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苻坚为什么会失败?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xia-qin-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一点西燕的起兵原由和垂、俊一系当时的尴尬关系。


这里涉及一个思维误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前秦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部落联盟,打淝水一失败就碎成N片,苻坚本人也在此环境下身死国灭。

这观点不能说错,但把问题概括的太笼统了,以至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事实上:

1、淝水之战并没有对前秦军事造成毁灭性打击。导致前秦灭国的是远迁氐人留鲜卑过度分散兵力

2、直至苻坚死亡,大部分地区仍然属于前秦管辖范围。前秦国土大范围分崩发生于苻坚死后,甚至是其子苻丕死了以后的事。

3、后期复国/独立的人不能笼统归类为二五仔。苻坚死后,前秦领域很多地区互不相通,且缺少主事之人,挑大梁不等于反叛。以苻坚的女婿杨定为例,尽管建立后仇池国,但仍接受前秦任命,至死都在配合前秦军事行动。

在苻坚后期,真正导致前秦覆灭的反叛只有三个:慕容垂(后燕政权)、慕容泓(西燕军)和姚苌(后秦政权)。我结合淝水兵败以及苻坚死后其子嗣的应对来论述前秦政权的灭亡。

一、引子:淝水战败

1、淝水之战前苻坚对外族的态度

首先要认清一个前题,前秦淝水兵败有偶然性。在此基础上把战败归咎于二五仔是不合适的。苻坚虽然理想主义但又不傻,他很早就意识到那些少王化的外族没什么忠诚度:

乌丸独孤、鲜卑没奕于率众数万又降于坚。坚初欲处之塞内,苻融以“匈奴为患,其兴自古。比虏马不敢南首者,畏威故也。今处之于内地,见其弱矣,方当窥兵郡县,为北边之害。不如徙之塞外,以存荒服之义。”坚从之。(《晋书•载记十三》)

但是随着四方归服,他开始实践自己的另一论点——蛮夷是可以教化的。可能是因为他自己氐人出身,所以一直追求"变夷从夏"

苻融闻之,上疏于坚曰:“臣闻东胡在燕,历数弥久,逮于石乱,遂据华夏,跨有六州,南面称帝。陛下爰命六师,大举征讨,劳卒频年,勤而后获,非慕义怀德归化。而今父子兄弟列官满朝,执权履职,势倾劳旧,陛下亲而幸之。臣愚以为猛兽不可养,狼子野心。往年星异,灾起于燕,愿少留意,以思天戒。臣据可言之地,不容默已。《诗》曰:‘兄弟急难’,‘朋友好合’。昔刘向以肺腑之亲,尚能极言,况于臣乎!”
坚报之曰:“汝为德未充而怀是非,立善未称而名过其实。《诗》云:‘德輶如毛,人鲜克举。’君子处高,戒惧倾败,可不务乎!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汝其息之,勿怀耿介。夫天道助顺,修德则禳灾。苟求诸己,何惧外患焉。”(《晋书•载记十三》)

苻坚拒绝了苻融的提议,但他并没有否认这些胡人狼子野心的事实。他认为这些都是推进"德化"能克服的事。后来他把燕地鲜卑迁至关中看起来,把拓拔部扔长安太学,其实也有应对的意思。

于是,多年的太平和政治上过度的顺利对苻坚起到了麻痹作用。翻看史书,匈奴刘卫辰时不时浪一浪,宗亲偶尔反一反,至于还在关东的部分鲜卑慕容部反秦就没停过。然后呢?还不是蹦哒多年翻不出浪来!苻坚对外族、叛臣过份的宽容看似不合理,实际上在前秦实力的绝对优势下他认为这都不是问题。甚至他内心可能还想:让你们看看什么叫"王道"。

按苻坚的计划,真要是太平下去也许不是不能实现。可惜,这种方案容错率太低,最终那些迁至关中的鲜卑成了扎向前秦心脏的刀(见西燕部分)。

2、伐晋动因

说回淝水之战,对比史料可以发现根本不是外族降臣鼓动苻坚伐晋,而是他自己想打,但在重臣宗亲甚至妻妾儿子的反对下只能谋取降臣支持。

一开始和臣子讨论:

