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文中另起一行并且高出一两个字有什么标准?比如人名,各种表示御用的东西,还有天地之类的? 第1页

  

user avatar   san-chong-bu-tong-de-hong-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做法叫做“抬头”,是古代行文的一种规范,表明尊敬、恭敬、谦卑之意。

所谓抬头,就是在行文过程中,遇到需要表示尊敬的对象的时候,将对方放到一行的顶端。其实这种做法我们现在仍然有遗留,比如我们写信、写公文时,一开始称呼对方,必然是把对方的名字顶格书写的。所以在公文写作中,也将行文对象称之为“抬头”,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现在我们的抬头很简单了,只有在信件或公文开头顶格书写一次。但古代的抬头则不同,在行文过程中,凡是遇到需要表示恭敬的对象的时候,都必须另起一行,将对方提到一行的顶端。

此外,古代抬头也有很多种类,和其他行平齐,只是顶格书写的,叫做“平抬”,我们现在所保留的就是平台。比其他行高一个字的,叫做“单抬”,高出两个字的,叫做“双抬”,高出三个字的,叫做“三抬”,最多的是高出四个字,就叫做“四抬”。

除了以上几种抬头之外,还有一种抬头叫做“空抬”,也叫“挪抬”,这个我们接下来再讲。

题主所传的图片中,大部分是双抬,只有一个是三抬。

抬头在古代的规定还是比较严格的,特别是在科举考试和给皇帝的表章中,要求尤为严格。清朝曾颁行《钦定科场条例》,对科举考试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规定,其中就有抬头的要求,哪些文字需要单抬,哪些需要双抬,哪些需要三抬,都一个一个的列了出来。这个规定太过于详细繁琐,我们这里不细说,就简单来讲,抬头的规定是这样的:

1、和列祖列宗、先帝、宗庙、列圣等有关的词,需要三抬。

2、和皇上有关的词,如皇上、圣天子、圣主、御×、诏旨等词、和孔子相关的词(如先师、文宣等等)、受国家祭祀的正神(如日神、月神、风雨雷电之神、五岳、五镇)、关帝等需要双抬。

3、诸如国家、朝廷、各宫殿名称,以及陪祀孔子的先圣大儒、陪祀正神的其他神灵(如星辰之神、其他山川之神等),需要单台。

就以题主所贴的图而言,“圣德”、“圣驾”、“銮者”、“行在”、“乙览”、“帝紘”、“皇鉴”、“銮辂”都是和皇帝相关的词,(这里特别说一下“乙览”,唐文宗曾经说过一句话,意思说当皇帝的,“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从此之后,“乙览”就成为了一个典故,专门表示皇帝看书的意思)。这些和皇帝相关的词,全部都是双抬。

而“猗兰昼永”一句,显然是指先帝,猗兰是汉朝的一个宫殿猗兰殿,下文有“承颜”、“定省”二词,显然是描写当今皇帝当年在皇宫中侍奉先帝的情形,所以这是个先帝相关的词语,因此要三抬。

至于四抬的情况,是很少见的,清朝时,乾隆做了太上皇,曾规定遇到太上皇时三抬,那列祖列宗就只有四抬了,但当乾隆死后,这个规矩也就没有了。

这是我举的一个例子,这是同治二年,胡林翼编纂的地图集《皇朝一统中外舆图》的序言,看其中的抬头,纯皇帝是乾隆、睿皇帝是嘉庆,这两位都是先帝,所以三抬,“山陵”是先帝的陵寝,所以也三抬,列圣也需要三抬。“厪宵旰”是叙述先帝列圣的行为,所以也是三抬。而“宸极”是与皇帝相关的,所以二抬。

前面我们说了单抬、双抬、三抬、四抬的情况,至于平抬,则多见于朝廷机构之间的公文来往以及民间通信方面。平台在我们现代的书信和公文中还有保留。

前面也说了,除了这几种高出一般行首的抬头之外,还有一种叫“空抬”。所谓“空抬”,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空一格”。——大家这回该知道凯申公的空一格是哪里来的了吧。

网上常有人说,常公空一格的来历是因为看到《圣经》中神名之前空一格,才学来的。(还说《圣经》中神名前空一格是因为排版错误),其实大谬。

无论是《圣经》中神名前空一格,还是常公前空一格,其实都是抬头中的“空抬”,又叫“挪抬”,也就是在行文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方便另起一行的时候,就在需要抬头的字前面加空格,需要单抬的加一个空格,需要双抬的加两个,需要三抬的加三个。

——说起来,常公只在自己名前加一个空格,还是很谦虚的。

举个空抬和平抬的例子:

这是明朝崇祯时出版的《皇明象胥录》中的一页,这本书是专门介绍当时中国周边各藩属国情况的,这页就是在介绍朝鲜。

我们看其中,“上”字平抬,另起一行顶格书写,(但不高抬,这和清朝时的规定有别),“谕”、“诏”等字前空一格,空抬。

其实,民国时,常公名进行空抬,并不是严格规定的必须做法,可以空也可以不空,比如《申报》等报纸中提到常公时,并不空一格。

而且民国时空一格的待遇也不仅限于常公,先总理炮公也享受的。我手头没找到常公空一格的例子,找了一个先总理的,大家感受一下:

这是常公1935年在重庆训练班上的一个讲话,大家看看,“总理”前面进行了空抬。

============================我是打脸专用分隔线==========================

评论区有位朋友

@啾咪

非要说“抬头”是英语title的音译。评论区很多人都举出很多证据表明“抬头”一语自古有之,但这位朋友总是一口咬定“我不管我不管,你们举的例子都是英语传入之后的。”

我不知道在这位朋友心中,title一词是什么时候传入,反正他也不说,也不论证。反过来却嘲笑其他朋友是“以百度百科做学问”。

上图是《大明会典》卷76中的一页,是嘉靖八年专门对奏章进行的规范,请看我这里用红框框出的两个字,请

@啾咪

来念一念,它读什么?

或者,你给我给一篇证明,证明嘉靖八年时,英语已经进入了中国。




  

相关话题

  你能否写出个符合汉语语法却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或表达方式别扭的汉语句子? 
  为什么很多人把「允许」念成「rún 许」? 
  汉语中有没有四字短语分别是一二三四声? 
  为什么普通话中没有say这个音,中国人也会正确地读;但普通话里没see这个音的字,就有很多人会读错? 
  现在的议论文是否大部分都犯了诉诸权威的错误呢? 
  如何看待《驳所谓〈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的言论》? 
  「yyds」这种烂梗到底为什么这么火?难道中国汉字已经不能满足大家日常的表达需求吗? 
  如何形象的理解《三国演义》中对张飞的外貌描写? 
  哪些语言有成语? 
  为什么有人「师父」和「师傅」这么明显的语义有差别的两个词经常搞不清楚? 

前一个讨论
世界上有哪些令人惊艳的港口?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徐浩峰的电影《箭士柳白猿》?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