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朝代在魏晋南北朝乱了那么久,到了隋突然就变得无比强盛? 第1页

  

user avatar   yyl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史读到北周消灭北齐,宇文邕进入邺城的那一刻,会突然有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大地的重归一统,已经势不可挡,水到渠成。


虽然自西晋末年的战乱以来,这已经是北中国的第三次统一,但这一次,你能感觉到,一切的确是与众不同的。


为什么?


因为这已经不再是幸存者偏差,而是历史的必然。


四百年的时间,已经改变了太多事情。


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其实可以从汉末黄巾之乱开始计算,而非西晋末年——这么说当然是不太准确的,因为中间实际上有过二十多年的统一。

但之所以如此表述,是因为后世几百年的分裂过程,其肇因在汉末几乎已经全部出现。而后来几百年的分裂,基本上是在战乱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黄仁宇先生把中华的统一王朝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帝国,都有不同的治理模式,存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也都要面对不同的困境。

秦汉为第一帝国。当中华帝国延续到汉末,国家的统治能力已经无法维持其庞大的统治,矛盾的爆发不可避免。

问题何在?简而言之就是两条:人口滋生,士族坐大。

人口滋生后,必然伴随人多地少,竞争加剧。这所导致的国家动乱,在前现代社会基本上是“不治之症”,几乎只能通过战乱或者瘟疫来解决——这也就是黄巾之乱的起因(相关延伸:黄巾起义:人从众的力量


此后,士族坐大所引起的地方离心力,被黄巾之乱后的战乱加速放大。


东汉末年的军阀,几乎都有地方士族背景。而东汉末年所谓的群雄争霸,正是在地方士族势力急剧膨胀,朝廷统治失序后出现的。(相关延伸:东汉末年分三国


此外,由于第一帝国崩溃,塞外胡人进入中原,这又引发了胡汉融合的问题——胡人进入汉地,这也是从汉末开始的。


第一帝国的崩溃,因为人口滋生而引发,在叠加士族坐大、胡汉问题后,终于变得难以收场。

本来,西晋的统一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经过三国长达近百年的战乱,人口锐减,人口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此后,如果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那么士族坐大的离心因素可能并不会有多大破坏作用。

但偏偏,因为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华夏大地重燃战火,塞外胡人趁机进入中原。

原来的小毛病,真正变成了大问题。

相关延伸:

八王之乱:血腥的王权残杀

匈奴人刘渊:一个人的一小步



胡人进入中原以后,若单纯以军事能力论(既有部落组织形式的优势,又有骑兵对步兵的碾压),汉人根本不是对手。因此,我们看到的表象是,自西晋灭亡以后,北方几乎都是胡人建立的政权。


但胡人政权的寿命,往往并不长久。

占领一个国家和治理一个国家,之间差别极大:胡人能靠军事征服汉地政权,但却没有办法统治汉地。而且,建立王朝以后,胡人对于国家权力的运用也并不熟稔。

因此,胡人政权往往会在第一代军事强人逝去后迅速崩溃——在这方面,后赵可以算是典型。石勒以奴隶出身,几乎统一了整个北方。但在他死后不到二十年,后赵即已亡国。(相关延伸:奴隶皇帝石勒:这就是历史的进程


直到苻坚出现。


苻坚并不是一个典型的胡人君主,而更像一个汉人皇帝。他熟悉儒家经典,终身坚守仁义,试图在已经战乱了近六十年的北方大地重新恢复秩序。

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如果分析苻坚失败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其中问题所在:苻坚开出的药方,治不了当时的病。面对着北方民族之间的混战,苻坚指望用自己的仁政,来建立一个超越种族的国家。

但事实上,他的权力,是架设在军事征服之上的。

因此一旦淝水失败,帝国便迅速崩。

在这一点上,我们只要对比赤壁之战,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实力大损,但北方依然在其统治之下。