秘书监硃彤曰:“陛下应天顺时,恭行天罚……”坚大悦曰:“吾之志也。”左仆射权翼进曰:“臣以为晋未可伐……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可图也。”坚默然久之,曰: “诸君各言其志。”太子左卫率石越对曰:“吴人恃险偏隅,不宾王命……但今岁镇星守斗牛,福德有吴。悬象无差, 弗可犯也。且晋中宗……”坚曰:“吾闻武王伐纣,逆岁犯星……”……群臣各有 异同,庭议者久之。坚曰:“所谓筑室于道,沮计万端,吾当内断于心矣。”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反对占多数。但苻坚想打已经很明显了。于是苻坚求助于宗亲:

群臣出后,独留苻融议之。坚曰:“自古大事,定策者一两人而已,群议纷纭,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融曰:“岁镇在牛,吴、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坚作色曰:“汝复如此,天下之事,吾当谁与言之!……吾终不以贼遗子孙,为宗庙社稷之忧也。”

可苻融还是反对,气到苻坚表示你也这样我还能跟谁说!之后,重臣权翼、亲信的沙门道安都开始再三劝诫。甚至"明辩有才识"宠妃张夫人带着儿子苻诜也开始劝:

坚所幸张夫人谏曰:“……今朝野之人皆言晋不可伐,陛下独决意行之,妾不知陛下何所因也。《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犹因民,而况人乎!……此皆非出师之祥也。”坚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预也!”
坚幼子中山公诜最有宠,亦谏曰:“臣闻国之兴亡,系贤人之用舍。今阳平公,国之谋主,而陛下违之;晋有谢安、桓冲,而陛下伐之,臣窃惑之。”坚曰:“天下大事,孺子安知!”

最终苻坚决定非打不可:

"今天下垂平,惟东南未殄。……岂敢优游卒岁,不建大同之业!每思桓温之寇也,江东不可不灭。朝廷内外,皆言不可,吾实未解所由。晋武若信朝士之言而不征吴者,天下何由一轨!吾计决矣,不复与诸卿议也。"

然后嫡子又跳出来反对:

太子宏进曰:“吴今得岁,不可伐也。且晋主无罪,人为之用;谢安、桓冲兄弟皆一方之俊才,君臣戮力,阻险长江, 未可图也。但可厉兵积粟,以待暴主,一举而灭之。今若动而无功,则威名损于外, 资财竭于内。是故圣王之行师也,内断必诚,然后用之。彼若凭长江以固守,徙江北百姓于江南,增城清野,杜门不战,我已疲矣,彼未引弓。土下气疠,不可久留, 陛下将若之何?”
坚曰:“往年车骑灭燕,亦犯岁而捷之。天道幽远,非汝所知也。 昔始皇之灭六国,其王岂皆暴乎?且吾内断于心久矣,举必克之,何为无功!吾方命蛮夷以攻其内,精甲劲兵以攻其外,内外如此,安有不克!”

太子的论点:一来天象不利,二来晋主无罪;三来晋有贤臣。灭晋可以,但要等晋朝自己出问题的时候再打。但苻坚直接甩出现成反例:王猛灭燕时星象也不利,秦灭六国六国也不见得有罪。在这种僵持下,慕容垂才站出来说话:

冠军慕容垂言于坚曰:“……臣闻小不敌大,弱不御强, 况大秦之应符,陛下之圣武,强兵百万,韩、白盈朝,而令其偷魂假号,以贼虏遗子孙哉!……”坚大悦,曰:“与吾定天下者,其惟卿耳。”赐帛五百匹。

回顾全过程,伐晋这事主要是苻坚自己想打。主要理由是急于统一+不想留下祸患给子孙。当然可能也有追求功业的成份,但无论如何,绝对不是被慕容垂撮合的。

3、淝水战败影响

前秦虽然号称发兵百万,但前线应该只有二十余万,而且分为东西两线。所以表面上秦军较强,但双方实力没那么悬疏。关于淝水具体作战过程讲的人很多,我就不赘述了(前秦失策的地方很多)。结果我们都知道,苻坚苻融所在那支几乎全灭,反倒是慕容垂所帅部众几乎没什么损失。

