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硕士论文可以大量引用访谈内容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wan-xin-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可以。只要内容可靠,出处明确。随着选题范围的扩大,研究范式的创新,现在“未刊文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论文的参考资料中。

读硕士时有一次去听一位日本反战人士的讲座,交传小哥显然不熟悉历史学专业的“套路”,做完翻译工作后,问了一个在内行听来很费解又很好笑的问题,他说自己不明白历史学为什么特别“迷信”纸质文献,在研究中为什么不能大量引用图像、影像、口述等史料。我当时特别想正面回应他一下,历史学不是“偏爱”纸质文献,不爱用其他形式的资料,而是历史研究的成果形式就决定了文献使用方式:要么著文,要么出书,或者把文章结集成书,试问这种高度依赖文字来表达思想的学科,你能把研究成果拍一部电影来结项吗?图像、影像资料倒是可以通过插图形式,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地丰富论述,加强论据,那口述史料呢?唠嗑唠得再好,你都必须通过文字把它整理记录下来,通过各种方式考证其可靠性,明确出处,这样才叫“史料”。

事实上,据我观察,哪怕是蜚声国内外学界,被大家争相安利的大作,也不过是做到以上地步了,它也很难再弄出什么“花样”来了。《史记》流传至今都两千多年了,这种二维符号记录方式仍然没有过时,今人做研究还是得老老实实写文章,发C刊。可惜当时只是个旁听者,没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硕士论文征引过莫大历史系一位老教授的授课讲义。他做的学术史回顾功力很深,爬梳几尽,总结到位,整理出来就是一篇非常好的研究综述。

我甚至在特定章节还参考过特定当事人的PPT内容,同样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而且他本人就是许多事件的执行者和亲历者,他的提法和观点就非常有说服力,也较可靠。

我在《冷战国际史研究》上读到过对老八路马法贤老人的系列访谈录,讲述七十年代初他奉命赴非进行军事外训工作的非凡经历。这些访谈录因其性质,除了必要的注释外,基本没什么“资料来源”,这也是口述史料的一大特点。

有条件的作者在许多研究中甚至可以使用自己通过各种方式亲自访得的一手史料,包括采访当事人、田野调查、实地踏察等,这使一些习惯使用有明确出处和详细出版信息的研究者一时不太适应,总觉得哪里不对味,少了点什么。其实用习惯也就成自然了,引入交叉学科方法是人文学科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关话题

  怎么降低论文查重率啊? 
  论文写不下去时咋办?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禁止华为参与学术编辑和审稿,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换了一个课题组,现在的导师不让我看文献,说我不需要看,这代表什么? 
  现在再看自己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样的感受? 
  如何看待联合工作机制再次回应论文调查问题:钟南山任复核专家组组长,图片误用与图片造假有本质区别? 
  研究生毕业论文知网查重1.2%和0.2%是什么水平,能说明问题吗? 
  写学术论文时需要引用大量论文,但最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匹配引用,有什么好方法或经验? 
  如何评价23岁本科生发14篇SCI论文,是10余本杂志外审专家和一公司董事? 
  如何看待葛剑雄担任《王者荣耀》学术顾问? 

前一个讨论
研究生发论文第一作者是导师,论文已投到出版社,还能不能在会议上投稿?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说欧洲是博士的天堂?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