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下面有亚里士多德手稿专家吗?下图是十三世纪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的抄本:
地址:D 82 sup.
不知道伪史论者听说过三大民族史诗吗?
藏族的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于约11到15世纪,共300卷1.3亿字,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本史诗,记载了古代藏族的民间文化和重要事件,是藏族的瑰宝。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产生于公元9至10世纪,分《玛纳斯》《赛麦台》《赛依铁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等八部分共2000万字。史诗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
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各级政府就开始了有计划地采集和记录玛纳斯的工作,20世纪60年代,玛纳斯整理出了两部约20000行,译成汉文、维吾尔文发表。
自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者记录、整理、出版了著名的玛纳斯传承人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8部玛纳斯(3万行,共18册)柯尔克孜文本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大约产生于13世纪,描述了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雄狮大将和数千名勇士为保卫宝木巴家乡而同邪恶势力进行艰苦斗争并终于取得胜利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学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江格尔的篇幅极长,实际上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好家伙这直接无数字了)。蒙古族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没人能活着把《江格尔》唱完,据说没有一个人能把全部江格尔学会,也没有一个人能将江格尔全部唱完。
最重要的一点是,三大史诗大部分是主要以口传方式流传,在人民中间代代口耳相传,千百年来家传户诵。(这个连莎草纸和羊皮纸都没用)也有少部分靠抄本,刻印本和碑刻流传下来。(古希腊著作留下来的抄本和石碑都比这多)
按照伪史论的理解这些也都是伪作了,还是说少数民族同胞或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都是伪作的?
古印度就更离谱了,吠陀最晚的著作所属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6至4世纪。基本都是十万字百万字甚至千万字计数的,还有公元前4世纪的《摩诃婆罗多》五百万字,公元前3世纪的《罗摩衍那》313万字,跟亚里士多德基本同时代,靠着树叶子和口口相传流传下来,也没几个人质疑。
这你还觉得亚里士多德多达300万字的著作凭常识是不可能的吗?还有希腊和埃及都属于东方吧?反击西方说东方是伪史干什么呢?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某些人要复兴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可惜真正的精髓没学到,西方人的糟粕却学了不少。
有人满嘴伪作伪作,看来是对西方古典学界缺乏基本的认识。简言之,谁要是能清楚地证明一篇公认的传世文献是伪作,那他立马就能名声大噪。哪怕能证明文献中某些段落是后世有意无意加进去的衍文,也是很大的成果。你所谓的伪作,在学者看来,就是一个个成名立万的好机会,是一张张永久饭票。从这角度来说,学者就像警察,伪作就像通缉犯。学者们非但没有包庇伪作的动机,反而巴不得让自己碰上一个伪作。然而,事实是,由于文献就那么多,能证伪的文献早就被证伪了。警察还很多,贼却没有了。
真不知道楼主觉得有什么不可相信的,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写作的时间有40多年,按照300万字算,一年也就7、8万字,每天200字左右而已,就算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天不到400字就足够了。 拿硬笔在纸莎草纸或者羊皮纸上你试试一个小时能写多少字?
我们做个对比吧,乾隆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就算每首32个字,他光写诗就写了120多万字。 在日理万机之余拿毛笔随便写几笔,几十年也写了一百多万字。这对于终生在做学问写文章的亚里士多德来说有什么做不到的?