这里只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慕容垂此时有没有反心。二是淝水战败到底给前秦带来了什么影响。

先说第一个。我的观点是:鲜卑慕容部从来不老实,对前秦只拿自己当临时工。但在淝水战败前不管是慕容垂还是慕容玮(日字旁,我打不出来……)都没有复国的想法。甚至在战败后一度也处于摇摆的状态。

说真的,慕容垂一路打的好好的,一没劳烦苻坚这边分兵,二没消耗前秦兵力。真要阴谋论搞复国绝对不是这个打法。战败了确实想过抽资跑路,但也老实护送苻坚再等机会了。要不是苻坚同意让他带兵回关东,他甚至也没跑路的机会啊。

至于第二个,我认为淝水对前秦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前秦没能力再向晋发动国战;二是苻坚的人身安全在前线受到危胁。前者没有讨论的必要(秦都要完了别惦记晋了);后者在慕容垂交还军权并护送他回去之后危机已经解除了。

为什么说没有对前秦军事实力造成毀灭性打击?发动淝水百万人是用十丁抽一估出来的,而且前线也就二十多万兵西线还没事。从后面前秦乱起来一堆政权动辄十几乃至几十万的打,也能佐证淝水损耗有限。

如果止步于此,淝水之于前秦无非就是另一个赤壁之战,以后南北并立各寻战机。可惜前秦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淝水之后心态崩了,特别是对待慕容垂的问题。以至于放虎归山。

二是远迁氐人留鲜卑的雷,在慕容垂反叛后,炸了。

二、始作俑者:慕容垂与后燕政权

1、跑路过程

淝水败后,慕容垂对前秦政权而言成为了一个很尴尬的存在。于私,他和苻坚对彼此都有恩。于公,他撑住淝水西线+护送君主也算有功(?)。但是偏偏此时他的威望和身份都处于危险界线了,你要说苻坚对他一点也不戒备那也不可能,可惜没办法啊一路还是得靠他护送。直到"秦王坚收集离散,比至洛阳,众十馀万,百官、仪物,军容粗备。"送到安全地带之后,慕容垂准备放下道德压力跑路了。

首先是把握跑路时机:

行至渑池,言于坚曰:“北鄙之民,闻王师不利,轻相扇动,臣请奉诏书以镇慰安集之,因过谒陵庙。”坚许之。

这话要在回去的路上提,一来此时自己人相对有控制力;二来不给对方讨论思考甚至猜忌的时间;三来估计这会苻坚因为淝水之败正恍惚着呢,外加护送buff,苻坚就算心有疑虑也答应了。不管怎么说,以他的性格,干不出来才被人护送回来就限制猜疑甚至暗害功臣的事。

但苻坚也不是毫无防备,针对慕容垂也作出了防范:

又遣骁骑将军石越帅精卒三千戍鄴,骠骑将军张蚝帅羽林五千戍并州,镇军将军毛当帅众四千戌洛阳。

此外,给慕容垂的兵应该也是自己这边的。苻坚的思路大概是:这样如果他没有反,自己同意他回去也算表达对功臣的信任。如果他反了,由于大量鲜卑被迁至关中他一开始必然缺人手,这些人加上关东原有的苻丕等人,应该稳的住。

听上去很合理……合理个鬼!(注意:继征西域、淝水大败后前秦再度分兵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原本慕容垂对复国没有太强执念,天时:秦兵败了暂时元气大伤;地利:慕容垂已经回到关东大本营;人和:慕容凤等人勾结丁零直接点燃导火索,外加前秦确实有些忌惮慕容垂。天时地利人和都叫他反,再"都行"也会把他推向反的一方!更何况他本来就不老实。

而此时,苻坚和苻丕父子俩还抱着侥幸心理,试图用恩义把人笼络回来:

丕曰:“淮南之败,垂侍卫乘舆,此功不可忘也。”越曰:“垂尚不忠于燕,安能尽忠于我?失今不取,必为后患。”丕不从。越退,告人曰:“公父子好为小仁,不顾大计,终当为人擒耳。”

顺便吐槽一下苻丕的鬼才逻辑:翟斌有反心,慕容垂也有反心,我让他们二虎相争,不就可以尽收渔利了吗?