苻坚则不同,虽然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胡人身份,但事实上,他的国家最终依靠的,还是他自己的族人。当氐族精锐在淝水之战前线全军覆没,族人又已经被散于四方,苻坚根本就无力可借。

到这里,逻辑已经打了一个死结:一方面,苻坚希望建立起一个超越种族的国家;另一方面,他所依靠的实力又都基于种族。苻坚想要用自己的仁政就消弭掉民族之间的差距,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解决胡汉融合问题的第一次尝试

相关延伸:

苻坚之败:仁者并不无敌



淝水之战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此后五十多年间,鲜卑拓跋氏凭借强大的武力以及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拓跋焘,重新统一北方。


而拓跋氏在基本结束对外战争以后,就开始着手解决国家正常化的问题——其间种种举措,以及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都可以被归纳为广义上的“太和改制”

从拓跋焘统一北方,到孝文帝元宏进行汉化改革,期间六十多年。在北魏时期,北方的世家大族已经开始与胡人政权合作——这在此前的胡人政权中,是比较罕见的。当初,即便以苻坚的的宽仁,前秦朝廷中也几乎没有士族人物。

站在北方士族的角度上,这种转变可以理解。胡人以中原为战场,失败的一方固然惨烈,但士族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样遭受刀兵之祸。因此,与其坐观成败,还不如寻求与胡人政权合作。通过改变胡人,未尝不能重建秩序——一种士族阶层所希望的秩序。

这种合作,带来的变化缓慢却也明显:胡人政权的统治,开始脱离简单的征服/掠夺模式,慢慢变得像一个正常的国家。


相关延伸:

不给公务员发工资的ZF,怎么运转?

与狼共舞:改革者与既得利益者的妥协


层次递进之后,太和改制终于迎来高潮: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孝文帝的改革,核心在于“汉化”。其逻辑是:既然鲜卑人已经统治中原腹地近百年,接受华夏文化,那么,实行汉制有何不可?

从西晋末年至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胡汉之间,早就不是此前血海深仇不够戴天的那种状态。经过这么多年的厮杀,汉人已经接受了不可能再把胡人赶出去的现实,胡人也开始学会尊重和接受汉人旧有的文化。

既如此,那么胡汉一家,岂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相关延伸:

北魏汉化改革:
(一)云州远秋月,洛上开龙门
(二)一场民族认同的伟大征途
(三)军事,永远是政治的延续

但孝文帝的改革,最终还是失败了。


孝文帝因为早逝而未竞全功,这固然是一个方面因素。但同时,也是因内政、军事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才最终葬送了北魏在胡汉融合上的努力。

这是解决胡汉融合问题的第二次尝试

相关延伸:

后政治强人时代:衰二代的急转直下

后宫群像:被历史困住的“她”

六镇之乱:兵变与内卷



在南北朝分裂时期的两次融合努力中,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一个看上去很有希望的进程,因为一些意外因素的打乱而急转直下,以至于无法挽救。


前秦淝水之战的崩溃如是,孝文帝的早逝亦如是。

虽说历史不能如果,但我们不妨来提供一个可能的解释:

不管是在前秦,还是在北魏,北方的民族融合过程,都是在人为提速的。前秦时期,民族畛域之分尚在,苻坚强行以仁政消除,效果不彰。而至于北魏,即便拓跋氏的汉化努力已经卓有成效,但在施行汉化改革以后,旧有的胡人军事模式也随之消失,北魏的军事优势不再。

也就是说,孝文帝的汉化,其实是单一维度的汉化。

孝文帝借助两百年来的胡汉融合之势,试图以国家的力量,强行消除胡汉之间的隔阂。这种努力,应该是成功的,但同时,北魏也丢掉了胡人既有的部落形式下的军事优势。

随着孝文帝早逝,后继无人,之后的宣武帝胡太后又没能够找到合适的武力输出模式,以武力强盛立国的北魏,最终竟然因为缺乏军事实力而逐渐衰落,最终灭亡。

以北魏末年的军事实力,我们甚至可以这么假设:即便它能攻灭南朝,统一中国,但面对着柔然的军事压力,它也不可能持久。

看上去,北魏是解决了民族融合的问题,但这是以放弃武力输出为前提的。因此只能说,问题只是暂时被掩盖了,而非被解决了。此时一旦外部的约束作用失去,民族问题就会重新爆发出来。