这个是按照他有四十七种作品来算的,但是已经被证伪的,以及存疑的,还有十好几种,剩下的内容翻译成中文加一起能凑齐一百万多字就不错了。
而且知乎上有答主辟过谣言了 @学海无涯
英译本是1135696个单词,希腊语单词还要略长一点,还达不到这个词汇数量。
再就说写字这个事吧,比如说陈寿的《三国志》三十六卷,共计是322643字,陈寿在几年的时间里就把他写完了,而且写史书还要花时间比对参考资料,陈寿甚至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还写了一本五十卷的《古国志》,就算这一本一卷才两千多字,也有将近万字,加上三国,超过四十万字无疑。
《华阳国志-卷十一》:【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著《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著作。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適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
吴国被西晋灭掉是公元280年,杜预在公元285年就去世了,陈寿把《三国志》和《古国志》都写完了以后,杜预依然还健在,说明最多才过了四年多的时间,陈寿当时仅仅只是一个著作郎,没有什么财力,也没有什么辅助人力,但是一年手写十多万字内容都不成问题的,而且还要花时间考证所使用的的资料,而非写了就是了。
而亚里士多德写著作的时间比陈寿多太多了,还有无数的学生协助写作,缺乏什么东西还有学生亚历山大资助,写成上百万的著作并不是什么问题。
同样还有司马迁
《史记-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縲绁。】【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
司马迁从李陵之祸开始写《史记》,也就是公元前99年开始的,司马迁本人在公元90年去世了,然后汉武帝还在其去世前看过这本书,那么截稿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91年左右。
那么八年的时间司马迁写了多少内容呢?一百三十卷,共计五十二万余字,根据汉武帝的反应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人力量在修撰。
《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然后,还有一位知乎答主也做了个对比。
这是希腊语的《亚里士多德全集》
德文的《康德全集》
《歌德全集》
《尼采全集》,包括了遗稿部分,但不包括生前写的书信。
如果实在是信不过西方人写的,或者说绝对国内人搞的也不行,可以看中东世界的典籍嘛。
公元10世纪初,阿拉伯人法拉比写过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国内有中译本。
公元6世纪上半叶,萨珊波斯也出过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外网找一下可以看看的。
那是因为你的常识是缺乏常识的常识——我对持西方伪史论的信息污染员们一概没有好感,你们一贯的问题是学得少想得多,让你们写300字检讨书估计都得凑字,所以才会觉得300万字多到不可想像。
你去问问头部自媒体公众号,一年有没有100万字原创写作?
你去问问起点上写网络小说的写手,没有个上千万字创作好意思说自己是干这行的?
或许他们是一个团队在写,那么实话告诉你,我自己多年前在媒体干过,工作量是有明确统计的,一年至少写30万字有余,300万字不过是十年写作量而已;混知乎两三年左右时间,懒得很,劲头没法跟当年工作比,刨除灌水文、抖机灵,有点信息密度的也有小一百篇、二十来万字。
你可以说我写的东西太水,那就看看古今中外能写的大牛们。
《鲁迅全集》2005版共计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
你们以为这不就只比亚里士多德多一倍有余么,图样图森破:
北青报:鲁迅手稿总量达到1400万字是如何确定的?
王锡荣(“《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根据我们的研究,鲁迅手稿包括已收集的和散佚的两类。
已收集和出版的著作及手稿,有四种情形:《鲁迅全集》450万字(此为旧版字数);已出版而未收入《鲁迅全集》的著述约50万字,有《中国矿产志》《生理实验术要略》《小说史大略》《解剖学笔记》《小学笔记》《家用账》等;《鲁迅译文全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10卷,约300万字;1991年前后影印出版的《鲁迅辑录古籍手稿》和《鲁迅辑校石刻手稿》共9函(内容均未收入《鲁迅全集》),共计约150万字。此外,还有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手稿全集》,300万,但内容均已收入《鲁迅全集》。扣除文物出版社版的300万字,总共为950万字。
至于散佚的著作及其手稿,可细分为八大类:诗文约20万字;书信275万字以上;日记约70万字;译稿50万字以上;课堂笔记约50万字;起草公文约10万字;广告、公告,估约1万字;抄稿估约20万字。
综上所述,鲁迅散佚的著作及其手稿不下480万字,加上已出版的950万字,鲁迅的手稿总量超过1400万字。虽说这里的计算不少是根据相关情况推算的字数,未尽准确,但是根据上述罗列,应该说,与实际的差距不会太大。即使刨去抄稿、课堂笔记,甚至把翻译也刨去,鲁迅的原创著作量也有1000万字左右。
鲁迅这是近代中国文坛最多产的吗?显然不是,茅盾全集1500万字,胡适全集44卷2000万字,这还是政论部分有删节的(你懂)。
再看外国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2015年立项翻译《歌德全集》,知道部头有多大么?