丕曰:“垂在鄴如藉虎寝蛟,常恐为肘腋之变。今远之于外,不犹愈乎!且翟斌凶悖,必不肯为垂下,使两虎相毙,吾从而制之,此卞庄子之术也。”乃以羸兵二千及铠仗之弊者给垂,又遣广武将军苻飞龙帅氐骑一千为垂之副,密戒飞龙曰:“垂为三军之帅,卿为谋垂之将,行矣,勉之!”

对于这种既给了谋反理由,还给了兵让人自由行动的行为,慕容垂内心大概是:还有这等好事?!

垂因激怒其众曰:"吾尽忠于苻氏,而彼专欲图吾父子,吾虽欲已,得乎"……前后合击氐兵及飞龙,尽杀之,参佐家在西者皆遣还,并以书遗秦王坚,言所以杀飞龙之故。

不过说实话,凭那么点人就敢白手起家复国,慕容垂的军事水平真的很可以(关键他威望也高)。而且不管真心还是假意,慕容垂在反叛这件事上做的还算是比较漂亮。仍然礼遇苻丕使臣,让出路来让苻丕西归,给苻坚写信也给足了对方面子:

垂上表于苻坚曰:“臣才非古人,致祸起萧墙,身婴时难,归命圣朝。陛下恩深周、汉……陛下单马奔臣,臣奉卫匪贰,岂陛下圣明鉴臣单心,皇天后土实亦知之。臣奉诏北巡,受制长乐。然丕外失众心,内多猜忌,……臣窃惟进无淮阴功高之虑,退无李广失利之愆,……臣受托善始,不遂令终,泣望西京,挥涕即迈。……臣既单车悬轸,归者如云,斯实天符,非臣之力。且鄴者臣国旧都,应即惠及,然后西面受制,永守东籓,上成陛下遇臣之意,下全愚臣感报之诚。……锋戈屡交,恆恐飞矢误中, 以伤陛下天性之念。臣之此诚,未简神听,辄遏兵止锐,不敢窃攻。夫运有推移, 去来常事,惟陛下察之。”

这篇写的确实很有水平,先承认苻坚的恩义,但是紧接着就摆了自己的功劳,暗示自己没有欠秦国多少,甩锅苻丕甚至苻飞龙(实际上苻飞龙是被他偷袭死的,他还反过来说人家是刺客),然后夸大其词实力威慑。紧接着画风一转又开始打感情牌,甚至说"永守东藩"相当于也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最后说不愿意伤及苻坚长子的生命,请他自行西归。(收尾的时候还劝他想开点

但是苻坚表示:我想不开!这封信明显可以看出来越写越生气(他文采真的太好了)

“朕以不德,忝承灵命,君临万邦,三十年矣。遐方幽裔,莫不来庭,惟东南一隅,敢违王命。朕爰奋六师,恭行天罚,而玄机不吊,王师败绩。赖卿忠诚之至,辅翼朕躬,社稷之不陨,卿之力也。《诗》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方任卿以元相,爵卿以郡侯,庶弘济艰难,敬酬勋烈,何图伯夷忽毁冰操,柳惠倏为淫夫!览表惋然,有惭朝士。卿既不容于本朝,匹马而投命,朕则宠卿以将位, 礼卿以上宾,任同旧臣,爵齐勋辅,歃血断金,披心相付。谓卿食椹怀音,保之偕老。岂意畜水覆舟,养兽反害,悔之噬脐,将何所及!诞言骇众,夸拟非常,周武之事,岂卿庸人所可论哉!失笼之鸟,非罗所羁;脱网之鲸,岂罟所制!翘陆任怀,何须闻也。念卿垂老,老而为贼,生为叛臣,死为逆鬼,侏张幽显,布毒存亡,中原士女,何痛如之!朕之历运兴丧,岂复由卿!但长乐、平原以未立之年,遇卿于两都,虑其经略未称朕心,所恨者此焉而已。”

开头的时候甚至还有点感怀,中间勉强端着官方的表示遗憾,写到后面直接开骂"念卿垂老,老而为贼,生为叛臣,死为逆鬼"。最后还给他加了点道德压力:可怜我那两个儿子还是未立之年"所恨者此焉而已"。

