习方式是无效的,为了给这类同学强化这个印象。我引入几句名人说的话。

  “在阿里巴巴公司的平时考核中,业绩很好,价值观特别差,也就是每年销售可以卖得特别高,但是他根本不讲究团队精神,不讲究质量服务。这些人我们叫‘野狗’,杀!我们毫不手软,杀掉他。因为,这些人对团队造成伤害是非常大的。当然,对那些价值观很好:人特别热情,特别善良,特别友好,但就是业绩永远好不起来,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小白兔’的人,我们也要杀。毕竟我们是公司,不是救济中心。不过,‘小白兔’在离开公司三个月后,还是有机会再进阿里巴巴,只要他能把业绩搞上,而‘野狗’就没有这个机会了。”——马云。

  “什么叫苦劳?苦劳就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就是浪费,我没有让你赔钱就不错了,还胡说什么苦劳。”——任正非。

  “我不认为天天待在企业不回家就应该给予奖励,这是两件事,你勤劳,但不一定有收获。不能因为你天天在这不回家,做了个不好的东西,我也要用,没有这个道理。我可以不选择你,因为你不够我满意。”——董明珠。

  “我不会给没有功劳的人奖励,但我会在发年终奖的当天请他们搓一顿,功劳对公司才有贡献,苦劳对公司贡献为零,我只奖励功劳不奖励苦劳。”——史玉柱。

  在读了上面几段话之后,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会给那些平时全勤并且每次作业都交(有的人只是每次都写完,从不核对答案,效果极差)的人给予很高平时成绩的做法的话,那么当你们毕业后受到社会的毒打时,一定会有人帮你重新理解我的做法。

  写到这里,差不多想说的话也都快说完了,到现在估计当初对期末总评有情绪的同学也有一部分平静地接受现实了。这从有一些同学发私信给我,对自己大学第一年的状态进行了反思可以为证。当然还有一部分仍然不能接受现实,意难平。这可以从知乎上仍不时有同学对我发负面评论为证。那我就在这里再啰嗦几句,实际上,一个人的三观比成绩重要百倍,芮成钢那样的学霸绝对不能成为高校的培养目标。“选择自由,责任自负”永远都是评价一个人是成人心态还是婴儿心态的最重要标准。一个人成绩有好坏,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意识,就是一个负责的人,一个能扛事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脱离了巨婴心态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人。

  全文完
  先不要离开,后面还有彩蛋




















  我摘取了各路大神在知乎上,QQ群上,私信里发的部分评论发布在这里,同时对这评论都附上我的回应,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

评论1:
  不是南昌大学的。找到原题证明不是在口嗨。(原题略)
  就这?除了最后一题剩下哪题不是一眼可以出思路的?哪怕是有点难度的最后一题好歹也算是个经典命题吧?但凡课外稍微做了点习题都不会拿不到分吧?题量大是大了些,但这么水你们搁这一个接一个提问好意思吗?这种卷子竟然真的挂掉了一半人???实在刷新了我对211的认知。真的,其他学校发提问那是卷子真的难,你们这卷子就别拿出来丢人现眼了吧……
  没想到一次吐槽引发其他回答的热议,这里就再说明一下:
  一,为什么要匿名,这怎么想都是一句废话,我主张任何有针对性地吐槽都要匿名,这是为自己的人身安全考虑;
  二,骂学生可以,骂学校不行。???,各位哪句话看出来我在骂南昌大学了,我整篇回答都是在说南昌大学的学生菜啊,这应该没有疑问吧。我这篇回答不就是在提醒南昌大学的各位兄弟姐妹不要再在知乎上给自己学校丢脸了吗;
  三,试卷很难,抱歉我真的看不出来哪里难了,题量确实很大我也承认了,但绝对没有大到挂掉半个学校的地步,也绝对没有大到值得发好几个提问吐槽的地步。综合难度和题量,这份卷子就是一份常规的线代试卷。四阶矩阵求逆,如果一个非数学系学生计算过程超过8分钟我觉得就需要自我反省一下了。当然评论区中有很多人是考研的或者高年级的,他们的话大可以不必管;
  四,啊这是很多人说最后一题也很水,确实,是很多课本的原题,我这里说最后一题难一方面是给NCU留点面子,一方面这个证明题如果没见过确实要想蛮久的,我是数学专业的,上学期第一次碰到这题是在课后作业,当时也卡了一会,考虑到线代多半是工科生考的,对他们在证明题方面的要求不好太高。
回复:
  家丑外扬,无地自容。我期待有一天,当其他211或985高校教师拿到我们的期末试卷时会对着他们的学生怒喝: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评论2:
  看得出来他就是自己描述中自我中心化的人
回复: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这么快就看出来了,只是很想知道你是从哪一句话,哪一行为看出来的?是否可以指教一二让我收敛一下。