据介绍,课题组汇聚了来自文学、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史、语言学和翻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计划用五年时间,翻译出版《歌德全集》汉译40—50卷,总字数预计为3000万字。翻译的对象与内容涉及歌德的诗歌、戏剧、小说、自传、游记、日记、书信、谈话、美学论著、自然科学研究论著、文牍和歌德完成的翻译文字。
你说这种资产阶级文人尽写肤浅的流水账,那看你敢怼这三位么: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译的五十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从1956年到1985年底全部出齐。全部五十卷五十三册,总字数约三千二百万,出版时间历经整整三十年。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从1984年开始出版,到1990年全部出齐,共60卷。分为三大部分:第1—43卷为著作卷,第44—53卷为书信卷,第54—60卷为笔记卷。这一版收入的文献多达9289篇,总字数为2998万。对了,告诉你列宁有个一技之长:速记,想得快写得也快。
有没有比前面所有人写得都多的人?有啊,科幻小说界的大神阿西莫夫一生写了463本书(内容远不止科幻),加上合著的书有500本,按每本平均7万词(英文)算,有3500万词,英译中一般字数增加到原文1.5−2倍,也就是说如果翻译出版阿西莫夫全集,至少有5000万-7000万字,这还没算他一生写的9万多信件和明信片。
亚里士多德活61多岁,写作史至少30年往上,写300万字已经是精雕细琢、字句斟酌的写法了。
知道你问题在哪了么,思而不学则die啊!
别的不知道,单就古人著述到底可以有多少字,恐怕提问者还是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和能力。
且看古代儒学集大成者、程朱理学的代表朱熹先生的著作,根据百度百科介绍,《朱子全书》近1436万字,即使去掉历代研究者的著述部分,也超过了1000万字。这还是朱熹一生在以仕途为根本,著述、讲学为次要之事的情况下所著,若朱子一生专以著述为事,恐怕数量再翻一倍都不止。
《朱子全书》共27册,收入了《周易本义》、《易学启蒙》、《诗集传》、《仪礼经传通解》、《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论孟精义》、《家礼》、《资治通鉴纲目》、《八朝名臣言行录》、《伊雒渊源录》、《绍熙州县释奠仪图》、《太极图说解》、《通书注》、《西铭解》、《近思录》、《延平答问》、《童蒙须知》、《小学》、《阴符经注》、《周易参同契考异》、《朱子语类》、《楚辞集注》、《昌黎先生集考异》、《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著作,不仅囊括了朱熹的全部著述文字,而且将今人对已失传的朱熹文字的考订辑录亦编集成册,并附有历代文献家对各种版本朱熹著作的著录、序跋、考订等等,是最完备的《朱子全书》,共约1436万字。
而根据百度百科“朱熹”此条,朱子一生著述约2000万字,所以即使是上述《朱子全书》,也还没有把朱子著作收录完全。
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主要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至于朱子著作的水平也不用多说,其《四书章句集注》在明清两代均是科举考试官方指定教材。
所以以后还是尽量不要仅仅从著述字数的角度来怀疑古人了,“著作等身”这个词真的不是虚赞。
既然问题描述里提到了《亚里士多德全集》,那索性引用一下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序》。原文比较长,所以只能引用一些段落:
……
作为一个哲学教师,亚里士多德在讲授和著述中大概度过了40年生涯。他所留下来的作品,仅依公元2世纪传记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rtius)在其《著名哲学家传》中保存的目录所载,就有164种400余卷,共计445 270行。可是到现在,在被誉为标准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里我们只能见到47种。而其中《论宇宙》(peri Kos-mou)等13种,经学者们从内容及文体上多方考证,已被公认为是后人所托之作品。这些篇目虽非原作,但仍具很高文献参考价值,所以仍保留在全集中,加以标志以示区别。标准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是由柏林科学院授命,在伊曼努尔·贝克尔(Immanuel Bakker)主持下编辑的。全书共5大卷,从1831到1870年历经40年才最后完成这一巨著。这部书的前两卷收集了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本文。两卷计1 462页,每页分a、b两栏,每栏从30到40余行不等,大多为35行左右。每隔5行都标出行数号码。例如《形而上学》一书就是从980b25行开始的。这部《全集》的出版被认为给亚里士多德研究奠定了新基础。这个版本是从最优秀和最古老的手稿中整理出来的、以亚里士多德为名的全部著作的版本。在贝克尔版之后,西方各国的古典学者们对亚里士多德著作做进一步的加工、订证、诠释的工作,出版了各种文本的版本,如《托布奈丛书》(Teubner Series,1868—1961年),《牛津古典本文》(Oxford Classical Texts,1894—1968年),希法对照的《布德丛书》(BudéSeries,1926—1968年),希英对照的《洛布丛书》(Leob Series,1926—1966年),不过这些版本都是在贝克尔版的基础上进行的。此外,学者们还收集了亚里士多德已散失的著作的残篇,并加以出版。