可能慕容垂还是有点顾忌(?)不管是洛阳还是邺城都打得拖拖拉拉的。我个人认为不至于放水但束手束脚应该还是有的。期间苻丕与晋联合,同后燕作战互有胜负,僵持不下。这一阶段拖了很久,后燕地盘也始终有限(前期白手起家还是比较艰苦的)。最后因为久战不利,加之丁零,高句丽反叛,慕容垂逐渐放弃邺城而向北发展平叛,后燕地盘开始扩大,慕容农等人也开始实施安抚民众、发展生产的政治举措。

此时,呃,苻坚已经凉了有一阵了……。

2、慕容垂反叛对前秦政权的影响

慕容垂及后燕政权并没有涉足关中,但显然这场反叛是前秦覆灭的导火索:

第一,前秦政权的威望大打折扣

淝水之败,已经严重损耗前秦和苻坚本人的威慑力。慕容垂的反叛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如果放任,那么原代国拓跋部,匈奴首领刘卫辰,前凉张氏,关中的羌族,仇池国杨氏这些是不是都可以复国呢?就算前秦对这些人震得住,那也无异于宣告,只要你够强,你就可以独立。即便他们很多人处于观望的状态,但是心思已经开始动了。苻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外加他们确实在关东治理上下了血本所以舍不得放弃这里。

第二,关东的失控进一步分散了前秦兵力

尽管淝水没有直接摧毁前秦的军事实力,但是在短期内,前秦一定是面临兵力不足的。前秦的统治者氐族在五胡中很特殊,他们本身就是农耕民族,治下处于大多数的汉人也是。就算人够,对这些人征兵本身是一个大工程,更何况你征了还要练兵。与之相对应,反叛的都是游牧民族,有些部族甚至全民皆兵,何况鲜卑铁骑的战斗力本身就很强。

第三,鲜卑慕容部其他成员也开始陆续反叛

如果说淝水之败只是让他们动了点心思,那慕容垂的反叛几乎是帮他们下了决定。本来他们就想回关东去,况且在前秦作为叛臣的家族成天心惊胆战肯定比不上复国当皇族啊。这就导致前秦开始各地平叛进一步的分散兵力,最终来自关中的一支(慕容泓)对国都长安造成了重大威胁。

3、个人评价

在我个人看来,慕容垂就是个打仗的,政治水平有限,早年没想过能成为一国之主。所以面对慕容评和可足浑氏的陷害忍了多年最后也是避于秦国。从他回去就杀慕容麟亲妈(可足浑氏族亲,大段氏死后被迫娶的)、要把可足浑氏移出太庙的举措来看,他心里还是怨恨的。到秦国之后他一个武将一直被放在京兆尹的位子上,被王猛金刀计坑的也没什么办法,后期他们鲜卑全体更是被秦国旧贵排挤。直到苻坚有意伐晋才终于可以领兵,单从事业发展考虑,让这么个人甘心现状,那也不太可能。

说的直白点,这种状态下真有什么恩情那也是基于苻坚个人的。指望他们家对秦国忠诚未免强人所难。

对恩主落井下石确实不好,但一来鲜卑本质崇武慕强(参见鲜卑慕容部民歌,战乱年代一般都反战情绪严重,唯独他们唱的全是杀场立功hhh);二来身边人撺掇;三来个人志向。他作为一个乱世枭雄单就反叛也算是是顺势而为。这就类似公司发展不好小股东抽资跑路,毕竟他一没伤及苻坚本人性命二没抢关中土地,相对地算顾及恩义了。所以他先叛故国,再叛恩主,但史书倒也没有对他过于苛责。

但同时也要注意,以上的"可以理解"只是基于慕容垂的个人立场。对于百姓而言他这"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功业绝对算是恶梦。难得的太平就这么没了。

燕、秦相持经年,幽、冀大饥,人相食,邑落萧条。燕之军士多饿死,燕王垂禁民养蚕,以桑椹为军粮。

对比一下王猛攻打邺城,画风差太远了,只能说战争和战争还是有些差别的:

军禁严明,师无私犯。猛之未至鄴也,劫盗公行,及猛之至,远近帖然,燕人安之。

基于对英雄人物的欣赏,我感叹他的时运,理解他的选择。但我不会赞同他的行为,这是百姓血泪堆出来的。

二、关中危机:西燕军(慕容暐、泓、冲、永)