北魏的灭亡,肇始于六镇之乱。而在六镇之乱几年后,北方又回到了双雄并峙的局面:高氏政权了占据北中国的东部,而西部则为宇文氏所有。

高氏和宇文氏的共同点,是双方都是鲜卑人——当然,宇文氏可能要更纯粹一点,高氏是鲜卑化的汉人。

什么叫鲜卑化的汉人?就是说,高欢的血统虽然是汉人血统,但他的整个成长环境,却是在鲜卑人的群体中。以我们如今的民族观念,高欢无疑是汉人,但在当时,高欢则是鲜卑人。

高欢与宇文泰同时都依靠了鲜卑人的武力——六镇之乱的残余势力,只不过高欢得到了大部分,宇文泰则只分到一小部分。借着这些实力,两人平分北中国。

但在此后的历史中,双方走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路。宇文氏无意中蹚出的一条道,真正解决了困扰北中国几百年的民族问题。

府兵制。

因为之前已经专门对府兵制进行过详细介绍,所以此处就不再赘述了。而府兵制的结果,是最终解决了困扰北方多年的胡汉问题:在府兵制下,既消除了胡汉之间的隔阂问题,又保持了强大的武力输出。

相关延伸:

府兵制: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此外,几百年的战乱,还带来了另一个后果:地方离心主义的彻底破产。


自汉末以来,地方大族囿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愿意接受更远更大的中央朝廷的统治。但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地方士族认识到,只有统一的中原王朝,才有凝聚实力、抵抗塞外胡人的能力。否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对世家大族而言,与能够输出武力的统一政权合作,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自北周进行府兵制改革,关陇集团成型以后,直至隋唐,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东士族愿意与本是胡人的朝廷勋贵联姻——要知道,放在几百年以前,让士族与胡人通婚,简直是天方夜谭。

虽然世家大族已经只有几百年的寿命,但此后,他们再也没有过离心倾向。

至此,汉末以来第一帝国积累的种种问题,终于全部被消除。

相关延伸:

苏绰六条:水磨的功夫


注:以上回答没有提及文化问题,这部分等以后公号写到了再补吧......



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有一个“历史三峡”的比喻,他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转型就像舟行三峡,虽经惊涛骇浪,毕竟一路向前。而等到船出西陵峡之后,前方便是万里坦途,必将大放异彩。

这个比喻用在南北朝时期,也颇为恰当。

中华第一帝国在延续了几百年的生命后,积累了种种矛盾与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第一帝国走向崩溃。随后,中国经历了四百年的艰难转型,才终于逐个解决问题,找到出路。

四百年来,一代代的才智卓绝之辈殚精竭虑,在各自的时代奋力搏击。若以某个具体的时间点来看,他们为的是自己的一家一姓,甚至颇有私心作祟。但是,当以百年的历史维度来看,正是这每一个人走出的一小步,最终变成了大前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是一份很长的名单:



但宇文邕不是最后一个——最后一个,应该是杨坚


ps,不要再问我谁谁谁为什么不在名单上了,单纯就因为作图的那天晚上我实在是太困了......你们想加谁就可以,写在留言区就好......