评论3:
  全文除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我什么也看不到。学生通不过考试,就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学生自己?你作为教师没有丁点儿责任??
回复:
  深得某些国人问责技巧的真传,这里干脆再举几个例句。“一个巴掌拍得响吗?”“怎么他谁都不欺负,就专门欺负你?你就没有一点毛病吗?”“你就十全十美吗?”
我的责任就是没有在疫情期间包机去各位学生家里家访,没有在他们的卧室里装个摄像头,没有在他们的手机上设置密码,只有在用学习通听课时我才告诉他们密码。

评论4:
  请问老师您超过三十了吗
回复:
  怎么,你要给我介绍对象吗?本人已婚。

评论5:
  我只想说,最高分出在出卷老师您的班级这件事很值得自豪吗?除了您的班级用同济版教材做同济版习题之外其他同学都不是啊,试卷一堆同济原题那也只是对您的学生而言啊,对其他同学来说有什么原题不原题的分别!其实我一直很反感考原题这一行为,可能受我高中数学老师影响,他说考试出原题就离谱,别喷我!
  最后,韩愈说教学相长也,改变学风从来都不只是一方的事情,NCU里勤奋读书的学生并不在少数,绝大部分人对得起211学生的头衔。我说这些不是想针对试卷难度如何如何,而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习是相互的,成长是相互的,反思也应该是相互的,改变更应该是相互的。
回复:
  在上面我的文章里对你提出的关于出原题的质疑回应的最多,这里再回应一遍你的所有问题。1.我没有为最高分在我班级感到自豪,毕竟他们有信息优势。我举这个例子的本意是给那些总是叫难的同学显示总有不少同学没觉得这有什么难。2.其他班级同学没有用同济版教材,所以他们老师定的及格标准就比我教的班级低一大截。现在补考考试范围我已经通知其他所有老师了,他们也应该全部告知各位同学了。3.高中只会做课后原题是没有资格进高考考场的,大部分大学则完全相反,在本校中数学系学生能将数学分析,理工科学生能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课后原题全部解答正确的人凤毛麟角,不但是通过期末考试没有问题,而且是呼啸而过!以此水平拿奖学金也很正常。如果你不喜欢出原题,那么请你来体验一下我命题的期中考试。注意,不是期终考试。4.同意你说的“NCU里勤奋读书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不太同意你说的“绝大部分人对得起211学生的头衔”。你话中的“绝大部分人”这个模糊概念在你平时叙述事情时一般百分比到了多少你就用这个词汇?最起码我觉得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卷面50分以下的学生说对得起211学生的头衔这种说法我是不认同的,这些人的比例之高可能超乎你的想象。5.完全同意你说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学习是相互的,成长是相互的,反思也应该是相互的,改变更应该是相互的。”如果你对我的教学方法有任何建议,欢迎随时告知。

评论6:
  那这位老师教评的成绩也就是我的期末成绩了,要是我期末得了50分,就算他每次尽心尽力的教了,那抱歉,教评还是全部不满意,教学态度不积极。希望老师到时候也别哭。
回复:
  博弈高手!只是看到你的评论我不但没有哭的冲动,怎么还有想笑的感觉?老师有平时成绩,学生有评师利器。双方达成了互相确保毁灭的“核平衡”。博弈的结果基本上是谁也不敢先动用核武器。老师拔高平时成绩,学生提高评师分数,皆大欢喜!形成了稳定的博弈均衡,只是不是每个有核国家都像中国那样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

评论7:
  老师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想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改变一下逐渐堕落的班级。如果失败,只不过再失望一次而已,算不上什么。如果成功,便指明了一条道路。
回复:
  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只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但是他们,改变了一些事情!——《无间道3》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熔炉》

评论8:
  既然,你说过程不重要,只看最后一锤定音的结果。我就很想问问这位老师,你教了一学期的学生,那么多不及格,按照你这个一锤定音的理论,是不是也代表你的教学水平不合格?
回应:
  文章里有专门回应,这里就不啰嗦了,测控班成绩如何解释?