1、慕容暐及其弟在慕容垂反叛后的处境

我个人是真的十分不喜一提西燕建立就满脑子的狗血情天恨海。实际上,西燕在攻打长安和返回关东之间的摇摆主要因素是慕容垂,要说仇,与其脑补各路狗血故事不如来康康真的有仇的慕容垂。

对于西燕军建立者慕容泓的起兵过程,史书里是这么描述的:

秦北地长史慕容泓闻燕王垂攻鄴,亡奔关东,收集鲜卑,众至数千。还屯华阴,慕容暐乃潜使诸弟及宗人起兵于外。

也就是说,西燕军起兵始于慕容垂反叛后原前燕皇帝慕容暐对宗亲的密令。诈一看好像很离谱,因为慕容暐心理上真的是反复横跳:他在淝水之战带兵作战,不管跑路还是造反,那个时候才是最佳时机啊!但他拒绝了:

至荥阳,慕容德复说暐起兵以复燕祚,暐不从。

(不但没反没跑路,疑似还帮着护送了张夫人,相关史料记得看过,但是找不到了,百度百科上还有)。而在慕容垂起兵之后,他突然就"潜使诸弟及宗人起兵于外"。我认为要解释这个原因,就得先说清慕容俊一系和慕容垂在当时状态下的尴尬关系

于公:从礼法上来说皇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但慕容垂自己非嫡非长,还是皇帝的叔叔,根本就没有继位的资格。(按理法继续当皇帝的,最有资格的应该是原皇帝慕容暐或他儿子,其次是他弟弟慕容泓,再次慕容冲,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慕容垂),再加上慕容垂当年是燕国叛臣,他说复国正当性本来就大打折扣。

实际上,慕容垂本人在复国前期出于种种原因考虑根本不敢接皇帝这个位置:

斌率众会垂,劝称尊号,垂曰:“新兴侯,国之正统,孤之君也。若以诸君之力,得平关东,当以大义喻秦,奉迎反正。无上自尊,非孤心也。”
群僚闻慕容暐为苻坚所杀,劝垂僭位。垂以慕容冲称号关中,不许。

已造反•垂:我怎么能当皇帝呢?我可是大燕忠臣啊!等我把关东打下来,我就给秦王好好说道说道让他把原来的皇帝给我们送回来!

未适反•暐:你不拉我下水不会说话是不是?!你都把关东打下来了我还能活着吗?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可惜很不巧,偏就慕容垂有这个能力和威望,偏就他打下了复国的基业。甚至在不少原燕国臣子的心里,如果不是当年逼走慕容垂,燕国还亡不了呢!相比之下,慕容暐一个沉迷声色的亡国之君还有当年白占着位不干活的弟弟,谁回来当这个皇帝能服众?摸着良心说,这个皇帝之位要是真还给慕容俊一系,跟着慕容垂混的下属第一个不干!

那慕容俊一系怎么办?也许在很多人的心里,他们最好死在秦国!不死也别回来,回来反而尴尬。

再说于私:慕容垂和慕容俊这一支有私怨。早在慕容俊还活着的时候,对慕容垂就多有不喜,因为他缺牙,逼着他改名慕容夬。不过说实话,在那个"兄友弟恭"的比烂年代其实还算凑合吧,也就是损人改个名,在国家政务军事上该用用也没迫害他生命。但是,他老婆可足浑氏就比较过份了,直接逼死慕容垂妻子大段氏。慕容恪死前一再推举垂当大司马,却在可足浑氏和慕容评的干预下被慕容冲一个小毛孩抢了位置,之后更是一路陷害把人逼到了秦国。

可能有人认为:慕容垂都辞让皇帝了,肯定是个有家国情怀的,不可能因为这点私怨对慕容俊一系不利。

呵呵!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他口头说着"新兴侯,国之正统,孤之君也"结果慕容暐死了连个上谥号的人都没有,直到慕容德时期才给了个恶谥"幽"。