他们每一个人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时,都设想过自己能完成这不世伟业,但最终,幸运并没有降临。可当以四百年的目光来看,他们每个人,都把历史的进程往前推了一小步。


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回答完毕。


以上,节选自: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个人公号:喻以流年


user avatar   yuan-shi-wu-yu-50-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乱不代表着,就一定弱。

不乱也不代表就不弱了。

问题本身就有点问题,不过也可以从一些方面探讨一下。

首先,西晋末年,东晋刚开始那段时间,应该是最乱的。各路诸侯,民族政权都在打打打,希望在乱世能有一席之地。

但是到后面,一些强大的政权开始出现,比如前秦,慕容恪带领的前燕,还有桓温辅政的东晋时期。这几个政权还是很有实力的。可以说,天下虽乱,但各国各族始终武德充沛,跟“弱”这个字一点也没关。

但总体来说,还是互相割据,似乎看不到统一的希望。等到了南北朝,北魏开始带着主角光环,统一的天命似乎降落到了这个游牧民族国家。

ps:南朝的刘裕,刘义隆,萧赜等君主在位时,也很强。

南北朝国力对比从一开始五五开,变成了六四,甚至七三。南北差距越来越大,这么发展下去,北朝一定优胜。

可是北朝,准确说,是北魏,内部原因引发了混乱和分裂。东魏,西魏,后来变成北周和北齐。

而从这时开始,天下终于有统一的趋势了 。北周几代人的励精图治,让统一真正进入了倒计时。

虽然南北朝最后的赢家是隋,但隋主要是继承北周的政治遗产。

北周何以强,因为政策香。

北周虽是鲜卑族宇文家族所创,但是自第一代家主宇文泰开始,就坚定了民族平等政策(相比于其他两个国家)

不管你是什么族什么姓,参军,当官,种田都随你便。没有人会好好的欺负你,大家都是北周的合法公民。

正是这种平等的政策,北周无比的包容,取各家之所长,骑兵战术用鲜卑法,种田屯城用汉族法。

胡服骑射?我们就是胡人!屯田产粮,我们就是汉人!所以到底是什么人,大周的子民嘛。

这还只是民族方面,北周八柱国,细品就会发现,是照顾了各方利益的产品。好了,咱们不管你原来是造反的,当兵的,当官的,读书的,现在都是一家人。

唯一的目标,就是统一天下!

后来的隋唐,包容积极,服饰结合了胡汉特色,各族的名将屡出不穷,正是继承于北周。

大家不用跪坐着说话了,有凳子有椅子。不用天天防着其他民族的人了,没事的时候还能串门吃个饭,你尝尝我的胡饼,我尝尝你的大米。你听听我的琴瑟,我听听你的羌笛。

两家人关系好了,再结个亲家,生一堆小混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就像今天咱们的大中国,东北人,南方人,北方人,汉族,藏族,维吾尔族。

管你什么族,都是咱中国人。

所以,

包容!是一个文明蓬勃发展的基石。固步自封,阶级固化,终会衰落。

包容!就是隋唐强盛的秘密。包容也是任何一个文明强盛的秘密!

个人观点,理智勿喷,哈哈哈


user avatar   qin-yu-xuan-53-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user avatar   TaesJaQ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滿淸主要是防漢,害怕漢人通过對外開放,借此推翻自己的統治,閉關鎖國也是為了防漢制漢




  

相关话题

  为什么宋末和明末不能和南北朝一样把异族阻挡在长江以北呢?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不能成为李世民? 
  为什么中国朝代在魏晋南北朝乱了那么久,到了隋突然就变得无比强盛? 
  刘曜为什么输给了石勒? 
  为什么唐朝在南北朝游牧民族入侵之后能发展成强大的国家,而宋朝在五代十国之后却没有能发展成那样呢? 
  冉闵是否称得上是拯救汉族的千古一帝? 
  五胡乱华期间汉服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像石勒刘渊等人建立的未完全汉化的政权皇帝和百官穿汉服吗? 
  隋文帝代周时,为什么鲜卑人当时没有强烈的反抗呢? 
  陈武帝陈霸先和宋武帝刘裕哪个更厉害? 
  司马氏为什么要篡魏?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俄剧《金帐汗国》(Золотая Орда)?
下一个讨论
你在火车的卧铺上遇到过什么奇葩的事情?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