……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较为完整的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充满了课堂用语,以及复述、小结等显明的教学环节。这说明,人们对这些作品大多是讲授提纲和听讲摘要的推测是有根据的。而且《物理学》一书的原名,即明白标示出是一种讲义(akroasis)。作为希腊哲学爱智精神化身的亚里士多德,以40年的教学生涯,于今只有这样30来种著作传世,其本身就反映了一个愚昧与启蒙、野蛮与文明、暴力与理智的历史斗争过程。
……
实际上,公元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帝国战乱频仍、社会腐败,希腊哲学的智慧火花已濒于熄灭。学者们纷纷带着他们的典籍移居较安定的东方,继续自己的事业。于是新兴的基督教就来填补这一精神空位。基督教是一个以信仰为基础的、排他性很强的宗教,它和把求知看作是人的本性的希腊哲学针锋相对。特别在公元4世纪基督教被宣布为罗马帝国国教,对世俗的希腊哲学加强限制,终于在公元529年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了全部非基督教的学校,希腊哲学在西方失去了最后的存身之所,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几乎不再为人所知。除了在公元6世纪初,罗马的一位学者和政治家波埃修(Boethius)把《范畴篇》、《解释篇》等几个短篇译为拉丁语之外,直到12世纪初600年间,就没有迹象表明,拉丁语世界还接触过其他亚里士多德著作。12世纪之后,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西方人士通过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洛依(Averroes)重新见到了亚里士多德著作,并从希伯来语转译为拉丁语。大约在1255到1278年,绝大部分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已有拉丁文本。不过,在这一时期由佛兰德翻译家莫依贝克(Moerbecke)所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拉丁文本中,还有一半是从阿拉伯文转译过来的。在14世纪末年,出版家阿尔杜斯·曼努修(Aldus Manutius)出版了几乎是全部的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希腊本文,不过其中的《论诗》直到1500年实际上尚不为西方学术界所知。
……
所以,我们目前的工作,说不上什么创新,不过是继续他人已经开始了的事业,并把它坚持到底而已。国外古典著作的翻译是一个民族意欲开拓自己的文化前途,丰富自己的精神营养所不可缺少的。巨大的任务令人惴惴,不敢自安。困扰使人发现了自己的无知,比较使人汲取了他人的经验,包括国外翻译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经验。经过商讨和思考,我们给自己的译文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确切、简洁、清通可读。这个要求在实质上和信、达、雅没有什么不同,但对于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须作进一步规定罢了。
……
就简洁来说,这可能是亚里士多德著作翻译中的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如上所说,现存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大部系讲授提纲、听讲摘要一类的东西,其内容语意简赅,往往是容许进一步铺陈和发挥的。但这样经过发挥了的译文,正如牛津英译《亚里士多德全集》修订版编者乔纳逊·巴恩斯(Jonathan Barnes)教授在该书的序言里所说,并不是在用英语来转达亚里士多德的希腊语,而是随意地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所想说的话,于是就往往把翻译变成了一种引申(paraphrase)。在这种引申式的译文里,本文里的一个词变成了一串词,本文里的一句话变成了几行话,完全失去了亚里士多德语言简洁、行文严密的风貌。我们生也鲁钝,对于自己的发挥会在多大程度上合乎斯它吉拉哲人的原意,没有多大的把握,所以谨约严守本文,宁愿把本文所涵容的广大思辨空间保留下来,奉献给捷思敏求的读者,去思考、去想象、去填充。除非在不增加一个词或一个句就词意不全的情况下,我们都不作增加,更严禁任己意引申铺陈,尽力保持亚里士多德原来的文风。
……
我们给自己所提出的要求,实际上是我们不断奋斗着以求实现的目标。古代外国典籍的翻译,是一个民族为开拓自己的文化前途,丰富精神营养所经常采取的有效手段。这同样是一个不懈追询、无穷探索、永远前进的过程,求知是人之本性。
哪个星球的常识?
在下16年开始玩知乎,至今5年,共有回答1530个(不计被删除的那些,也不计草稿箱还没发出来的数百篇)。按每个回答平均1000字算,这5年在下仅在知乎就敲了一百五十万字。内容同样五花八门,从老本行计算机软硬件到加解密原理应用、从算法到浅显的数学知识,从生物、医学到宇宙物理再到文学……
不就水三百万字嘛,有什么稀奇的?
唯一的不同,亚里士多德的文字是不朽的,值得一代代传下去。俺的东西是“速朽”的,俺自己都懒得另外存一份……
佛经有上亿字,信徒照样认为是佛说的,但实际上都是“如是我闻”,至于佛是不是真说了某部佛经,谁又能证实呢?
这不是科学,只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