其次,慕容垂在前燕灭亡后随秦王入邺直接杀了自己名义上的正妻可足浑氏,上位后可是直接要求将慕容俊之母移出太庙,将自己的母亲兰夫人作为正氏。

燕主垂追尊母兰氏为文昭皇后,欲迁文明段后,以兰后配享太祖,诏百官议之,皆以为当然。博士刘详、董谧以为:“尧母为帝喾妃,位第三,不以贵陵姜原。明圣之道,以至公为先;文昭后宜立别庙。”垂怒,逼之,详、谧曰:“上所欲为,无问于臣。臣案经奉礼,不敢有贰。”垂乃不复问诸儒,卒迁段后,以兰后代之。又以景昭可足浑后倾覆社稷,追废之;尊烈祖昭仪段氏为景德皇后,配享列祖。
崔鸿曰:“齐桓公命诸侯无发妾为妻。夫之于妻,犹不可以妾代之,况子而易其母乎?《春秋》所称母以子贵者,君母既没,得以妾母为小君也;至于享祀宗庙,则成风终不得配庄公也。君父之所为,臣子必习而效之,犹形声之于影响也。宝之逼杀其母,由垂为之渐也。尧、舜之让,犹为之、哙之祸,况违礼而纵私者乎?昔文姜得罪于桓公,《春秋》不之废。可足浑氏虽有罪于前朝,然小君之礼成矣;垂以私憾废之,又立兄妾之无子者,皆非礼也。

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直接否认慕容俊一系作为嫡系的正统性!你告诉我他为了国家真的不在意?

此外反过来说,慕容暐和他那两个弟弟会不会对慕容垂的上位不介意呢?也不可能:

密遣使者谓泓曰:“今秦数已终,长安怪异特甚,当不复能久立。吾既笼中之人, 必无还理。昔不能保守宗庙,致令倾丧若斯,吾罪人也,不足复顾吾之存亡。社稷 不轻,勉建大业,以兴复为务。可以吴王为相国,中山王为太宰、领大司马,汝可为大将军、领司徒,承制封拜。听吾死问,汝使即尊位。”泓于是进向长安,改年曰燕兴

都直接以皇帝的身份许诺让慕容泓上位。所以真的别脑补他慕容家携手复国了,不内斗是不可能的,条件不允许也要暗暗的内斗。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慕容暐和他那几个弟弟们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淝水战败,他们最多可能只是有想法,但慕容垂的反叛属于直接帮他们做了选择。这些留在秦国的前燕皇室和旧臣他们表面上的选择有三个:第一,继续在秦国装孙子卖惨,反正苻坚对他们宽容也不见得会死;第二,想办法回关东,逃回去也好,杀回去也罢,甚至如果有点谈判的资本也可以要求回去;第三,自立门户,自己收拢军队,自己占地盘。

选第一个,扪心自问秦国(不仅仅是秦王)是否会对他们宽容到底这谁都不好说,而且好歹也是嫡系,谁不怀念过去当皇族权贵的日子呢?好歹也是自家宗庙,让别人去卖命复国,自己给敌国滑跪,不至于,人总是要脸的。

第二个,可以是可以,甚至在关中的普通鲜卑应该就是这么想的。但是前面已经说了,慕容俊一系的处境非常尴尬。手无寸铁的回去就是给人送菜的,所以就算要回去,也要有自己的实力和功劳。

第三个,也可以考虑,但是风险很大。容易同时得罪秦王和慕容垂。

遍观当年留在秦国慕容氏与关中鲜卑的表现,你会发现他们在这三个选择里一直反复横跳。一开始淝水战败可能犹豫1和2,慕容垂帮着他们把1否了。他们又开始因为礼法和私仇在2和3之间反复摇摆。为什么西燕军东归的路上会死那么多皇帝?我个人认为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偏向3了,就立一个嫡系皇帝,偏向2了,就把皇帝杀了以示承认慕容垂的正统。

但是不管选二还是选三,有资本才有选择的余地。而恰好,苻坚亲手把这资本递到别人手里:

被他数次迁徙到关中的鲜卑人!


user avatar   mingju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说一下法军编制

步兵:

  • 步兵的基本作战单位是营,作战时平均有500-600人,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营下属6个连,其中4个火枪连,一个掷弹兵连和一个尖兵(轻步兵/猎兵)连,大概3-4营为一团,2-4团为一旅,2-4旅为一师,师为基本战略单位,大部分师有炮兵连,有些师没有旅。