评论8:
  不管怎么说,至少从教学的初心和原则上来说,你是个好老师。严没有错,不管这门课会不会影响我们后续的学习,这是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有的一种态度。你也许没有为一些同学的保研机会负责,但您对线代是负责的。说来惭愧,我上了大学以后就很堕落,几乎不怎么学习,所以我对于线代挂科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我自己的责任。但我是明事理的,群里的一些同学的言论我不赞同,也希望您别放在心上,大学老师放水本就是一种很不自然的现象,有些人却认为理所当然。我现在已经买回来了同济教材,准备补考,如果不幸补考不过,那么老师我重修还选您,因为您对教育的质量是负责的。
回复:
  一个负责的人,一个能扛事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脱离了巨婴心态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人。

评论九:
  我们老师说理学院有些老师总是出很难的试卷来显示自己的水平。
回复:
  这次难不难参见评论一 ,下次仍然用阳谋策略命题,如果再说这句话就回怼:给了学生考试范围和答案还叫难,你们学院是怎么抓学风的?

评论十:
  只是可惜我们是被学校分配到你教的班的,也算是我们师生缘分吧。
回复:
  下次重修时应该就不会再选我了,如此甚好,一别两宽,各自欢喜。毕竟相爱相杀,不如相忘于江湖。

评论十一:
  老师,我怎么看完教材后还是不会做题目啊。
回复:
  当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误杀》
  当你认真看完任何一本名为高等数学习题集,线性代数习题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集之类的习题书,你就会发现公共数学的期末考试根本就没有什么艰深的题目。

评论十二:
  南昌大学第一杀手!
回复: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么low的称号,不能准确反映我的风貌,建议改为“雨化田”。
  因为,你问我线性代数算什么东西?我现在告诉你,你们院系不敢抓的人,我们线性代数抓。你们院系不敢挂的人,我们线性代数挂。一句话,你们院系敢挂的我们挂,你们院系不敢挂的我们更要挂。先挂后奏,教权特许!这就是线性代数,够不够清楚——《线代版 龙门飞甲》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朋友,你这是什么话呢?

谁说的疫情期间学习效率必然低下呢?

说来也是搞笑,某些人被按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天天叫唤“自主学习”,等真放回家里凭自觉了,又开始说自己学习效率低下是理所当然的。为啥疫情你就效率低下啊?你家里天天唱大戏吵得你没法学习吗?你被神秘力量干扰了变成效率低下小王子了?

说好的自习呢?说好的看MOOC呢?说好的互帮互助呢?

那你疫情期间学习效率低下,上分效率怎么样?追剧效率怎么样?也受影响了?为啥那些都不受影响,就是学习受影响?有什么客观规律说新冠期间必须多上分多追剧少学习的吗?

另外人家老师也算是勿谓言之不预了吧?让你把课后题目做完,你做不到?

朋友,不是疫情,也不是效率,就是你们学习态度有问题。




  

相关话题

  一个一般的二次型等于0,这个方程应该如何求通解? 
  n阶矩阵A的各行各列只有一个元素是1或−1,其余元素均为0.是否存在正整数k,使得A^k=I? 
  你认为近百年江西的最大教训是什么? 
  如何判断一个方阵变换会导致源向量模长缩小? 
  为什么现代数学经常会关心整体性质?能不能举例详细说说? 
  如何证明dimQ(R)=dimQ(C)? 
  如何评价安徽大学 2019~2020 第一学期高等数学期末考试?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怎么求,最好有例题可以看看? ? 
  LU分解法与Gauss消元法两者复杂度的比较,谁跟快? 
  在四维或更高维的空间中,该如何定义转动? 

前一个讨论
如何用三个最醒目的字来表达你所在的省份,不能出现地名哦?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bobo和勃学同几年前不一样了?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