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七分配速慢跑是否有必要追求180步频? 第1页

  

user avatar   silentcc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放结论。

没必要。7分配速达到180的步频,说明跑步的效率很低,在以极大的能耗做极低的功;

任何跑步数据(尤其高阶数据),需要放各种区间、强度分区、对比过往自己数据……分析,才有价值。看当下单独数据意义都不大。

所有跑步数据分析最大最大最大的误区,基本都出现在追求绝对数值(的正确性)、而不看所处区间里的变化。


丹尼尔斯当初提「步频180」的概念,是基于参加奥运会的顶级长跑运动员得出的统计。在一定的速度、步幅、持续时间……前提下。出色的中长跑选手,往往能维持一个稳定的、较高频率的步频跑步。而这个步频的最低经济形态,基本就是180

——不过留意「每分钟180步」上面的那段话,个人觉得比步频180更有意义:


先不提跑步经济性这事。如果7分配速步频180(的同时),6分配速步频能做到185、5分配速能做到190、4分半配速能做到195、4分配速能做到200——从原理来说,这种高步频倒也没什么问题……

但这种高步频多少意味着其它环节出了问题/有需要改善的空间。本质上高步频动用的肌肉次数(摆臂/迈腿)更多,心率会更高,消耗的能量更大。结合更多其它高阶数据,触地时间、触地腾空比、跑步功率等来看就能发现问题。


大体上,

高步频=相对高的功耗+更好的安全性(对肌肉和心肺要求更高,对关节的冲击相对要小一些),对职业选手来说高步频往往有着更加的跑动效率,而他们的身体能力也足以支撑在比赛中以哪怕较大的功耗去输出。

比如马拉松皇帝格布雷塞拉西耶,身高只有1米68,跑马拉松的平均步频是197,相当惊人。基普乔格的数据之前看到好像是192(左右),都是极高的。


对普通人来说,高步频一来比较安全,相对降低了关节疼痛和受伤的几率,提高跟腱的灵活性,对养成比较好的跑姿也有一定帮助(能改善很多拖地/刨地跑、跨步/甩腿跑等)。日常步频稍高一些没太大问题。

但如果目标是跑得更快(跑动经济性更高),还是要把步频数据放到强度区间里,与更多其它数据一起来看。


我就是高步频、小步幅的典型,6分外的配速有时候步频都能达到175+,步幅有时还不到0.9米。而5分内的配速,步频能接近190(一般马拉松的步频也都在180+)。


下面是我自己单次跑步,佳明和RQ的数据分析。

佳明的按颜色,红橙绿蓝紫,基本可以认为颜色越偏后越“好”。RQ就直接给出你在不同强度下的表现,随着速度提高/强度增大,很多跑步高阶数据都会变得更优——当然这只是针对长跑慢跑而言,如果数据们不是正向的提升,就能看出一些问题。

@JY huang 的这个答案可以看看:七分配速慢跑是否有必要追求180步频? 里面提到佳明对步频的定义。)


我以前看了很多东西,拿着自己各种不同强度的数据、也用了一堆硬件测试,想去分析,最后发现可能即便知道问题在哪,想真正改都难于上青天。

比如触地时间/触地腾空比,有氧能力不行,肌肉力量不行,关节灵活性不行。又不愿意练力量和跑强度间歇,想提高就没什么可能(上面我的触地时间235毫秒,顶级马拉松选手能达到150-180毫秒)。


尽管知道数据也可能然并卵,还是多扯一句,

以佳明为例,很多人可能买表的时候都会纠结不同价位的表在功能上有哪些差距,我会建议不妨留出点预算再买根心率带。

心率带的数据精准性和即时性,依然比当下光电心率要高得多(尤其大冬天)。加上很多高阶数据只有心率带才能测得出,手表+心率带的组合,才是最大发挥这种可穿戴+智能算法的基础前提。




  

相关话题

  咨询各位跑友,配速怎么提升? 
  长期跑步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跑步新手应该入手哪些跑步装备? 
  如何评价 PUMA x First Mile 系列? 
  晚上跑步会被月亮晒黑吗? 
  跑步伪科学前十名有哪些? 
  当跑步跑了 15 分钟就感觉自己到了极限,很难坚持下去要怎么解决? 
  跑步时膝盖疼,请问哪款跑鞋值得推荐? 
  为啥新买的garmin fr620测得的VO2 MAX的数值是35?是不是意味着我的最大摄氧量达到了超人的地步? 
  以轻松有氧跑的方式堆跑量真的对跑步能力有提升么?有些跑者和运动员不是提出了垃圾跑量的概念么? 

前一个讨论
十八岁刚进国家队的姚明空降给灌篮高手里最弱的队,能第一年就全国大赛拿冠军吗?
下一个讨论
每天跑10公里对身体有害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