骑兵:

  • 骑兵的基本作战单位为中队,平均100-200人,2-4个中队组成一团,1-3团为一旅,2-4旅为一师,大部分师配有骑兵炮,有些师没有旅。

在此之上为军

  • 军通常下属2-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旅/团(大部分军为骑兵旅)以及一个炮兵兵团(1-3个炮兵团,一个炮兵团下属2-4个炮兵连,一个连大致4门炮)。
  • 此外还有骑兵军,2-4个骑兵师为一个骑兵军,下属数量不等的火炮。

再之上为军团,通常包括几个军。下面各举一个军和骑兵军的例子。

军级单位以1806年奥热罗的第七军为例

皮埃尔·奥格罗元帅(17,672人,36门炮)

参谋长:克劳德·玛丽·约瑟夫·潘尼捷大将

第一师:雅克·德斯贾丁师(8,242人,8炮)

第一旅:

第16步兵团(4营)

第二旅:

第14轻步兵团(1营)

第44线步兵团(3营)

第105线步兵团(3营)

火炮:两门12磅炮,四门6磅炮,两

门6英寸榴弹炮

第二师:

第一旅:

第7轻步兵团(3营)

第二旅:

第24步兵团(2营)

第63线步兵团(2营)

第三旅:

黑森-达姆施塔特火枪军团(2营)

拿桑步兵团(1营)

火炮:两门12磅炮,四门6磅炮,两门6英寸榴弹炮

骑兵旅:安托万旅(1,290人,4炮)

胸甲骑兵团(4中队)

第20军团(3中队)

第6马炮兵团:四门4磅重炮

兵团炮兵(1,323人)

四门12磅炮,十二门8磅炮,四门4 磅炮,四门6英寸榴弹炮

骑兵军以贝西埃的第二骑兵军为例

第2胸甲骑兵师:(1927人,3炮)

第一旅:

胸甲骑兵团(4中队)

第5胸甲骑兵团(4中队)

第二旅:

第10胸甲骑兵团(3中队)

火炮:两门6磅重炮弹,一门6英

寸榴弹炮

第二龙骑兵师:格鲁西师(2,915人,3炮)

第一旅:

第三龙骑兵团(3中队)

第四龙骑兵团(3中队)

第二旅:

第10骑龙军团(3中队)

第11龙骑兵团(3中队)

第三旅:

第13骑龙军团(3中队)

第十二龙骑兵团(3中队)

火炮:两门8磅炮,一门6英寸榴

弹炮

第4骑兵师:(3129人,3炮)

第一旅:

第十七龙骑兵团(3中队)

第27龙骑兵团(3中队)

第二旅:

第18龙骑兵团(3中队)

第19龙骑兵团(3中队)

第三旅:

第15骑龙团(3中队)

第25龙骑兵团(3中队)

火炮:两门8磅重炮,一门6英寸 榴弹炮

轻骑兵师:(1623人)

轻骑兵第二团(3中队)

第四轻骑兵团(3中队)

第五白马猎骑兵团(3中队)




  

相关话题

  劉淵如果統一天下且不改國號及宗廟祭祀,那麼祘不祘再造漢朝(後唐同問)? 
  东晋那么烂,为什么还能打赢淝水之战? 
  为什么宋武帝刘裕在北伐中表现得这么强(以及刘裕北伐惨烈到何种地步)? 
  为什么刘曜封石勒为赵公后,又改国号为赵? 
  道教这种起源和教义都很温和的宗教,是怎么诞生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这样凝聚力强,极赋攻击性的变种? 
  王马共天下的王导其实我觉得窃国、名不副实、致使神州陆沉,山河崩坏,为什么历史评价那么高? 
  为什么宋武帝刘裕在北伐中表现得这么强(以及刘裕北伐惨烈到何种地步)? 
  北府兵对东晋刘宋统治阶层的影响? 
  东晋那么烂,为什么还能打赢淝水之战? 
  后秦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 

前一个讨论
我想问一句,C罗的比赛真的好看吗?
下一个讨论
中国的电影为什么难以走出国门?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